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信息服务模式与实现方式研究

2012-04-10谢海波

高教探索 2012年2期
关键词:实现方式服务模式高校

谢海波

摘 要:在信息时代,科研活动快速地发展。传统信息服务远不能满足高校科研人员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新型科研信息服务的研究逐步成为焦点。我们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在综合分析高校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总结出科研信息服务模式;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设计符合科研需求的信息服务平台,力求建构高效的科研信息服务环境,为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与效益,促进高校科研活动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科研信息;服务模式;实现方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科研活动也愈加活跃和频繁。然而,科研活动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信息服务远不能满足科研人员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研究网络环境下新型信息服务越来越成为高校信息服务部门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应本着为高校科研活动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理念,全面系统地收集、分析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充分利用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和先进的信息工具,开发、设计满足科研需求的新型信息服务模式。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通过优化信息服务方法与手段,整合和共享信息资源,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服务与科研环境,有力地促进高校科研活动的繁荣与发展。[1]

一、科研信息需求的特点

1. 专业化

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科研竞争也越趋白日化。科研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才能保持持续的科研竞争力。同时,科研人员在开展科学研究时,需要运用大量的学科领域知识,支持其科学判断、推理及演绎等。由此,无论是在学习和研究上,科研人员信息需求都具有强烈的专业化特征。[2]专业化的科研信息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通过内在的逻辑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能够全面地解答学科领域的问题。专业化的信息需求要求科研信息资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包含系统性的学科知识,满足科研人员学习与科研的需要。

2. 多样化

随着学科不断地交叉与融合,传统学科界限愈加模糊,新的交叉与综合学科不断涌现。同时,学科的发展与分化使得各个学科不断地衍生新的分支学科。学科的多样化决定了不同学科领域科研信息需求的多样。再者,科研人员个体知识结构和认知背景的差异化也是促使科研信息需求多样化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同一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由于他们认知风格与认识水平的差异,致使他们对科研信息需求的内容与要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不仅体现在信息的内容上,也体现在信息的呈现形式的需求上,各个学科领域的科研需要不同类型的科研信息,不同科研人员对信息形式的偏好也不尽相同。科研信息的形式不仅包括文档信息和图形图像,还包括音频、视频、虚拟空间等形式。

3. 时效性

科研活动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科研人员只有在前人基础之上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科研事业的向前发展。创新的前提条件是要及时、迅速地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资讯,掌握最先进的科研技术与手段等。科研人员只有在最前沿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才能创造出领先性的科研成果。因此,科研的创新性使得科研信息需求具有强烈的时效性。[3]

科研信息需求的时效性不仅体现在科研活动中,还体现在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传播上。科研成果的意义和价值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以判定,迅速在实践中推广和应用的科研成果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现代科研活动发展迅速,科研成果日新月异、迭代更替,那些在实际应用中滞后的科研成果将会被新成果新技术所取代。因此,传播科研成果的信息同样需要具备很强的时效性。

二、科研信息服务模式

(一)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由于科研人员在研究范围、研究方向、研究热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有所差别,加之在知识结构、认知风格和认知能力上的差异,科研人员在信息需求上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通过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能满足不同科研人员的个体信息需求。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是指针对科研人员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提供符合科研人员个体研究需要的信息资源与技术的服务模式,包括个人图书馆、博客、论坛、个人专题网站、个性化搜索引擎等具有个人特色的信息服务。

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分为自助式和自动式两种类型。(1)自助式服务模式。该模式只给科研人员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服务,具体服务项目则由科研人员独自完成。在该模式中,科研人员自主检索、筛选信息资源,并将获取的信息资源整理归类,形成组织化的管理,以满足自我科研的需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贴近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最大化满足科研人员的需要;缺点在于所有的服务项目都需要科研人员独自完成,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且服务效率不高。(2)自动式服务模式。该模式中科研人员只需将信息需求提交给服务系统,信息资源的检索、整理、组织、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由服务系统来承担。该模式将科研人员获取信息资源的服务转化为与服务系统对话交互的过程,减少了资源获取和管理的繁琐环节,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让科研人员更专注于研究工作。[4]其缺点在于,由于自动化技术的缺陷,所提供的服务未能完全满足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因而系统自动化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群体信息服务模式

