APP下载

行政化之疾与去行政化之方
——以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视域

2012-04-13孙孝科

关键词:师生员工行政化器物

孙孝科

(南京邮电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教育与改革】

行政化之疾与去行政化之方
——以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视域

孙孝科

(南京邮电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高校行政化削弱人本文化,消解制度文化,欺凌学术文化,冲撞高雅文化,绑架器物文化,贬损关系文化。行政化严重扰乱我国高校健康发展,制约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力行师生为本、法制治理、教授治校、主旋律弘扬、民主决策、氛围再造等校园文化建设方略,既是高校去行政化痼疾之给力处方,更是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之逻辑必然。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行政化;去行政化;痼疾;处方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和谐高校及其文化建设的当然内容。然而,反观当下国内高校,行政化与高校如影随形、须臾不离,给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及其推进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系统剖析行政化带给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消极效应,深入探究高校去行政化处方,便成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迫切诉求与必要前提。

一、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意蕴

“行政化”一词源自2010年“两会”期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明确提出了我国高校改革与发展方向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1]。此前,学界和媒体都极少在公开场合提及高校“行政化”问题,但是提及与否与存在与否毕竟是层面不同与性质相异的两个问题,任何“掩耳盗铃”与自欺欺人的态度与做法均于事无补,相反却应该而且必须正视与敢于面对现实,进而积极寻求其根治处方与应对良策。事实上,上述征求意见稿业已表明,包括国家教育部在内的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均已默认甚至明示了我国高校行政化的现实客观存在。

高校行政化是指当下我国高校客观存在的高度行政化管理状态及其管理方式。它包含双重意蕴:其一,高校作为管理客体受制于政府的行政化管理,也即所谓的外部行政化或“被行政化”;其二,高校作为管理主体自身施行行政化管理也即自身管理的行政化。

诚然,行政化已是当下我国高校的管理常态。作为一种现实客观存在且根深蒂固的高校管理模式,其产生及盛行有其深厚的社会、经济、文化根源,它是我国政府机关行政管理体制、方式在我国高校的自然延伸,也是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在高校管理领域烙下的深刻印迹。

与此相对应,去行政化实则是对目前我国高校盛行的行政化管理状态及其方式这一高校行政化痼疾的根除。概而言之,是指对外打碎政府对于高校之高度行政化管理的枷锁,对内摒弃自身奉行的行政化管理体制与方式,实施科学化、制度化与民主化的高校管理。

二、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之行政化消极效应

作为社会亚文化形态的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是指高校校园文化构成系统中各层次、主体之间所呈现出的相互协调与促进、共同发展与进步的状态。诚然,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涉及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诸多方面工作与环节的系统工程,然而它们却总被高校行政化痼疾深深困扰,致使其程度不同地受到损伤乃至遭遇病变。

(一)削弱人本文化。

“以官为贵、唯官是从”的官本文化是我国封建社会残存的一种腐朽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明显滞后,致使其死灰复燃,且尚有愈燃愈烈之势。作为我国行政机关管理体制与管理方式的自然延伸,高校行政化在我国高校也大行其道,滋长了官本文化,削弱了“以民为本、唯民是举”的人本文化,并严重制约了高校的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

行政化组织架构根源于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行政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建构了组织的金字塔结构——组织管理者分立于金字塔各个层级且分属于上层、中间层与基层三个不同等级,最高权威处于金字塔塔尖,命令自上而下纵向、垂直传递,组织“任务”以“公务”分派,上级对于下级实行严格的控制与监督。显然,科层制架构无论从形式抑或内容均凸现与强化了各层次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之上下级关系及其法约尔之“命令统一原则”。于此,身居权位的各级官员居高临下的优越意识与基层乃至普通员工人微言轻的卑贱意识之等级差别立现。

高校行政化亦然。高校作为一个“五脏俱全”的微型社会,行政化常使得行政机关及其官员集威权于一身,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制度权力等一切权力之上,高校大小事务及其解决均需依凭行政官员的个人脸色与主观喜好行事,由此便使得占据这些行政职位的官员官味十足,颐指气使、独断专横。于是乎,校级领导眼睛紧盯校外高层领导,各级中层干部则唯校级领导是从,普通教师面对各级、各类官员则谦卑有加。

