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阻力训练对排球运动员腰背肌肉筋膜炎的康复研究

2012-04-13施朝阳

浙江体育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腰背膜炎腰部

施朝阳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17)

腰背肌肉筋膜炎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根据任玉衡等[1]对国家和省、市运动队和行业体协47支运动队6810名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腰背肌肉筋膜炎为所有运动损伤发生中第一位,发生率为14.48%;王燕[2]在对我国优秀男子排球运动腰部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也显示,腰背肌肉筋膜炎损伤率为36.8%,基层排球队损伤率更高。此病对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成绩的发挥造成了较大地影响,慢性腰痛导致10%~15%工作日的丧失,70%的运动员终身发病[3]。目前,对腰背肌肉筋膜炎的诊疗以推拿、针灸和中医药为多,复发率很高。本研究采用抗阻力训练疗法,重点训练腰背、体侧及腹部的肌肉力量,有效防止了该病的发生、发展,而且复发率低。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因排球运动训练所致腰背肌肉筋膜炎患者30人。其中男16名、女14名,年龄最大22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19岁;腰背疼痛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3年。纳入标准:连续一年及以上从事排球专业训练者;无系统性疾病、合并肝肾疾病、血液病、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疾患、胃肠功能异常及极度衰弱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分组。腰背肌肉筋膜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病程、训练专业年限等基本情况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均提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

1.2.2测定方法与疗效评价。腰背疼痛视觉模糊量尺(v i su a l a n a l o g s c a l e,VA S)测定[4]:实验前后检测者用拇指按压腰背部,由患者肉眼直视下在尺中划出与自己疼痛程度相匹配的数值,VA S疼痛指数0(一点不疼)~100(至最大程度疼痛),数值越大疼痛愈严重。疼痛指数等级分为:轻度0~30、中度31~70、重度71~100。

腰背功能评价[5](b a c k p e r f o r m a n c e s c a l e):评价内容由五项试验组成,每项试验都按四级顺序评分法(0-3分),即无功能障碍0分、轻度障碍1分、中度障碍2分、严重障碍3分。患者的腰背功能由五项得分相加,分值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①拾物试验,受试者以任选的方式从地上拾起一张纸片,以动作完成情况评分;②穿袜试验,受试者在座位上按标准方式模拟穿袜的动作,动作完成情况用进行评分。③指尖触地,受试者直立两脚分开10c m,腰向前弯曲,膝关节保持伸直位,尽量用指尖触向地面,中指指尖到地面的距离用c m来记录。④翻身坐起试验,受试者从仰卧位慢慢翻身,到达完全坐位,同时两臂放松,动作完成情况用上述方法评分。⑤上举试验,受试者在1m i n内反复从地面举起一个8k g砂袋放到桌上,又返回到地面,记录举起的次数。

疗效评价:康复训练前后对腰背疼痛指数与腰背功能进行比较。

1.2.3 实验方案。连续实验30天,实验期间受试者停止参加其它运动。抗阻力康复训练在康复实验室中进行,并由运动康复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实验组:隔天康复训练一次,每项内容10m i n,每次50m i n,共15次。抗阻力训练内容:①异侧对拉:站立,向被拉伸的体侧的对侧倾斜身体,将弹力带一端踩于脚下然后用被拉伸侧(对侧)的手握住训练带另一端将其拉至头顶上方。②跪撑伸展:双臂交叉于体前,提臀,抵抗训练带伸展下背部。③斜角提举和下坎:双手握弹力带并一脚踩弹力带站立,旋转身体拉弹力带至异侧头顶上方(打高尔夫球出杆动作),旋转身体向下拉弹力带使其穿过身体。保持然后缓慢返回初始位。④侧卧抬臀:侧卧位,将弹力带一端用手按在地上。抬臀离开地面挺直背,用另一手拉伸弹力带。⑤俯卧背伸展:俯卧位,弹力带置于肩胛骨处并围绕于医疗床,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肘和膝关节始终保持伸直。

