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绿色企业文化的内涵及构建策略
2012-04-12李顺祥
李顺祥
(胜利石油管理局,山东东营 257000)
论绿色企业文化的内涵及构建策略
李顺祥
(胜利石油管理局,山东东营 257000)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绿色的文化内涵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不仅会影响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而且将引导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绿色企业文化是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绿色企业文化体系的四个内容构成,由内而外地体现了低碳观念从内在理念认同到外部效果实现的整个过程。绿色企业文化的构建策略:企业领导倡导和员工响应共同创建绿色精神文化;实施低碳管理再造企业绿色制度文化;企业行动和员工行为共同践行绿色行为文化;绿色信息披露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共同打造绿色物质文化。
低碳经济;绿色企业文化;绿色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①埃德加·沙因:《组织文化与领导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体系,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受到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并与时俱进。随着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加剧,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21世纪以来各国政府最为重视的领域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绿色的文化内涵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不仅会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而且将引导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对此,我们要积极探索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同时要不断丰富与之相适应的绿色企业文化。
一、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构建绿色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一)绿色企业文化建设是我国企业适应低碳化国际环境的重要手段
由于发展基础不同,短期内尽管我国不承担国际碳减排的强制性义务,但作为有碳减排能力的发展中大国和“快速发展”的国家,我国政府承诺在碳减排方面做出积极努力,这就意味着我国政府将切实推动各行业的低碳化进程,企业在低碳经济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种环境之下,要想使企业适应低碳化运营模式,首先需要从观念入手,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企业绿色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将企业与自然、社会和谐作为发展方向,构建新型的企业文化,使其深入人心并付诸行动。
良好的绿色企业文化,不仅可以使企业更好的利用国际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灵活合作机制,如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等,②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以及取得国际社会对于我们碳减排的认可;而且绿色企业文化还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国际国内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使企业获得的低碳发展资源在企业文化的“软环境”中生根发芽,更好的转化成现实的低碳生产力。此外,绿色企业文化还可以使企业消除或降低碳关税等新贸易壁垒对企业的影响,赢得贸易伙伴的尊重和支持。
(二)绿色企业文化建设是我国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且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现代的企业竞争,与其说是产品的竞争,倒不如说是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被认可的资本形式,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价值,是一种无形资产和企业的“软实力”,为成功企业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低碳经济要求企业以尽可能低的碳排放量和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顺应时代发展的绿色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赢得先机,有助于我国企业融入国际市场,开展公平竞争。
在绿色企业文化的指引下,企业的基本活动、辅助活动以及外部资源的管理都会带给企业“低碳绿色效应”,从而有力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传统的经济模式不同,低碳经济要求企业对其碳排放的行为支付相应的成本,因此企业文化必须强调碳成本意识,树立节约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念。此外,随着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的推广以及碳足迹标识的广泛运用,我国企业将面对消费者更加强烈的低碳价值认同和低碳消费观念,企业要想赢得消费者的认可,把握顾客忠诚,就必须将其绿色企业文化贯穿到战略制定、产品设计、营销管理、生产运营等各个方面。
(三)绿色企业文化建设是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新内容,企业文化是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建设的一个承载体系和理论归依。①黎友焕:《SA8000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企业自觉履行促进社会进步遵守环保原则等责任,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新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刘芳、吴平、殷永建:《高度自律:新企业文化运动》,《瞭望新闻周刊》2004年第41期。注重社会责任的绿色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形象,提高企业社会合作的信赖度和生产效益,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从而给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员工、供应商、顾客、竞争者、社区、自然环境、政府等。企业在谋求自身及其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主动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承担并履行某些社会义务。