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创新环境的沂蒙红色文化传播及路径选择
2012-04-12李爱娟
李爱娟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山东临沂 276005)
基于网络创新环境的沂蒙红色文化传播及路径选择
李爱娟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山东临沂 276005)
沂蒙红色文化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沂蒙红色文化能否得到更快发展和提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文化传播思路和传播路径。基于网络创新环境的沂蒙红色文化传播,有助于全方位拓展红色文化传播途径,实现沂蒙红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嬗变。
网络创新;红色文化;传播路径;产业研究
“红色文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红色旅游”的兴起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概念。红色文化契合了时代的精神,是社会之需,代表了人民的心声和呼声。在如今多样性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模式中,红色文化越发凸现其作为主流价值的突出地位。临沂市编制完成的全国第一部地级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临沂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为发展沂蒙红色文化产业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力地助推了沂蒙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关于沂蒙“红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
历史的发展不能缺乏连续性,文化的发展同样也是如此。文化的存在,必须以历史传统为精神价值的基础,而且,这种精神财富只有借助历史、传统的记忆才能保存,这种文化才不至于与传统发生断裂,才不会失却它的精神根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形式,红色文化是扎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的。红色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体。①王以第:《“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理论界》2007年第8期。红色文化凝聚了鲜明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精神,这是红色文化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激励后来者追求理想和信仰的动力与源泉。沂蒙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沂蒙地区共同创造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革命老区保留下来的遗址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革命老区多处于山区,风景优美、生态宜人,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游览中,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从而推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发掘和发挥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还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而凝结的思想资源、文化资源、精神资源,以及他们的物化形态资源。②魏本权:《传承与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资源学》,《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红色文化遗产是指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解放前夕28年的历史阶段内,包括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馆、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①伍延基、王计平:《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对策研究》,《淮海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红色文化遗产是开展红色旅游的有效载体,是一种具有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价值和功能的独特的综合性旅游资源。②刘建平、刘向阳:《区域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开发探析》,《湘潭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红色文化遗产也包括物质红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红色文化遗产两部分。物质红色文化遗产有革命历史文物(红色文物)、革命历史建筑、革命战争遗址(革命纪念地)等,非物质红色文化遗产是上述物质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基本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等。③刘建平、曹学文:《基于景观设计学视角的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经济》2007年第2期。
二、沂蒙红色文化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
一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方式较为单一、粗放。沂蒙地区的红色文化开发主要是发展红色旅游,缺乏深层次的对红色文化的内涵开发,比如红色影视产业、文艺产业等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持续投入。虽然部分红色文化资源目前得到了一定保护和开发,但开发创新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文化资源的效能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已有的文化产业项目也没有形成产业链条。即使是红色旅游,也是各个区域独立作战,旅游产品开发、景区内容等形式也高度雷同。
二是文化产业意识失当。一方面由于红色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比较明显,人们受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将其视为革命文化,神圣而不可亵渎,因而当临沂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时,人们仍将红色文化资源这一部分视为资源开发的禁区,只是注重对其保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却忽视了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部分人将红色文化资源等同于普通的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资源,完全忽视了红色文化的社会属性,由此导致红色文化资源的低俗化开发,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完全淡化甚至失去了红色文化本来的性质,从而对红色文化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三是经济、技术与人才的制约。由于历史的原因,经历过长期的战争,闭塞的沂蒙山区在发展经济上有先天的不足之处,经济水平在全省不占优势。技术方面,临沂市目前的文化产品生产从总体上说还是以传统工艺技术为主,尤其是品牌工艺品的制作还处在手工制作阶段,缺乏必需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导致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量不高,从而导致经济效益不明显,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力不强。人才方面,临沂市专业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十分匮乏,急需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能把握市场规律的复合型文化产业管理人才,以适应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网络服务、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人才匮乏。
三、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沂蒙红色文化传播机制
