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信息资源共享——焦作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2012-04-12王新利
王新利
(焦作市图书馆,河南 焦作 454100)
焦作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省文化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原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来焦作调研后,工程建设进程明显加快。焦作市的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各级支中心、基层服务点逐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服务群众文化娱乐、查阅资料、科技致富、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全市所辖6个县(市)和4个区均已建立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并投入使用。其中,孟州市、温县被评为全国示范县级支中心。在乡村基层网络建设上,依托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全市58个乡镇、44个办事处已全部建立乡镇(街道办事处)基层服务点,建成村(社区)级基层服务点1,831个。并逐年加大投入,增添设备,完善功能,基本形成了机构健全、运转良好的市、县、乡、村四级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各级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利用投影仪和电子阅览室,定时播出文化共享工程丰富的各类优秀的戏曲、经典电影、文艺演出、农业实用技术等视频节目,方便村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和致富信息,学习适用技术,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戏难、看电影难、获取科技信息难等问题,满足了群众“求知、求技、求富、求乐”的愿望,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热烈欢迎。
焦作市的文化共享工程在活动方法、活动内容上,努力做到与党员远程教育、科技网络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与农时季节相结合,与当前中心工作相结合,与群众需求相结合,并力求增加服务次数,延长服务时间,扩展服务对象,逐渐形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实用有效,便捷为民的服务体系,使文化共享工程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学科学增知识的网点,谋富裕奔小康的驿站,传文明促和谐的天地,陶情操愉身心的乐园”。现在不少村民都反映,通过共享工程,他们的眼界更宽了,信息更灵了,增收致富的本领更强了。
1 共享工程建设和运行服务主要做法
1.1 整合资源,构建共享工程服务载体
摸底调查数据显示,焦作市的广大农村2005年普遍开展了党员远程教育,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基本覆盖到每个乡镇和行政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共享工程在服务对象、目标、途径以及设备和资源运行方式有很多相同之处。二者整合,不但能够节省财力资源,还可以节省人才资源,而且能够更好地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利用这一优势,本着“科学规划,节约投资”和“远教搭台,文化唱戏,互惠双赢”的原则,我们积极与市委组织部、市党员远程教育办公室协作。依托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中心,依托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构建共享工程服务体系,努力做到在基础设施、教学内容、组织管理、人才利用等方面的互惠互用。实行“一站网点两个牌,两个资源一线连,两项任务一肩挑,两个服务一教员”,实现统筹规划,共同建设,共同使用。在整合基础设施的同时,整合教学资源和基层站点组织管理资源,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实现教育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避免了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等现象。
焦作市是农业大市、农民人口众多,基础条件薄弱、经济欠发达。通过探索,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联合共建,我们走出了一条合作共建,借船出海之路,节约了资金、整合了资源、缩短了共享工程网点建设周期,实现了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顺利进展。
1.2 加强辅导,造就共享工程服务队伍
建立、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会操作、能运用的信息接收、传送、播放队伍是共享工程取得成效的前提。为此,我们及时对市县图书馆有关业务人员和乡镇文化专干进行培训,各乡镇设立1名专兼职文化干事,指导各村级基层服务点工作,建立专职队伍。各村挑选1名思想素质好、文化水平高、责任心强、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农村青年、退休教师、大学生村官(或年轻村委干部)为管理人员,同时广泛吸纳农村文艺骨干、积极分子,充实到共享工程建设中,建立兼职队伍。逐步形成了群专结合、分级负责的管理人员队伍。孟州市会昌办事处东曹村挑选了两名退休教师为专职管理人员,轮流值班,既解决了设施设备的安全问题、保障村民能随时收看节目,又没有给村民带来任何经济负担。
