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放射性肠炎的胶囊内镜表现
2012-04-13郭先科赵元珍秦明忠
郭先科,赵元珍,赵 艇,秦明忠
2005-05~2001-03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且接受胶囊内镜(CE)和/或胃肠镜及腹腔镜手术的20例慢性放射性肠炎(CRE)。 男 2 例,女 18 例;平均年龄(61.9±25.8)岁,平均病程(8.6±56.6)个月。其中结、直肠癌6例,子宫癌14例。所有患者均是原发癌手术后接受放射性治疗,接受照射的剂量为 36~120 Gy,平均(49±13)Gy。 放疗至 CRE发生发现的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224个月。CE采用重庆金山科技集团研制成功的OMOM胶囊内镜,胃肠镜采用日本产PANTEX电子胃结肠镜和OLYMPUS-V70电子胃肠镜,腹腔镜采用美国产STRYKER-1088iHD腹腔镜系统,内镜配套的网篮等为笔者自己研制的系列磁性内镜取异物产品(内窥镜用的引导丝专利号201120085248.4;内窥镜取异物圈套器专利号201120085242.7;内窥镜取异物网篮专利号 201120085218.3)。
20例CRE患者的胃肠道表现以腹痛腹胀 (16例,80%)、黑便(12例,60%)、腹泻黏液便(9例,45%)的比重较大,其它表现为恶心和厌食,腹胀和便秘;全身表现以贫血(11 例,55%)、体重下降/消瘦(13 例,65%)为主。CRE 的主要并发症可出现肠梗阻(7例不完全性肠梗阻,35%)、瘘管形成(直肠阴道瘘3例,小肠瘘2例,25%)、肠狭窄并肠出血(13例,65%)、腹腔脓肿(2 例,10%);肠外表现有肝胆病变(3 例,15%;且3例均行胆囊切除后仍有腹痛症状)。均接受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结肠镜检查,其中13例表现为程度不同的炎症,8例出现糜烂和溃疡,6例经内镜下黏膜活检病理证实为CRE,所有的20例均完成全消化道内镜检查,检查显示盲肠受累8例,结肠受累4例,肛直肠受累8例,小肠受累15例。小肠段接受CE检查。3例于CE检查时现胶囊滞留,外科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证实为CRE 1例。CE发现的小肠段病变表现为以黏膜充血糜烂溃疡出血、黏膜白色颗粒结节、肠腔狭窄为主要病变形态,节段式分布于小肠各部位,以回肠受累最多(80%);尤其是回肠未端受累程度为重,可见隆起性假性息肉性坏死污秽病变。17例行全消化道钡剂检查中有13例提示肠道异常,结果表明主要为节段性黏膜皱襞粗乱或溃疡、肠腔狭窄或僵硬和瘘管形成;20例接受腹部B超/CT/MRI检查,8例发现肠壁增厚、肠腔变形及梗阻等病变。6例经内镜下黏膜活检病理证实为CRE,14例行手术治疗、切除标本病理确定CRE。20例患者由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平均时间(25.4±30.3)个月。
CRE多发生在放疗结束后的6~12个月,甚至于几十年,容易漏诊;CRE的慢性期病变好发于小肠,小肠冗长扭曲及蠕动快等解剖和生理学特点,以及既往小肠检查方法的局限性,故而目前CRE诊断仍较困难。本组20例CRE临床特点:患者以女性居多,病程呈慢性发展,反复发作,平均病程及诊断历时较长;症状以反复发作的黑便、腹痛、腹泻为主,14例患者甚至于出现肠梗阻、肠狭窄、肠漏的表现,并接受内镜下治疗和(或)手术治疗。本组CRE胶囊内镜下的特点为:胶囊内镜下小肠以黏膜糜烂溃疡出血、黏膜白色颗粒结节、肠腔狭窄为主要病变形态,节段式分布于小肠各部位,以回肠受累最多(80%)。此外,本组CRE所致肠道狭窄病变,通过笔者自己研制的系列磁性内镜取异物产品,以及手术等方式可解除梗阻,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扩大了胶囊内镜的适用范围,减轻了患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