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X+女”族汉语新词
2012-04-13周旭阳
周旭阳
(湖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X+女”族汉语新词
周旭阳
(湖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新词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研究新词能为更深层地认知语言,跟踪社会的发展轨迹和前进方向提供重要依据。“X+女”族词语属于近年涌现的新词汇。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对“X+女”族词语的构词特点、词源等进行了分析,重点联系社会因素对“X+女”族新词的成因加以分析和阐释,将更好地揭示社会与语言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对新词的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X+女”族词语;构词特点;词源;成因;社会语言学
“X+女”族新词语是新时期不断涌现的诸多新词之一。2007年8月16日,中国教育部在其网站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选目,其中就有“轻熟女”和“剩女”两个新词。而近两年,以“X+女”形式出现的词语越来越多,涌现了大量像“超女、宅女、作女、剩女、蛮女、拜金女、杠杆女、肉食女、无龄美女”等带“女”的系列词语,已经形成了一个词族,即“X+女”族新词。这些新词语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在语言层面留下的鲜明印记。文章拟讨论“X+女”族词语的构词特点、词源等,重点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联系社会因素对“X+女”族新词的成因加以分析和阐释。
一 “X+女”族新词的构词特点
“女”为象形字,在汉语词汇中,“女”为表性别的属性词,跟“男”相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1]中的解释,“女”的释义有三种:属性词;女儿;二十八宿之一。“女”常以前置构词语素的形式出现,如“女儿”、“女人”、“女性”、“女子”、“女皇”等;但也有以后置语素形式出现的词语,主要有“淑女”、“闺女”、“妇女”、“美女”、“玉女”、“才女”、“神女”、“烈女”等,些词存在的时间较长。《诗经》中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曹植有《美女篇》和《洛神赋》、宋玉有著名的《神女赋》和《登徒子好色赋》,均对“美女”或“美人”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而“超女”、“剩女”、“独女”、“蛮女”、“打女”、“没女”、“晒女“等,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新成员,面孔新、内容新。
(一)从外形上来看
“X+女”新词中的“女”示性质特征,而“女”取词典中释义的第一项,是属性词,指女性。所以“X+女”的语义重心在“X”,“女”表示性别属性。它们的外形的共同的特点就是遵循了原有词语的构词模式“X+女”。
(二)从音节的角度看
“X+女”族新词中双音节词比较多,占了该词族的大部分,如:超女、熟女、索女、嫩女、作女、腐女、鲜女、剩女、没女、潮女、宅女、晒女、打女、金女、单女等;也有三音节的词语,如:拜金女、败犬女、普像女、恐辐女、拜金女、轻熟女、杠杆女、香菇女、三不女、肉食女、孔雀女等;四音节的词比较少,如:便利贴女、无龄美女、学术超女、味道美女等。它们的音节特点就是仍以双音节为主,同时逐渐趋于多音节化。
(三)从结构上看
“X+女”属于定中式偏正关系,“X”修饰、限制“女”,是向心结构。“X+女”体是名词性的,具有名词所具有的一切语法功能。而其中的“X”,可以是形容词、动词、名词等。如:熟女、嫩女、腐女、鲜女等中的“X”是形容词成分;打女、晒女、剩女、没女等中的“X”是动词性成分;而干物女、鱼干女、香菇女、学术超女、味道美女等中的“X”是名词性成分[2]99。
(四)从构词法看
“X+女”族新词中的“女”已逐渐由一个能独立成词、也能同其他词素组合成词、组合时位置自由的不定位语素虚化为构词位置相对固定、构词能产、语义类化、类似英语中的词缀的、处于词根和词缀之间的词,即“类词缀”[2]99。复合构词法在汉语的构词体系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的派生构词法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英语复合成分-gate(汉语直译为“门”)的广泛使用尤为典型。“女”并不属于汉语中用来指人的后缀或类后缀。但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女”正在成为一个活跃能产的“类后缀”。但其词缀化程度仍较低,意义仍偏向于词根,我们仍可以从新词中看出“女”这个后缀原来的意义。
二 “X+女”族新词的词源
考察社会文化对于语言影响的最佳角度,莫过于考察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新词新语[3]45。“X+女”族新词的大批出现是近几年来的一种文化现象,每一个“X+女”族新词的出现都概括折射了一定的社会现象。
(一)电视网络文化带来的新词
