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英语动物词汇的名词动用看隐喻思维

2012-04-12张晓光

关键词:动用隐喻事物

张晓光

(山西大同大学外语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从英语动物词汇的名词动用看隐喻思维

张晓光

(山西大同大学外语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本文从认知隐喻的角度探讨了英语中动物词汇的名词动用,指出动物词汇名词动用的本质是隐喻思维过程的体现,是从指称转为描述,静态转为动态的过程;是动物性格特征映射的结果。文章同时也探讨了动物词汇名词动用的两个隐喻认知功能:提供了描述事物的新视角,增添了词汇的新意义。

隐喻思维;名词动用;动物词汇

在现代英语中,转类词汇约占总词汇的10.5%(张韵斐,1987:90),而这其中,名词动用因其表现力强,简洁生动,使用频繁,成为一支颇为活跃的生力军。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名词动用的意义构建离不开人的创造性认知操作,名词动用的过程体现了隐喻的意动过程,是用一种存在来构建另一种经验与存在,使其更直接、更形象,使语言陈述从概念化转为描述化。本文以英语动物词汇的名词动用为例,着重探讨其隐喻意义和隐喻认知功能。

一、动物词汇名词动用的隐喻意义

名词动用,即名词转化为动词,不仅仅是一种构词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隐喻思维过程的体现。它是人类认知发展的产物,是认识事物的需要。名词动用的过程和其它隐喻思维过程一样,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的手段,是由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通常依赖已熟知的、具体事物的概念去识解那些难以定义的、抽象的概念,于是产生了借助于表示具体事物的词汇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动物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物种,为人类的认知提供了具体的经验域,即源域。当我们把熟知的动物概念结构映射到相关的目标域上,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隐喻性表达。动物词汇的名词动用使静态事物动态化,抽象事物形象化;使得语言更加简洁、具体,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

(一)从指称意义转为描述意义 动物名词最重要的功能是指称动物。但由于动物名词所称谓的动物往往具有各种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的客观现实性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可能传递更多的语义信息而使动物名词具有动态的性质。动物名词转化为动词的使用过程就是失去其指称意义,转而获得描述意义的过程。

例1:He hared off down the street.(他沿着街飞跑而去。)

兔子(hare)是我们熟知的草食性动物,因其前肢比后肢短,故善于跳跃,跑得很快。在英语中,hare(兔子)一词用作动词时,意为“跑得飞快”,这样hare就由原本的指称意义转化为具体的描述意义了。

例 2:The salad appeared in a bowl with some dressing and I wolfed it down.(色拉拌了些调料盛在碗里,我一口气把它们吞了下去。)

狼(wolf),其指称意义为一种大型犬科哺乳动物,性残忍而机警,采用穷追方式获得猎物。但转为动词后,引申为“狼吞虎咽”,这种描写意义来源于狼的特性,能耐饥亦可盛饱,就是说,狼有很强的耐饥饿能力,但捕到猎物,会大快朵颐以储存能量。

从上述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动物词汇的名词动用是由指称意义到描述意义的转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名词失去了原来的指称意义或概念意义,产生了新的深层意义,具有了动词范畴的描述特征,转用于描绘动物之外的其它领域。

(二)从静态转为动态 正如胡壮麟(2004:192)所言,实体是可以隐喻化为过程的,名词是可以隐喻化为动词的。名词丰富的内涵意义使它有可能进行动态的描写,从而担当动词的角色。名词称及事物,而动词描述世界的存在、运动与关联。名词在称及事物的同时具有某种意象,意象的生动性能加深记忆。名词动用的隐喻用法同样也能唤起意象的产生,使抽象的、笼统的、概念性行为变为了清晰可视的、具体的、立体性的画面。(刘正光,2000:338)

例 3:He gorged himself on cream cakes.(他拼命大吃奶油蛋糕。)