为了全面提高文化共享工程工作人员素质,增强其业务技能。一是组织培训。组织人员参加省级分中心举办的共享工程学习培训,使他们的专业技术和能力达到较高水平,承担起对乡镇村基层服务点的指导重任。市级支中心从2006年起每年举办1-2期共享工程培训班。各县市区也针对实际问题,不定期举办培训班。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水平。二是加强辅导。市级支中心聘请专家授课,举办学习讲座,提高大家的专业技能。同时组织专业人员采取分片包干,下乡辅导等方法,加强对各县市区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及时掌握共享工程的进展情况,帮助基层网点解决实际问题。各县级支中心抽调人员组成下乡服务小分队,定期深入到社区村镇,手把手、面对面的业务辅导,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三是参加竞赛。为了营造比学习、比技能、比贡献的良好氛围,2007年和2009年分别组织技术骨干参加河南省组织的全省共享工程知识与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2008年举办了焦作市首届共享工程业务技能竞赛,取得良好效果。通过竞赛,掀起了学习共享工程知识与技能的高潮,树立和强化了“终身学习、岗位成才”的理念,检验了工作人员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普及了共享工程相关知识,也充分展示了共享工程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1.3 优化服务,拓展共享工程服务领域
文化共享工程的最终落脚点是服务基层,使群众得到实惠。为此,我们注重建用并举,边建边用,加强管理,严格制度,完善功能,发挥作用,真正使这项工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服务于民。为了满足各地群众求知、求富、求健康的需要,各基层服务点因地制宜开展工作,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规范活动,做到“四有”。即切实做到活动内容有记录,活动情况有记载,活动效果有显示,群众反映有体现,讲究实际,务求实效。二是拓展形式,丰富内容。采取播放影视片、举办专题讲座、制作专题光盘发放基层点等形式,既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戏曲、曲艺、音乐等文艺节目,也有贴近群众需求的种植、养殖等技术讲座。如:孟州市支中心每月免费向各基层点赠送3-5盘反映农机、农技、养殖、种植、林果管理等关系群众生活方面的光碟,解决乡村文化资源内容单调、资源不足的问题。三是广泛宣传,扩大服务。利用橱窗、画廊、版面、广播等宣传工具,把从网络上获得的信息及时传播给广大群众,充分提高信息共享网络服务的利用率和普及率。创作曲艺、小品、戏曲清唱等节目,在乡村进行表演等。四是多方合作,综合服务。共享工程的建设,仅靠文化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方位的参与和合作。为此,我们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积极与多方展开协作。与广电部门合作,利用数字电视、有线电视等技术传播共享工程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源。中站区北朱村服务点,除与党员远程教育共建共享外,与有线电视合作,建立共享工程有线电视转播站,专人负责,全天开放,使全体村民坐在家里便可接收到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与专家辅导相结合,针对群众致富无门的情况,修武支中心及时组织农业专家科技人才服务队现场答疑解难;温县支中心与企业联合,利用黄金周和服务周时间,举办电影周,将从国家中心下载的优秀影片和科普教育片在广场上免费向群众播放;解放区支中心将网吧与共享工程结合起来,对点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站的人实行免费接待,并专门开辟未成年人活动专区,方便未成年人享受文化信息资源。
2 共享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不平衡
共享工程作为一项惠民工程,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支持。就我市的六县(市)四区而言,由于人口状况、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各不相同。特别是各县市区领导对共享工程的认识高度和重视程度不同。因此,在设备的配置、活动的开展、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发展极不平衡。孟州市、温县将共享工程纳入到党委、政府议事日程高度关注,大力支持;沁阳市主管市长亲自带队逐乡逐村检查督导,促进了工程建设的扎实推进。解放区按国家标准筹措了68万元的建设资金建成区级支中心并投入使用,从而在全省率先在市辖区建立区级支中心。个别县区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工程建设缓慢滞后。即使建成后,运行经费严重不足,有的根本没有运行经费。
2.2 经费投入不足,县级财政压力大
