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
2012-04-12尤志清
尤志清
(上海新闻出版教育培训中心,上海 200431)
1 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定义
关于学科馆员的定义,欧美国家和我国有不同的解释。欧美国家图书馆学会认为,图书馆学科馆员是经过专门训练,掌握专业技能并且具有某学科丰富知识的馆员。主要负责针对某一学科专业信息资料的管理,包括组织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评价和选择以及为学科提供多样性的信息服务。
我国学科馆员的定义是具有专业的图书馆管理知识,同时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背景,能够有效归类信息资源,为各学科提供信息服务的馆员。
具体到学科馆员制度,普遍认为是为了满足学校等各学科发展的需求,结合现有馆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将各馆员与相对应的学科建立联系,专门负责学科信息服务的一种机制。总体来说,学科馆员属于复合型人才,在熟悉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基础上,具备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并能独立为相关学科提供高效的多样性的信息服务。
2 构建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
2.1 信息化发展和学科专业深层次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迅猛普及,并逐渐渗透在学校各个部门,图书馆也在积极的实现信息化,因此,实现文献查询的信息化是图书馆参考咨询的发展方向。图书馆馆员不再是只要熟悉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分布,熟知信息资源的分配,并能帮助读者查询文献信息就能算是优秀的馆员。
由于中高职院校学科面的逐渐扩大,现有的图书馆馆员很难满足所有学科读者的信息需求服务。因此,创设和发展学科馆员制度,安排相应的学科专业人员负责各学科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并专门收集整理本学科专业的文献信息,主动为本学科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2.2 图书馆功能多元化以及服务对象固定化的需要
中高职院校图书馆不同于公共图书馆。中高职院校图书馆侧重服务于学校内部各个学科专业的学生。他们对文献资料的需求带有明显的特点,首先,学科专业性比较强。其次,易于和本学科其他专业的知识相融合。各个学科的学生进入图书馆查阅参考资料和文献信息时都希望能及时、快速、准确的查阅所需信息,尤其是专业人员在查阅资料时,更是渴望得到更专业的指导,因此,学科馆员制的建立和发展成为一种必然。
2.3 图书馆工作人员自我素质提升的需要
目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选拔机制还不成熟;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比较稳定,馆员之间缺乏竞争力,因而图书馆馆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不是很高,他们的潜能和积极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图书馆员和馆藏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馆员素质的提升,是关系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构建学科馆员制度能够使馆员充分认识到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的重要性,能激发图书馆馆员内在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同时为图书馆培养一批专业过硬素质高的优秀图书馆馆员。
3 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对图书馆的重视,导致图书馆的学术地位不高
图书馆是中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信息阵地,对教学和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理念认为图书馆不属于学校科研的场所,导致图书馆学术地位不高。此外,中高职院校一直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场所局限于课堂之内,学生也只是将图书馆作为课外阅读的地方。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首先应重视对图书馆的利用,将图书馆看作课堂教学和科研的一部分,并跟随新课改的步伐,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课堂和图书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升图书馆的教学科研利用价值,提高其的学术地位。
3.2 延续旧的管理模式,阻碍图书馆学科馆员制的发展
目前,图书馆的管理还是延续旧的模式,很多图书馆没有设置图书馆学科馆员制,没有专门的人员对图书馆信息进行组织。另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有限,各部门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文献信息分部门储存以及图书馆馆员服务缺乏主动性,服务方式和效率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从而阻碍了图书馆学科馆员制的发展,因此旧的管理模式急需改变。
3.3 图书馆馆员专业水平有限,致使信息服务质量不高
国外很多图书馆的馆员不仅具有专业的图书馆管理知识,而且具有图书馆硕士学位,熟练掌握文献检索和目录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强。对于一些非图书馆专业的人员,会经过专门的专业培训。因此,他们往往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背景。同时,他们中有一部分人专业知识渊博,业务能力强,在提供咨询服务时,能及时准确地帮助读者解决专业性强的问题,真正地承担学科馆员的责任,为教育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而国内仅有几所大学的图书馆馆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而大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相差甚远。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高校和中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选拔馆员时不严格,造成馆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较低,另外相关部门对馆员培训不重视,馆员工资待遇也比较低,很难引进高学位的人才,因此导致高校和中高职院校馆员素质低,专业人才缺乏。
4 完善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策略
4.1 高度重视学科馆员制,强化图书馆的管理
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在我国刚刚起步,各个方面还不完善,需要各部门积极主动的进行扶持。首先,中高职院校的领导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放弃将图书馆看做仅仅借阅书籍的场所,充分意识到图书馆是中高职院校教育科研的重要部分,是师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要意识到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对图书馆发展、对整个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要切实贯彻落实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改进图书馆管理内容,强化图书馆在高校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的学术地位。
4.2 创新图书馆馆员服务模式,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构建学科馆员制度。各中高职院校要坚持创新,大力改进传统部门的设置,实现馆藏信息资源和馆员学科专业化有机结合,创建新型的服务模式。设置专门的学科专业借阅室,实现组织、查询、借阅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并由图书馆学科馆员全权负责。
其次,创建学科馆员兼职制度。比如经常聘请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兼职做学科馆员,在此期间,不仅对图书馆其他馆员进行指导,而且为读者提供专业的服务。
第三,规划学科馆员工作细则。明确具体的馆员职责和工作流程,使学科馆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充分了解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科研发展方向,并帮助其设置工作计划。
最后,确立科学的考评制度。目前学科馆员制缺乏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使得馆员服务积极性不高。激发学科馆员的潜力和服务意识,需要确立科学的考评制度和人性化的竞争机制,实现学科馆员制高效顺利的开展。
[1]吕蕴红.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深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3).
[2]魏红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定位与素质要求[J].情报探索,2006(8).
[3]徐玲.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初探[J].图书馆学论坛,2006(5).
[4]胡大敏,殷曦,周玉坤.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完善及意义[J].现代情报,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