“gorge”原为实体的名词,其意为“鹰的嗉囊”,隐喻为妖怪或人的“狼吞虎咽的能力”。当该词进而转化为动词时,意为“塞饱”“大吃”“暴食”,等同于eat in a greedy way(贪婪地吃)。这个例句中,gorge用作动词,唤起我们对“嗉囊”的意象:大大的类似口袋的器官。衍化为动词,就是往其中盛放大量食物,于是“暴食”的意象就产生了。

例 4:The train snaked its way through the mountains.(火车在群山中蜿蜒穿行。)

蛇(snake),因其典型的爬行方式为人们所熟知,以形取义而引申为“蜿蜒爬行”或“沿…曲折前进”,相当于动词短语move in a twisting way(以蜿蜒的方式向前行进)。但此处不用动词短语而是用snake一词,会唤起我们对蛇的意象联想,蛇的蜿蜒前行的方式也跃然出现在脑海,动感强烈。

从上述例句来看,我们用一个动物名词来表达一个动词短语所表达的事件,就是把不是过程的成分当作过程来处理,在头脑中建构图式结构,形成一种意象,使静态事物动态化,体现出某一特定物质形态的、清晰可见的、生动形象的动作。

(三)动物性格特征的映射 映射,是隐喻运作的基本方式。根据Lakoff等人提出的“映射理论”(Mapping Theory),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具有方向性的互动称为“映射”(mapping)。隐喻的意义取决于源域的意义和结构特征。在隐喻理解过程中,源域的结构被大规模地转移到目标域中,并成为目标域结构的一部分,所以前者决定了后者的意义。(束定芳,2008:164)人类与动物频繁接触,关系密切,为人类提供了最为熟悉的具体的经验域,成为人类认知的源域。动物的一些显著的具体性格特征通过隐喻思维映射到其他对象的意义域,产生了特定的联想意义或隐喻意义,用来描述人或其他事物的特性。

我们都知道,狐狸非常狡猾,在童话和寓言故事中,总是扮演欺凌小动物的角色。因此在英语中,狐狸fox一词用作动词时,就有“欺骗”;“耍狡猾手段”;“假装”等词义。

例 5:He isn't ill.He's just foxing.(他没病。他只是在假装。)

而自然界中的猴子,机智灵敏,顽皮滑稽,有着与人极为相近的习性。它们是马戏团和耍猴人最得意的明星。还会向行人讨要食物,与人戏耍,胡闹捣乱。所以在英语中,猴子monkey用作动词时,便有“胡闹”;“捣蛋”之意。

例 6:Stop monkeying with the television set.(不要鼓捣那台电视机了)

动物词汇的名词动用主要是动物性格特征映射的结果。这一隐喻认知过程是以相似性联想为基础的,是利用动物的性格特征与人类经验之间的相似,来代替人们的思维内容。

二、动物词汇名词动用的隐喻认知功能

(一)提供描述事物的新视角 动物词汇的名词动用反映出人类的认识是在已有经验域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思维联想范畴化,以新的视角认识事物。

例 7:The money was squirreled away in foreign bank accounts.(这笔钱非常安全地存在外国银行的账户上。)

在英语中,squirrel本是“松鼠”的意思。松鼠在秋天觅得丰富的食物后,就会利用树洞或地上挖洞,储存果实等食物,同时以泥土或落叶堵在洞口。这样在寒冷的冬天,松鼠就不愁没有东西吃了。所以当squirrel一词用作动词时,就表示“把(钱或有价值的东西)储藏好”。

松鼠储藏食物如同人类储存钱财,都是以备后用。正是这种相似性使人们产生联想,由此及彼,即由松鼠储物这一认知域激活人类存钱的认知域。这样的表达是出于需要也是出于创新,使人耳目一新,既形象生动,又易于理解。

例 8:She parrots every view her husband has.(她是她丈夫每个观点的应和者。)