行政化下的高校生态呈现为:高校级别差等化(“985”、“211”、省管、市管高校或副部级、厅级、副厅级等不同行政级别及其所对应的高校领导待遇、所能获取的经费与资源乃至对应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势以及即便在同一聘用单位的毕业生就业待遇等均存在三六九等差别);组织机构科层化与管理职务等级化:校级——学院(处)——系(科)三级科层组织结构,以及相应的校长(学校书记)、院长(处长、学院书记)、科长(系主任、支部书记)及其对应副职等六个等级森严的管理职务);管理人员官僚化(依凭职位、权力);利益分配层级化(权力寻租以及利益分配与职务高低成正比的层级化倾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行政化之结果,是官本文化肆虐盛行,人本文化则日益被边缘化与弱化。

(二)消解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系指规范组织及其成员行为之律法条文的集合体。一个组织的正常运转,须臾离不开制度的制定及其执行。人之自私本能、固有惰性及其自觉性的缺失等,均会导引其自觉或不自觉地跨越道德与制度规范的藩篱,而迈向个体所祈求的所谓“自由世界”。

我国是一个喜好制度且喜好制度制定的国度,高校亦然。从学生、教师、员工管理之个体行为规范,到大至学校发展规划与招生制度,小至卫生清扫条例,等等,林林总总,应有尽有,它们或摆满大大小小办公室的桌椅板凳,或贴满随处可见的墙壁橱窗。因此,客观地说,我国高校并非缺乏制度,更多的只是缺乏对于制度的执行及其执行的力度,正如同这个世界并不缺乏美而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及其对于美的感悟一样。

显然,人治替代法治是高校行政化痼疾表现出来的典型症状。这一现实,使得高校一切行为均以行政官员的主观意志与个人喜好为标准与圭臬,而制度则成为某种摆设或供物(尽管可能成为欺凌弱者的利器),其充其量也只是作为高校某些行政官员用以遮羞的裹脚布以及总结邀功时的口号套语与骗人噱头。于是,制度便不得不让位、挪位于行政化之人治且日益变成其婢女,公平与正义便只能靠边行走,而任意妄为则可大行其道,由此制度的执行及其执行力度、制度的指向性(针对普通教职员工)便可想而知,从而高校制度文化之被行政化消解也便一目了然且是理所当然的了。

(三)欺凌学术文化。

如所周知,自1999年实施扩招政策以来,国内高校便争相展开了各显神通的“圈地”运动,国内大、中城市也争先恐后地掀起了大规模兴建大学城的热潮。诚然,高校的大兴土木,客观上缓解了由于扩招所致的教学设施短缺的现实压力与窘迫局面,但是其某种意义上却更迎合了高校领导们以可见的高楼大厦及其有形器物等形象工程彰显任内业绩与取悦上级的“媚上”心理。事实上,对于国内二三流高校而言,惟有高楼耸立、楼台巍峨,方可吸引眼球、增进生源并进而成功实现自身生存,同时也才是其领导们借此实现其升迁政途的官场之道。如此之结果,一方面高校财经紧张、资金短缺乃至债台高筑,另一方面则是高楼大厦与奇观异景鳞次栉比、蔚为壮观。然而,我国高校器物文化的蔚为壮观却与学术高深、大师辈出之凤毛麟角窘况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对比与反差。学术乃是一个高校的根本及生命活力所在,更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与基业长青的坚实根基。可以说,拥有大楼、美景却鲜有大师、学术的高校正如同徒有挺拔俊朗、玉树临风之“飘逸”男人或拥有花样年华、圆润丰美之“极品”女人却胸无点墨、愚笨粗浅一样,乃是实实在在的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

行政化治下的当今中国高校,学术文化之凋敝满目皆然,而行政化欺凌学术文化之情状则显而易见。放眼望去: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成了各级、各类行政官员点面交织的结合体,学术评价与职称评定会议则成了各方利益平衡与利权考量的恒场域;重大项目与重要奖项则成为具有人脉关系的各级各类行政官员争相抢夺、觊觎瓜分的囊中物;校内外学术资源被各级各类行政官员垄断、霸占殆尽,普通教师(包括拥有真才实学的普通教授)则只能望洋兴叹而徒增伤悲与失望。于是乎,源自欧美高校教授治校之优良传统在我国高校便确乎只能成为奢望与空谈。

