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文化引领职能的哲学思考*

2012-04-12郭明顺

关键词:职能大学文化

郭明顺

(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沈阳 110870)

【专题论坛:大学文化的时代解读与建设路径】

大学文化引领职能的哲学思考*

郭明顺

(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沈阳 110870)

大学职能是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不断丰富与日益完善起来的。从历史上看,它依次经历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3个发展阶段。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今天,伴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日益频繁,特别是我国先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大学已不仅是社会文化进步与发展的晴雨表,而且担负着弘扬和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先进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先进文化;大学职能;大学文化;文化引领;文化传承;文化创新

在当前的全球化语境下,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东西方文化日益频繁地交流、交融、交锋,特别是“经过近十年的‘大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第一。目前,如何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品质,建设一流的大学,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1],大学文化建设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明确将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列入大学的重要使命,极大地拓展和深化了高等教育的职能,对在新形势下深化高校改革,弘扬大学精神和文化,增强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引领社会文化是大学职能的当然内涵

社会学家巴纳德认为:“组织并非单纯的集团,而是协力关系,是人和人之间关系相互作用的体系。”[2]71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具有自己特有的组织文化,大学文化积淀着一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凝聚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追求,是学校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撑,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大学职能是大学作为一种社会机构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和相应职责,是大学文化功能释放与作用发挥的重要载体。大学各种职能的确立与发挥不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而且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在中世纪大学产生时,大学唯一的职能还只局限于教学,即培养人才。大学的这种职能“是在基督教会的土壤上蒙受天主教会的庇荫而成长起来的”,“为满足世俗和教会的管理及统治的多方面需要而培养所需人员,在这方面它是成功的”。直到洪堡创办柏林大学以前,无论是西方学者的认识,还是当时大学的办学实践,基本上都坚持以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唯一职能。因此,19世纪以前的大学被称之为“教学型大学”。1870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办是高等学校发展知识职能正式产生的标志。在洪堡的教育理念中,大学具有科学探索和人才培养的双重职能。柏林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洪堡“通过研究进行教学”和“教学与研究统一”的思想,科学研究正式进入大学的课堂。在洪堡思想影响下建立起来的德国大学是研究型大学的典型代表。19世纪中后期以后,美、英、法、日等国创办的大学分别效仿柏林大学的模式进行了相应改革。1876年创办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开端,自此以后,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正式形成。不难看出,大学这种科学研究职能的确立与形成正是基于19世纪民主、工业和科学革命在西方的兴起以及西方国家进行工业技术革新的需要。1862年《莫雷尔法案》颁布之后,美国的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拓展了社会服务职能,使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开高等教育直接为社会发展服务之先河。威斯康星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和实践是当时整个赠地学院办学思想和实践的典型代表,它把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尤其强调大学主动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威斯康星思想”成为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典范和旗帜,成为世界公认的现代大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同时也把全世界的大学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4]。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对大学文化引领作用的需求愈发凸显。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基础。民族的振兴强大必须以文化的兴盛为先导,并从中获得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丰富的智力支持和坚实的道德基础。这种文化作为软实力时刻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高等教育天然担负着保存、传承和创造先进文化与专门知识的使命,因为“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她是知识的权威、学术的权威、思想的权威和道德的权威。”[5]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职能不仅符合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求,符合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其发展规律,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价值观角度的教育本质论的理论依据。所谓价值观角度的教育本质论包括3种教育本质论,即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和文化本位论。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卢梭开创了个人本位论的先河,他认为教育就是对人的培养,人是教育的第一要素,也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个人的发展是高于一切的,教育的职能就是使人生来就有的健全机能能够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教育必须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来实施。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涂尔干最早使用“结构功能主义”的方法进行教育社会学研究,认为教育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再生产的手段,教育的功能在于使年轻一代“社会化”,既具有他们所属社会每个成员必备的同质性,也具有各自的某些异质性;主张教育科学的唯一作用在于认识教育事实;“国家本位”是民族矛盾激化时期的产物,是社会本位论一种特殊的、极端的表现。提倡“文化哲学”的文化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施普兰格认为,文化是个人“外化”的经验,是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教育最根本的作用就是促进和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教育的全部内容都是文化,离开了文化教育就无从谈起;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文化问题,教育的目的就是文化的目的,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文化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除了具有教育的本质以外,还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即它是培养特定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播和创造优秀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社会文化活动。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的文化引领职能是适应社会发展、符合教育本质和教育发展规律的,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