现代的科学研究活动愈加趋向综合化与交叉化,一项科研项目需要多个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科研人员分工协作,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科研任务。群体性的科研协作将产生多样化、多层次的信息需求。群体信息需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整体性。在同一学科领域群体中,由于具有相近或相似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群体成员对学科领域知识的需求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和范围,呈现出共性的特征,这是群体公共的信息需求,反映群体信息需求的整体性。在同一研究专题中,多学科领域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围绕同一专题展开研究。虽然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认知风格,但对同一专题的共同关注,使他们的信息需求出现了交集,这个需求交集就是同一专题的群体的共同信息需求,同样具有整体性的特征。(2)分化性。不同类型的研究群体具有其独特的信息需求,这是群体信息需求的初步分化。各个类型的研究群体由更小的子群体组成,各个子群体之间的需求也会各不相同,这是群体信息需求的进一步分化的过程。即使在最小的群体中,由于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的差异,群体成员的需求也会进一步细化,形成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这是群体信息需求的分化特征。群体中的个性化需求与群体的整体需求之间是相互统一、协调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是整体信息需求不断分化的结果,整体信息需求是个性化需求相互结合形成的集合。(3)传播性。在同一科研群体内部,当个体产生某一信息需求时,通过个体之间的交流,需求会向其他个体传播,并向整个群体蔓延,形成整体性需求。这就是群体信息需求的传播特性。同时,在群体与群体之间也存在这种传播特性。当某一群体开始接触并发生交互时,群体的信息需求就会向另一个群体传播,并在另一群体内部蔓延,形成另一群体的信息需求。[5]群体信息需求的传播特性能弥补群体信息需求的不足,使群体信息需求更加系统和全面。

所谓的群体信息服务模式是指为了开展综合性、交叉性科学研究的需要,所提供的支持群体性科研协作的信息服务技术与手段。科研人员通过群体信息服务模式实现科研信息资源的交互与共享,相互交流,协同研究,共同完成科研任务,创造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群体信息服务模式要广泛收集科研群体的信息需求,根据群体信息需求的整体性和分化性的特点整合和梳理出公共的和个别化的需求模型,设计出符合群体公共和个别需求的服务模式,支持群体科研活动的开展。同时,注重群体信息需求传播性的特点,提供高效快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交互的技术支持手段,完善群体信息服务模式。群体信息服务模式的建立,有利于支持多学科专家科研协作的开展。

(三)评价信息服务模式

信息不仅用于支持科学研究的开展,同时也为科研评价提供参考依据,为科研评价提供标准、要求、方法和手段。科研人员依据评价信息评估科研活动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以及影响和意义,衡量科研成果质量的高低,评估科研成果的价值与效益。评价信息服务分为两种服务模式:自我评价信息服务和同行评价信息服务。

1. 自我评价信息服务。科研人员在开展科研活动中需要对科研信息和科研过程进行评价,因而形成自我评价信息需求。当科研人员开始某一专题研究时,需要从信息海洋中搜索、筛选有价值的科研信息,这是开展研究的第一步。在筛选科研信息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依据评价信息判断所获取信息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时效性,从而筛选出符合自我需求的信息,这就是对科研信息评价的信息需求。[6]在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对自我科研活动的内容、方法和成果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与评判,发现问题与不足,逐步完善研究的各个步骤与环节。自我反思和评判的过程需要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和体系的信息,这就是对科研过程评价的信息需求。自我信息评价服务模式能够协助科研人员搜索、定位信息资源,并通过信息资源的使用频率、使用反馈等评选指标,帮助科研人员迅速获取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同时,该模式保存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可根据科研人员的需要回放科研活动的详细步骤与细节,辅助科研人员改进研究的进程,提高研究质量与效率。

2. 同行评价信息服务。科学研究不是孤立的、封闭的活动,科研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同行专家的评估与认可,因而形成了同行评价制度。在同行评价制度中,评估专家要对科研活动进行可靠、客观的评估,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评价标准和方法的需求产生了同行评价信息需求。同时,科研人员需要熟悉当前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研究前沿,才能判断研究的创新性;需要熟练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才能判断研究的可行性;需要了解先进的研究成果,才能判断成果的质量;需要掌握学科的应用领域和实践范围,才能判断成果的应用价值,等等。因此,科研人员需要大量的同行评价信息。同行评价信息服务模式需要根据科研人员进行同行评价的需求,推送包含评价标准和方法以及最新研究趋势和动态、领先的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手段等内容的信息服务,为科学的同行评价提供有效的支持。

