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金融协同运营的风险保障与控制机制研究

2012-04-12徐文哲何笑伟

山东社会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金融业物流业

徐文哲 何笑伟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北京 100053)

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物流与资金流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国际上,不管是作为供应链核心的大型制造企业,还是承担供应链整体物流业务的大型物流企业,甚或是承担供应链资金流服务的金融机构,都会根据自身业务需求积极地参与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协同发展活动。在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的实践中,这些企业既强化了自己的竞争地位,又获得了巨大的利润。我国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发展起步较晚,由于害怕承担由协同发展所带来的各类风险,因此一直难以迈开步伐采取创新活动,建立物流业与金融业的紧密协作关系。本文拟通过分析物流业与金融业各自面临的风险,并寻找化解风险途径,最终形成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的风险控制机制。

物流金融协同运营,不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在其运营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①宰予东:《现代金融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6期。对物流金融协同运营进行风险评估,有利于加强物流金融协同运营的风险管理,提高规避风险能力,是科学评价物流金融协同运营模式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前提。

从物流与金融协同运营发展的规模经济特点来看,物流与金融协同运营发展对于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市场规模扩大、服务成本降低、盈利水平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物流金融协同运营发展有助于扩大物流业及金融业行业规模。物流业的规模是针对物流业的经营活动即其职能而言的,并不只是根据产品的多少来确定规模的大小,即物流业是通过运输规模、仓储规模、装卸搬运规模来确定其规模大小。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可以使物流业有较充足的资金保证,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兴建和增强物流能力,对于扩大物流企业的规模,带动物流行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其次,协同运营发展为金融业健全现代结算支付工具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由于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运营协同,需要跨行业的服务产品和工具,新金融工具的需求必然会与日俱增,如国内信用证、网上支付等,为银行增加供应链金融等中间业务收入创造了机会。再次,有利于银行开发新的客户群体,尤其是新的优质物流及其相关客户群体。由于物流企业服务涉及到第一、二、三产业,是多领域的服务融合实体,这使得金融业可以选择优质的目标客户群体。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协同运营,金融机构可以将物流企业的客户转变为银行客户,对金融业扩大行业规模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一、协同运营中物流业面临的风险分析

由于一般层面的协同已经在较多的物流企业和银行业务中有所开展,对于这类业务的风险分析和控制也有较为成熟的理论,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创新层面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并构建风险控制机制。

(一)物流企业融资风险

由于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经济效益低下,资产信用不足,现行信贷体制制约着物流企业的融资需求,物流企业在利用资产进行抵押融资时,由于资产信用度不高,金融机构对其评估价格自然偏低。同时,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物流企业资产技术水平偏低,发展潜力不足,银行不愿对其贷款。物流企业通过金融机构融资额度有限,在经济快速增长期,金融贷款遵循谨慎性原则,而当面临经济衰退风险时,信贷部门就更加的“惜贷”,银行信贷部门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除了建立一套手续繁杂的审批程序以外,还实行严格的财产抵押担保制度,从而使中小物流企业的融资需求雪上加霜。

(二)合同责任风险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不少物流企业的服务对象已经越来越趋向于有实力的大客户,而这些大客户常常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交易时占据有利的谈判地位,迫使物流企业接受某些非常苛刻的合同条款,如果物流企业限于自身条件不能达到客户的要求,则要承担违约责任。

(三)第三者法律责任风险.

物流企业除了上述合同关系要承担责任以外,还要基于侵权行为而承担第三者法律责任。目前,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着危险品的运输与存储,责任风险也越来越大。这类风险,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发生的概率较大,并且一旦发生便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四)提供物流方案的风险

传统物流服务的内容大多集中在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仓储范畴之内,对物流环节中的某个单项服务内容有一定的运作经验,但却缺乏将多个单项服务内容有机组合起来的经验和尝试,即缺乏针对客户专门提供一体化物流的解决方案。如果日后的实践证明其提供的方案达不到预期的要求,甚至有严重错误时,则提供方案方也会像建筑工程设计商一样对其设计的方案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提供物流方案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五)提供金融服务的风险

目前物流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形式多种多样,而且物流企业为了控制供应链,保证特殊产品的运输质量,以及稳住长期客户,都积极的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然而,提供这种服务也面临着难以预测的风险,因为有此项服务需求的客户很有可能是金融信誉度低的企业。

二、协同运营中金融业面临的风险分析

一般认为,银行与物流企业的协同风险主要表现为信贷风险。然而在创新层面上,金融业除了面临信贷风险外,还可能遭受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在银行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中,银行处于强势地位,物流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对于银行而言,问题的关键不是商业银行能承担多少风险,而是能分散多少风险。商业银行分散风险越多,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就越大。在银行所承担的风险中,主要表现为监管体制不严、信贷风险、金融创新风险、信任风险以及质押物贬值等。

(一)信贷风险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商业银行安全、有效运行的生命线,是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第一道防护线。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较为薄弱,主要是由于许多银行分支机构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严格执行规定的制度。金融监管体制不健全造成不良贷款大幅攀升,企业扩大再生产经营资金只能靠不断扩大银行借款规模来进行,且银行贷款的绝大部分被转变为企业的资本金或者被企业简单再生产长期占用,而不能按时归还,最后沦为银行的不良贷款。

