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结核性胸膜炎2例
2012-04-12王振
王 振
例1 女,25岁。患者突发左侧胸胁部疼痛8 d,因加重于当地医院以“左肾结石”行抗感染、镇痛治疗2 d,效果差,后转入笔者所在医院。患者无外伤史。入院查体:胸廓无畸形,左侧胸壁平7~9肋范围压痛明显,无骨擦感。双侧语音震颤基本对称一致,未及胸膜摩擦感。胸廓挤压试验阴性。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左下肺呼吸音稍减弱,双肺均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左腰部压痛,肾区叩痛不配合,余腹部查体阴性。入院查血常规、胰淀粉酶及肝胆胰脾肾均未示异常。胸腹部透视阴性。行胸部CT检查提示左侧胸膜增厚。行常规抗感染、抗病毒等治疗3 d,疼痛无明显缓解。入院即查PPD试验,3 d后提示可疑阳性(无硬结,红晕直径约6mm),给予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即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四联疗法,以及常规抗感染、抗病毒治疗。3 d后疼痛明显缓解,5 d后疼痛基本消失,10 d后出院。院外继续抗结核治疗。
例2 女,33岁。患者突发左背部疼痛伴咳嗽4 d,以“背部疼痛原因待查”收入脊柱外科住院。查体:胸壁无压痛。左下肺叩诊呈浊音,左下肺呼吸音弱,双肺均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胸片阴性,行镇痛、抗感染、祛痰治疗2 d,效果差,并出现低热。行胸部CT检查提示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后转入胸外科。血常规正常,血沉109mm/h。行PPD试验当晚观察皮试区红肿,无硬结,红晕直径约15mm。行胸腔穿刺抽出少量血性胸水。故直接给予抗结核治疗 (疗法同例1),5 d后疼痛明显缓解,1周后疼痛基本消失,因静脉血栓1个月后出院。院外继续抗结核治疗。
当前对于结核的诊断及治疗均已普及,且治愈率较高,尤其典型病例,但不典型发病者的诊治均需临床注意,类似患者的判断不能局限思考范围,否则往往影响对疾病的第一判断,以至影响治疗。本文2例患者均以胸或背疼痛起病,而无典型结核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且均否认有结核病接触史,存在隐匿性。近年来临床上结核性胸腔积液、肺结核等较为多见,发病率明显升高,与日常生活中人口流动性大,接触面复杂有关,以其它非典型症状发病的结核性疾病亦不少见,需临床工作中仔细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