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多层面互动看汉语构词法的一些问题

2012-04-13

海外华文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词汇学复合词构词法

祁 峰

(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 上海200433)

一、引 言

汉语构词法的研究最早是由语法学来进行的,而且整个20世纪一直有人从语法角度来研究。细致而系统地对汉语构词法进行研究,始于黎锦熙先生的《复合词构词方式简谱》(《国语旬刊》1929年11期,转引自符淮青,2001)。随着词汇学的建立与发展,开始有部分学者从词汇学角度来研究构词法,并认为构词法应该是词汇学研究的内容。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主要集中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构词法的概念及其学科归属;二是复合词内部结构关系的性质。本文拟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述评,并在此基础上,从构词法研究中的多层面互动这一角度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构词法的概念及其学科归属

关于构词法,汉语词汇学界的看法不尽相同。张寿康(1981)认为,构词法是研究语言中词的构造的规律的学问,产生新词的时候,新词的结构是按构词法产生的。武占坤、王勤(1983)认为,构词法是利用构词材料,按照构词规律,构造新词的方式方法。陈光磊(1994)认为,构词法是指由语素构成词的法则,是对既成词的结构作语法分析,说明词内部结构中语素的组合方式。对单纯词、派生词、复合词等结构类型作分析,就是属于构词法的。由于分析的角度与方法不同,对于汉语构词法存在这些不同的观点。正如刘叔新(1990b)指出,“构词法”不仅常常被理解为语法学中词法研究的一个方面,而且就是在词汇学的范围内,也有时用来说明词的结构方式,有时又用于新词的构造方法。《现代语言学词典》是这样解释“构词法(word formation)”的:最一般的涵义指构成词的整个形态变化过程,即包括屈折(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和派生(表示词汇关系的词形变化)两大类。较狭窄的涵义,构词法只指派生过程,又细分为“组构”或“复合”(如blackbird)和派生(如national、nationalize)等小类。可见,西方语言(如英语)的构词以派生法为主,所以前缀和后缀特别重要;而汉语以复合构词法为主。从实质上讲,汉语构词法是在国外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因此汉语构词研究多多少少地带有模仿的痕迹。

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词汇”一章中有一节是“词的结构”。词的结构类型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其中单纯词中除了单音词外,还有多音词的联绵词(双声、叠韵、非双声叠韵)、音译词与叠音词。合成词又分为复合式(联合型、偏正型、补充型、动宾型、主谓型)、重叠式、附加式(前加型、后加型)。另外指出,现代汉语由两个语素组合成的词占绝大多数,也有三个或三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这时词的内部构成可以不止一个层次。而在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词汇”一章中也有一节是“词的构造”,词的结构类型基本上等同于黄廖本《现代汉语》中的分类,只是使用术语有一些差异,如复合词的主要类型有联合式、附加式、补充式、陈述式、支配式。另外还提到两个语素以上的复音节合成词,词内部的各个成分是按多种方式逐层地构造起来的,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式”的合成词,如“试验田”一词,首先是由“试”和“验”两个语素结合构成联合式的复合语素,再同“田”结合构成附加式的合成词。

以上两本《现代汉语》教材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它们在讲到构词法的时候都引入了“语素”这一概念,从词中所含语素的数量入手,并细分构词语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及结构层次,以此作为划分词的结构类型的标准。由此关于构词法,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的看法:即构词法是构词成分语素构成词的规则,它用来分析词的内部结构中语素的组合关系与组合层次。

那么构词法是属于语法学,还是属于词汇学呢?张寿康早期认为构词法属于语法学范畴,后来又认为构词法介乎语法学和词汇学之间(参看《构词法和构形法》)。刘叔新(1990a)认为,词的结构方式属于词汇学研究的范围,派生法和派生词结构则属于语法学范围。陈光磊(1994)认为,构词法是语法学研究的对象,而造词法是词汇学的研究内容。叶蜚声、徐通锵(1997)认为,语法的组合规则包括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和词组合成句子的规则,前者叫构词法,它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做词法,后者叫做句法。其实,正如“词”既是词汇学研究的对象,也是语法学讨论的对象一样,构词法既可以在语法学层面讨论,也可以在词汇学层面讨论,只是讨论的目的、侧重点、切入的角度会有所不同。

