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心理分析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2-04-13王伏妮欧阳心力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教学模式

王伏妮,欧阳心力

(1.湖南师范大学 工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2.华南农业大学 珠江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基于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心理分析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王伏妮1,2,欧阳心力1

(1.湖南师范大学 工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2.华南农业大学 珠江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服装行业的兴衰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服装业的发展,需要具备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应该充分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加强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心理;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

我国一直是服装生产和加工的大国,服装制造业可以说是我国经济的一大支柱。服装业的发展从最初的起步和探索,到今天的日趋成熟,对服装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多。由此带来的人才挑战不断刺激着服装专业教育的革新与进步。由于服装产业的国际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型的服装人才既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又须在不同工作环节展现出较好的适应性,现有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再停留在以往强调单一技能训练的水平上,而须根据市场的需要培养全面的综合型人才。

我国的服装教育虽然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很多课程的时间分配不均,造成了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不能深入思考和研究。其次,社会对人才需求已发生很大改变,比如要求学生综合素质高,到企业后上手快,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重视款式设计和制作工艺,忽视对服装进行服装历史演变、规律性变化、潮流走向、销售市场信息预测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知识,致使服装专业大学生的设计重创意轻实用,并缺乏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工作起来不那么得心应手。第三,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是充满艺术、人文和新潮思想的大学生。教师怎么样针对这些特点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心理的角度出发,结合专业特点,来分析探讨服装设计专业科学的教学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 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一)心理学的相关研究

1.智力因素类型差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表明,智力因素的类型差异在男女性别上最为明显,首先反应在大脑构造上。一般来说,人的大脑左侧主要对有规律的序列作分析性加工,侧重于语言理解能力方面;右侧擅长于对视觉—空间方面的信息作整体加工,侧重于立体空间能力方面。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大多为女生,青春期女孩的大脑发育左半球快于右半球,因而语言能力发展较早,而男孩右脑发育快于左脑,所以空间想象力发展得比较早。在智力结构方面,女性在知觉速度与言语理解上占优势,男性则在需要空间能力的数学、物理等领域占优势。根据男女生各有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女生大多是依存性的,容易受环境的影响,男生大多是独立性的,独立于环境,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批判性。在记忆方面,女生机械记忆能力明显优于男性。在思维方面,女生的形象思维较好,言语表达流畅,而男生则擅长于抽象和逻辑思维。在解决问题时,女生善于模仿、加工和分类,联想丰富,而男生喜欢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观察能力方面,女生比男生更细致、全面。

2.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复杂的脑力活动。它既受教师教的影响,也受学生学的影响。既受客观环境影响,又受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仅就学生的心理因素而言,学习过程中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比如注意、情感、情绪、意志等。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的体现,与个性心理特征及学习动机密切相关。服装专业本身所注重的是个性、创造力的培养,这些都与非智力因素息息相关。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服装设计专业男生大多个性突出,学习情绪受外界影响比较大,不太喜欢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设计水准波动很大。女生则表现为情感细腻,但设计作品大多缺乏张力,喜欢依照老师的标准行事,能保持较为平均的设计水准。

(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特点

1.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思想活跃,富于创造性和一定的浪漫色彩。服装设计专业大部分学生来自艺术类考生,艺术活动本身对学生在形象思维方面有特殊要求,如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情感体验,因此学生情感丰富、好恶分明、较为理想化。90后大学生在思想上创新意识更突出,也更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服装专业的浪漫情绪使得他们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在考虑问题时容易脱离现实,在辨证地看待问题和认识事物的发展方面有欠缺。

2.服装专业学生自我意识突出。艺术教育,特别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方面,比较注重和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只有在个性化得到充分发展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谈及艺术的创新和突破,也才有可能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艺术精英。按照艺术创新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通过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使之具有活跃而敏锐的思想。但是如果过度强调个性发展,就有导致他们社会化程度不高。自我意识进一步强化,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淡漠的危险,在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和较大的随意性,突出表现为上课纪律松散、我行我素、重专业轻文化等。

3.服装设计专业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有的服装专业学生知识面较窄,考虑问题时思想深度不够,思辨性较弱,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及西方的优秀文化遗产不能较好地继承和吸收。尤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的转型时期,各种新旧文化的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人们的价值趋向呈多元化。艺术类学生因为基础知识薄弱,更容易为一些现象所迷惑,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影响他们对美丑、善恶、是非的判断和取舍。[1]

二 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应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心理特点调查与分析