“大学理念是与时俱进、不断变革与发展的。”[6]175在经济全球化和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时代背景下,践行科学发展理念、履行好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不仅有助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与作用的发挥,也有助于高等学校在更高层次上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这也是当今社会高校应有职能的当然内涵。

二、引领社会文化是大学自身职能与社会发展的必然

大学引领社会文化的职能,即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传统职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不仅是三大传统职能发展的必然、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高等教育自身特点、规律及其发展的必然结果。高等教育天然担负着保存、传承和创造高深文化和专门知识的使命,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职能,强调高等教育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作用,既符合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也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7]。

(一)引领社会文化是大学自身职能的外显

1.引领社会文化是大学本质属性的体现

大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创新品格和价值取向,贯穿并渗透于大学发展的各个方面,并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着自我超越。大学自其诞生以来就备受人们关注,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承担着知识传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职能。大学是社会发展的智库,是引领社会的航标,这正是源于大学的本质属性——文化性。从大学文化的本质属性来看,大学只有坚持文化传承和知识创新的统一,才能保持其持久发展的文化品质。徐显明就曾明确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新的大学理念提出,大学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它的成果理应为人类所共享,所以,大学应成为一个人类文化交流的中心,体现一种多元的碰撞和冲击。”[8]136

2.引领社会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展现

大学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受过教育的人和他们的思想已成为国家的财富。大学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变得如此重要,大学教育的价值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之高。”[9]4大学从诞生至今其自身也在继承和创新中发展,这体现在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规章制度、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其中,大学精神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深深植根于大学这种创新型组织的内核,是大学始终追求的目标。它使得大学文化始终处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使得沉淀于大学校园的精神和文化得以传承,使得大学在社会不断变迁的过程中仍然能够维系对自身的认同,推动着大学的不断调整和发展。

3.引领社会文化是大学职能的高级形式

从传统来看,大学在不同历史时期、依据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科学发展状况以及不同的人类社会需要,依次形成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实际上,大学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实施这三大传统职能的过程中,也在间接地发挥着引领社会文化的职能。比如在人才培养方面,无论是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结果还是培养之后人才社会角色的扮演,都在潜移默化地对社会文化发挥着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引领作用。在科学研究方面,高校科研工作者的活动与成果无论是活动本身、过程本身还是成果本身都是社会最前沿、最前端的文化指向。在社会服务方面,如果说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是以人化的形式服务社会,那么在科学研究方面就是在以物化的形式服务社会;然而,大学服务社会更为直接的形式则是其本身以一个共同体的形式直接面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如参与政府决策、解决社会生产实践课题、共同开展企业课题研发等。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服务,其本身就已经是大学里最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在服务社会、引领社会。把引领社会文化作为大学的职能,正是在以往传统大学职能基础上的升华与凝练,是大学职能的高级形式。

(二)引领社会文化是经济与社会进步的时代诉求

1.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对大学文化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曾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的、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10]201-202相对于人类社会此前的发展史而言,马克思所指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创新过程。尤其是大学出现以来,人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实现着对知识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得以深刻变换并持续走向和谐,也使得人的创新属性与社会发展联系得更加紧密。由此,在大学的传承与创新体系中,文化所代表及其所要表达的就不仅仅局限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本身,它其实更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人的自我发展需求的内在体现,也是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必然结果。

2.科学技术进步对大学文化的必然诉求

当今时代,文化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以及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大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11]。科技进步是当今社会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像天使般给人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福利,使得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改进生活、享受生活,但同时它也像一个魔鬼给人类带来了一些痛苦乃至灾难。比如核技术的发现与使用的确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益处,但因为使用不当而带来的灾难也是挥之不去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与福岛核危机等所带来的教训已经弥足深刻。为此,应运用先进文化来引领科技进步本身的文化,使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多地研究社会责任和科学伦理,这正是对大学引领社会文化的强烈诉求。

3.各种文明形态建设对大学文化的客观要求

建国以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我国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探索中运用与发展,并实现了两次较大的质的飞跃,进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两个重大理论成果中,蕴涵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思想,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在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条件下提出的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政治文明理论,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建设社会文明(即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的理论。这几种文明形态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社会的有效实践,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先进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历程。在这个艰辛的历程中,需要的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共产党人的伟大勇气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更需要能够传承、创新人类社会先进文化的大学来引领社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

