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2012-04-13崔童童
崔童童
颈椎骨折是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临床上常见合并高位脊髓损伤伴截瘫,伤情常较严重而且复杂,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生残疾,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且容易导致多系统并发症,如呼吸困难、肺部感染、高热及肠胀气等症状。2011-01~12笔者所在科收治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12例,现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0~65岁。高处坠落伤7例,车祸伤5例;其中全瘫者4例,不全瘫者8例。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局部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其中颈部疼痛最为常见。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出现神经压迫症状表现为四肢疼痛、麻木无力、感觉运动功能减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外伤后给患者的打击很大,瞬间的角色转换使患者不能适应。通过谈心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其正确对待疾病,因为此类外伤患者大多情绪低落,长期卧床,饱受肉体痛苦,对治疗缺乏信心。针对这种心理状态,护士要尽职尽责,关心体帖患者,多与患者谈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1.2 体位护理 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砂袋置于头部两侧以固定头部或颈托外固定,嘱患者不得随意转动,避免继发畸形及神经损伤。
2.1.3 牵引护理 颈椎骨折或脱位的患者,入院后大部分均行颅骨牵引。牵引前先将头发剃净,备好牵引用物,协助医师进行颅骨牵引,牵引后抬高床头15~30 cm保持反牵引力,医师行颅骨牵引时,护士应在场密切观察病情并备好气管切开包,一旦牵引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抢救。每日检查牵引轴线,牵引力、反牵引力量是否适宜。注意保持头与躯干呈一直线,保持颈椎维持生理曲度,应在颈肩部加垫,使头轻度后仰,头颈部两侧用砂袋固定制动,避免大幅度翻身,始终保持正确的体位。颅骨牵引钳的针眼用75%酒精消毒2次/d,勿祛除针眼周围的血痂,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观察针眼有无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等,同时观体温变化,预防感染。翻身时采用同步轴线翻身法,为避免颈椎扭折发生体位性休克,应保持牵引绳、患者下颌骨与胸骨体三点成一直线,背部可用垫枕。
2.1.4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颈椎骨折或脱位合并高位截瘫患者由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对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丧失调节和适应力,常随室外高温而产生高热达41℃,或室外低温而降至35℃以下,体温异常是病情危险的征兆,病死率很高。因此,应严密观察,当体温高热时应行物理降温。如冰敷、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当体温过低时给予保暖。同时,观察脉搏、呼吸、血压1次/2~4 h。
2.2 术前训练
2.2.1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术前3~5 d患者于仰卧位,枕头垫于肩下,头稍后仰,训练者站在患者右侧,用食指、中指、环指指尖在胸锁乳突肌内侧按入,将气管拉向非手术侧,气管食管移位约3 cm,牵拉过中线,坚持5~10 min/次,3次/d。
2.2.2 呼吸功能训练 方法:①吹气球练习:鼓励患者一次性将气球吹得尽可能大,放松5~10 s,然后重复上述动作,10~15 min/次,3次/d;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次数和时间;②有效咳嗽练习:先深吸气,然后连续小声咳嗽,将痰液咳至支气管口,最后用力咳嗽,将痰排出。
2.3 术后护理
2.3.1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将患者安置到监护室,给予持续的心电监护,术后应1次/15~30 min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及SaO2,直致平稳后改1次/2 h持续24~48 h,同时要注意观察口唇、甲床、耳廓有无发绀等缺氧情况,给予雾化吸入2次/d,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加强翻身、拍背,利于气道分泌物咳出,注意采用“轴型滚动式”翻身法。
2.3.2 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情况 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防止扭曲、挤压,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一般术后当天引流液为红色血性液,量>100 ml,属正常情况,第2、3天引流<30~50 ml, 3 d若切口渗血较多,注意患者的面色、呼吸、血压、脉率情况。
2.3.3 严密观察患者四肢感觉及运动情况 每天上、下午各检查1次,与前1 d作对比,观察患者恢复情况。检查的方法:触摸患者四肢,让患者活动双手双脚,牵拉尿管检查膀胱是否有感觉,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感觉和运动障碍,为医师采取措施赢得时间。
2.3.4 饮食护理 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有维生素的流质饮食。应避免牛奶、豆奶、甜品等产气食品。注意补充水和能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为预防便秘,每日除增加粗纤维蔬菜、水果外可经常顺结肠走向按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亦可给予清宁丸或者麻仁丸等促进排便的药物,必要时给予灌肠。
2.3.5 皮肤护理 主要原则是间歇性解除压迫。定时按摩枕后部、尾骶部等骨突受压部位皮肤,翻身、叩背及按摩皮肤1次/2 h,使用气垫床,以减轻局部压迫。侧卧时为避免双下肢互相摩擦受压,可在两腿之间垫一海绵垫,用气圈或棉垫使骨突处悬空。
2.4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2.4.1 体温失调 颈椎损伤合并截瘫患者因体温中枢紊乱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丧失了调节和适应能力,产生高热或体温过低。对于中枢性高热(>40℃),采取物理降温,如乙醇擦浴、冰袋、冰帽、冰生理盐水灌肠,必要时遵医嘱药物降温,同时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定时开窗通风,可使用降温设备。另外,保证能量的摄入,鼓励多吃水果、多饮水,至少摄入液体2000 ml/d。对于体温过低(<35℃),注意保暖,适当调高室温,必要时采用物理升温,但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设备时,应严格控制温度,温度应≤50℃,且用布袋包好,以防烫伤皮肤。
2.4.2 泌尿系感染 留置导尿管期间为防止泌尿系感染,用碘伏棉球清洁消毒尿道口2次/d,导尿管应更换1次/周,引流袋每天更换;如果出现尿液浑浊、沉渣过多,可用1∶5000呋喃西林250 ml冲洗膀胱1~2次/d,鼓励患者饮水3000 ml/d左右,以利尿渣及时排出,预防泌尿系感染及结石;持续引流尿液2周后改为定时开放,放尿1次/2~4 h,以训练膀胱反射或自律性收缩功能,预防膀胱萎缩。
2.4.3 肺部感染 因颈椎骨折压迫颈脊髓导致呼吸肌麻痹,再加上长期卧床,痰液引流不畅,肺及气管内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导致坠积性肺炎。对此类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缺氧情况。应鼓励并指导患者深呼吸(可采用吹气球训练或吹气泡训练)、用力咳嗽,轻轻叩击背部,以利痰液松弛,促进肺膨胀和排痰;给予雾化吸入液中加入抗生素、地塞米松或糜蛋白酶等,以稀释分泌物,使之易于排出。高位颈椎损伤伴呼吸困难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是减少呼吸梗阻和防止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2.4.4 肢体功能保护和锻炼 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关键是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应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如膝关节屈曲10°,保持5°生理外翻,踝关节背伸90°中立位,防止足下垂。鼓励患者进行四肢主动和被动活动,如:上肢外展、扩胸运动、两手握皮球或毛巾的训练以及手指的各种工作。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进餐或在别人协助下进餐,自己拿着吃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