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用法治培育企业良心

2012-04-12阮积嵩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群众

阮积嵩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法律系,广西 南宁530023)

浅议用法治培育企业良心

阮积嵩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法律系,广西 南宁530023)

近年,无良企业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屡见不鲜,原因有多种,但企业的良心缺失才是主因。因此,必须加强法治,用法治手段强化企业良心,促使企业家们做良心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法治;培育;企业;良心

近年,“欠薪”、“楼塌塌”、“癌症村”等一桩桩由企业导演的悲剧不断在上演,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破坏了社会的诚信道德体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尽管国家不断加强监管,但效果依然不够理想,群众不禁要问:企业的良心何在?上述问题的出现,从表象上看是企业逐利和社会大环境的表现,但是,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企业良心的缺失使然。所以,加强法治,强化企业良心,让企业家们做良心企业,承担起社会的责任才是根治之策。

一、法治社会呼唤企业良心

所谓良心,就是被现实社会普遍认可并被自己所认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企业良心则是企业对自身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应负道德责任的一种稳定的自觉意识。通俗地讲,良心就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自然人要有良心,否则,就会忘恩负义、道德沦丧、违法乱纪;同样,企业也要有良心,否则,就会坑蒙拐骗,祸害百姓。

当下的中国,法治与德治并举,努力建设法治国家,一切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基本精神。无良心的企业如果所起的楼房是“楼塌塌”、生产“杀手轮胎”会取人性命;“地沟油”、环境污染会毁人健康;以次充好、坑蒙拐骗会破坏社会的诚信道德体系,让社会失德;“欠薪”会让被欠薪者的生活处于困境甚至是绝境。这样的所作所为为社会和群众鄙视和愤怒。企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用良心做企业,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否则,必然会走到市场和社会的对立面,最终被群众和社会所抛弃而失去生存空间。除在行政机关的监管和法律的约束等外因作用下,企业加强自律,强化企业良心,做良心企业,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当前企业良心缺失的表现

企业良心缺失的表现形式可谓林林总总,其中最引人关注、社会反应最强烈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欠薪

集中表现为拖欠农民工工资。无论政府如何三令五申,即使总理亲自为农妇讨薪,但某些企业仍无视农民工的权益,依然没能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以至于农民工“自焚讨薪”等极端行为接连不断。甚至一些著名的企业也存在欠薪的行为,如某特大型企业投资建设武荆高速公路即是一例。2010年5月,武荆高速全线正式通车投入运营,但在建成通车一年半后,投资方仍然拖欠数千农民工工资,数额高达2亿元以上[1]。

现行法律对工资支付问题已有明确规定,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也把“恶意欠薪”入罪了,为什么欠薪问题仍然这样突出呢?归咎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作为或者执行力不强。有关部门无视法律法规,没有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有的虽然作为了,但是因执行力不强,导致执法效果差。二是企业无良,只管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顾员工的利益。企业员工无论是通过仲裁还是诉讼来维权,都难以承受过高的诉讼成本。因此,解决欠薪问题的有效办法还是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和培育企业的良心。

(二)食品安全

少数企业利欲熏心,不惜以群众的生命健康为代价,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既损害了整个食品行业的形象,又容易引发民众恐慌,影响社会稳定,群众深恶痛绝。食品安全问题已经长期存在,过往不论,仅2011年,就有“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塑化剂”事件等等。诸多食品安全事件挑战民众的神经,谈“食”色变,大大影响了群众的消费信心,严重冲击了社会诚信道德体系,甚至影响了国家的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涉及境外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给我国形象及出口外贸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三)环境污染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成为主要污染源。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置群众的生命健康于不顾,忽视污染的治理,将未经处理的废气、废水直接排出,废渣随处堆放,尤以皮革厂、废旧加工厂为甚,严重损害了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癌症村”。如果企业只追求利润和成败,不论道德和社会责任,忽略甚至伤害群众的利益,也就到了崩溃的边缘。

(四)违法用工

一是虐工,主要包括违反相关劳动法规超时用工、体罚或辱骂员工、给员工提供的待遇极不合理等一系列有悖人权法则的做法。少数企业的做法,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如有的企业员工每日工作时间都超过11小时,个别企业甚至超过14小时,以至于有些员工因不堪忍受而跳楼自杀。二是非法用工或非合理性用工,如有的企业为了尽可能地压低人工成本,不惜使用欺诈、强迫等手段使用学生工、未成年工或智障工。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最终被伤害的还是企业自身。