三、发挥大学引领社会文化职能的有效途径

高等教育产生近千年来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变革之中,各种高等教育哲学观和流派也都试图解释高等教育的存在与价值。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高校自身职能的新发展,必须结合高校自身的优势与特点,有效协调好高校各种职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切实发挥对社会文化的引领作用。

1.实施高校人才战略,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

认识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观认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逻辑就是追求知识的客观性,崇尚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推崇将传播知识与培养人才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这就要求高校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高校人才战略,加强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凝聚人才。当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要明确四大要素,即明确的培养目标、科学的培养模式、有潜质的培养对象及优秀的施教者。高校应从这四方面着手,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储备力量,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宝贵又极其重要的人力支持。

2.促进高校与产业结合,带动传统文化领域的技术更新

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观强调,高等教育应该关注社会需求。在这种哲学观的主导下,高校以服务社会、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主要价值取向。在当今社会,任何事情仅靠单方力量是难以为继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靠高校一己之力同样难以完成,因此,要注重高校与相关产业的结合,形成优势互补,以期推动文化更好地发展,使之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首先,高校要把现代科技作为文化创新的强大动力,及时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应用到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努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文化创新体系。其次,要推进文化与高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发展,促进高校与相关产业的有效结合,加快培育具有高新技术特征的文化创新平台,引导文化科技力量聚集于若干重点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再次,要广泛应用高新技术解决文化创新实践中的问题,普遍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中的科技含量,全面带动传统文化领域的技术更新。

3.激活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主体,营造良好文化生态环境

人本论哲学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格的完成,这就要求真正的大学教育必须符合人格完成的需要,同时,这一过程也促使人格得到不断的完善,个人的内在潜能得到不断的挖掘。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是要激活主体,提高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大家带着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先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其实,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责任是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这份责任。但高校师生是其中更为重要的主体,因为他们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并深受先进文化的熏陶,理应站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最前沿,充分释放其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当然,人格的塑造与人本的关怀也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依托,在良好的氛围中努力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让各种创造力量得以充分释放。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要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建立起有效的保障机制,破除各种不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陈规陋制,研究制定鼓励探索、激励创新的政策制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从高校自身具有的职能作用上看,还是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要上看,大学作为保存、研究和传播知识与科技的高地,必将为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并推动文化在国际间的传播与交流而担当其应有的使命,发挥其当然的引领作用。

[1]关仲和.大学标准与现代大学建设[J].新华文摘,2007(24):116.

[2]黄龙云.现代教育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3]刘川生.高校书记校长谈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1-04-28(3).

[4]汪明义.大学的第四功能:引领文化[J].宜宾学院学报,2009(3):1-6.

[5]徐显明.大学理念论纲[J].新华文摘,2011(10):113.

[6]徐同文.大学品牌战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纪宝成.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N].光明日报,2011-05-06(4).

[8]刘琅,桂苓.大学精神[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4.

[9]詹姆斯·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1]杨国欣.文化大发展背景下大学引领文化的职能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108-112.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leading function of university culture

GUO ming-shu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enyang 110870,China)

Th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has been enriching and perfecting gradu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ial productivity.From perspective of history,it experiences three development stages of talent cultivation,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Under the global circumstance nowadays,with more and more frequent communication,blend and contradiction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cultures,especially with the flourish and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culture in China,universities not only are the weatherglass of social and cultur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but also undertake the historicalmission of developing,expanding and leading advanced social culture.The culturaLinheritance andinnovation function of university is an inevitable fruit of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which has an irreplaceable important effect during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advanced culture.

advanced culture;university function;university culture;cultural leading;culturaLinheritance; culturaLinnovation

G 647

A

1674-0823(2012)02-0097-04

2012-01-15

2011年辽宁省委宣传部委托重点调研课题(辽宣〔2011〕11-2-16)。

郭明顺(1962-),男,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 本文已于2012-02-27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DOI为CNKI:21-1558/C.20120227.1406.003,http://www.cnki.net/kcms/ detail/21.1558.C.20120227.1406.003.htm l.

(责任编辑:郭晓亮)

猜你喜欢

职能大学文化
“留白”是个大学问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职能与功能
谁远谁近?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