先说“超女”。湖南卫视2005年模仿一档美国电视娱乐选秀节目“美国偶像”,推出了“没有门槛,没有距离的大众歌会”的“超级女声”,促成了“超女”一词的诞生,也加速了“X+女”族系列新词的衍生之势。而随着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流传到我国并受到大批青少年的欢迎,电影中那个具有野男孩性格、穿着随意、发型怪异、话语独特、敢做敢为的女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将这类有霸王特点的女孩称为“野蛮女友”,简称“蛮女”。“孔雀女”一词的传播也跟电视电影有关。孔雀女嫁凤凰男的婚姻问题随着电视连续剧《新结婚时代》和《双面胶》在全国的热播而一度成为社会聚焦的热点话题。“孔雀女”是指在父母溺爱之下成长、从没经受过挫折、衣食无忧、无需讨好恭维别人就能享受舒适安逸的生活的城市女孩。“学术超女”一词则是源于央视的《百家讲坛》。北京师范大学女教授于丹因在《百家讲坛》讲授《〈论语〉心得》而名声大振,从而获得了“学术超女”的头衔。现该词泛指此类有学识有影响力的女学者。网络的流行则加速了大批“X+女”族新词的诞生与蔓延。
(二)外来词的借用
“宅女”一词则来源于日语,是个外来词,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日语的“御宅族”一词,原来是一个带贬义的词,但由于网络用语的流行,“宅”一词也变得通俗化,专指“迷恋、专注于某事物且居于家中”。“宅女”即“痴迷于某种事物,足不出户,依赖计算机与网络与外界联系,另伴有个人癖好的女性”[4]79。“干物女”一词亦源自日本。“干物”在日语中指晒干的鱼、贝类。顾名思义,“干物女”即都市中生活得像干贝、香菇等没有水分的干货一样的、缺乏生机的年轻女子。“干物女”亦称“香菇女”或“鱼干女”。“肉食女”同样是来自日本的一个新名词,与“草食男”相对,主要形容那些主动追求男性的女性。这类女性多为白领,她们虽阅人无数,却仍待字闺阁,一旦看见中意男性,会如饿虎扑食一样主动表达爱意,且完全不顾别人的评论。她们对性与爱皆主动表示,自信满满。“熟女”一词源自台湾。因为台湾把“淑女”中的“淑”字发为普通话的阳声,不同于大陆普通话的阴声,经台剧的热播而传至大陆。所以,“淑女”顺理成章地和“熟女”相提并论。但此“熟女”非传统意义上的“淑女”,指的是经济独立、遇事沉稳、举止优雅的成熟女性。而与之相关的“轻熟女”则指外貌年轻、内心成熟的“熟女”。
(三)其他新现象带来的新词语
近几年出现了所谓的“剩女”现象。新闻媒介频繁使用这个词语并将其等同于“大龄未婚女子”。“剩女”一词在学术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普遍认为“剩女”是指那些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大龄女青年的一个新称号,也可以称为“3SLady”:Single(单身)、Seventies。“败犬女”这个名词是日本人对过适婚年龄而未婚女性的贬称,认定年过三十的未婚女性,无论事业上多有成就,只要未婚就是人生战场上的一只败犬。而近两年台湾电视剧《败犬女王》的热播,将“败犬”一词带进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并在网络及以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随之出现了大批独生子女,而独生女简称“独女”。现在有很多的女性具有强烈的自立意识,不依靠父母,不依赖男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独立自主地创造了一番事业,这样的事业型女子也称为“独女”。网友给“杠杆女”的定义是:过去人们所说的“旺夫益子”的女人。“杠杆女”能像利用杠杆一样利用一个支点,将平凡的老公或者男朋友“撬”起来,能用自己的特长、优势帮助男友或丈夫成就一番事业。“三不女”就是不逛街、不盲从、不攀比的新一代女性,她们是网购生活的代言人。而“作女”就是喜欢折腾、喜欢无事找事、闹点小资情调的女性。此外还有“打女”(擅长武打的女演员)、“没女”(没有美丽的容貌、身材的女子)、“金女”(夺得多枚金牌的女运动员)、“晒女”(喜欢在网上炫耀自己的女子)等。可以说,无论是哪种“女”,都有其来源,都是一定的社会现象与社会生活的总结与反映;每一个“X+女”族新词的出现,都描述了一定的社会现象。丰富的词汇映射了当代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
三 “X+女”族新词的成因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考察新词产生的理据,这是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者的任务。分析社会因素的影响,考察语言变化的理据,这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3]3。真正的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proper)包括在语言的社会环境中研究语言[5]23。“X+女”族新词的大批涌现有其内部和外部的理据。下面我们将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考察“X+女”族新词语产生的原因。
(一)内部理据