(四)咨询信息服务模式

科研人员在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遭遇各种各样问题的困扰,咨询信息服务模式针就是对科研人员的这种情况提供有效的服务,解决科研人员所面临的困境。在咨询信息服务模式中,科研人员将所遇到的问题提交给服务系统,问题包括:学科专业知识问题,项目研究意义、内容、方法与思路等方面的问题,文献、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信息资源的检索、加工、处理、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技术问题。服务系统将收集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传送给相关学科专家,委托学科专家进行处理,寻求解决方案。服务系统通过互联网将各个学科的权威专家聚集起来,形成学科专家群,共同会诊系统所转送的科研问题,协同商讨解决方案,并将最终的解决建议和意见反馈给提问者,为科研人员的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咨询参考。[7]这是咨询信息服务模式的整个工作流程。这种服务模式聚集相关学科专家群体的智慧共同解决科研问题,为科研人员提供科学可靠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对科研问题的针对性解决,有效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水平;通过科研同行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和指导,显著地促进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三、科研信息服务的实现方式

(一)信息定制服务

信息定制服务是一种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方式,通过科研人员与系统之间的对话实现服务功能。科研人员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向系统申请信息资源。系统通过收集、分析、整理用户请求,搜索、定位符合条件的信息资源,并将搜索到的资源信息反馈给科研人员,完成信息资源定制服务。信息定制服务是一种“订单式”的协议,系统仅根据科研人员提交“订单”的内容与要求,供应相关的信息服务与功能。每个科研人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以及科研需求定制适合自身开展研究的信息资源,充分体现了信息服务的个性化特征。[8]信息定制服务是科研用户向系统申请信息资源的过程,科研用户是信息服务的启动者,定制服务由科研用户发起。

(二)信息推送服务

根据特定科研群体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系统运用推送技术将相关的科研信息资源传送给群体的每个成员,使科研人员不必进行任何信息操作,直接获取所需要的科研信息,体现了信息服务的主动性。[9]信息推送服务也是一种个性化的服务方式,科研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启动或停止信息推送服务,以及接受或拒绝推送的某项信息资源,还可以自主挑选服务的内容、形式和时间等等。信息推送服务是系统向科研用户推荐信息资源的过程,系统是信息服务的发起者。

(三)查新服务

为了保证科学研究活动的创新性与领先性,避免因重复研究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与效益,有必要对科研的内容、方法、范围及对象等进行全面的检索、对比与评价,为科研活动提供科学有效的科研查新服务。“查新是指具有查新业务资质的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科技查新规范》进行操作,并做出结论(查新报告)。”[10]查新的本质在于检验科研的意义与成果的价值。科研活动开始之初,主要对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进行检测与评估,分辨其是否与前人的研究工作相类似,检验其是否与前人工作重复,判断其是否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科研活动结束时,主要评价成果的创新性与价值,判断所创造的成果是否推动了前人的工作,是否超越了前人的贡献,是否提升了学科领域的水平。查新信息服务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深度挖掘学科领域的科研信息,科学客观地量化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为科研活动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目前,查新服务已广泛运用于项目资助、成果评奖、专利评审、课题鉴定等各个领域,为科研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四)咨询信息服务

由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资源呈海量式发展。科研人员要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合适的科研信息实属不易。加之由于信息专业知识的不足,科研人员在信息检索、加工、处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因此,为了保证科研活动顺利开展,有必要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化的信息咨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主要由具有信息专业知识背景的专家提供,专注于信息技术问题的解决。科研人员通过信息通讯工具(比如,QQ、E-mail、论坛、微博等)实时、非实时地与信息专家交流、沟通,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交流的方式可采用一对一的交流,也可采用群体式的讨论协商。在信息专家的引导下,科研人员逐步明确科研需求,熟悉信息资源的特点,掌握信息工具的功能和技巧,解决信息技术难题,提高科研能力,完成科研任务。同时,科研人员所提出的问题与意见,能促进信息技术专家对信息服务进行全面地反思,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与效率。[11]

