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话语体系建构

2012-04-12敖成兵王方根

关键词:受教育者大众化话语

敖成兵,王方根

(皖南医学院思政部,安徽 芜湖 241002)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话语体系建构

敖成兵,王方根

(皖南医学院思政部,安徽 芜湖 241002)

当前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遭遇话语困境,原因是话语体系的不完善。建构一种和谐共生的话语体系需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消除话语霸权,创新话语体系,融合网络话语,稳固受众基础,努力使话语运作不断取得实效,从而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走向深入。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创新

马克思主义只有被广大青年学子所理解、认同、接受和掌握,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有研究表明,当前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子中的传播现状和传播效果并不乐观,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拟对这一课题展开论述和探讨。

一、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话语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用语言展示理论魅力和体现说服力的活动,这种语言或言论即是话语,话语隐藏于制度、知识、理性中的权力,被福柯称为话语权力。长久以来,人们一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即是指教育者的话语权力,殊不知,教育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受教育者同样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如果教育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缺乏与时俱进的品格,在教育内容上远离现实生活,回避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上存在过度理想化或过度封闭化的倾向,在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存在话语霸权和话语专断,久而久之,会造成受教育者的集体反感和排斥,会使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出现“视线挪移”和“有意缺场”,教育的对象流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肯定会丧失,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成了空谈。所以,建构一种和谐共生、包容并蓄、多元共存、相互尊重、交流互动、能够带来教育实效性的话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话语体系建构策略

(一)尊重主体意识,回归现实生活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想取得实效,首先要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当代大学生喜欢在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中选择真知,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话语选择方面个性化、生活化趋向明显,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主体意识的增强意味着自我决定性的增强,他们愈发不会盲目趋同于现实世界,对所受的教育内容和理念一定会有咀嚼和反思,在决定价值取向方面会更加注重权利意识和话语权的表达。因此,马克思主义教育话语在内容上要找到与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契合点,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涵的丰富话语延伸至学生的生活世界,指向其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会有效地推进。

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源泉,偏离了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只会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最终导致僵化而低效,所以“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1]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实践过程,它向受教育者呈现人类文明的精华,并用话语演绎和传递着这些精华的生成过程。植根于现实生活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它的价值就在于把大学生对生命、自由、尊严的追思与探索引向深处,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其对终极价值、信仰的追求。

(二)消除话语霸权,倡导真实表达 思想教育话语本身出现霸权和专断就是对弱势话语的统摄和不尊重,类似“家长制”、“一言堂”的话语机制会导致受教育者的“集体失语”,这会直接导致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丧失。教育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青年观,对大学生不带有任何偏见,更不能把他们视为“另类”或“异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平等交流,愉快相处,理性沟通。“人生最大的目的还是博爱,一切学术也都要更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2]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话语传播和心灵交流活动,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理想形成与心灵成长,感知他们的内心需求和情感依托,鼓励他们学会倾诉,真实表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避免采取强制灌输的方式,要让大学生畅所欲言,在话语交流中实现师生互动共鸣和教学相长。教育者要运用自身良好的形象、高超的理论素养、独特的人格魅力、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拉近与大学生的情感距离,不断增强自身的亲和力,使传播的思想信息更容易被大学生接纳和认可。个体道德意识与行为发生学的研究证明了人对人的理解和信任是个体品德发生的基础,在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会衍生出赞同、愉悦和幸福等主体情感。有了受教育者话语权的回归,才会有情感共鸣、心灵呼应和价值认同,才会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取得成效。

(三)创新话语体系,涵容优秀话语 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本身具有实效,能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造新颖活泼丰富的话语内容和形式,才能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实效。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首先必须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从大学生群体生活中寻求资源,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习惯交流方式中提炼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语言方式和表述形态。通过逐步了解、掌握大学生的话语方式及产生话语的心理结构,在尊重话语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自身的话语体系,使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加强师生间的话语沟通。其次要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进行释义、继承、扬弃和整合,并对新的文本话语进行吸纳、加工、提炼、梳理、融合和创新。可以扔掉纯粹为革命战争服务而不适应当前改革发展现状的过时话语以及个别被庸俗化了的政治术语,尽可能运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话语,并渗透进科学的理论思维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要将文本话语逐步转化为生活话语,将文字符号所组成的概念、范畴、规则、原理等用简练的语言进行生活化的表述,建立一种“共同话语”的语境,使原本呆板而没有生气的概念、范畴等生动、活泼、形象起来,以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本身具有包容性品格,所以要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博采众长的方式以及海纳百川的气魄和胸怀汲取、涵容、借鉴和参照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国内外优秀的教育语言和话语成果,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对话语的意蕴进行凝练、重构、创新、升华和运用。