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要求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必须发散思维,积极寻求更加新颖、更加符合现代消费观念的产业化形式,而新的网络技术的应用、新媒体的兴起为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红色文化的数字化展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笔录、摄影、录音等传统科技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沂蒙红色文化传播的需要,因为采用这些方式保存的资料在记录时可能会出现失真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出现老化等问题。“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可以把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料,如手稿、音乐、照片、影像、艺术图片等,编辑转化为数字化格式,保存于计算机硬盘、光盘等物质介质中。数字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能更好的整理、收集、记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信息,可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保护方式所不能达到的展示要求与保真效果,更为安全和长久的保存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④郭小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中国文化报》2006年9月5日。采用这种手段的同时,必须明确意识到这只是最基本的延续红色非物质文化寿命的手段,除此之外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增强红色非物质文化自身的生命力和传承能力。“沂蒙精神”展览等红色文化的数字化展览,首先主题要鲜明,切入点要明确。所有静态展示的物品、材料都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要突破单纯静态展示的单调风格,合理运用声光电技术,配合实物加以动态展示,这无疑会弥补单纯静态文物、图片资料的不足,吸引观众驻足,增强他们对展览的印象,效果较为明显。2005年8月,沂蒙精神大型展览在北京博物馆举行,在控制观众人数的情况下,依然有18万观众观看了展览。红色文化展览这一形式,对于沂蒙地区红色文化的最直接的影响是宣传了红色文化品牌,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利于沂蒙地区整体形象的提升,同时,在向观众展示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军民踊跃支前参军的场景中,通过图片、历史文物等诠释红色文化的内涵,使观众主动的接受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从而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展览的形式还可以通过今昔对比的形式,将今天沂蒙地区的红色旅游景区、红色经济品牌、红色文化艺术等有机结合一起展现出来,向观众展示红色文化在今天带给沂蒙地区巨大的变化,比如红色文化产业的勃勃生机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大推动。
二是采用网络动漫的形式,提高红色文化知名度。动漫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中的新生力量,要深入挖掘沂蒙红色文化的精髓,并适当采用现代动漫的形式展现出来。动画片《小兵张嘎》无疑是首开红色动漫先河之作,虽然其创作过程异常艰难,尤其在融资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但该影片还是按期在影院上映,获得了较好的票房收入,2005年获得了第十一届华表奖。网络加快了计算机制作技术的发展,可以让红色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效果更加明显。要积极搭建网络创新平台,提高原创能力,培育动漫创作、动漫传播、动漫衍生品研发等中心环节,拓展网络、手机等新型传播渠道。要重点打造以行业信息技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数字娱乐、游戏游艺等为优势产业的特色内容。要实现沂蒙红色文化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就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以红色文化的动漫形象提升动漫产业的品牌价值,进而实现衍生产品的深度开发;同时,要以“两化融合”为契机,加强计算机软件与红色动漫作品在产业改造升级方面的合作,重点发展基于数字化的动漫设计、外形外观以及平面设计等数字设计服务,加强软件、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动漫产业领域的应用,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动漫产业品牌。“我国民族动漫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有宏阔的发展战略,更要立足本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建构本土化和主体性的话语体系,同时更要注意构建完整的动漫产业链条。”①参见丁培卫:《中国民族动漫产业价值链构建及品牌塑造》,《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沂蒙地区要集中精力创作一部反映革命时期的动画电影或者电视剧,同时可以制作一些动漫宣传短片,在各旅游景点或公共场所播放,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大投入导致收不回成本的资本流失,另一方面可以更加广泛的吸引人的注意。在平面广告与生硬的解说之中,出现以动漫形式展示的红色革命故事、旅游景点的宣传推广等,无疑会起到“奇兵”作用,对于知名度的提高有较好推动作用。②参见郇恒赛:《山东临沂:打造全国红色影视基地》,《中国电影报》2007年10月11日。
三是通过红色网络游戏,实现红色文化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网络游戏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种网络互动娱乐形式,其最大特点是将玩家置身于丰富的故事情节、变幻多端的场景中,让玩家体会虚拟而又高度逼真的世界。随着中国国产网络游戏的不断发展,一些游戏研发公司将目光转向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将其中的某些文化元素,诸如神话传说、文学人物等加入到网络游戏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方式已经成为网络游戏吸引玩家、开拓市场的重要方式。网络游戏在给投资商带来巨额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某些消极的社会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并启动了中国民族网游出版工程,大力扶持国产民族网游,并纳入到国家“863”计划中。革命题材的网络游戏也开始出现。将红色文化融入到网络游戏中,首先在宣传红色文化时要避免单纯的说教和灌输式的教育。“反映爱国情操与民族文化的红色网游,如果像教科书似的板着面孔教育人,只注重教育功能而忽略娱乐性,那在市场上将必败无疑。吸引人的红色网游应该围绕民族特色、环保、生存、健康等主题,激发起青少年玩家的兴趣与求知欲,在互动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精神,充满竞争性、对抗性与在虚拟世界对抗又不会受实际伤害的安全性。在高度娱乐性基础上融入爱国主题与价值理念,使青少年在红色网游中所取得的身份认同与现实世界中的身份认同趋于一致,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将是不言而喻的。”③申睿:《红色网游的崛起之道》,《出版发行研究》2006年第2期。其次要注重红色网游的运营和产业联动。红色网游的运营一方面要意识到革命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要注意社会效益和影响,另一方面也要在网游市场中接受竞争和考验并获取经济利润,这是最关键的。其它类型的网游运营方式,比如品牌推介、社区化运作方式也可以加以借鉴,因为网游毕竟是要以经济效益为标准的。红色网游的产业联动包括与影视业的结合,将影视中的战争场景、英雄人物巧妙的放在游戏中,让玩家与之接触,并在其领导下完成各种任务等。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影视媒体自身已经打造的品牌影响力,将《红日》中的英雄石东根、沈振新等角色安排到游戏中,玩家可以在他们的带领下攻占孟良崮。可以加强与红色旅游景区的合作,仿照景区的实际环境,在游戏中设立相同或相近的场景,增加认同感,这样也可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此外也可以采用游戏比赛的方式来加强产业联动。
G124
A
1003-4145[2012]06-0154-03
2011-04-12
李爱娟,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
该成果得到“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的资助。
(责任编辑:蒋海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