三、复合词内部结构关系的性质

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成为复合词。构成复合词的规则称为复合词构词法,这种构词法在汉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早期人们给复合词分类时,主要是根据构成成分的意义关系,后来有人使用了句法术语(如“主谓式”、“动宾式”、“动补式”、“偏正式”等),于是人们认为复合词内部构成成分之间是语法关系。

那么复合词内部成分之间是不是存在语法关系呢?对此,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刘叔新(1990a)通过论证复合词内部结构的性质,明确指出复合词内部没有语法属性。理由如下:一是复合词词内语素之间没有停顿的语音形式,也不能插入别的成分,其中任何一项又都不单独与别的成分发生组合关系,而且不可能有形态变化的词法特点,也没有句法方面的功能特点。二是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素逆序同义词(如“熊猫”与“猫熊”)、词素序与现代汉语偏正关系相反的复合词(如“饼干”、“肉松”)及与现代汉语动宾结构正常词序不一致的复合词(如“要冲”、“海拔”)等。黎良军(1995)认为,分析合成词的结构,只能是分析它们的语义结构,并归纳出汉语合成词的十种语义结构类型:虚素融入式、同义互限式、反义概括式、类义互足式、分别提示式、因果式、物动式、时间顺序式、短语词化式和截取古语式等。徐通锵(1997)对原有的汉语构词分析基本采取否定态度,提出了“语义构辞法”理论。他指出,一谈起构辞法,人们就会想到述宾式、述补式、主谓式、联合式、偏正式这些名称,认为它是语法结构的一部分。这是仿效印欧系语言的语法理论来研究汉语而得出来的一种结论,并认为按照辞内部字与字之间的语义关系,汉语构辞法有向心与离心两大类型。王政红(1998)认为复合词词素的类与合成词词性的类有较整齐的因应规律,只是受语义制约、词类漂移、词义引申、词类转化的影响,复合词结构中的词素类才与合成词词类有游离的现象。所以说,复合词结构中有一定的语法属性。

上述这些观点中,有些主要涉及词素间的意义关系,以此证明复合词内部没有语法属性;有些着眼于复合词内部语素的语法属性,以此证明复合词的语法格局。其分歧主要是因为对汉语构词法研究的切入角度和分析方法的不同。实际上,描写词成分的方法有多种。一是关系描写,是指通过描写词的两个成分语素间的关系来揭示词的特点。二是修饰结构描写,是指通过描写词的两个成分语素间的修饰关系类型来揭示词的特点。三是语义描写,是指通过描写词的整体意义是如何由其各成分的意义结合来揭示词的特点。四是句法描写,是指对汉语词的内部结构进行句法分析。五是形类描写,所谓形类(form class)是指可用于某类结构中相似位置的一组语言项目,可以根据语素的形类特征来描写一个词的成分。Packard基于对词成分的形类描写,提出了一条汉语构词的“中心词原则”(headness principle):(双音节的)名词的右边有一名词性成分,动词的左边有一动词性成分。(参看杨亦鸣、余光武,2003)应该说,“中心词原则”这个观点是有一定的新意的。

在笔者看来,词是由语素组合而成的,语素之间既存在语法结构关系,也存在语义关系。学习构词法的目的在于了解词的结构及其在构成方面的理据,主要是帮助我们“用词”。周荐(1991)采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全部32346个双音节复合词作了穷尽式的分类研究,把受句法模式影响的词归入定中、状中、支配、递续、补充、陈述、重叠、并列八类。无法归入上述类型的共1109个,如“天牛、雷同、的话、所以”等,占双音节词总数的3.4%。这说明通行的构词法分析还是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的。

四、构词法研究中的多层面互动

以上两个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构词法属于语法学还是属于词汇学,或者复合词内部成分间是否具有语法属性?也就是对于构词法而言,应该如何处理语法和词汇之间的关系。周国光(2004)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体系,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体系。词汇是语言符号实体的集合,语法是语言规则的集合。作为同一体系中的两个组成部分,词汇和语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而不是一种单向的支配和被支配关系。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基本上是语音、词汇和句法三分天下,研究其中某一方面都无须考虑另外两方面的因素。近年来,关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者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正在兴起,这种互动关系的研究是过去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空白地带。所以,在笔者看来,研究构词问题,不仅要考虑到语法层面,还要考虑语义层面和韵律层面。