(四)注重语言朴实,切实打动人心 话语体系的大众化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通俗易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但“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3]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一个柔性灌输的过程,要用纯朴的、民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语言形式,把马克思主义文本中过于思辨的表述尽可能变为人们易于理解的表达形式,做到直白、幽默、风趣,避免从概念、定义或学科的话语理论体系出发,结论先行,而是从能直观反映社会热点、理论难点同时又涉及文本所要阐述的基本理论观点的实际问题导入,以激发大学生的听课兴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就是要向青年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朴实道理,所以,一定要改变以前教学中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神秘玄奥的书斋式做法,要以平易朴实、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述取代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沉闷灌输。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4]在毛泽东同志的文章中,每一个深奥的道理都变得浅显易懂,譬如“糖衣炮弹”、“纸老虎”、“三座大山”、“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等一些论述用语,都是借用了群众语言并进行简单加工而成的,读来朗朗上口,既易于理解和传播,又使人过目不忘。思想理论工作者要坚持理性与诗性的结合,把严密的逻辑演绎转化为内心愉悦的审美过程,以一种温馨、平和的语调,将要所灌输的内容巧妙地蕴涵其中,熟练运用文字构筑的意境增强理论表达的感染力,使受教育者如沐春风,心向往之。

(五)回应思想困惑,稳固受众基础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不断拓展和稳固它的受众基础。为此,我们首先要做到通过严谨缜密、细致入微的阐述,用精准的话语展示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科学性、批判性、完整性和彻底性,要让大学生知晓“马克思主义按其本性来说就是属于人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书斋中的学问,不是时代之外的遐想,不是遨游于太空的‘不明飞行物’,而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人们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5]其次,要让马克思主义同各种思潮流派进行观点碰撞和话语交锋。“一种思想如果一旦把自己树为绝对的权威,把自己凝固起来,不容许有别的思想,不容许有别的声音,拒绝同别的思想交锋和对话,那么这种思想肯定会走向僵化和灭亡。”[6]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工作者对理论难点问题从来不回避,而是以沉稳冷静的话语、循循善诱的方式回应他人的困惑和迷惘,以包容理解的心态回答他人为什么面对现实矛盾会产生失落和纠结,让学生心悦诚服。再次,我们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诸如就业、住房、教育、医疗、贫富差距、腐败、社会治安等一系列问题,才能使他们在内心深处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提升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六)融合网络话语,拓展思想阵地 当今时代,网络已经实现了对在校大学生的全覆盖,虚拟的网络环境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和挑战将会越来越大。因此,首先要加强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融合。教育者要具备娴熟的网络传播技术和手段,融入到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去,在网络话语传播中悄无声息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大胆借鉴网络中的一些健康、有益的话语,萃取出适应思政教育要求的话语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以达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其次,教育者要通过大学生的网络语言敏锐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他们偏激的思想和言论进行正确引导和积极纠偏。在网络环境中,“去中心化”很明显,各种话语和言论都在“争夺眼球”。我们既要让大学生有自主表达诉求和意愿的权利,也要加强舆论监控和网站管理,正本清源,防止他们被有害的信息浸染或被别有用心的谣言蛊惑和煽动。最后,要打造“网络版”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教育平台,运用网络人际传播和话语传播的力量,把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当然,我们也绝不允许类似“淡化、消弭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潮和所谓的“时髦话语”在网络空间里泛滥和延播,不允许网络话语中掺杂腐朽堕落、迷信色情、暴力怪诞等有害的内容,这也是我们在构建网络思想教育话语平台中所要坚守的理论原则和道德底线。

[1]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5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石云霞,陈曙光等.学风端正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J].思想理论教育,2008(13):9-13.

[6]程正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陈奎元.开创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新局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8-10.

Commen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Words System during the Course of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Universities

AO Cheng-bing WANG Fang-gen
(Department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 Anhui,241002)

At present the words dilemma appears in the course of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universities,the reason lies in the imperfection of words system.In order to construct a kind of harmonious and symbiosis words system need to respect the universities'mainly awareness,to get rid of word hegemony,to innovate words system,to merge network words,to stabilize mass foundation,and endeavor to obtain real effective in words running,then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universities developing in depth

university;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words system;innovation

G641

A

1674-0882(2012)06-0091-03

2012-08-23

皖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重点学科项目(编号:2011ZDXK01)

敖成兵(1972-),男,汉族,安徽和县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党的建设;

王方根(1954-),男,汉族,安徽含山县人,教授。

〔责任编辑 郭剑卿〕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大众化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