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机关跨区域应急行动后勤保障联动机制研究

2012-04-12张宏春蒋仕章张玉华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保障部门后勤保障后勤

韩 宇,张宏春,蒋仕章,张玉华

(重庆市公安局,重庆401147)

公安机关跨区域应急行动后勤保障联动机制研究

韩 宇,张宏春,蒋仕章,张玉华

(重庆市公安局,重庆401147)

现阶段公安机关担负的任务更加多样、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面对遂行跨区域、跨地域应急任务的复杂性,后勤保障也凸显其艰巨性。本文结合重庆市公安局参与跨区域、跨地域应急行动后勤保障及平时应急后勤保障演习、演练的实践经验,研究、探索了新形势下公安机关跨区域、跨地域应急行动后勤保障联动机制,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应急后勤保障与动态后勤保障的难题。

应急警务;后勤保障;联动机制

现阶段公安机关担负的任务更加多样、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面对当前处置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抢险救灾等应急任务的突发性、频发性和复杂性特点,后勤保障也凸显其艰巨性。加强公安机关应急管理,构筑我国公安应急管理后勤保障体系,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公安机关跨区域、跨地域遂行应急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后勤保障战。后勤保障工作是否高效、有力,对完成跨区域、跨地域应急任务,意义十分重大。因此,探讨新形势下后勤保障工作在公安机关跨区域、跨地域应急行动中的地位、作用,建立健全应急行动后勤保障机制,研究应急行动后勤保障模式,对于圆满完成跨区域、跨地域应急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公安机关跨区域、跨地域遂行应急任务后勤保障的特点,在现行保障体制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公安局近年来参与2008年5.12汶川地震、2009年武隆山体滑坡、秀山8.12缉枪治爆等系列重大处置行动后勤保障以及2011年11月泛西南公安机关举行的国内首次跨区域应急后勤保障联合演练的实践经验,研究探索公安机关跨区域、跨地域应急后勤保障的新模式,以期逐步形成区域整体作战能力,提高复杂条件下的联合保障水平,确保应急后勤保障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召得来,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

一、公安机关跨区域、跨地域应急行动后勤保障特点

(一)事件发生突然,应急后勤准备时间短

处置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抢险救灾等应急行动,往往事发突然,不仅爆发的时间、地点难以预料,而且事件的规模、趋势也难以预测。公安机关通常是在紧急仓促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用于准备的时间非常有限。而跨区域、跨地域遂行应急任务又要求参战民警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事发地点,以有效制止事态继续扩大和危害程度的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应急后勤保障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方案计划制定、装备器材检修、后勤物资补充等诸多工作,不仅任务繁重,而且时间紧迫。

(二)协同单位多,后勤组织指挥复杂

跨区域、跨地域应急行动多单位的后勤保障,通常是在前指后勤统一组织指挥下,采取按建制系统与按指挥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来实施。由于遂行应急任务情况发生突然并不断发展变化,任务可能随时转换,警力部署调整频繁,不确定因素较多,从而增大了后勤保障指挥决策的风险和后勤保障的难度。从指挥部后勤保障层面看,既要对参与应急行动的来自不同建制的警察队伍实施集中统一的后勤组织指挥,统筹好保障力量和资源,又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军队有关部门、地方有关单位的对口协调,把握好政策依据和保障方向。从各建制警队的后勤保障层面看,既要组织实施好本建制内的应急后勤保障,又要搞好兄弟单位之间的协同保障,同时还需沟通协调好与地方有关保障机构的关系。

(三)应急行动需求各异,保障方式变化多

公安机关跨区域、跨地域遂行应急任务,地域范围大,情况复杂多变,需随时机动处置。一般情况下,空间大,环境差异大,应急任务变化大,后勤保障的需求也随之变化,极大地增加了后勤保障的繁重程度,增大了后勤保障难度。为达到应急任务保障目的,必须不断调整后勤部署和配置,不断变换保障方式和方法。保障环境、保障时间、保障需求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保障方式变换频率快,式样多。因此,应急后勤保障必须因时、因地、因情制宜,审时度势,以变应变,确保后勤保障及时、有力、高效。