行政化欺凌学术文化之直接后果,则是学术日益变成非学术,教师则日益变成竞相竞聘各级各类行政职务的趋权(利)物,高校则日益变成名利争夺的角斗场,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高校学术异化、高校人的异化乃至高校整体异化。其结果,是高校学术研究日益走向庸俗、肤浅,学术创新动力与创新精神凋零乃至丧失,高校因此成为徒剩高楼美景的器物躯壳,而理应吹拂与荡漾的高校校园学术文化之风也烟消云散。

(四)冲撞高雅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本身是一个由内容与表征各异的诸多子文化组成的复合系统。互联网的全球连通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为中西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激荡和冲撞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技术支撑与环境条件,高校校园文化的多元性与多样性因此凸显,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表现形态与承载内容上的泥沙俱下、良莠不齐情状。

高校行政化直接冲撞高校高雅文化。高雅文化一般是指代表正统的、由主导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部分精英人物创造、欣赏、倡导的文化。诚然,我国高校高雅文化的核心与精髓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2]。然而,无论就高校行政化内涵抑或表征而论,其均显然与高校高雅文化尖锐对立乃至水火难容。因为行政化致使本应以民(师生员工)为本的人本文化日益让位于以官为本的官本文化,而以政绩与私利为主要指向的官本文化之自私性、狭隘性及其主观随意性,显然也非“三个面向”的,更非民族、科学与大众的。

高校行政化致使教师唯官是从、学生官僚化与等级化、师生员工关系功利化。如此之结果,滋长了一心向官、唯上是从、务虚浮躁之庸俗颓废的教师文化,催生了自私功利、逢迎权贵、荒废学业之不思进取的学生文化,繁衍了服务上级、利于自身、敷衍塞责之马虎慵懒的员工文化,等等。而所有这些文化的存在及其疯长,均必然间接对抗高校高雅文化建设。

(五)绑架器物文化。

由于有形器物较之科研与学科建设投入等见效缓慢工程更能在短时间内彰显领导政绩,高校及其领导因此更热衷于大兴土木,从而使得高校高楼大厦林立、绿荫花草满园。然而,国内大多数高校是否真正拥有令人赏心悦目的校园美景与舒适怡人的育人环境,却是大可令人怀疑且值得评估确认的。高校校园之楼台水榭、道路花草等,构成了高校校园器物(物化)文化。然而,客观而现实地评价,国内高校之器物文化,的确鲜有国外著名高校器物文化之醇正端庄与至真美感,更多的却呈现出某种犹如一贯穷困潦倒而一夜暴富后的暴发户之肆意显摆与言行怪诞。

国内高校器物文化之失却美感与庄严,与其说是因为园林规划与建筑设计水平的不尽如人意,倒不如说更多的是拥有决策权的高校某些领导个人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的缺失低下以及背后所隐含的权力寻租因素使然。显然,行政化治下的当代国内高校之器物文化的最终建造方案往往最终取决于某些领导的个人喜好、主观意愿与个人私利的综合作用,从而正是他(她)们绑架了高校器物文化,而究其最终根源又可归结为高校行政化痼疾留下的病根。

高校器物文化的被绑架,其结果确是令人担忧与使人痛心的。因为,它污染了人的视觉及其感受,破坏了人的情绪及其心态,减损了人的工作、学习激情及其效率。其感觉,恰如同人在津津有味地品尝饕餮大餐时却突然遭遇餐中苍蝇一样令人大倒胃口。事实上,高校行政化确让高校器物文化绑架了师生员工的视觉,强暴了师生员工的审美旨趣,让人无从逃离其间,因为它实实在在地以一种客观器物长时期地呈现在公众眼前,更因为器物文化作为高校发展的某种“年鉴”,当校园其他文化或许都已保持缄默之时,而其在“寿终正寝”之前却一直永不停歇地在诉说着。

