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体育赛事资源结构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2-10-24赵子龙
赵子龙
(中国计量学院 体育军事部,浙江 杭州310018)
体育赛事作为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推动举办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全面推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能促进当地旅游、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其产业内部结构,从而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1]。浙江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省人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已超4 000美金,居全国前列[2]。随着浙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突显,使得各地对承办体育赛事的意愿明显增强。从我省赛事统计来看,近几年我省承办赛事量明显增多,并且规模和档次都有所提升,就在赛事逐年活跃的过程中,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赛事布局不合理、品牌赛事培育不足等,使得一些体育赛事并未给举办城市带来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4],导致赛事投入与产出失衡,造成赛事资源浪费,究其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赛事等级与承办能力(赛事资源)的不匹配[5-7]。为此,本研究通过对我省体育赛事资源结构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有助于相关部门对本省各地的赛事资源状况进一步了解,从而为促进我省体育赛事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针对本研究所涉及的体育赛事、赛事资源等相关内容,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网、浙江省体育局网、浙江省统计局网等进行检索,收集与查阅了其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1.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90个县(市、区)的体育行政部门进行问卷发放,问卷表内容主要包括赛事的人力、财力、物力、知识和制度资源。问卷表回收87份,有效回收率为86.1%。
1.3 访谈法
访谈的对象主要是各地级市、县(市、区)体育竞赛分管领导和场馆负责人。访谈的形式有个别访谈和集体座谈。访谈的内容主要涉及各地区的赛事资源状况、承办赛事的经验及面临的困难。
2 结果与分析
2.1 人力资源结构状况
体育赛事的人力资源主要是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赛事组织机构[8]。运动员是体育竞赛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在人力资源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教练员和裁判员是间接生产者,教练员的能力结构影响着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而裁判员则是体育赛事的结果判定者,赛事组织机构承担着资金、场馆等各类资源的调配,以及赛事的组织实施[9]。根据本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浙江省内有影响力的运动员(以曾在奥运会获得冠军的浙江籍运动员为代表)、裁判员(除田径项目外的我省现役国家级裁判员)和赛事组织机构(各体育局编制、竞赛部门、赛事运作固定团队和中介公司)进行了调研。如表1所示。
表1 浙江省体育赛事人力资源统计表