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推拿治疗,推拿腰背部上的棘上韧带、胸最长肌、竖脊肌、腰骼胁肌、腹横肌和腹内(外)斜肌。隔天治疗一次,每次40m i n,共15次。

实验仪器:T h e r a-B a n d弹性带、医疗床等。T h e r a-B a n d带是弹性塑胶制成,由多种颜色(米、黄、红、绿、蓝、黑、银、金),难度由米色至金色逐渐加深。

1.3 统计方法

运用S P S S 13.0f o r w i n d o w s统计软件,对所获得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定量处理,组间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判断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压痛测定显示(表1),30例排球运动员腰背部均出现不同程度压痛,两组疼痛程度相近,实验前后两组均存在显著变化。但是,实验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抗阻力练习能有效加速血液循环,去除骨骼肌中酸性物质,解除肌肉粘连,有祛痛之功效。

表1 压痛测定结果(人)

腰背活动功能评价系统,对腰背活动功能具有良好的分辨力和灵敏性,主要测量腰背痛者的躯干活动的受限程度,分值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见表2)。

表2 腰背功能得分(分)

表2可见,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腰椎功能障碍程度均显著低于康复训练之前,但两组之间也存在差距,实验组功能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肌肉力量的增加对于功能和本体感觉改善更具决定作用。

3 讨论与分析

3.1 排球运动员腰背肉筋膜炎发生原因

腰背肌肉筋膜炎主要表现为腰背部弥漫性钝痛,尤以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更为明显。局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腰部呈前倾强迫位、活动不便、俯仰和转侧困难、轻微说话、活动等都感到腰部疼痛难忍,严重者不能直立和行走;腰背部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出现微小的撕裂性损伤,最后又使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的毛细血管和末稍神经出现疼痛[6]。这些症状大多由急性腰扭伤未能及时治愈使腰背肌肉筋膜长期存在无菌性炎症。根据王燕统计[7],排球运动员腰部损伤有13种,损伤前五位是:腰背肌肉筋膜炎、腰肌急性损伤、腰椎间盘突出、腰部棘间韧带伤、腰椎峡部裂。由于技术动作不正确、腰背肌力薄弱、腰椎两侧肌力不平衡、准备活动不充分及过度疲劳等因素导致腰背的损伤。

排球运动的垫、传、扣、拦网和移动技术主要核心力量来自于躯干[8],运动中所需的各种力量,都由腰椎传递于上下肢,对腰背力量有强大的要求,而腰椎部位除腰椎骨性组织以外,周围均由软组织组成。因此,腰椎是整个躯干力量较弱区域。长期专业训练造成局部负担过重及腰椎两侧肌肉力量的不平衡,一侧肌肉长期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变的僵硬无弹性,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大量的血乳酸堆积,造成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发生异常;而对侧肌纤维长期被动过渡牵拉、扭转发生断裂,组织液从纤维组织中渗出,形成水肿,肌力失衡发展,腰椎的稳定性下降。排球运动员在扣球、栏网等动作的起跳瞬间对腰椎的椎间盘产生巨大的压力,使椎间盘发生压缩、变曲和扭转。但由于椎间盘是粘弹性体,周围是坚韧的纤维环,可为脊柱提供活动节段中的液压静力功能,在椎体间起缓冲垫的作用,并在承载时贮存能量,并使应力呈均匀分布[9]。但是,运动员在扣杀、拦防时空中身体不正常的扭转,因此,也常发生腰椎间盘突出、腰部棘间韧带伤、腰椎峡部裂等损伤。

3.2 抗阻力康复训练原则

运动康复锻炼以确保康复运动的科学性及收到良好的疗效。遵循的原则[10]:①个性化原则,运动康复应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体机能状况、健康水平和职业特点,明确损伤性质。②专门性原则,指导者帮助患者辨别与分析个体损伤发病性质,设计与制订相应的锻炼康复方案。③适时调整运动方案,加大或减小运动负荷,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为标准。④安全性原则,告知运动康复疗法的实施过程中的禁忌。

