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体系构建
2012-04-12罗宏
罗 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44)
1 信息素质的概念
信息素质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1974年提出的,其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CRL)指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有效的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从根本上讲,他们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知道如何去实现和使用信息,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英语“literacy”的本义是指个人的文字读写能力,在产业化社会,除了文字读写能力外,还需具备数字操纵能力,“读、写、算”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三种技能。而在信息化社会,信息的获取、转换、利用能力则是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大多数人对信息素质的理解是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互联网利用能力。的确信息化社会是以情报信息数字化、信息流通网络化为前提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互联网利用能力都是信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为什么要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如果仅仅是用来收发电子邮件或打游戏娱乐,都不能算是具备了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则是个人所具备的信息再生产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个人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或其他手段获取信息并创造新的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
信息再生产包含以下几个作业步骤:
信息收集:查找并获取所需的信息。
信息分析:分析并理解获取的信息。
信息创造:根据信息的分析结果创造新的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发表:公开并发表自己创造的信息。
从信息再生产的观点来看,信息素质是指个人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手段有效完成上述作业过程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2 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素质教育
2000年美国ACRL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和能力标准”,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评价的框架。该标准的主要内容为:①学生应具备明确信息需要的内容与范围的能力,能够识别多种类型与格式的潜在信息源。②学生应具备高效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构建与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或信息检索系统,以获取所需信息。③学生应能客观、审慎地评价信息与信息源,并将其纳入信息库与评价系统。具有从获取信息中提炼信息主题的能力,能通过对新旧知识的比较而确定信息的增加值。④学生个人或作为群体的一员能有效地利用信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能够利用各种可获得的信息完成计划,产生特定的信息产品或成果。⑤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使用的相关法律、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经济问题。
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图书馆是大学的文献资源中心,同时还拥有大量的计算机和数字化电子信息资源,这些都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障。图书馆员作为专业的信息工作人员,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人力资源保障。同时,高校图书馆的联网合作与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扩展了信息活动空间,展示了信息技术的魅力,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中心,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践基地,应该担负起信息素质教育的重任,把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作为21世纪学校图书馆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成为学习型社会中的合格成员。
3 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目的
一直以来,图书馆都在通过引导参观、讲座座谈等方式开展图书馆利用教育,以帮助读者快速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利用教育也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1 培养读者信息意识
信息素质教育第一课要让读者了解到信息社会的重要性及图书馆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第一阶段的学习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
图书馆的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图书馆的种类、图书馆的历史、现状、机构设置与服务理念等。要让读者了解到以下的信息:图书馆是保障读者学习权利的公益机构,除了大学图书馆之外,社会上还有公共图书馆、各种专业图书馆等,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终身学习的场所。从图书馆不仅可以得到学习、研究上的帮助,还可以获得很多其他与生活、娱乐、工作等息息相关的信息。
馆藏资源介绍。包括馆藏总量、馆藏特色、电子资源的种类、各种类型的参考书和参考书的分布和使用方法等。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图书馆里收藏的情报资料,不仅有图书、杂志、报刊等纸质印刷品,还有微型胶卷、CD、DVD等各种载体的视听电子资料。读者不仅可以自由地使用图书馆内收藏的资料,还可以通过馆际交流、文献传递的方法借用其他图书馆的资料。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共享机制可以让读者跨馆,跨校、跨地区、跨国,在世界范围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图书馆的信息来源都是正规渠道,相对于社会上的其他流通渠道的信息来源有更高的可信度和利用价值。
3.2 图书馆服务介绍
服务项目介绍。一般图书馆除了图书借还之外,还开展了很多其他服务项目。如复印、信息咨询、图书预约、科技查新、专题检索、馆际互借等。有的图书馆还为某些学科设置了学科馆员。这些都有必要向读者作充分详细的讲解。要让读者知道,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向读者提供图书馆借还设施的场所,他们还可以借助专业图书馆员的引导和帮助,享受到更多高附加值的信息服务。