2.1.1 我省体育行政部门编制和竞赛部门状况。我省各地体育行政部门为独立编制占总数的46%,与其它部门混编的占54%,其中11个地级市中只有4个市的各县区超过50%的单编,分别为杭州、温州、湖州和台州。体育行政部门除了地市级都是单独行政编制以外,各县、区绝大部分与教育部门合并在一起,有的单位更是兼职分管体育,具体的体育赛事活动很多都是临时抽调人手组织完成,其中也包括一些不是体育专业的干事。各地体育行政部门专门设立竞赛中心的占总数46%,但从访谈中了解到,真正意义上在各地的单独竞赛部门还是很少的,除了一些体育赛事比较频繁的城市,如杭州、宁波,大多数还是与其它体育事务兼职的,只是在赛事活动前临时组织人手。分析其原因,主要认为是机构精简,体育行政人事编制受到限制所致,尤其各县区的专职体育人事编制更是少得可怜。随着近几年各地的赛事活动日渐增多,组织赛事的人员缺乏更加显现,在访谈过程中,各地体育赛事主管普遍提到人员编制的紧缺问题,这已成为我省各地进一步发展体育赛事的瓶颈,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1.2 我省奥运会冠军和现役国家级裁判员状况。奥运会冠军和现役国家级裁判员占总数的9.2%和62.1%。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省奥运会冠军项目分别在体操、游泳、射击、划艇、乒乓球、排球和举重,我省奥运冠军分布6个市,其中杭州有3位。奥运会冠军对我省各地开展相应的体育赛事影响深远,分析其原因主要认为:领导重视,相关部门支持力度大,群众关注度高,在当地比较容易得到企业的赞助,比如绍兴对水上特别是皮划艇项目比较重视,相关水上项目的赛事承办也很积极,已经多次举办环城河皮划艇马拉松等水上赛事,这与划艇奥运冠军孟关良有着较大的关系。我省现役国家级裁判员在各地分布比较广泛,每个地级市都有,其中杭州和温州地区最多,各占9县区和8县区,其它地区依次是宁波5县区、绍兴5县区、台州5县区、丽水5县区、嘉兴4县区、舟山4县区、金华4县区、衢州3县区、湖州2县区。从数据看分布相对比较均匀,这主要与裁判主管部门对其培养目标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
2.1.3 我省赛事中介和团队状况。我省各地赛事中介公司的拥有量差异性比较大,主要集中在杭州和宁波。赛事中介公司是市场产物,它的多少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赛事频度和等级规模,只有赛事对市民、媒体、商家、政府有足够的吸引力时,赛事中介才会产生、介入,并把赛事策划、组织得更好,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由此可以推断,我省赛事中介数量不均也在情理之中,毕竟除杭州和宁波外,其它城市的体育赛事等级规模和频度相对比较小,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赛事活动就更少。分析其原因认为:赛事质量和频率与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密切相关,而杭州和宁波作为我省最大的两个城市,一些大型的商业赛事在此落户也在情理之中,这样自然会产生赛事中介。赛事团队从数据得出:占总数的42.5%,杭州、宁波、温州居前,但在访谈中得知,各地赛事团队中很多是临时抽调,抽调的途径主要是体育局或文体局各部门、学校体育教师、各项目协会等,并不是十分固定的,在这些团队人员中,有些还是非体育专业人员。分析其主要原因认为:这与各地固定品牌赛事少和赛事组织人才短缺有着很大的关系。
2.2 资本资源结构状况
资本资源主要是指赛事的投入资金,它是使体育赛事得以顺利举办的重要保证。体育赛事的资金来源包括体育事业经费、政府专门拨款和各种融资渠道如广告赞助经营、门票经营、特许经营权和电视转播权经营融得的资金。根据现实状况,本研究主要针对2010年度我省各地区的竞赛经费(青少年体育竞赛除外)、政府专门拨款、社会赞助和门票收入进行了调查统计。
竞赛经费投入排序分别是:嘉兴、丽水、宁波、杭州、温州、舟山、绍兴、金华、台州、衢州、湖州。政府专门拨款排序分别是:丽水、杭州、嘉兴、温州、湖州、绍兴、舟山、台州、金华、衢州和宁波。社会赞助排序分别是:宁波、丽水、杭州、绍兴、嘉兴、温州、金华、舟山、衢州、台州和湖州。门票收入前几位排序分别是:宁波、杭州、丽水、嘉兴、绍兴。从我省各市资本资源的统计来看,各市对赛事经费总投入差异很大,除了嘉兴和丽水分别因承办省运会和省体育大会特殊事件以外,总体排在前列的分别是杭州、宁波和温州。从竞赛经费的投入可以看出体育赛事的活跃程度,分析其原因认为:竞赛经费投入多少与各市的综合实力有很大的相关,同时也反应出政府和民众对体育赛事的热衷度。从政府对体育赛事专门拨款的统计来看,杭州、温州排在前列,分析其原因认为:政府重视体育赛事在城市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愿意通过赛事来提升城市形象,丰富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城市的旅游等产业。从社会赞助和门票收入的统计来看,分别是宁波、杭州、绍兴排在前列,尤其是宁波特别明显,其收入远远高于其它各市,说明宁波体育赛事的市场化运作程度比较高,分析其原因认为:宁波的商业赛事承办得比较多,并且赛事质量高,因此市民对其认可度高,企业的赞助力度也就大。
2.3 场馆资源结构状况
场馆资源是指承办各种赛事活动的专用场所及相应的设施和器材,它是比赛得以顺利进行的硬件保障,它的规模和数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赛事规格和数量。本研究主要针对我省各地区的大型体育馆、体育场(包括在建)及具有特色的体育场所进行调查统计。