李宇明[6]146提出了“词语模”的概念。他认为,大多数新产生的词语,都有一个现成的框架背景。这一框架就像造词模子(简称“词模”),能批量产生新词语,并使其产生的新词语形成词语簇。词语模是具有新造词语功能的各式各样的框架。这种框架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模标是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X+女”族新词的出现可以用词语模理论进行解释。“X+女”结构形成了一个“词语模”,其中,“女”是模标,而“X”是模槽,具有很高的能产性。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社会现象的产生带来了词汇空缺,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新词,去表达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新事物、新现象,以解决言语交际中遇到的难题。要从无到有创造一个指称新事物、新现象的词,从使用语言的角度来看,是一个较为费时费力的脑力劳动。而在“词语模”的基础上仿造新的词语,较为经济,也较为容易。因为它解决了“客观世界的无限多样性、发展性与语言符号的有限性、渐变性”之间的矛盾,即“以有限的语言符号去指称无限的客观世界”的矛盾。利用“词语模”造词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7]148-149。用这种方法创造的新词,既能解决词汇“空位“现象,迅速及时地反映各种新事物、新现象,满足人们表达的需要,又符合语言发展的渐变性规律。例如:都市白领一族中,一些女子由于种种原因,年龄越来越大又迟迟不能结婚。而“剩女”正是对这一种新现象形成的“空位”的“补位”。很显然,“剩女”一词比“超过适婚年龄仍未结婚的女性”或“大龄未婚女青年”表达更经济、更简洁高效。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词语模”也符合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优化思维模式,而优化的主要方式是用最少语言手段表现尽可能多的内容[8]20。可以说,人类的优化思维模式和“词语模”的存在,是大批“X+女”新词语涌现的内部理据。
(二)外部理据
“社会生活任何变化,哪怕是最微小的变化都会或多或少地在语言——主要在词汇中有所反映”[9]73。词语是语言中最敏感的构成部分,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新事物,语言中就迅速地出现了与此相应的新词语,其语义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生活中的语言,依据自身发展的规律,在社会文化大潮的影响和推动之下,始终处于一种流变之中。时代交替、文明进步、社会变革、文化嬗变、科学发展、技术进步,构成一系列社会文化动力,在语言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记[10]。这些关于语言流变(linguistic drift)的讨论形象而全面地概括了新词语产生的社会动因。
1.“X+女”族新词的出现是跟当今社会女性的生活状况和人们对女性的态度分不开的。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紧紧地跟社会结构和社会的价值系统联系在一起的[6]8。在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大量的以“女”为偏旁的字词隐含着一定的对女性的侮辱和歧视诋毁之意,如“奴、姘、娼、妓、嫌”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在不同的岗位和领域内展现着自己非凡的魅力与才能,人们对女性的关注越来越多,对女性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各种与女性有关的话题都能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像“熟女”、“独女”、“杠杆女”、“超女“等词就生动地反映了女性跟男性一样独挡一面的形象,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肯定态度。女性生活内容的改变和社会地位的提高、社会观念的变化进步加速了“X+女”族新词的衍生之势。
2.科技的进步、网络和媒体的发展也助长了“X+女”族新词的蔓延。很多新词都是网络和媒体创造的。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我们的语言行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网络的出现和普及对新词语的促动作用不容忽视,为新词语的创造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为“新新人类”个性的塑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网民是一个特殊的言语社团,其求新求异的心理使得各种新词不断涌现。“宅女”一词正是由于网络才得以流行的。“恐辐女”一词是网友创造的又一个“X+女”族新词。而现代大众媒体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新词语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上面分析的“超女”、“蛮女”、“学术超女”等便是在媒体的影响下诞生并流传的。
3.新事物的不断涌现、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也促成了“X+女”新词家族的不断扩大。社会现象在语言中能够得到反映,社会变化也能使语言发生相应的变化[6]18。社会结构的改变,新事物的出现促成了“独女”、“剩女”和“孔雀女”等词汇的产生;而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社会文化直接导致了外来词汇如“宅女”、“干物女”、“败犬女”等的积极借入。很多“X+女”族新词如“无龄美女”、“潮女”、“干物女”、“宅女”、“没女”、“败家女”、“拜金女”、“炫证女”、“便利贴女”等,描述了多元社会中部分女性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态度,但是,很多词语中,如“优剩女”(优质的剩女),我们已很难读出原有的感情色彩,更多的是看到对一种新事物的描述。