(二)金融创新的风险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的创新同样具有这种特性。①成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策略》,《银行家》2007年第12期。通过金融创新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一些金融创新产品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比如2007年由美国次级贷引起的经济危机正是由于金融衍生品的杠杆作用,将金融创新风险放大若干倍,最终引起全球经济的动荡。金融创新产品在多倍扩大收益的同时,也将可能的损失风险同时扩大若干倍。

(三)质押物风险

物流金融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将仓单甚至物流过程纳入质押对象,这势必牵涉到对仓单和物流过程的定价评估问题。一方面价格的变动,会导致质押对象升值或者贬值,从而引起一定的抵押风险;另一方面,对银行内部来说,要严防内部人员作弊和操作失误。在对抵押品的估值和评价中,要客观公正,以科学的方法来保证估值和评价的准确性,确保银行利益的安全。质押物的风险主要表现在质押货物品种选取、质押货物市场价格的稳定性及质押货物是否保险。

三、物流金融协同运营发展的风险保障机制

物流金融运营风险保障机制框架显示,政府通过外部保障机构对企业及其活动进行规制,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等方面起决定作用;企业担负着自律的责任。在保障机制中,需要明确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不同职责以及权限。本文主要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等三方面研究物流金融运营风险保障机制以及相关策略。

政府层面。建立健全我国的信用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并加强金融业的信贷风险管理。在银行业务经营过程中,有信贷风险的存在,就必然要有信贷风险管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为防止和减少贷款损失,而采取的有效防范、消化和控制行为,以及保障信贷资产安全和获利能力的活动过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包括信贷风险识别、信贷风险估价量化分析、信贷风险监测与预警及信贷风险处理。

行业协会层面。物流金融行业协会可以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和提出物流金融的发展改革建议和行业的利益诉求,及时提出行业发展与立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物流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宏观调控政策、产业发展政策的研究和制定;积极参与制订、修订物流金融行业技术标准、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准入条件,完善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发展等活动。逐步确立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关系和良性互动关系。

企业层面。物流金融企业在应用物流金融时可以采用两种治理策略:一是通过技术手段控制网络安全;二是通过自律方式约束自己。作为客体,企业受到政府的规制,需要遵从政府及行业协会所制定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等,也有权直接或间接地向行业协会和政府提出政策法规的完善建议。信贷风险是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下的企业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是降低金融风险的主要途径。

四、物流金融协同运营发展的风险控制机制

相比较而言,我国物流金融协同运营发展中物流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责任风险和法律风险,金融机构面临的突出问题则是信贷风险。如何克服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解决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协同运营面临的信用缺失等问题,制度层面上必须建立完善的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协同运营的风险控制机制,

(一)建立信用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首先,建立健全我国的市场信用制度。信用制度的完善是规范企业融资行为的必要条件,形成贷款违约物流企业受到经济处罚,而贷款守约物流企业得到相应的制度安排回报,建立良好的银企信用关系,降低信用过程风险。其次,完善、畅通的信息披露机制,物流企业的信用信息被市场记录、整理和传递,守信用的物流企业能够有更多机会获得低成本的社会资源,不守信用的物流企业将遭到市场的拒绝和惩罚。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立法的形式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畅通信息供给渠道,建立高效率的信用信息管理体系,使得贷款物流企业信息真实可靠。第三,建立权威的信用等级标准评估体系与征信体系。这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建立诚信国家的基础。

(二)加强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管理

在银行业务经营过程中,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为防止和减少贷款损失,采取有效的防范、消化和控制措施,保障信贷资产安全和获利能力的活动过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包括信贷风险识别、信贷风险估价量化分析、信贷风险监测与预警和信贷风险处理。在针对物流企业的信贷过程中,银行和金融机构应完善内部控制与贷款审核制度,建立起内部权力制衡、权利与义务对等、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公正、公平的内控机制,做到银行贷款过程可控和随机约束。

(三)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诚信业务关系

企业自身的诚信意识是整个市场信用的基础,也是信用最有效的自发约束条件,与银行的信贷风险密切相关。企业诚信意识的构建能使得银企信用过程达成一种聚点均衡,企业自觉采取守信策略,银行也会自觉采取合作策略,这种内化的诚信,是银企间信用风险的软约束。虽然企业诚信意识的构建是一个长期问题,但并不能因此被忽视。

参与协同发展的银行、物流企业与被担保企业三方要加强信息交流,以消除信息不对称。尤其是银行要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企业的经营前景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而对于物流企业与被担保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增强银行的信心,缓解了资金困难;另一方面,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和外部监督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预定的经济目标。

五、结论

大力推进物流金融协同运营,加强物流金融协同运营的风险评估,有利于促进物流金融协同运营的市场培育,不仅能有效地转移和规避其经营风险,提高物流金融协同运营效率,降低物流金融运营成本,而且还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以及更多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同时,加强物流金融协同运营的风险评估,有利于完善从事物流金融业务企业的信用评级,以及完善物流金融的政策法规和监管制度,通过健全物流金融协同运营的信用评级体系,从而优化物流金融协同运营的总体环境。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金融业物流业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物 流 业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PYRAMID PAINS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PYRAMID PAINS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