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
2012-04-10张凤玲张兴泉王亚乒
张凤玲 张兴泉 王亚乒
摘 要:根据《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精神,在借鉴已有教学模式经验的基础上,笔者构建了更优化的教学模式——“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开放型教学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育主题,确立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的功能目标,构建一个开放型的网络平台,在符合开课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学生能够在开放的网络平台内自由选择、自由转换,课堂氛围生动活泼,更易于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以人为本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探索、论证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代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重点和新课题。笔者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从发展国民体质这一战略高度上,提出了一种更优化的教学模式——“开放型”教学模式。
一、开展“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学校体育学视角下开展“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传统教师主导下的运动技能教学、体能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差别,学生选择性小,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不高。
当前高校普遍采用的依据学生兴趣爱好分班的选项教学形式和俱乐部教学形式,成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中最具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1]然而受教材、场地、师资等条件限制,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选课的满意度并没有大幅度提升。由于选项开设不足,部分学生抱怨自己是“被选项”;由于单层次教学,部分学生虽然根据自己的意愿选项,但上课后兴趣并没有增加,反而减少;由于课程引导不足或教材纯竞技化等原因,有的学生甚至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后又要求调换内容。
毛振明指出中国几十年的学校体育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呈现出一些事与愿违的现象”[2]。因此,必须对传统和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质性改革,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真正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和教师,真正尊重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需要,真正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2OO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要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关系,确立多元培养目标,按需设计多种培养规格,建立多途径培养模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开放型”教学模式正是依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在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及当前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更优化的教学模式。
(二)社会体育学视角下开展“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用开放的思想将社会成员也吸纳到体育教学之中,这既符合《全民健身计划》中学校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要求,又顺应了体育资源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搭建了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桥梁,有利于国民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终身体育习惯、提高国民体质,对提升我国体育人口数量,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跨越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构成要素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它由教育(哲学)主题、功能目标、结构程序及操作要领构成。[3]开放型教学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育主题,确立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的功能目标,构建一个开放型的网络平台,在符合开课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学生能够在开放的网络平台内自由选择、自由转换,课堂氛围生动活泼,更易于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主题
“以人为本”教育主题强调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这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有效方法。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提到,“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情感色彩”[4]。同样,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也取决于运动后的情感色彩。如果跟体育技能的身体交往对人是一种乐趣,那么学生就愿意亲近这些技能,也就更容易掌握技能。如果跟体育技能的身体交往是枯燥的、痛苦的、难耐的,那么学生就容易对此貌合神离、偷工减料,则体育课的功能目标难以实现。开放型教学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育主题,教学主管部门加快对教材内容及教学环境的改造,在充分尊重学生及教师的选择权的基础上积极营造快乐的、轻松的、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的体育行为才易于坚持,学生的体育习惯才便于养成,体育课的功能目标才可实现。
(二)以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为主的功能目标
大学体育课程要完成5个领域的教学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及社会适应目标。[5]