(六)贬损关系文化。

高校是一个由不同年龄层次、职业类别、学识结构人员等组成的师生员工及其相互间关系的集合体。这个人群及其关系集合体,总体上服务与服从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高校三大主要职能的实现。高校职能及其成功实现,理论上又决定了师生员工之间关系总体上呈现为两大不同层次、五大不同关系,即横向层面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教师之间及员工之间的工作与合作关系、学生之间的学习与生活关系、员工与师生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以及纵向层面的基于科层制所形成的上、下级不同部门及其成员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维护与坚守高校上下级不同部门及其员工之间正常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既是管理原理之统一指挥或统一命令原则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也对于高校管理及其正常运行是不可或缺。但是,高校之行政化却极大地强化与放大了高校关系网之纵向层面关系,也即其中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任何事物的过度强化或放大必将使其走向反面,因为,不仅过犹不及而且的确两极相通。

前文所及,行政化强化了官本文化,致使高校管理人员官僚化、学生等级化。如此之结果,是师生员工相互之间的正常关系日益被扭曲,而蜕变为单纯的官民关系。于是,高校校园中“长”字头衔漫天飞舞且被争相追捧,带“长”者个个踌躇满志、自鸣得意,包括普通教授在内的不带“长”者则自觉低人一等、谦卑顿现,而原本令人尊崇的教授头衔也全然失却了过往的光彩。于是,师生员工以及学生之间原本的亲密、和谐关系日渐变得疏远、隔膜,关系氛围也总体上因此变得紧张、异常。

三、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之去行政化处方

行政化痼疾对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及其建设有着六个维度的消极与负面效应。而欲根治高校行政化痼疾,则务必对症下药,系统探询高校去行政化之得力处方,否则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乃至高校健康发展只能成为空谈。

(一)师生为本。

高校行政化强化了官本文化,而人本文化则不断被削弱、遗忘。因此高扬高校人本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之当然要求,也是发挥师生员工主人翁精神并进而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的得力举措,更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坚实根基。

奉行师生为本,高校各级领导务必放下架子,亲民爱民,事事以师生员工为重,处处替师生员工着想,让师生员工拥有真正的归宿感;倾心关注“民情”、“民生”,以改善教职员工待遇以及师生员工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与条件为己任;但凡学校大事均广泛征询、悉心听取师生员工意见,以使师生员工敢于与乐于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使师生员工人人拥有话语权与尊严。

(二)法制治理。

高校行政化助长了高校管理文化中的人治文化传统,消解了原本必须坚守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的消解无异于将制度视同儿戏,依凭领导喜好与主观意志之拍脑袋行事之人治行为则大行其道。于此,高校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便大打折扣,其既有害于高校的健康、长远发展,也减损了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热情。

高校之法制治理,务必认真落实、执行国家相关法律以及《教师法》等相关教育法规;系统清理、废除业已制定与实施的损害师生员工尊严与权益的规范、条例、制度,倡行与制度治理并行不悖的人性化管理;实行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制定及其执行结果的问责制度,以制约决策制定及其执行的主观随意行为;严格执行业已颁布的学校相关规范、条例、制度,切实保障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贯彻实施。

(三)教授治校。

高校行政化使得行政权力凌驾于包括学术权力在内的一切权力之上,学术权力这一高校的当然、核心权力因此被取代或取缔,使得弥漫于高校上空的是一种浮躁功利的治学氛围。其结果,既损害了高校的学术本位进而阻碍了高校的科技创新,也致使教授失却了应有的学术尊严与内在的科研动力。

教授治校源于欧洲高校治校传统,其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及其经验证明,教授治校由于其坚守学术评价的公正性与客观性,从而不失为一种保持高校特立独行的文化品格与学术精神的治理制度。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之“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3],以及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4],则均对此作了精辟诠释。诚然,大师不仅源自学术,大师又反过来支撑学术,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且惟有实现两者的良性循环,才能造就真正的大师,成就真正的学术,才能铸就真正的高校学魂与卓越的高校学术文化。