在这方面,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彭永昭(1990)认为,研究构词法不能只从语法层面上来研究,因为从语法层面对构词法的研究,实际上只是概括了合成词的结构类型,而结构类型远不能完全解释词是怎样构成的。基于上述认识,作者从语义角度入手,对汉语构词法作了新的分类。首先把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然后“单纯词”分为“初生词”和“滋生词”,把合成词分为“句法型结构”和“词法型结构”。这种分类方式,表面上与一般的分类没有实质区别,但由于作者加上了语义解释,读后给人一种新的感觉。冯胜利(1997、2000)探讨了汉语韵律句法的一些问题,其研究为后人开创了一条关于韵律制约句法的研究之路。冯胜利(2004)从韵律构词法的“左起构词”和“右起构语”的规则出发,认为“粉碎纸张机”之所以不成立是在构词的“右向音步”中掺入了构语的“左向音步”。也就是说,在构词法中混入了造句法,“左向音步”和“右向音步”发生了冲突,因此导致整个结构不成立。他认为汉语的构词韵律是音步而非重音。何元建(2004)用回环理论(The Loop Theory)来分析汉语述宾式合成复合词的构造,认为“短语入词”现象是语法的两种生成机制-模式联体记忆(pattern associator memory)以及运符处理规则(symbol-processing rules)-互为补充的结果,目的是使词库保持不冗余。方式有三:(1)句法将生成好的短语返回词库再做构词用;(2)曾经是短语的形式通过模式联体记忆进入词库成为词根;(3)即使是可以用构词规则生成的词,因兼备相关模式而进入联体记忆,也变成词根。朱彦(2004)认为,以往的构词法研究从两种角度研究词素之间的关系,一是句法结构角度,一是语义关系角度。其不足在于,观察与分析的视角停留在语言的表层,因而对词素间复杂曲折的语义关系难以详尽描写和解释。作者把复合词看做词汇和句法间的一个界面,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述谓结构分析方法来描述复合词的深层语义结构,旨在探索复合词语义构词机制,为沟通词汇研究和句法研究做出尝试和思考。从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多层面互动视角下的构词法研究是可行的。

五、结 语

就汉语来说,Givón(1971)提出的“今日的词法是昨日的句法”(Today’s morphology is yesterday’s syntax)这一看法尤其正确,因为汉语新词的产生大多都是句法结构词汇化的结果,这也是汉语语素演化的结果,因为汉语语素总是由自由变为粘着,最终演变为构词语素。所以对于构词法研究来说,除了考虑结合语法层面、语义层面和韵律层面外,还需要把共时平面和历时平面结合起来。

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陈光磊:《汉语词法论》,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年。

戴维·克里斯特尔:《现代语言学词典》,沈家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冯丽萍:《现代汉语词汇认知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冯胜利:《汉语的韵律、词法和句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冯胜利:《汉语韵律句法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冯胜利:《动宾倒置与韵律构词法》,《语言科学》2004年第3期。

符淮青:《构词法研究的一些问题》,《词汇学理论与实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何元建:《回环理论与汉语构词法》,《当代语言学》2004年第3期。

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黎良军:《汉语词汇语义学论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刘叔新a:《复合词结构的词汇属性——兼论语法学、词汇学同构词法的关系》,《中国语文》1990年第4期。

刘叔新b:《汉语描写词汇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

彭永昭:《研究构词法必须重视语义层面》,《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

王政红:《复合词结构的语法属性问题》,《苏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

徐通锵:《语言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杨亦鸣、余光武:《<汉语词法:语言学与认知的研究>评述》,《当代语言学》2003年第1期。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袁毓林:《走向多层面互动的汉语研究》,《语言科学》2003年第6期。

张寿康:《构词法和构形法》,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

周国光:《现代汉语词汇学导论》,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周荐:《复合词词素间的意义结构关系》,《语言研究论丛》第6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

周荐:《词汇学词典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周荐(主编):《20世纪中国词汇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周韧:《音系与句法互动关系研究综述》,《当代语言学》2006年第1期。

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Givón,T.Historical syntax and synchronic morphology:an archaeologist’s field trip.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7:394 -415,1971.

猜你喜欢

词汇学复合词构词法
含有“心”一词蒙古语复合词的语义
英语构词法及练习
南昌方言“X 人”式复合词考察
论名词补充式复合词的界定
English Word Form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构词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英语专业词汇学的教学
TheSourcesoftheEnglishVocabulary
认知词汇学
构式视角下“X+N役事”致使复合词的类推及其语域特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