调查显示:各地体育场的观众座位数排序是: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嘉兴、舟山、金华、湖州、丽水。体育馆的观众座位数排序是: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金华、丽水、舟山、湖州、衢州。从我省的大型体育场馆调查来看,各地都有不同规模的综合性体育场和体育馆,这对我省各地开展体育赛事是十分有利的,也是丰富各地赛事的硬件保障,尤其是部分城市的新一轮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其规模远远超过已有的体育场馆,并配有单项体育馆如游泳、跳水、射击等馆,这为我省今后承办各种相应高规格的大型体育赛事奠定了基础。我省一些县(市)区的体育场馆也已具有相当规模,如北仑的国家训练基地、义乌的梅湖体育馆、绍兴县和诸暨的体育中心、海宁的轮滑基地、长兴的射击、自行车馆等等,这些场馆也已具备承办大型赛事的要求。总体来看,体育场馆的规模与各地的行政级别呈一定相关性,各地级市的场馆规模明显大于各县(市)区,而各地级市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性,场馆规模与各市的综合实力有着明显相关性,如杭州、宁波、温州市的体育场馆建设明显好于其它各市,这说明体育场馆规模大小已成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从我省各地具有自然地理特色的体育场所调查显示:49个县(市)区有特色体育场所,占调查总数的56.3%,其中山43.1%、湖35.3%、海13.7%、江河5.9%、湿地2%。这些特色体育场所在当地都开展着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其等级和规模不尽相同,有的承办过正规的体育赛事,有的只是开展民间体育竞赛,其中具有典型特色的体育场所有:杭州的千岛湖(国家水上运动基地),可以承办赛艇、皮划艇、摩托艇和铁人三项等和水域相关的比赛;临安的天目山、大明山、浙西大峡谷等地可以承办山地户外运动赛;拱墅区的京杭运河可以举办龙舟拉力赛;宁波象山海滨场可以承办帆船比赛、东钱湖可以承办赛艇比赛;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可以承办户外登山类赛事;温州的洞头海域可以承办海钓比赛;嘉兴的平湖九龙山可以承办速度赛马;湖州的太湖可以承办环太湖自行车赛;绍兴的环城河可以承办皮划艇比赛;舟山的岱山、普陀山、朱家尖等地可以承办一些沙滩、滩涂类和海上帆船等类型的比赛;衢州的烂柯山、台州温岭的长屿洞天和金华武义旅游度假区可以承办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的比赛项目,比如围棋、象棋和桥牌等;丽水各县(市)的山地可以承办自行车爬坡赛,等等。总体来看,我省的特色体育场所资源十分丰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并且已举办过不同的赛事活动,这些不可替代性的场所对打造我省特色赛事品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4 知识和制度资源
知识资源包括信息、技术等方面,是一种无形要素,在体育赛事资源中主要是指赛事举办经验。体育赛事的制度资源主要指体育赛事的各类组织机构如职业体育联盟、单项体育协会、行业协会等[9]。本研究主要针对各市、县(市)区曾举办过的全国性、国际性体育赛事、赛事中介机构、赛事固定团队、竞赛部门数量、赛事运作模式、体育俱乐部进行调查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浙江省体育赛事知识、制度资源统计表
从表2可得出:竞赛部门占总数的46%,其中温州、杭州、金华、宁波地区占得比重较多;赛事中介机构占总数的16.1%,主要在杭州和宁波地区;赛事运作的固定团队占总数的42.5%,其中前三位分别是杭州、温州和宁波地区;承办过全国性、国际性单项体育赛事的分别占总数的50.6%,34.5%,其中宁波、杭州、嘉兴、温州地区为前几位;我省各地体育赛事运作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的占55.2%,政府和市场混合型占41.4%,市场运作型占3.4%,其中,市场运作主要是在宁波地区;我省各地的体育俱乐部占总数的19.5%,其中前几位分别是杭州、绍兴、金华、宁波、温州地区。
从我省各地赛事的知识资源统计数据来看,我省体育赛事的专业组织管理人才还是相对缺乏,各市体育行政部门虽然都是独立部门,但大部分市体育局没有专门设立竞赛部门,在组织赛事时很多都是临时组建,抽调不同部门人员,有的还是非体育专业人员,主要原因是受编制限制。各县(市)区的体育行政部门大多数与教育部门合并,人员编制更是缺乏。另外,赛事中介和团队也比较缺乏,只有杭州和宁波相对多些,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体育赛事等级规模和频度不大,不能形成赛事产业的气候,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不显著。从各地承办全国性和国际性赛事统计数据看,我省各地占得比率还是不少,但赛事规模和质量并不是太高,大多数赛事都是名头大内容小,只有少部分高级别赛事,如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第五届女子足球世界杯、杭州国际马拉松赛等。
