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2-04-12贺梅萍韦永芬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数字信息馆员图书馆

贺梅萍,韦永芬

(广西工学院图书馆,广西 柳州 545006)

1 引言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如何面向社会,拓展信息服务,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寻求发展的问题,一直被图书情报学界所关注。信息时代,人们虽然比以往更加认识到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必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却很难将这一理想化为实践。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制约因素,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在激烈的信息服务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为社会进步及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这不仅是思想和观念问题,更是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对的一个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的实际问题。

2 制约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因素与实现路径

2.1 制度障碍

高校图书馆面向公众开放需要在良好、开放的制度环境下进行,尽管我国也出台了一些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政策文件,如在2002年2月21日,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其中第4章“读者服务”第21条就提出了“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或社区读者开放”。2005年7月8日,在武汉大学举行的“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上,全国62所大学图书馆馆长签署了《图书馆合作与信息共享武汉宣言》,其中强调“图书馆是国家和政府为保障公民自由、平等地获取信息和知识而进行的制度安排。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公民(读者)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这些政策文件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实施的相关政策尚未出台,无法从规范化角度对高校图书馆面向公众开放进行监督管理,这种缺乏相应保障制度的共识是很难持久的。

2.2 机制障碍

完全靠各图书馆的参与意识与自愿程度,很难保证图书馆免费开放走向深入。同时,横向间馆际资源共享不像那些有投入的大型共享项目(主要是纵向间的)可自上而下各级推进,由于缺少外部资金的投人,只好依赖于各馆达成共识,而缺乏相应机制保证的共识是较难长久的。

2.3 缺乏利益趋动

公共选择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组织、任何部门乃至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都将为追求其利益最大化而努力。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高校图书馆面向公众开展服务,如果没有行政上的干预与控制,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或者说必须要有新的利益均衡,否则,从高校图书馆本身来讲,其经费来源并非来自政府财政拨款而主要是来源于大学自筹的款项,应付连年扩招后的学生已力不从心,何必为自己增加额外的负担呢。因此,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时考虑经济效益是毋庸置疑的。在我国,面向社会服务的活动成效之所以不大,其困难就在于领导者的潜意识里对部门利益的考虑。

2.4 缺乏社会服务意识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主要是服务于本校的教学科研,拥有自己稳定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图书馆自上而下缺乏主动改变环境并超越环境制约的主动性,参与社会服务意识淡薄,缺乏主动为当地社会发展的思想,没有把社会教育和为社会提供信息资料纳入工作职能。特别是在馆藏建设方面,习惯于根据自己的馆藏体系补充文献资料。在信息资源的开发模式上也是采取较单一的购买现成数据库的方式,而忽视对自身馆藏信息的开发与应用,未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远不能满足社会用户的信息需求。

2.5 馆员素质不高,经费不足的困扰

高校图书馆面向公众开展服务,实际上是为了走出校园,直接参与信息市场的竞争。在这过程中,人是最关键因素,图书馆员是信息服务的主体,是联系图书馆与用户的纽带。信息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馆员在服务过程中的表现[2]。现实情况是,由于历史原因,大学图书馆员在高校相对弱势,绝大多数馆员的知识结构、能力与实际需求有很大差别,在职人员深造学习的机会也少,图书馆馆员的业务知识许多停留在经验和常识的水平上,致使其参与社会信息服务时力不从心。此外,由于图书馆在高校属于教辅部门,不受学校重视,往往资金短缺。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程度。

3 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向社会开放的机制

探讨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求很高的问题,需要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对其进行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制度障碍,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我国政府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政策,为主体行为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然后在有效制度安排下,建立稳定的开放机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机制、利益补贴机制、绩效评价指标、激励机制、风险共担机制等来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鼓励图书馆广泛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例如针对多年来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程度不高问题,政府可以制定统一的综合性高校图书馆法,以规范和约束高校图书馆管理本位主义,从源头上保证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需要在有效制度安排下积极应对,由于高校图书馆的特殊性,其对社会开放的前提是建立在满足本校师生需求的基础上,各图书馆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制定一些管理制度细则。例如在开放时间、开放对象、服务范围、收费标准等方面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实际上随着我国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向社会开放的物质基础已具备,只是缺乏政府制度上的扶持和引导、法律上的规定,资源的调控等。

3.2 转变传统观念思维,创新服务理念

进入信息时代,全国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日益增多,使信息服务行业竞争局面呈现多样化。高校图书馆应适应时代的需要,转变管理模式,建立多元化的知识服务体系,在为本校教学、科研提供信息保障的同时,加大向普通用户开放的力度。目前,我国95%以上的高校图书馆对外基本关闭[3],即使是对外开放的图书馆,绝大部分也是不允许社会读者将文献借出,资源利用率低,造成文献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首要的是转变观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①增强向社会开放的意识。图书馆应将开放的理念应贯穿于整个工作环节,打破封闭办馆模式,将所有设施和文献向读者开放,对校内外读者一视同仁。②增强服务意识。高校图书馆可以与当地公共图书馆合作,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面、覆盖面、影响面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设备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相结合,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在更大社会层面上的合理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如给读者办理通用借书证,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③增强创新意识。图书馆要在文献采购、图书分编、管理制度等方面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办馆理念,树立在信息竞争中才能生存的理念,树立求特色、创品牌、共建共享的理念,只有观念、意识发生了变化,图书馆的服务才会不断创新。④增强市场意识。高校图书馆缺乏对社会市场现实动态与需求的了解,这是高校图书馆的一大弱点。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图书馆应引入市场营销的理念,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关注潜在用户,重视用户资源的开发。满足用户个性化、差异化信息服务要求,以用户的需求来规划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要主动与社会各部门建立广泛的合作,尽可能地去为政府、企业和社区提供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服务。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让社会各阶层了解高校图书馆在资源、人才、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向社会展现自己的竞争力。

3.3 利用数字信息服务实现图书馆服务社会化

数字信息具有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快捷的特点。目前网络已十分普及,数字信息通过网络、计算机传递的特性使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开展在技术层面上已变得十分简单。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购置经费普遍紧张,但确拥有比较丰富的数字信息资源。有关调查显示:高校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为75%,公共馆仅为28.6%;高校馆拥有联机数据库的为30%,公共馆仅为2.9%[4]。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只要投入很少的人力、物力,把原来仅对校内师生开放的数字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向社会而逐步扩展到全社会范围的普通公民,就能使社会读者无需进入大学校园即可获得高校馆宝贵的数字信息资源,即可实现数字信息的社会服务。此外,数字信息在网络环境下能被多次利用却没有损耗,它向社会读者开放对本校师生具有极低的影响率。因此,在目前高校图书馆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利用网络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是一种可普遍开展的模式。

3.4 提升馆员的素质

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能否搞好,首先要看有无优质服务作支撑,而能否实现优质的服务,关键在于人才。图书馆员不仅要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在数字化发展的今天,还需具备外语知识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营销知识和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时俱进。因此图书馆在选拔人才时,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引进数量、质量、层次及外语语种等方面进行选择和配置,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馆员进修培训制度、鼓励人员自学和进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2):6-10.

[3]靖继鹏.应用信息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刘清珍.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2):35.

猜你喜欢

数字信息馆员图书馆
北京尚水数字信息产品介绍
数字有形状吗?数字信息精确性和品牌标识形状的匹配效应*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去图书馆
数字信息时代图书馆职业权利缺失与回归路径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网络环境下数字信息产品定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