3.3 抗阻力运动对腰背肌肉筋膜炎康复作用

排球运动员腰背软组织损害,除了腰背肌肉筋膜炎外,还存在着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脂肪结缔组织变性挛缩症状以及腰部肌群、臀部肌群、股内收肌群、腹侧肌群等损伤性无菌性炎症反应。特别是位于中段的第3腰椎,为5节腰椎的中间,两侧横突较长,横突上深层有腰方肌、腰大肌随着,浅层有腹横肌、背阔肌筋膜附着于上,起到加强腰部的稳定性和平衡作用。当排球运动时,躯干频繁的前屈后伸和左右转动运动,使腰方肌、腰大肌等肌肉受到牵拉,发生肌纤维微细结构的破坏,腰背深筋膜、竖脊肌等与第3腰椎横突产生病理性粘连,形成无菌性炎症、肿胀,使背伸肌群力量逐渐减弱[11]。同时,由于第3腰椎横突前面就是盆腔,也许水肿会刺激肠胃,导致人体肠胃功能紊乱,实验者中有多名运动员患有肠胃功能紊乱。除此,走行于肌肉中的腰背部感觉神经也因压力过大,所支配的皮肤感觉和肌肉平衡感觉减退或消失。五项抗阻力康复训练内容,综合发展腰背部浅层与深层肌肉平衡与收缩舒张能力,比较全面地考虑排球运动特性,增强脊椎椎间关节的活动度,加快肌肉运动速度和增加密度,增强腰背部肌肉的位置控制觉和将重心保持在基面内能力,以及多肌群共同参与运动的协调能力。如异侧对拉练习主要发展腰方肌收缩与放松;跪撑伸展锻炼背部脊旁深层的多裂肌、回旋肌力量和脊柱的平衡能力;斜角提举和下坎动作发展体侧腹横肌、腹外(内)斜肌的力量;俯卧背伸展锻炼背部的竖脊肌与斜方肌;侧卧抬臀锻炼臀大(中、小)肌。通过阻力锻炼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加肌肉力量和腰椎的综合功能,并消除物理炎症、溶解纤维组织、减轻粘连,从而达到解除疼痛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 结 论

腰背肌肉筋膜炎是排球运动常见的、多发的损伤之一,腰背肌力薄弱、准备活动不充分及过度疲劳、技术动作不正确、腰椎两侧肌力不平衡等因素均导致腰背损伤发生。抗阻力训练方案发展腰背肌肉力量和平衡脊柱两侧肌力;去除骨骼肌中酸性物质,解除肌肉粘连,有祛痛之功效,对排球运动员的腰背肌肉筋膜炎有显著疗效。

[1]任玉衡,田得祥,史和福,等.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4):377-386.

[2]王燕.我国优秀男排运动员腰部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5):653-655.

[3]罗盛飞,编译.慢性腰痛患者椎旁肌的表面肌电图变化[J].中国康复,2006,21(2):142-143.

[4]黄东峰.临床康复学[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6):247-259.

[5]邓桂萍,译.腰背功能评价系统[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4,24(3):109-111.

[6]田佳.运动员腰部损伤的力学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1990(1):32-33.

[7]王燕.我国优秀男排运动员腰部运动损伤的训练学因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6):82-84.

[8]葛春林.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9]陈香仙.T h e r a-B a n d训练系统对运动员慢性腰背痛的康复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6):574-576.

[10]南登崑,燕铁斌.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9-134.

[11]郭红军,王蔚莉,张春霞.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与康复[J].中医正骨,2005,17(8):63-64.

猜你喜欢

腰背膜炎腰部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恢刺扳机点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验案1则
摆脱腰背疼痛的困扰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腰痛——请别忽视腰肌筋膜炎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
毫刃针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耕牛慢性子宫内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