实施教授治校,并不排斥高校的正常行政管理,其着力点只在高校学术文化领域。为此,高校行政权力须从其业已占据的学术领域撤离,将被行政化阉割的学术权力归还给教授及其相关组织本身,彻底改变以往的“学术带头人官员化、官员学术化”以及以行政标准与长官意志代替学术评价的不正常现象,切实保证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务必由学有专长的普通教授组成与统领;但凡学校学术事务均由教授及其由之组成的相关委员会决策并实施,使得教授评价替代以往的官员评价;学校重大决策制定广泛征询、汲取教授们的建议且让其直接参与,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与现实可行性。

(四)主旋律弘扬。

高校行政化直接或间接冲撞了高雅文化的弘扬,使得原本清净、纯洁的高校上空中弥漫或笼罩着低俗与功利文化的迷雾。驱散这一足以窒息师生员工的迷雾,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主旋律文化极为必须。

弘扬主旋律文化,务必大力宣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使得先进文化深入人心;尽可能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将先进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化为师生员工的实际行动;针对全球化下良莠不齐的高校校园文化形态并存的现实生态,牢固坚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占领,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引领与统帅作用。

(五)民主决策。

高校器物文化建设由于行政化的存在及其直接介入、干预,高校器物文化呈现出浓厚的领导个性色彩,并不可避免地导致对于师生员工的视觉污染及其美感强暴。祛除高校未来可能再现的对于师生员工的视觉侵犯,治理行政化干预高校器物文化建设的失调生态,充分尊重、吸取师生员工合理化建议之民主决策便成为当然之选。

高校器物文化建设,总体上务必切实履行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应有、正当权利,充分发挥其服务、建设与发展学校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力。但凡学校主要器物建设的选址,需广泛征询、采纳师生员工意见,以校园整体美观为基点,以体现高校自身特色与内涵底蕴为归宿;主要器物设计务必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征询师生员工关于器物设计方案的意见以遴选高水平设计单位,杜绝任何形式的人情与关系介入;器物建造,也同样务必采取公开招标方式,不以任何领导或其他人等的招呼、干预为虑而惟以建造单位资质及其过往业绩为重,聘请具备资质的专业监理机构专司器物建造过程的质量跟踪与监督管理。

(六)氛围再造。

高校行政化贬损了高校和谐关系文化,使得师生员工之正常的师生、同事、生生以及党群、干群关系之平等、协作关系均演变为单一的等级有别的官民关系。其结果是高校师生员工呈现出三六九等的级别差异,并日益致使高校人际关系的嬗变与异化。祛除这一异常势态,氛围再造当为良方。

营造高校健康氛围,端正领导作风,务实服务于师生员工,祛除高校官本位意识与作风当为首策;坚守高校学术本位,凡事以真理占有与学术为先为重,教师之间惟有职称高低、学问深浅之分,而无职务高下、身份贵贱之别;着力弘扬服务学校、发展学校的校园文化,培育师生员工“爱校光荣、损校可耻”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其自觉服务、奉献学校的现实作为。

四、结语

作为我国政府机构行政化管理体制的自然延伸,高校行政化痼疾毁损高校的健康发展,消极影响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诚然,行政化这一痼疾尽管还不致使高校病入膏肓,但是由于其与高校运行与发展的如影随形性及其潜伏的时间长久性,欲将其短时间内根治而使高校实现脱胎换骨式的彻底变革,则既不现实,也无可能。如此,便决定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步履维艰与旷日持久。尽管如此,高校行政化这一痼疾还是应该而且必须诊治下去,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也仍需快速、稳步、健康推进。路虽漫长但仍需艰辛求索,因为这不仅是时代发展与高校整体正规化、国际化、一流化发展的当然要求与不二选择,更是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乃至高校真正实现其使命的必然逻辑!

[1] 程义峰,等.高校“去行政化”为何引争议[N].新华网,2010-03-08.

[2] 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156.

[3] 胡洪江,徐元锋.西南联大启示录[N].人民日报,2008-11-05(11).

[4] 高叔平.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72.

G46

A

1007-8444(2012)01-0128-06

2011-12-08

200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系统研究”(09SJD880050)。

孙孝科(1965-),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科技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孙义清

猜你喜欢

师生员工行政化器物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高校领导干部以群众路线为基础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探析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路径探索
去行政化 必越的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