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窄吉丁虫危害及其综合防控研究
2012-04-11王皙玮段建军王贵强
孙 元,王皙玮,2,段建军,王贵强
(1.黑龙江大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 150080;2.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院,哈尔滨 150040;3.美国农部农业研究司益虫引进研究室,Newak,Delaware 19713美国)
0 引 言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英文名称为Emerald Ash Borer(简称EAB),隶属于鞘翅目 (Coleoptera)吉丁甲科 (Buprestidae)窄吉丁属 (Agrilus)。在我国又名花曲柳窄吉丁、梣小吉丁。成虫通常具有鲜艳的金属色彩。幼虫钻蛀林木、果树或园林植物的枝干或根部,生活于树木的形成层中,虫道可切断树木的输导组织,导致树木衰弱而死亡。白蜡窄吉丁以幼虫在树木的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浅层蛀食为害,严重危害我国北方重要的用材树种水曲柳和园林绿化树种绒毛白蜡[1]。
白蜡窄吉丁是我国本地种,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在天津、新疆、河北、内蒙古、山东、台湾等地也曾被报道过。在国外分布于朝鲜、蒙古、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1]。白蜡窄吉丁虫于2002年5月在美国密执安州东南部被发现。目前,该虫已侵入美国14个州及加拿大2个省 (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造成经济损失和生态影响。北美国家已将该虫列为重要的林业检疫对象[2]。
白蜡窄吉丁主要危害木犀科 (Oleaceae)白蜡属 (Fraxinus) (俗称 “梣”属)的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花曲柳 (F.rhynchophylla)、水曲柳 (F.mandshurica)、洋白蜡 (F.pennsylvanica var.subintegerima)黑白蜡 (F.nigra)、白蜡 (F.chinensis)等[3]。另外,在亚洲的其它分布区还危害多种白蜡树、榆属 (Ulmus)、枫杨属 (Petrocarya)、核桃楸属 (Juglans)等阔叶树种[1,3]。
由于白蜡窄吉丁大部分时间隐蔽在树皮下生活,生境很少受外界条件的影响,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本文简述白蜡窄吉丁危害特点及在本地和北美地区综合防控研究进展,确定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策略是今后治理的重点。
1 危害特点
白蜡窄吉丁为钻蛀性害虫,除成虫外,其他虫态都在树干内渡过。幼虫在树皮下形成层区域蛀食为害,形成宽扁形的弯曲坑道,使树势逐渐衰弱。危害极具隐蔽性,其在树皮内蛀食危害时不将碎木屑和虫粪推出坑道,从树皮外很难发现其危害。直到危害已十分严重时才出现危害症状:出现大量D形羽化孔、树皮出现纵裂、树干基部出现萌蘖的丛生枝条等。成虫飞翔能力不强,新羽化的成虫常常在同一棵树上继续产卵危害。因此,该虫一旦侵染成功,危害会逐年加重,通常1~3a即可致树木死亡[3-4]。
2 防控方法
目前主要通过营林措施、化学手段来防治。这种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白蜡窄吉丁生活隐蔽,使得农药用量加大,带来了害虫的抗药性、高防治成本、天敌控制作用严重崩溃,而且污染环境,造成公害问题[5]。目前,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天敌 (主要是寄生蜂等)可成为经济且环保的选择。此外,要加强育林管理、营造混交林、清除被害木、将生防和化防相结合,并注重植物检疫、加强生态建设[5-6]。
2.1 检疫措施
由于吉丁虫幼虫期长,可跨冬、春两个季节,带幼虫的枝干极易随种条、苗木而传播。因此要加强栽植材料的检疫,禁止带虫苗木引进或外运[6]。从疫区调运被害木材时,需经剥皮、火烧或熏蒸处理。及时对被害严重的树木进行砍伐,并立即运走。集中进行剥皮后火烧或水浸处理,杀死幼虫,以绝虫源。对被害较轻的树木,应加强养护管理,促进树木健壮生长,增强树势以提高抗虫能力,并结合其他防治措施进行防治[5]。
2.2 林业措施
1)选育抗虫树种,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和水肥管理。适当密植,提早郁闭,增强树势。
2)及时清除虫害木,剪去被害枝丫,歼灭虫源。伐下的虫害木必须在4~5月幼虫化蛹以前进行剥皮或焚毁。
3)成虫盛发期,利用成虫喜光、喜暖的习性,在5~7月中旬,每日10~16时晴暖时分在树干2 m以下光照强烈处进行人工捕杀成虫[6-7]。
2.3 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成虫不太活跃,由树上振落成虫人工捕杀。由5月中旬开始,每隔2~3d进行一次。也可寻找幼虫蛀食的隧道,然后把幼虫挖出集中处理[7]。
2.4 化学防治
1)成虫盛发期,用90%敌百虫晶体、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倍液喷射有虫枝干,连续2次。
2)在幼虫孵化初期,用50%磷胺乳油5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的100倍液涂抹危害处,每隔10d涂抹一次,连续3次。
3)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出孔前,用涂白剂(生石灰+硫磺+水,按1∶0.1∶4比例,或生石灰+石硫合剂原液+盐+动物油+水,按1∶0.1∶0.04∶0.02∶4的比例,调配成稀浆状)对树干2m以下的部位涂白,可减少卵的附着量,卵的孵化率明显降低[6]。成虫羽化期,喷洒无公害农药 (如1.2%烟参碱乳油1 000倍液)毒杀[5]。
2.5 生物防治