文化共享工程各县级支中心普遍缺乏运行经费(运行经费主要包括电费和网络通信费),致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行。运行经费短缺成为制约共享工程发展的瓶颈。以温县为例:三台服务器为6,000瓦,UPS电源1,500瓦。40台电脑终端12,000瓦。4台空调20,000瓦。总计39,500瓦。每天按10小时,每年需146,000度电,仅电费每年需要10万之多。再加上网络通信费和设备维护维修费用,每县每年约需要15至20万元的运行费用。经多方努力,目前温县、孟州、沁阳县级支中心分别争取到1~3万元的运行经费,其他3个县仍是空白。运行经费的严重短缺造成目前各县级支中心现有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资源严重浪费。县级支中心是共享工程四级网络服务的枢纽和重要环节,其建设成为瓶颈,对乡、村基层服务点的正常运转造成影响。
2.3 相对于硬件建设而言,资源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基层服务点资源大多来源于国家中心每年一次的更新,但缺少具有本土特色的、群众喜闻乐见和迫切需要的专题资源。受多种因素制约,各县级支中心人才严重匮乏,专业技术人员力量薄弱。六县(市)中级职称仅有9人(其中2人退二线,1人借调),占所有人员的比例仅为16%。致使资源建设工作进展缓慢。尽管我们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辅导等方式千方百计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但终因缺乏系统的技能培训,专业素质不高,只能做简单地技术操作,对资源建设工作,有心无力。
2.4 督促检查不够
由于市县两级支中心没有必要的车辆配备不能定期深入到各乡镇、村级基层服务点听取汇报加强检查督导,不能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六县四区的乡村级基层服务点分布在焦作市407l平方公里广大的农村,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普遍紧缺,在开展好阵地服务的同时,还要深入到乡村进行检查督导,缺乏车辆配备,开展工作难度很大。以武陟县为例,全县有村级服务点367个,全馆除两位馆长为男性外,工作人员均为女性,且年龄偏大,仅靠自行车、电动车深入各村,难度可想而知。
3 共享工程建设和运行服务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3.1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县级支中心建设
各级政府应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巩固现有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共享工程的投入力度,重点放在完善县级支中心建设上。希望能够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各县(市)区要认真落实配套建设资金和相应的运行经费。为市县两级支中心配备必要的车辆,以便加强检查督导,发放光盘和对人员现场培训和指导,确保市县级支中心工作的正常开展。
3.2 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
在建好设施的同时充分用好设施,用好设施就需要一支好的队伍。基层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急需加强。首先,要挑选热爱此项工作和责任感强的人员,可将身体健康的退休教师和退休离任领导干部充实到队伍中来,让他们发挥余热。其次,加强对各村级网点业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着力提高管理水平,狠抓管理,管好、用好先进设备,不断丰富和充实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提升基层网点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共享工程向纵深发展。
3.3 整合现有资源,立足为基层服务
县、乡、村各级网点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感,各县级支中心利用共享工程网络资源内容新颖、实用性强、信息量大、数据传输快捷方便的优势,认真搜集、从共享工程网络资源库中下载适用于当地群众的政策法规、农业科技、文化体育、防疫保健、科普知识等资源,特别是大量收集农村实用技术信息,并将下载相关内容刻录成实用光盘,通过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及其它途径传输信息,扩大宣传面,使群众快学技术,早得实惠。乡、村级基层服务网点要因地制宜、经常性开展活动,以多样化的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共享工程更好地服务农村、服务千家万户。
3.4 加强资源建设,建立各地特色资源库
共享工程的立足点在农村,需要建设大量的农村实用性资源,要积极争取与农业科技、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教育卫生等部门合作,建设突出地域特色,适合焦作农村实际的资源。采集本土有特色的舞台艺术、群众文化、知识讲座、影视节目等视频资源。将地方影视戏曲、音乐歌舞、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艺术形式纳入共享工程服务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共享工程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1]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
[2]关于加强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豫组通【20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