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企业文化可以促使企业在资源节约、降低能耗和降低排放等方面促进环境保护,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的一种自觉行为,也是社会对企业的要求。2006年1月1日施行的新《公司法》第5条明确要求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我国两大证券交易所也都倡导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相关的信息,例如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倡导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根据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制定整体环境保护政策,申报登记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企业的低碳绿色企业文化通过导向、约束、凝聚、激励等功能,将企业承担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深入到每个员工观念里,体现在各类的企业行为中。
二、绿色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体系
(一)绿色企业文化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当今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规范和方向,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文化,成为了社会文化的基本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人类的思想、观念、精神等起着重要的作用。③铁铮、孙晓东:《绿色文化的概念、构建与发展》,《绿色中国》2011年第4期。绿色文化是人类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文化;④周鸿:《何谓绿色文化》,《森林与人类》1997年第1期。是以绿色经济为基础,以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目的各种社会活动及成果的总称。⑤金光风:《营造绿色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生态经济》2000年第8期。
绿色文化在企业层面的贯彻和实施,主要体现在绿色企业文化之中。但是,目前对绿色企业文化概念的解读,学者们的意见并不统一。有学者认为,绿色企业文化是以绿色企业文化为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并将其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它是以发展绿色(生态)生产为基础,以开展绿色营销为保证,以满足员工的绿色需求为动力,实现员工、企业、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文化,它是绿色经营模式的灵魂。⑥楚光:《绿色企业文化培育探析》,《商业研究》2004年第9期。其绿色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从企业生产和营销以及满足员工需求角度阐释绿色企业文化的表现。也有学者指出,绿色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对企业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及其与企业成长关系的看法和认识的总和。⑦李冰:《略论绿色企业文化》,《商业研究》2009年第1期。这一绿色企业文化概念,强调了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还有学者认为,绿色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以绿色文化为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以发展绿色生产为基础,以满足员工和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为目标,以开展绿色经营为实现方式,从而实现员工、企业和社会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这一绿色企业文化定义,除了强调企业绿色生产以外,还增加了企业对于消费者绿色需求的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从以上对于绿色企业文化概念的不同解读,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共识是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下所秉持的价值观念。但是,其文化内涵主要还是以企业自身为视角,而绿色文化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开放的视角。因此,我们对绿色企业文化概念的认识应当将企业置身于一个更加广泛的维度之中,充分考虑自然、社会的需求。本文认为,绿色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以企业与自然、社会和谐为原则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只有将企业置身于自然与社会环境之中,才能更好更清晰的确立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才能更好的塑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良好的企业文化。⑧刘光岭:《企业文化能力是构筑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二)绿色企业文化体系的构成
一般认为,企业文化体系是由四部分构成,即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和企业的物质文化。绿色企业文化体系同样遵循这个逻辑,由绿色精神文化、绿色制度文化、绿色行为文化和绿色物质文化等构成。
1.绿色精神文化。企业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总和,精神层面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绿色企业文化集中反映了企业在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信念和追求,是企业适应绿色经济要求所确立的核心价值观。通过确定企业与生态、社会环境相和谐的企业目标,提高员工的绿色意识、低碳意识、节能意识,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来培育。通过绿色精神文化建设,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提供坚实的精神基础和动力支持。
2.绿色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文化、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绿色制度文化是落实绿色精神文化的有效手段,是将外部法律与内部管理制度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低碳背景下,企业要充分关注国际国内低碳经济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关注我国在碳减排方面的国际承诺及实现的机制,根据这些政策法规结合国际相关企业的经验做法对企业组织和管理进行低碳再造,并制定企业绿色发展制度。