三、用法治培育企业良心

(一)加强法制宣传,提高法治观念

1.加强对群众的普法力度,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实践中,群众的利益受到侵害通常是因法律意识淡薄所致,如有的消费者买到假货就自认倒霉,不会依法索赔;有的农民工被欠薪不知道该怎么维权而错过了诉讼时效。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让群众了解《宪法》、《刑法》、《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立法精神和基本内容,让他们知道在自己的权益遭受侵害时,如何利用法律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除了能够及时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外,还可以促使企业培育良心,遵纪守法,不轻易侵害群众的利益,否则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2.让企业经营者多学习法律,守法经营。要重点学习《劳动合同法》、《食品安全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维持信用的主要手段是法制,但也离不开道德。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既要遵守法律,又要坚守良心这一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二)政府依法行政,强化企业良心

企业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屡禁不止,与政府行为的缺失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强化政府行为。

1.强化政策导向[2]。政府要运用各种手段,对企业进行市场经济基本知识、法律知识和基本道德规则的教育,让企业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是最基本的市场经济道德标准,并践行这一道德。引导企业树立“守法持德为荣,违法失德为耻”的理念,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德立本,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做有良心的企业。

2.强化舆论导向[3]。企业谋利理所当然,但是不能为了利而置群众的利益于不顾。政府要通过强化舆论导向,引导企业克服功利思想,去除浮躁的心态,要有长远规划,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不能因眼前的小利而把大义置之脑后。政府要加大对那些侵害群众利益的企业的曝光力度,鼓励和保护良心产品和良心企业,让不良产品和无良企业无地自容、无处藏身。如可以“三鹿事件”等为反面教材,让企业充分认识到不守法经营的恶果。

3.强化监管。强化监管就是关口前移,重在预防。通过对企业进行严格的日常监察,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做到防患于未然。就拿欠薪来说,这么多年来,每到岁末年初,清欠拖欠工资这项工作都是政府很花心思的大事,但是,结果往往是今年解决了,明年又继续,循环往复。事实证明,“铁腕治现象不如轻松堵源头”,解决拖欠企业员工工资问题除了依靠法律强制力外,更重要的是建立市场信用评估体系。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信用评估将偷税漏税、逃避社会保障、不守信用的违法企业公之于众,对不守法企业实施信用惩罚。不少地方政府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比较有效的做法:一是通过新闻媒体披露“不良名单”,公开曝光恶意拖欠单位;二是对列入“不良名单”的单位依法监察,实行信息跟踪制度,相关信息录入企业合同信用状况;三是在建设项目批准、土地招标、规划许可、建筑管理等方面向有关部门给予提示;四是将“不良名单”提供给金融系统。这样就可以达到在加大清欠力度的同时,逐步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的“防范拖欠机制”,从源头上协调解决拖欠问题的目的。

(三)提高执行力,严惩违法失信的企业

从实践来看,政府和执法机关都在不断加强执法力度,之所以依旧问题不断,主要是因为执行力还不够强,没有形成应有的震撼力、威慑力。相关部门的执行力较弱,让那些侵害群众利益的企业无所顾忌,甚至是为所欲为。为此,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要提高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对那些已经违法违规的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依法重治,大幅度提高不法企业的违法犯罪成本,让它们不敢大意,不敢出错,出错了就要付出昂贵的代价,甚至倒闭破产。特别是对于构成犯罪的,要坚决移送公安司法机关追究自然人或者单位的刑事责任,让法律成为无良企业不敢触碰的一条高压线。

总之,要依靠法治,从宣教、监管、自律、政策、法制等多方面着手,使企业“不愿犯法、不敢犯法、不能犯法、犯不起法”,培育企业良心,增强企业的守法诚信经营意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王文志,肖波.湖北武荆高速拖欠农民工工资2亿 已通车一年半[N].经济参考报,2012-01-20.

[2][3]李建华.企业良心与政府行为[EB/OL].http://www.chinarefor m.org.cn/Economy/Enterprise/Forward/201105/t20110530_111 641_1.htm,2011-05-30.

D90

A

1673―2391(2012)05―0026―02

2012—02—20

阮积嵩,男,广西宾阳人,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

【责任编校:江 流】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群众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多让群众咧嘴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