我国体育人口“中间冷”“两头热”,青少年体能持续下降,这说明当前的体育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实现运动参与目标和身体健康目标,对心理健康目标及社会适应目标更是很少涉及。笔者认为,体育教学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增进接班人的身体健康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如果体育教学由以传统的运动技能目标为主变为以身体健康目标为主,摆脱了竞技教学、填鸭式教学和应试教学的束缚,从“健康第一”的原则出发,体育教学必将焕发勃勃生机。
从增进健康的角度而言,体育活动是载体,通过各种体育活动都可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在保留竞技类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增加了休闲类和保健类的体育教学内容。三类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其中休闲类体育课因为更亲民、更富有趣味性、更易于坚持,更有可能成为将来体育课程的主流。无论哪种体育课程,只要是学生喜欢的、需要的,那么参与目标和心理健康目标都易于实现,日积月累,身体健康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主题和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功能目标是相辅相成的。
(三)结构程序
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是开放的人员,在开放的选课系统内选择项目、时间及场地,修完学时、评价通过即可获得学分或课酬(如图1)。
1. 开放型教学模式在人员参与上做到开放
在参与人员上,开放型模式包括开放型学生及开放型教师两大类。开放型学生不仅是本校必修体育课的大一、大二学生、可选修体育课的研究生及高水平运动员(免费学生),还可以吸收其他学生(自费学生),如本校高年级学生、本校教职工及校外人员;开放型教师可以是本校教师,也可以是编外人员,如外校教师或者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学生方面,免费学生可以通过登陆网络选课系统在常规场地(高水平运动员可以在高水平训练场)免费选课,自费学生需通过网络选课系统凭有偿购买课程的方式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免费学生也可以通过付费方式升级上课的场地和时间。开放型教学模式实现了校园和社会的有效连接,课堂更像会所,可能有大一新生、大三师兄、研究生、辅导员、店铺老板、企业员工、退休职工。不同人群因为共同的爱好集结在一起,不仅可以激发学员的求学欲,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扩大社交圈,还可以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开放型教学模式对加强教师的业务交流、提升业务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这个角度讲,开放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在校学生社会适应目标的实现,“花钱买健康”的理念更容易转化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习惯大有裨益。
2. 开放型教学模式在体育选课系统上做到开放
在开放型教学模式下,学生、教师的选择权受到尊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主题。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普通学生,这类学生对体育活动接触不多,还未形成稳定的体育兴趣,体育习惯尚未养成,对体育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对众多的体育活动充满探知欲,这部分学生可以选择休闲类的体育教学内容;另一类是已经具有一定体育基础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明确的兴趣爱好,养成了一定的体育习惯,他们渴望在专项领域继续深入学习,这部分学生可以选择竞技类的体育教学内容;第三类是身体异常、病、残、弱及个别高龄、低龄学生,这部分学生可以选择保健类的体育教学内容。开放型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学生至少提前一天选课,根据当时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和技能水平,可以在三类课程内自由转换。如选择竞技类课程的学员因伤因病可以中途申请转到保健类课程中去学习,选择休闲类教学课程的学员也可以去参与竞技类教学的课程。同样,教师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体育、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他们既有专项技能又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广泛的运动技能,能胜任休闲类体育教学任务;另一类是高水平运动队退役运动员,他们有高超的专项技能,熟悉专项训练的方法,能胜任竞技类体育教学任务;第三类是高龄、伤、孕教师,可以担任保健类体育教学任务。三类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三类教学间自由转换(如图2、图3)。
3. 开放型教学模式在时间上做到开放
除了常规教学时间外,开放型教学模式将早、晚、周末、节假日均纳入开课时间,在既不影响群体竞赛和高水平比赛的时间、又能满足开课条件的时间段,均可开班授课。学生和教师均可以在闲时多上课,在忙时或身体状况不佳时少上课或不上课。免费学生只要在规定时间段内修完学时即可,对自费学员没有学时限制,因而时间选择的自由度更高。教师通过担任课程,实现多劳多得。开放型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规划时间的能力,又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灵感。
4. 开放型教学模式在场馆上做到开放
场地分室外和室内,日场和夜场。不同的人群对场地有不同的需要,除保证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比赛场地及群体竞赛场地外,其余场地均纳入开课场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的上课场地。一般夜场和地板场地收费相对较高,常规场地收费较低。免费学生在常规场地上课不收费,如需申请夜场或者地板场地的课程要加收一定的费用。教师也可根据个人居住位置,选择就近教学,使教学更低碳、更环保。
5. 开放型教学模式在评价上做到简化
开放型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评价由学时和体质健康测试两部分组成。学生每次准时上下课、上足课,教师就会给予学时认定,累计学时达到标准,并通过相应的体质健康标准,学生即可获得学分。自费学生对学分没有限制,修完规定学时也可以获得证书。开放型教学模式的评价既可以体现体育课服务增进学生健康的功能目标,又避免传统技能评价“各自为政”带来的评价不公。简化的评价,可以使学员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为了考试合格,而是真正地、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没有分数的压力,使学生感到不是“让我运动”而是“我喜欢参与运动”,从而使体育教学能够真正的调动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开放型教学模式下对教师的评价以学生评教为主,学生对教师的出勤、课程准备、技能水平、答疑态度四大方面进行评价。评价良好率超过75%的课程教师方能获得全额课酬。不参加评教的学生系统默认其评价结果为优。对恶意评价,教师有权提出申诉,教学主管部门负责对申诉进行调查研究,形成终极评价。开放型教学模式的评价,可以减少教学主管部门对教师的干预,更利于教师集中精力上好课、培养师生感情。
(四)操作要领