从各地的赛事制度资源统计数据来看,我省大部分体育赛事运作模式都是政府主导,只有绝少部分是市场运作。从我省各地体育俱乐部的统计数据来看,其数量不到总数的20%,其中职业俱乐部主要集中在杭州和宁波,篮球五支:浙江稠州银行男女篮球俱乐部、宁波八一男女篮球俱乐部,浙江广厦篮球俱乐部;排球二支:浙江万丰奥特男子排球俱乐部、浙江开元女子排球俱乐部;乒乓球二支:浙商银行男子乒乓球俱乐部、宁波海天塑机男子乒乓球俱乐部;杭州绿城男子足球俱乐部;浙江银江羽毛球俱乐部。分析原因认为:体育职业俱乐部主要与城市综合实力、市民的偏好度、企业对体育的热衷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3 结 论
3.1 我省各地体育行政部门除了地级市外普遍存在与其它部门混编,独立竞赛部门更是较少,各地组织赛事活动普遍感到人手紧张,这对进一步丰富我省体育赛事活动产生一定影响。赛事中介和团队除了杭州、宁波、温州外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各县(市)区,基本上都是临时抽调人手组织赛事,缺乏专业性和固定性,这将成为进一步提升赛事质量和打造地方品牌赛事的一个重要瓶颈。国家级裁判员分布相对均匀,这为我省各地开展各种相应赛事提供了裁判员人力的保障。
3.2 我省各地赛事总经费的数量和渠道差异性很大。赛事总经费投入数量(除了丽水和嘉兴市有特殊体育事件外)与各地行政级别、城市规模和商业赛事多少有关,一般来说,地级市大于各县区;大城市如杭州、宁波大于一般城市;商业赛事多的城市大于少的城市。赛事经费渠道主要有事业竞赛经费、政府专门拨款、社会赞助和门票收入,其中事业竞赛经费的多少与各地的计划赛事量有关;政府专门拨款与政府用赛事活动打造城市印象的意愿程度有着密切关系;社会赞助和门票收入与各地的商业赛事数量、规格有关。
3.3 我省各地基本上都有大型体育场馆,其规模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与行政级别有关,各地市好于各县区,但也有一些县(市)拥有较好的场馆,如义乌的梅湖体育馆,绍兴县和诸暨的体育中心,海宁的轮滑基地,长兴的射击、自行车馆等,可以承办一些高规格的单项体育赛事。我省部分城市的新一轮体育场馆建设,其规模庞大,功能齐全,这为我省今后申办全国综合性赛事和世界单项顶级赛事提供了硬件保障。特色体育场所在我省资源丰富,尤其是山、湖和海,各地已开展着相关赛事活动,有些已初具规模,如千岛湖的相关水域项目,宁海的户外登山类项目,舟山各地的沙滩、滩涂类项目和象山海上帆船等等,这些场所为我省以后打造特色品牌赛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4 我省各地大多都承办过全国性单项赛事,有的市县还承办过世界性单项赛事,具备一定的赛事经验,尤其一些市县经常承办职业赛事如宁波、义乌的CBA联赛等,他们对这些赛事操作熟练,经验丰富,但一些高规格赛事,除了杭州承办过“八残会”和协办过女子足球世界杯外,其它各地都没有承办类似规格的赛事,相对来说还是缺乏一定的大赛承办经验。我省各地的赛事运作模式大部分还是政府主导,部分赛事是混合型即政府和企业共同投入,绝少部分是完全市场运作,这说明我省赛事产业还在发展初期,有待进一步的培育和挖掘。我省体育职业俱乐部主要集中在杭州市和宁波市,这与城市综合实力密切相关。
[1] 姚颂平.上海举办国际体育大赛的外部及内部因素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5):6-8.
[2] 浙江省统计局2010年城镇居民收入统计.[EB/OL]http://www.zj.stats.gov.cn/art/2011/2/17/art_815_44300.ht ml.
[3] 肖锋,等.举办国际体育大赛对大城市的经济、文化综合效应之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5):24-27.
[4] 姚颂平.关于上海举办国际体育大赛的战略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5):1-5.
[5] 王守恒,叶庆辉.体育赛事的界定及分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2):1-3.
[6] 李燕燕,陈锡尧.我国体育赛事资源的构成及其类别与特点[J].体育科研,2008,29(5).
[7] 刘可夫,张慧.论体育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J].福建体育科技,1999,18(5):9-13.
[8] 罗建钢,侯德红.体育赛事人力资源的本土化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2):134-136.
[9] 刘琴,陈赢.体育赛事资源的界定及其构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