图书馆利用规则讲解。读者在享受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要遵守图书馆利用规则。图书馆利用规则是保障每个读者公平利用图书馆权益的前提。图书馆利用规则的内容,包括图书馆的开馆时间(中心馆、分馆、节假日的开放时间),借阅规则以及违规处理、图书损坏、遗失的赔偿管理办法、馆际交流、信息咨询等服务的申请办法等。只有让读者充分了解他们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和义务,争取读者的理解和支持,自觉地遵守图书馆利用规则,才能维护图书馆的正常管理秩序。
3.3 信息检索方法指导
图书馆文献检索的途径和方法。有关手工检索、光盘检索和联机检索网络信息的基本知识,检索语言,各种大型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索引、期刊文摘资料汇编、引文索引、样本手册等工具书的使用。
电子信息资源检索方法。如各种综合性、专题性数据库的特征、收录范围及检索方法,检索途径和检索策略,联机公共检索目录的使用、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的使用等。
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工具的利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网络数据库的使用与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选择等。
3.4 信息整理方法指导
信息评价。收集到的信息首先要对其质量加以甄别,信息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资料本身是否可用,也会影响到最终成果的质量水平。衡量文献信息的价值一般有三个指标:可靠性、先进性、适用性。其他对网络信息及口头和实物信息的评价也都可以参考这三个评价指标。
信息整理方法。经甄别后将质量低劣、内容不可靠或重复过时的信息剔除,接着进行整理。信息经过分类整理,不仅便于今后使用,而且能提高信息利用的效果与效率。信息整理的步骤:一是分类与筛选。根据需要将收集到的信息按一定标准分类,剔除部分错误或无用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信息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阅读和摘录。通过阅读准确掌握文章的精华部分,对文章的重点难点做上各种各样的记号,或在空白处写下批注。记录下文章中的重要观点,事实和数据,并注明原文,以便备查和引证。三是序化处理。将经过前两个步骤处理的信息按一定规则排列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方便以后提取信息。常用的排序方法有:分类组织、主题组织、字顺组织、号码组织、时空组织、超文本组织等。四是改编与重组。对原始信息进行汇编、摘录、分析、综合等内容浓缩加工,提取有关信息并适当改编和重新组合,形成集约化的优质信息产品。
这个教学阶段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介绍一些专业的信息分析方法。如信息分析建模,以Excel为工具的图表分析法,信息结构分析图解法,信息状态迁移图解法等。介绍信息的各种记载方式,如便条、笔记、卡片、数据下载、录音录像等。指导学生根据信息的内容和形式采用恰当的记录方式,指导如何抽取关键词,标注题名,文件夹、资料夹及目录、索引的制作方法等。
3.5 信息发布方法指导
在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科学结论之后,还需将研究成果用文字或其他方式表述出来,让人们了解和利用。让社会承认,才能体现信息再生产的价值。研究成果的表述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专著、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相片、录影等。除了报纸杂志书籍等正式的发表途径之外,还有一些非正式的发表途径,如传单、内部小刊物及电子邮件、博客、个人网站、互联网论坛等。
这个学习阶段可以具体地指导学生论文或课程报告的写作方法:如何构思一篇科研论文、论文的书写格式、引用标注格式等;传单、内部小刊物等印刷品的制作方法;录像、摄影等影像资料的制作方法;微软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不同学科的专业发布方法等。
3.6 信息法规与信息伦理教育
信息的获取和发布都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信息法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制定有关信息技术、信息网络、信息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作为社会成员应该对其中的《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规有所了解。
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使原有的传统伦理观念受到冲击,而新的伦理道德规范却暂时还未形成,很多网络行为目前尚处于无法可依的真空状态。信息伦理是信息技术发展之下的新型伦理思潮和价值观念,它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指导和纠正个人或团体的信息行为,使其符合社会基本的价值规范和道德准则。学生在利用信息的同时还应自觉遵守信息伦理道德,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4 结束语
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不仅包含了信息学、图书馆学,还涉及社会、伦理、经济、法律的范畴,仅仅依靠图书馆的人力、物力很难胜任如此复杂而又包含了多种学科内容的教学任务。这是一项需要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完整的信息素质教育需要在大学的整体教育流程中分阶段实施。图书馆要从中抓住适当的时机,发挥专业指导能力,争取校领导及专业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加强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合作。把握好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的安排好教学的内容与顺序,按照螺旋形的方式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共同为学生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
[1]Kathleen Dunn.Assess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in the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a progress report[J].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2(1-2):26-35
[2]Paula Warnken.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Librarie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4,30(2):151-156
[3]ACRL.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标准[EB/OL].http://www.ala.org/ala/mgrps/divs/acrl/standards/,2011-5-10
[4]李舸民等.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现代情报,2008(12):128-130.
[5]慈道佐代子.情報リテラシー教育の理論の枠組みと大学図書館における実践についての考察[J].大学図書館,2005(75):44-53
[6]野末俊比古.情報リテラシー教育と大学図書館:「利用教育」から「指導サービス」へ[J].図書館雑誌,2008(11):762-765
[7]忽那一代.京都大学図書館情報リテラシー教育の現状:全学共通科目?情報探索入門?の11年[J].図書館雑誌,2008(11):778-780.
[8]小圷守.情報リテラシーとラーニング.コモンズ:日美大学図書館における学習支援[J].情報の科学と技術,2009(7):328-333.
[9]孙建军等.信息资源管理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10]沙勇忠等.信息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1]赵正群.信息法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