“X+女”族新词的产生和流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科学技术的昌明发达,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大量的新鲜术语;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精细有致;文化艺术的多元发展和相互渗透,为不同民族了解异域文化风貌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促进了外来语汇的积极借入;社会观念的变化进步,不但带来了新思维、新观念、新知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全新的语言表达形式”[3]4。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对语言系统本身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影响尤其体现在对于词汇系统的冲击与激荡。”而“X+女”族新词正是这种冲击与激荡的结果。
四 结 语
新词语是社会发展的明证,同时也是社会心理的映射。它不仅代表着新事物的出现、人们生活价值观念的改变,而且更深层全面地认知语言,跟踪整个社会的发展轨迹和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从“X+女”族新词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发展的轨迹,亦能更好地了解语言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语言的词汇系统不是封闭的自足的体系,而是开放的、依赖性的系统,是客观现实、社会文化、生物基础、认知能力等各种因素综合的产物。词语的开放性决定了只要有语用上的需要,就会有新的“X+女”族新词不断涌现。但这些词语能否固定下来成为汉语词汇大家族中的一员,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纂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 张亚冰.“X+女”族新词语探微[J].语文学刊,2010(3).
[3] 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文化·色彩·思维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4.
[4] 潘瑞春.“宅女”试析[J].修辞学习,2008(2).
[5] Trudgill,Peter.社会语言学导论[M].周邵珩,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 李宇明.词语模[G]∥刑福义.汉语法特点面面观.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7] 刘兰民.仿词造词法初探[J].广西社会科学,2005(11).
[8] 徐盛桓.成都小吃团的认知分析[J].外国语,2006(2).
[9] 陈 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
[10]Sapir,Edward.Language[M].New York:Harcourt,Brace,1921.
A Sociolinguistic Perception of“X+nü”Word Family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ZHOU Xu-y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 411104,China)
Neologism is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and a social phenomenon as well.Research into neologies can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language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society.“X+nü”word family is one of the neologies springing up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in recent years.The present paper,from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tends to analyze the word structure and orientation of“X+nü”word family and,in particular,in relation to social factors,attempts to provide an explanation to the causes of the booming of“X+nü”word family with an urge to better revea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and give reference to the study of neologies.
“X+nü”word family;word structure;orientation;cause;socioling uistics
H136
A
1671-1181(2012)01-0056-05
2011-09-18
周旭阳(1974-),女,湖南湘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