3.绿色行为文化。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生活中产生的活动方式,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人际关系、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是企业精神面貌、经营作风、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绿色行为文化重点反映企业员工行为中所体现的低碳、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各类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绿色精神和绿色制度需要通过企业员工的行为展现出来,否则就变成了空谈和摆设。
4.绿色物质文化。企业文化往往需要以物质为载体,通过物质表现出企业的核心文化,物质文化是一种以产品和设施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最外圈层。绿色物质文化是体现绿色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是企业传递给消费者和外界的最直接的绿色信号。企业的视觉形象设计就是体现物质文化的重要方式,将绿色观念表达为可视化的绿色形象识别系统,可以有效地传递企业的绿色文化观念。
三、绿色企业文化的构建策略
绿色企业文化是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绿色企业文化体系的四个内容构成,由内而外地体现了低碳观念从内在理念认同到外部效果实现的整个过程。由此,在构建绿色企业文化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企业文化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企业领导倡导和员工响应共同创建绿色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领导人文化、创始人文化,这说明企业领导人对于企业文化的影响至关重要。企业领导人需要首先认同绿色精神,并将其作为企业在低碳经济下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领导人站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制高点,对外联络各类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能够充分感知到绿色企业文化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政府和公众对于低碳方面的要求和关注日益加强,使得企业无法再继续以前零成本的碳排放发展模式,因此企业领导人必须要将绿色经营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积极倡导绿色企业文化,使企业逐步实现绿色经营和管理。
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要改变旧有观念,真正确立绿色价值观,就必须发挥员工积极性,使其响应企业的要求,逐步认可绿色精神文化。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是塑造、传承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受员工欢迎的培训和宣传活动,逐步灌输和培育员工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意识。企业还可以通过一些先进典型或者严峻的环境问题等案例,加强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与沟通,使绿色文化逐步深入人心。
(二)实施低碳管理再造企业绿色制度文化
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企业低碳管理再造。企业内部的基本活动、辅助活动以及外部供应链和合作伙伴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按照低碳经济的要求进行管理再造。在此基础上,企业的各项制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创新。
企业绿色制度不是一套独立的制度,而是凝结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体现绿色理念的企业管理制度。绿色制度文化的创新是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绿色化的过程,是切实体现绿色理念的强有力的保证。企业在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重点结合环境管理 ISO14001体系和社会责任SA8000标准的有关要求,以及商品和服务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PAS2050规范等的要求,对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制定可操作的管理制度规范,并切实落实以取得良好的绿色运营效果。
(三)企业行动和员工行为共同践行绿色行为文化
在企业层面上,要按照低碳经济的要求进行生产流程、营销模式、社会活动等的企业绿色行为模式再造。企业采取能源更新换代、生产流程低碳再造、媒体宣传和公关等活动,向公众传达企业的绿色观念。采取保护生态环境的实际行动、赞助环境相关事务、积极参与社区的环境治理等方式传播企业的绿色行动,引发公众对企业绿色行为的认同。
在员工层面上,拟定企业员工绿色行为规范,奖励在绿色管理、绿色生产、绿色服务、绿色生活等方面事迹突出的员工,从而使员工养成良好的绿色行为习惯。员工的行为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绿色发展的水平,而且可以辐射到其家庭乃至社会范围,促进整个社会的绿色发展进程。
(四)绿色信息披露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共同打造绿色物质文化
企业绿色信息的披露,体现了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尤其是对于有影响力的大公司以及能源消耗大、碳排放量高的企业而言,主动披露其碳排放情况,介绍企业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实现绿色生产等方面的做法将会赢得广大公众的尊重和支持。企业通过积极参与绿色企业的认证和评级,获得相关的绿色认证标志,从而使企业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起良好的低碳绿色形象。
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规划中,企业可以通过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充分体现企业的绿色文化。企业可以在名称、标志、厂区规划、产品式样、包装、广告、网站设计等外部视觉维度上,突出体现企业对于绿色低碳的追求,也可以在阶段性的广告宣传中重点突出企业的绿色理念,还可以引进“碳标签”等新型的碳管理标志,将企业产品的碳足迹展示给社会公众和消费者,从而丰富低碳、健康、绿色、环保的企业形象。
F275
A
1003-4145[2012]06-0124-03
2011-10-28
李顺祥,男,胜利油田管理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高级政工师。
(责任编辑:栾晓平E-mail:luanxiaop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