王小艺等经研究发现白蜡窄吉丁卵期、幼虫期和蛹期天敌共16种,其中寄生蜂6种、啄木鸟2种、蚂蚁4种、蜘蛛1种、寄生螨1种、病原微生物2种。幼虫期的优势寄生性天敌为白蜡吉丁柄腹茧蜂 (Spathius agrili Yang)和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 Yang)。此外,在天津地区发现寄生蛹的白蜡吉丁肿腿蜂 (Scleroderma pupariae Yang et Yao)也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利用前景[1]。白蜡吉丁柄腹茧蜂 (Spathius agrili Yang)、白蜡吉丁啮小蜂 (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 Yang)和白蜡吉丁肿腿蜂 (Scleroderma pupariae Yang et Yao)是常见的白蜡窄吉丁寄生性天敌[9]。捕食性天敌中作用最大的是啄木鸟。据林间观察,有2种啄木鸟可捕食该虫,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和灰头绿啄木鸟 (Pcius cnacus)[8]。
在北美受侵染地区,防控方法逐渐发展成为综合治理,其中包括减少侵染地白蜡窄吉丁的种群数量和减慢白蜡窄吉丁对非侵染地的扩散2个方面。这些方法单方面都不能有效控制白蜡窄吉丁的扩散[10-13]。Liu H P等对白蜡窄吉丁及其自然天敌进行研究发现,29个样地中9个被感染。发现2种寄生蜂:①分布在吉林长春和天津广安区的Spathius sp.,平均寄生率为6.3%;②分布在辽宁本溪、吉林长春的Tetrastichus sp.,平均寄生率为6.6% 。这两种自然天敌有可能在北美地区推广[14]。段建军等于2008年7月对白蜡窄吉丁幼虫进行实验。通过引入2种幼虫寄生蜂白蜡吉丁啮小蜂和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到2009年春季,在实验地可引起32.0%~41.1%的死亡率,在自然状态为17.5%~21.5%的死亡率。到2009年秋季,引起16.1%~29%的死亡率,在自然状态为9.9%~11.8%的死亡率。此外,还发现:啄木鸟的捕食是控制白蜡窄吉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至2009年春季,在实验地可引起5.0%~5.6%的死亡率。到2009年秋季,在实验地可引起9.2%~12.8%的死亡率,在自然状态为3.2%~17.7%的死亡率。对于吉丁虫的生物防治主要是释放Oobius agrili的卵及取自中国东北的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和Spathius agrili的幼虫。2007年在美国密歇根州开始进行寄生蜂的释放,2008年在俄亥俄州和印第安纳州、2009年在马里兰州和印第安纳州释放寄生蜂。此外,啄木鸟的捕食使得北美地区白蜡窄吉丁晚期幼虫、预蛹和蛹的死亡率很高[15]。
今后,如何深化理解该害虫天敌在其自然环境范围内对白蜡窄吉丁种群动态的控制能力与保护利用,室内规模化饲养繁育吉丁虫优势种天敌的方法以及林地释放技术将是此项研究工作的重点。
[1]王小艺.白蜡窄吉丁的生物学及其生物防治研究 [R].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5.
[2]Haack R A,Jendek E,Liu H P,et al.The emerald ash borer:a new exotic pest in North America[J].Newsletter of Michigan Entomological Society,2002,47 (3-4):1-5.
[3]赵同海,高瑞桐,Liu H P.花曲柳窄吉丁的寄主植物范围、危害和防治对策 [J].昆虫学报,2005,48(4):594-599.
[4]Wei X,Reardon D,Wu Y,et al.Emerald ash borer,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Coleoptera:Buprestidae),in China:a review and distribution survey [J].Acta Entomologica Sinica,2004,47(5):679-685.
[5]师 光,解 鑫,王 鑫.沈阳地区白蜡窄吉丁虫的发展趋势与防治策略 [J].现代园林,2009, (5):68-69.
[6]孔凡生,吴丽梅.白蜡吉丁虫的防治 [J].国土绿化,2006,(6):38.
[7]李孟楼.森林昆虫学通论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273-278.
[8]刘桂军,刘恩山.花曲柳窄吉丁生活史及天敌的观察和防治 [J].天津农林科技,2004,(2):20-22.
[9]Yang Z Q,Srazanac J S,Yao Y X.et al.A new species of emerald ash borer parasitoid from China belonging to the genus Tetrastichus Haliday(Hymenoptera:Eulophidae)[J].Proceedings of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Washington.2006,108:550-558.
[10]刘海军,温俊宝,骆有庆,等.北美地区一新外来入侵种-花曲柳窄吉丁 [J].昆虫知识,2005,42(3):348-352.
[11]赵汗青,王小艺,杨忠岐,等.检疫性害虫—白蜡窄吉丁 [J].植物检疫,2006,20 (2):89-91.
[12]杨忠岐.利用天敌昆虫控制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研究进展 [J].中国生物防治,2004,20 (4):221-227.
[13]Duan J J,Ulyshen M D,Bauer L S.et al.Measuring the impact of biotic factors on populations of immature emerald ash borers (Coleoptera:Buprestidae)[J].Environmental Entomology,2010,39 (5):1 513-1 522.
[14]Liu H P,Bauer L S,Gao R.et al.Exploratory survey for the emerald ash borer,Agrilus planipennis(Coleptera:Buprestidae),and its natural enemies in China[J].The Great Lakes Entomologist,2003,36(3-4):191-204.
[15]Duan J J,Fuester R W,Wildonger J.et al.Parasitoids attacking the emerald ash borner(Coleoptera:Buprestidae)in Western Pennsylvania[J].Florida Entomologist,2009,92 (4):58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