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的衔接理论研究
2012-04-12陈晓波
陈晓波
(山西大同大学外语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英语中的衔接理论研究
陈晓波
(山西大同大学外语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在语言学领域,衔接理论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衔接已成为话语分析中的主要元素之一。衔接是语篇连贯的基础,在构建文本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从1976年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和哈桑首次给出衔接的概念以来,很多的语言学家和学者对衔接都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产生了一系列比较全面的理论,但是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看法。
衔接理论;衔接手段;连贯
一、引言
连贯是一个综合性和包容性的术语,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义。在19世纪初,学者们对于连贯主要强调句子的连接和段落的结构,在此期间主要着眼于句子间的连贯性和段落间的连通性,从而建立一个可以形成过渡的较大的文本。[1]
话语分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在学术界,在话语分析的许多分支中,语篇连贯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在韩礼德和哈桑的《英语的衔接》一书中,主要就探讨了这一点,在这本书中,他们提出了连贯的标准是基于衔接和文本的关系之上的:
The texture…involves also some degree of coherence in the actual meaning expressed.
A text is a passage of discourse which is coherent in these two regards:it is coherent with respect to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 and therefore consistent in register;and it is coherent with respect to itself,and therefore cohesive.Neither of these two conditions is sufficient without the other,nor does the one by necessity entail the other.
后来,韩礼德和哈桑[2]认识到了他们理论的局限性,他们提出,语篇连贯,可以通过结构或非结构的手段来实现,结构手段指的是信息组织的手段,如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非结构性的手段是指语法和词汇衔接手段,可以建立相互依存的文本。此外,韩礼德提出了三个可以构建文本的因素:语类结构,篇章结构(包括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以及衔接结构。后来,哈桑扩展了衔接结构的范围,在《语言,语境和文本》一书中,将衔接结构细分为结构性衔接和非结构性衔接。前者包括并行结构、主题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后者包括衔接结构和邻接对等等。韩礼德和哈桑强调,在语篇连贯中,衔接手段是语言的信号,他们对于连贯性的理解是基于衔接手段之上的,而且,他们认为对于连贯来说,衔接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此,连贯的概念更加明确,范围也更进一步扩大。
凡戴克[3]以构成一个文本的命题的形式描述了连贯,并且指出,命题的顺序(微观结构)构成了宏观的文本,才产生了整体的连贯性。因此,连贯在于超越文本的表面结构,其特点是在于衔接和信息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想句子之间的基本关系以及这些句子如何有助于表明整个文本的主题,从而构成连贯的文本,也就是宏观。
此后,语篇的连贯性可以被定义为如何从局部和整体上构建文本组件。连贯的概念是行之有效的,理论化的,其中,衔接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因此,语篇连贯的讨论可以从衔接开始,然后专注于文本结构的属性。
二、衔接和衔接手段
1968年哈桑在《英语口语和书面英语的语法衔接手段》一书中,衔接第一次作为一个术语被提及。在书中,他提到:我们需要一个术语,来指衔接的单个实例,一个仅仅为了两个紧密衔接的句子出现的术语,我们将把它成为“tie”。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韩礼德和哈桑给出了衔接的定义,它被定义为使用明确的语言手段来表明句子之间和部分文本之间的关系,这一定义的提出,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建立。韩礼德和哈桑进一步指出,一些衔接手段可以用于单词和句子之间,以保证文本的完整。衔接的实现要依靠语法和词汇手段,因此,他们将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法衔接又细分为参考、替代、省略和结合四种形式,后来的语言学家也大多遵从这一理论。霍伊[4]把它定义为:衔接是一种依靠某些词或句子的语法特点,连接它在文本中的上一个词或者上一句话的连接方式,杰夫·汤普森[5]认为:衔接是一种语言手段,用这种手段,说话者就可以实现语篇的连贯性和人际交往。因此,它是一种文本现象:我们可以说文本的特性就是作为衔接的一种功能,这是在衔接的表达方式上得一个重要的语言资源。因此,可以说衔接是文本中各种语法或词汇元素的关系。
国内的语言学家在在韩礼德和哈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或更新了衔接理论。胡壮麟,作为研究语篇连贯的先驱之一,提出:“衔接是通过语言的表层形式和它的陈述之间的关系来实现的,但连贯是指交际行为之间的衔接”[6]他提出了多层次的衔接理论的概念并且扩大了衔接的范围。张德禄和刘汝山[7]也从一些新颖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全面的理论框架,他们认为:情景语境也有衔接功能。因此,衔接相当于一个文本要表达句子之间的联系或者要表达背景和文本之间的联系。总之,衔接手段是语篇连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衔接手段的研究
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理论,构建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有五大类: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照应是指文本中一个元素和其它的元素,在给定的情况下,这一元素可以用来作解释。照应又可以分为三类:人称照应,比如说:“the writer,I,one,our,her,ours,etc”;指示照应,比如说“that,these,there,then,etc”;和比较照应,比如说“different,similar,similarly,additional,forever,etc.”替代是指用一个词语来更换,在英语中,替代也可以分为三类: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名词性替代一般指一些名词短语或者名词短语中的中心词会被一些名词所替代,比如说“ones,the same,it,that,those,”等。英语中,动词性替代仅仅指动词词组或者动词词组中的中心词被动词替代词“do”所替代,而分句性替代主要有“So”和“ not”两个替代词,是用来替代一个从句或者一个从句的主要部分。韩礼德和哈桑把省略也称做零替代,省略主要有名词性省略和动词性省略。在名词性省略中,中心词不仅会被省略,而且有些用来修饰中心词的修饰语会一起被省略;而动词性省略是往往将动词词组省略。照应、替代和省略是语法连接手段,而词汇衔接顾名思义就是将词汇进行连接,如复现关系(reiteration)和同现关系(collocation)、逻辑联系语(logical connector)等衔接手段来实现的;而连接是语法和词汇连接的边缘手段,正如韩礼德和哈桑所说:“连接是用来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产生各种语义关系,从而能够让人们从上一句的意思来理解下一句的含义。”[2]如:
1.Eva is a good teacher,but she is a bad wife.在这里,既有照应关系(Eva一she),又有词汇同现关系(good一bad),又有逻辑联系语(but)表示转折关系,因此这两个句子是衔接在一起的。如把she换成he or it,就无法将这两个句子衔接起来。又如:
2.This is a novel.on the other hand,it can be looked as a biography.如果这段文字中的on the other hand这个连接词组被去掉,那么读者就很难理解这两句话中的有机联系,甚至会感到莫名其妙。
在后来的研究中,韩礼德注意到句子之间的连接范围的不足之处,所以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连接分为三种逻辑语义关系:阐述(elaboration)、扩大(extension)和增强(enhancement)。阐述就是一个句子通过更进一步的说明或描述来解释其它句子的意义,它包括并置的和分类的两种,并置的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说明性的和示范性的。就比如“in other words,that is (to say),therefore,the author mean (to say),to put it another way,for instance,thus,to illustrate,etc”分类的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纠正的,干扰的,否定的,特殊的,恢复的,总结性的和验证性的。比如说“to be more precise,anyhow,by the way,incidentally,in any case,to tell the truth anyway, in particular, in short, generally speaking,to sum up,as a matter of fact,in fact”等。扩大的意思就是一个句子通过给它添加新的东西扩展成另一种意思,被添加的可能只是一个补充,一个更换或者一个替代。它又可以被细分为补充,转折和变化。比如说:“and,also,what's more,in addition,nor,neither……nor,but,yet,on the one hand,however,on the contrary,instead,apart from that,alternatively”等。而增强意味着一个句子通过限定一些可能的方式来增强其意义,一般限定时间,地点,方式,物质等,比如“then,at the same time,in the end,finally,previously,on another occasion,so,consequently,as a result,in that case,in that respect”等。词汇衔接是通过词语的选择来实现的,而那些词语在某种方式上和前面出现的相关。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理论,词汇衔接可以分为两类:重复和搭配。重复是一种涉及重新提及一个词项的词汇衔接,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方面,要使用一般的词来指出现过的词;另一方面,使用一些词的同义词,近义词或者上位词来表示重复。而搭配是一种以某种方式或者其它与其相关的方式产生某种词项的衔接,因为他们往往发生在类似的环境。搭配往往包括(一)搭配在同一结构的句子;(二)出现一个词,从语义上来说,可以衍生出另一个词。称作整个句子的词汇链。例如,gardendig,ill-doctor,air-comb,literature-writer-style,sky-sunshine-cloud,etc.
四、结语
在中国,几乎所有英语教师和学习者,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试图提高英语写作。在学生的作文中,尽管看上去几乎没有什么语法错误,但是给读者的感觉总是觉得条理不明,句子生硬,句子与句子之间没有逻辑联系,段落与段落之间也缺乏必要的过渡。希望通过上面对衔接理论的回顾与分析,使教师和学生对衔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1]Lee,I.Teaching coherence to ESL students:a classroom inquiry[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2(11):135-159.
[2]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3]Van Dijk,T.A.Text and Context:Explorations in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M].London:Longman,1977.
[4]Hoey,M.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5]Thompson,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6.
[6]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7]张德禄.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Cohesive Devices in English
CHEN Xiao-b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In linguistics fields,cohes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elements in discourse analysis,and cohesion theory has gai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Cohes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coherence 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creating texture.Cohes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discourse coherence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onstructing the text.Since 1976,Halliday and Hasan proposed the term of cohesion for the first time,many linguists and scholars have studied cohesion systematically,resulting in a series of comprehensive theory,but there have been many different views.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of man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on the cohesion theory ,and put forward my own views.
cohesion theory;cohesive devices;coherence
H314
A
1674-0882(2012)06-0082-03
2012-08-23
陈晓波(1980-),女,山西大同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责任编辑 冯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