1.性别因素差异在学生中的表现。智力因素差异在学生的性别表现上最为明显,笔者通过对服装设计专业80后、90后学生的观察与调查发现:在时装效果图表现上,女生普遍比较善于模仿,思想细腻,观察仔细。时装效果图手法精致,但是时装风格不是特别明显。而男生在时装效果图表现上会有更多抽象和创造性的元素,个人风格突出,但是有些作品感觉太过随意。对于服装这种追求个性和创意的专业来说,针对男女生的心理特点分别进行教学指导是尤其重要的。比如,对女生的教学可在教学的时候多给她们介绍国内外设计师作品的不同风格和表现手法,让她们吸取其中的精华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并最终确立自己的风格。对男生在教学上,就应注意文化底蕴的积淀和审美观念的引导,使他们的作品又美观又紧跟潮流。通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女生的作品风格更加突出了,而男生的作品也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2.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服装设计专业是个性与创新的体现,教师的启发和带动显得尤为重要。要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尽可能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变得爱学习、主动学习、愉快地接受有益的知识。现在在服装教学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情景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也正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全面更连贯的学习环境。所谓情景化教学模式,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然后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使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课程情景化的教学目标是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的综合培养;课程教学内容是与专业密切联系的企业项目与任务;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性、师生互动性与成果应用性紧密结合。[2]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就是把学生所学的知识,比如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展示等课程结合起来。学生完成好设计效果图就能马上把该图进行结构制版,而后再进行工艺上的加工,最后通过静态或动态方式展示出来成衣效果。这里每个环节都是互相联系的,教师也会根据每个环节进行综合评分。通过这种情景化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直观明显,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还让课堂教学不再枯燥,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针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特点的相关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上述学生心理特点,我们做了一些问卷调查。问卷中,就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探讨。调查表明,70%的学生觉得课堂中老师所讲的知识不能有效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6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的关联性不够强。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能在课堂上不单只是听,还能在与老师的互动中提升自我能力。由此可见教学模式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1.加强素质教育,培养自主学习是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格局也在不断变化,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学科由分化走向综合,学科间不断交叉,新的学科不断出现,从而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要转变以往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教育思想观念,注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要由单纯的“知识型”教育,转变为“知识、能力、素质型”教育,对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造型人才。这不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新的历史使命。[3]以素质教育为基础,整个服装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在师生双向沟通过程中,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全面发展。例如,服装生产是一个流水化作业的过程,那么在服装工艺教学中就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精神,除了单件制作以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分组分部件进行合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如何合作,也促使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和动嘴问,在互帮互助的学习中,亲身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又增强了教学效果。又如,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平等地跟学生就某些知识点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思维,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既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又让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得更透彻。

2.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学会求知,当学生逐渐参与他们所属的各种个体、群体活动时,学生便不知不觉地得到更为深刻的、更为密切的教育陶冶。在一些学校现在的教学计划中还是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说服装工艺课安排时间过长,虽然是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长时间的工艺训练难免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学习积极性下降。还有些其它课程的开设,虽然是服装的边缘学科,但是在教学中没有与专业很好地结合,让学生觉得学了没用,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了。所以,教学计划的安排也要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开设。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富于启发性的、具有开放性的课堂环境和氛围,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充满感性与灵性的专业,它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培养创新素质的人才,必须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与传统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它强调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获取知识的方式,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才能情况,因材施教。如服装材料课程,以往的方法是教师只是单一的讲解服装材料的理论知识,内容比较枯燥,学生也不愿意听,课堂效果不是很好。调整授课形式,把单一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不仅可以找出大量实物给学生看,更带学生去服装市场学习,把讲台搬到市场上,让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其中,对知识点的印象就更加深刻。回来后再让他们写一些调查报告,用收集的材料设计服装等等,把服装材料和设计良好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考虑问题要不拘泥于常规方法,要打破常规的、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培养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求新思维。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考虑问题的习惯,敢于并善于“异想天开”、“胡思乱想”、“标新立异”,也许发明和创造就是在这种“胡思”和“乱想”之后产生的。[4]

综上所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强调科目之间的相互渗透性,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系统,引导学生树立学业上的主人翁意识,结合专业教学技巧与情感教育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对于目前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 钟安华.服装人才培养[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2] 黄 睿,吴敦辉,施慧莉 .浅谈高职情景化教学之项目化教学[J].职校论坛,2008(36).

[3] 李琼舟.课程设计与指导——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两大要素[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4] 李春暖.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服装教学成功的关键[J].淅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Clothing Design Special Field Student Psychology and the Teaching Model Reform and Practice

WANG Fu-ni1,2,OUYANG Xin-li1
(1.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00,China;
2.Pearl River College,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900,China)

In today's world,as economy develops steadily,the rise and fall of garment industry has been our great concern.The development of garment industry reguires competitive talents.As long as clothing is loncerneed talents should combine with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optimize the teaching mode,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the link between them,and fully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fashion design;students'psychology;talents training;teaching reform

G642.0

A

1671-1181(2012)01-0120-04

2011-12-02

王伏妮(1983-),女,湖南湘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饰艺术与教育。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服装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