Parrot,即鹦鹉,最为钟爱的技能当属效仿人言,鹦鹉善于学习,经训练后可惟妙惟肖地模仿人们说话。用作动词时,意为“机械地模仿”。

“鹦鹉学舌”是鹦鹉的技能,“随声附和”是人间的现象,用parrot来表示“鹦鹉学舌般地重复”,“机械地模仿”是多么生动,这也体现了人类非常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总之,在动物词汇名词动用的过程中,人们是把存在着相似性的两个事物并置在一起,构成隐喻,从而获得了对其中某一事物新的观察角度或新的认知。(束定芳,2008:168)通过这样的手段描写某一事件或行为,更加生动、更加形象。同时体现了语言使用者很强的创新意识,即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形式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

(二)增添词汇的新意义 名词动用是常见的语法现象。张韵斐(1987:92)从表达的角度指出,因为动词的数量大大少于名词,名词转换成动词主要是填补动词表达的空缺。而刘正光(2000:335)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提出,隐喻的功能之一是给新概念、新经验、新物体贴标签或命令。

在动物词汇的名词动用过程中,通过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意义转移,使动物词汇概念系统或部分意义映射到其它对象的意义域,这样动物词汇具有了超越其概念意义的隐喻意义,从而不断增添词汇的新的意义。

例 9:You baby him too much.(你太宠他了。)

baby本是“婴儿”之意。我们知道,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对待婴儿,都是呵护备至,宠爱有加。因此当baby作动词用时,我们自然想到了它的词义“把…当婴儿般对待”;“娇纵”。

例 10:The policeman always dogs the criminal in the crime stories.(在犯罪小说中,警察总是跟在罪犯后面。)

在这一例句中,我们看到了再熟悉不过的单词dog(狗),狗是最常见的宠物,被当作人类的好友、伴侣,甚至有人将所养之狗视为家庭的一员。狗以忠实著称,保护着主人,和主人形影不离。狗在英语中用作动词时,便有“跟踪”“尾随”之意。

从上述两个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动物词汇的名词动用是把不同领域、不同范畴中的意义进行链接,使其语义得以扩展和具体化。当然,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隐喻性思维。换句话说,是隐喻性思维的映射建立起了一个意义和认知的关联区域。名词动用体现了人类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和能动性,其意义建构离不开人类的创造性认知。

三、结语

动物词汇的名词动用是在长期的日常使用中慢慢发生的,这种转换过程是人类认识的需要,体现了人类思维过程的简化与凝练。名词动用不仅仅是词性的转化,词义也相应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它是在原名词的语义基础上衍生出动作、状态、手段等意思,赋予词汇以新意。动物词汇名词动用的本质是隐喻思维过程的体现,是从指称转为描述,静态转为动态的过程;是动物性格特征映射的结果。从隐喻的认知功能来说,动物词汇的名词动用不但能够增添词汇的新的意义,也为人类看待和描述事物提供了新的视角。

[1]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刘正光.名词动用过程中的隐喻思维[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5):335-339.

[3]陆谷孙.英汉大词典.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4]陆俭明.隐喻、转喻散议[J].外国语,2009(1):44-49.

[5]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6]王 祥.动物词汇的认知隐喻意义[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6):171-172.

[7]张韵斐.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On Metaphorical Thinking of Noun-Verb Shift Concerning English Animal Terms

ZHANG Xiao-gu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The paper tries to probe noun-verb shift of English animal ter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metaphor.It points out that the nature of noun-verb shift of English animal terms is the process of metaphorical thinking.The paper states that nounverb conversion is the process changing from denoting to describing things and also the process transferring from static to dynamic state.It reveals that noun-verb shift of English animal words results from the mapping of animal characters.Besides,the paper explains the two cognitive functions of noun-verb conversion:offering a new way of describing things and adding new meanings to animal terms.

metaphorical thinking;noun-verb shift;animal terms

H313

A

1674-0882(2012)06-0067-03

2012-08-23

张晓光(1968-),女,山西大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责任编辑 冯喜梅〕

猜你喜欢

动用隐喻事物
美好的事物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奇妙事物用心看
基于波前快速推进法的页岩气储层动用预测
致密砂岩油藏流体赋存特征及有效动用研究
汽车起动用蓄电池健康诊断及应急点火仪的研制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