二、建立健全公安机关跨区域、跨地域应急行动后勤保障联动机制

公安机关跨区域、跨地域应急行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还是抢险救灾,具体行动样式千变万化,后勤保障任务需求头绪多、内容杂。相关公安机关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方针和上级有关意图,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情况研判,并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地域和不同时段的保障需求,对可能担负的任务随时梳理,切实增强准备工作的针对性。实践启示我们,当前国内公安机关的应急后勤管理,特别是跨区域、跨地域应急后勤保障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且近年来上级公安机关集中调警,实施跨区域拉动、多警种合成作战越来越频繁,故相关工作的滞后性愈加明显。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的应急后勤保障机制建设,尤其是跨区域、跨地域应急后勤保障联动机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高效的跨区域、地域应急行动后勤保障机制

公安机关执行跨区域、跨地域应急行动后勤保障任务时,应主动加强与属地公安机关的沟通,积极谋求建立适应多重任务、利于多重保障的应急机制,力争保障效益最大化。在领受应急后勤保障任务后,公安机关应及时与相关业务单位取得联系,建立起“资源共享、力量互补、就近保障、整体联动”的保障机制,使参战公安民警在宿营保障、油料补给、水电供应、医疗防疫等方面得到有力支持。

1.资源共享。领受任务后,后勤保障部门应加强与属地公安机关应急后勤保障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重视搞好警政警民后勤资源的整合,破除“别人有不如自己有”的传统观念,对各种保障资源,只求为我所用,不求为我所有。要积极探索“合同式”保障、“采购式”保障的实施办法,构建持续、稳定并辐射整个任务区域的综合保障网络,确保遂行跨区域、跨地域应急任务的广大公安干警的实际需求。

2.力量互补。应急后勤保障部门要注意协调任务区域各参战公安应急后勤保障力量,彼此相互策应、相互支援、相互配合。

3.就近保障。应急后勤保障部门要紧密结合应急行动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和快速性,在任务上的全局性和空间上的立体性特点,采取保障编组与特勤编组混合部署的方式,靠前配置,保障广大参战公安干警始终具有充沛的体力和持续的战斗力。

4.整体联动。应急后勤保障部门要注重优化应急保障编组,简化编成和抽组程序,合理匹配资源,实行“任务区域多级保障、重点目标联合保障、本级任务伴随保障”,始终保持后勤保障行动与应急行动的一致性。

(二)建立协调统一的跨区域、地域应急行动后勤指挥体系

建立高效的后勤指挥机构,实施集中统一的后勤保障指挥,是有效整合保障力量和资源,最大限度提高整体保障效能的关键。尤其是在跨区域、跨地域应急行动中,多地公安机关参与、多警种处置、隶属关系复杂,协同难度大。为使整个应急行动浑然一体,后勤保障井然有序,必须打破“单”、“专”的指挥体制,实行“共”、“公”的后勤统一指挥,建立纵向衔接、横向协调的联合后勤指挥体系。各地参战民警到达任务区域后,无论在机构编成上,还是在责任区分上,应严格按照“前指指挥”和“属地协调”的要求,及时理顺关系,统筹调配力量,整合保障资源。属地公安机关应急后勤管理部门要对上接受前指的指挥,对下统一协调各参战公安建制后勤部门和地方支援保障力量。各参战建制后勤部门要按照指挥部指令,自觉服从属地公安应急后勤管理部门的统一协调,组织实施好本级保障。

(三)建立周密有序的跨区域、地域应急行动后勤协同机制

地区公安机关间的应急保障部门要在区域警务合作机制的框架下加强协调联动:平时健全定期联席会议、装备资源定期通报、应急保障支援合作预案制订等工作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应急后勤保障联合演练;战时要按照预案确保物资保障、警械保障、运输保障、生活保障、医疗保障、信息保障等方面的密切协作,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此外,公安机关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军队、武警、卫生、医疗、交通、电力、水务、环境监测等部门的联系,形成应急状态下的后勤保障联动机制,做到资源共享、相互补充,确保各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实现“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目标。

[1]李铭.论公安应急后勤保障中存在的问题[J].经济与法,2011(6).

[2]杨宇尧.关于做好公安后勤保障工作的几点思考[J].公安研究,2 002(2).

[3]李平,张玲,闫子民.浅谈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体系的构建[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D631

A

1673―2391(2012)05―0022―02

2012—03—22

韩宇,重庆市公安局。

【责任编校:谭明华】

猜你喜欢

保障部门后勤保障后勤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后勤保障装备走向智能化
后勤服务
海南将病残吸毒人员纳入医保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住房保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与探讨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军械装备保障部门领导能力标准体系研究
军械装备保障部门领导培训体系优化研究
金门岛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的主要教训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