(五)学科信息服务

由于各个学科体系结构的差异,各个学科的信息需求也存在着差别,因此,提供符合学科科研需求的信息服务是现代信息服务发展的一大趋势。应根据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体系结构和信息的技术规范与标准,建立符合学科发展的专门化的学科信息服务系统。该服务系统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1)特色性,学科信息服务不仅在内容上全面反映学科领域的特点,所提供的资源与工具也要具有独特学科特色,符合该学科领域的科研需求;(2)系统性,学科信息服务的内容要涵盖整个学科领域,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进行组织、链接,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整个学科信息服务就是学科体系的网络化组织结构;(3)知识性,学科信息服务

与学科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资源包含丰富的学科知识,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科研价值。学科信息服务是为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科研人员专门开发的系统,系统的资源与工具和学科知识紧密联系,最大化满足学科科研人员的需求,方便科研人员检索、定位、加工、处理、组织、管理所需的科研资源,提高科研效率。[12]同时,由于使用了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在资源的共享和交互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有力促进了科研协作的发展。

(六)专题信息服务

为了更好开展专题研究,有必要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向向科研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专题信息服务是为专题研究所开设的服务,它能全面地把握专题研究的需求,为研究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预研究阶段,提供研究专题最前沿的研究信息与动态,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丰富的基础性信息资源,有利于科研人员准确把握研究方向,界定研究范围、确立研究主题与创新点;研究开展阶段,服务提供方将保持与科研人员的沟通互动,及时了解研究进展,跟踪研究需求,提供高效的科研信息服务,支持研究活动每一步骤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交互与共享;研究结束阶段,通过专题信息服务的通讯评审系统,迅速组织学科专家对科研成果进行评审鉴定,科学客观地评估成果的价值;成果转化阶段,为科研成果提供良好的宣传推广平台,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积极提高专题研究的产出效益。科研人员通过专题信息服务迅速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源,高效完成专题研究任务,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专题信息服务平台需要学科专家与信息技术人员共同建构。他们通过搜索、挖掘某一专题的相关联的所有信息资源,将其进行有序化的组织,形成信息资源库;在信息资源库的基础上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加工、更新升级,优化专题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最大化接近科研需求;通过整合专题信息工具,推进专题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互,支持协作科研活动的开展。[13]专题信息服务通过增值的信息服务,构建完善的专题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七)智能代理服务

为了获得合适的科研信息资源,科研人员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信息资源的搜索和筛选工作。为了使科研人员从繁琐的信息搜集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于科学研究活动,信息技术专家通过智能代理服务实现这一目标。智能代理服务是信息技术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属于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相交叉的领域。智能代理服务对实现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智能代理系统由系统代理和用户代理两个模块组成,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第一步,用户代理模块自动跟踪记录用户的信息行为(比如:浏览网页的内容、时间、频率,使用信息工具的类型、功能等),分析判断用户的信息习惯、偏好、需求,完成个体需求模型的建构;第二步,用户模块将需求模型发送给系统模块,系统模块将这些信息转换为信息检索的条件,通过互联网搜索、挖掘,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源;第三步,系统模块对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判断、过滤,筛选符合用户需求的资源,并根据需求的特点,将筛选的资源进行有序化组织,建立用户资源库,最后将用户资源库返回给用户,完成智能代理服务。智能代理服务所提供的用户资源库具有动态性,能实时跟踪用户需求变化,动态地调整资源库信息,跟进用户需求。[14]智能代理服务的优点在于所有服务都由系统自动生成,无需用户进行任何手工操作,减少用户用于搜索信息资源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缺点在于智能代理服务技术还不够完善,在用户需求收集和分析方面存在欠缺,导致所提供的信息服务与用户需求之间存在偏差。

参考文献:

[1]陈炜,王彦,徐挺.个性化信息需求与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0(8):71-73.

[2][3]魏力更.高校网络用户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5(5):103-105.

[4][7]熊太纯,郭楠.网络环境下科研用户的信息行为与服务模式[J].图书馆学刊,2006(1):91-92.

[5][6]张燕.中国科学院京区科研人员网络信息资源需求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4.

[8][10][11][12]黄付艳,李红.基于用户需求层次分析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J].现代情报,2010(7):31-33,38.

[9][13]董凯.高校图书馆新型信息服务模式探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3-105.

[14]傅晓岚.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新模式[J].重庆图情研究,2009(1):51-52.

(责任编辑 陈志萍)

猜你喜欢

实现方式服务模式高校
动产抵押权的实现方式浅析
大学教学管理中的“拾遗补缺”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高速公路收费服务建设与实现方式
我国陪审制的困境及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