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操作要领就是在充分弘扬“以人为本”的教育主题的基础上,尊重教师和学员的选择权,但同时对教师及学员提出了制度约束,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开放型教学模式并不是个人意愿的任意发挥,课程必须受制于开班要求及一定制度的约束。首先,课程的开设必须达到开班要求的人数、有乐于承担该课程的教师、有空闲的场地/时间,方可开课,同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对上课人数也要进行一定限制。其次,为保证课程质量还要有一定的制度约束。比如,为避免学员随意上课、下课,对未能在单位时间内按时修满90分钟课程的学生,教师不予学时认定。学员为获得学分必须重新选课,按时上课、下课,上足课程。为避免教师肆意揽课,对学生评教良好率达不到75%的教师课程做降酬处理。
三、开放型教学模式的运行
把学校的教学活动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已成为教学论界的共识。就构成要素而言,龚正伟认为体育教学系统是由体育教师、学生和教学条件三个要素构成的。[6]开放型教学模式的顺利运行对教学系统的三大元素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教学主管部门要具有变通精神、服务精神
教材方面,教学管理部门要具有变通精神,在引入新兴项目的同时还需加速对传统项目的改造,突破传统竞技教学思想的束缚,还原体育游戏的本来面目。在项目改造方面,海南做法值得借鉴,如九人制排球比赛规定“场上队员位置不限,可任选一名或者多名队员轮流发球”。正是海南的变通精神,才使排球在海南这片沃土上落地开花。因此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并不一定要照搬竞技体育模式进行教学。允许像橄榄球一样抱着球跑是否会让更多女生喜欢上篮球?儿时的游戏,丢沙包、藏猫猫经常让我们乐不思蜀,游戏课的健身价值并不一定少于传统意义的体育课,这样的内容为什么不可以走进高校体育课堂?因此,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教师,都要花更多的心思,挖掘更多的体育教学内容,来丰富我们的体育教学,满足学生的体育需要。对于改造项目和新兴项目的师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自学、组织培训、编外邀请等方式来解决。
教学环境方面,主管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集中精力对室外场地进行人性化改造,搭建遮阳棚、配备休息椅。如果受资金限制无法对场地进行改建,可以因地制宜将上课地点设置在树荫下、楼道内。针对器材要求较多的项目,如小球类,主管部门可以采用租、售和学生自备三种配备形式,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使选课畅通无阻。
(二)教师要做好充足的课程准备
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全程制”。每位教师都有担任多门课程的可能,因此要求教师要一专多能。每次课前教师都要做好本次课的引导,使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有充分的了解,方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课。课前教师还需对非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储备,打印选课名单。课上主要负责项目知识介绍、技能展示、训练(玩)法介绍、答疑,并做好学员考勤记录,及时将考勤记录反馈到网络选课系统中。因此教师将更多精力转移到课前的教学准备方面,课堂上更多时间要放手让学生玩、在玩中学。
(三)学生要提前上网选课、确认课
学生在网络选课系统中可以直接查询到某个项目某个时间段上课的教师、上课地点和上课内容,按个人需求网上选课,选课成功后即可按选课安排去上课。由于体育课以实践为主,因此除理论课和体育欣赏课外,其他实践课程均可自由选择,即学生可以像旅游一样每次选修不同的实践课,也可以对游戏课情有独钟,只要完成规定学时、达到相应的体质健康测试要求即可获得学分。为鼓励学员挑战自我、勇攀高峰,对选修不同类型课程超过半数学时并体质健康测试达到相应标准,即可颁发相应证书。如2011级第一学期休闲类学生××修完50%以上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课程,体质健康测试达到优,可以对该生颁发校级2011年第一学期排球高水平运动员体育合格证书。
四、开放型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势:{1}开放型教学模式下通过网络选课系统的构建,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大为降低:主管部门不用为平均分配教师工作量和教师调换课而头痛;不用花太多时间去监督教学,评教工作量也大为减少。可以集中精力去组织教师培训、管理体育场馆设施,更好地服务教学、服务社会。{2}开放型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个人意愿也同样受到尊重,多劳多得竞争机制的引入极大地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自觉加快自我知识更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3}开放型教学模式下学生选择空间更大,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可以更好地实现运动参与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及社会适应目标。{4}开放型教学模式提升了体育资源的利用率,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升国民体质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这种模式对人员的流动性不加限制,可能造成技能学习系统性的减弱。
技能派可能会质疑新模式像一个大杂烩,学生能否真正掌握一两项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服务。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要学生对某个内容着迷,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接近这个项目,利用书籍、视频、俱乐部成员之间的切磋想方设法去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这样才能促进体育课内外和谐发展。有了课外的自觉行为,大学生离体育习惯也就不远了。何况健身效果没有高低贵贱,从这个角度出发,打网球和踢键子是一样的,打篮球和骑自行车也是一样的。大学生并不缺少一两项体育技能,缺少的是体育习惯和体育条件。既然踢毽子和骑自行车更容易开展、更易于坚持,那么体育教育又何必坐在竞技的神坛上作茧自缚呢?开放型教学模式更亲近大学生的内心、更贴近生活、更有生机与活力,因此更有利于体育习惯的养成。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开放型教学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育主题,确立体育课增进健康的功能目标,构建一个开放型的网络平台,在符合开课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学生能够在开放的网络平台内自由选择、自由转换,课堂氛围生动活泼,更易于体育习惯的养成。
2. 开放型教学模式降低了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运动参与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及社会适应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体育习惯的养成。
3. 开放型教学模式下,体育资源既服务高校教学又服务社会,提高了体育资源的利用率,为提升国民体质,培养体育人口,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跨越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议
1. 开放型教学模式仍然要加强对“自主”的制度约束,保障教学顺利进行。
2. 开放型教学模式要做好宣传工作,吸纳社会成员的加入。
3. 对于自费学员的收费标准,主管部门要进行广泛地调查研究和小范围试运行,时机成熟、收费标准合理,方可全方位实行。
参考文献:
[1]陈黎,张剑光.高校体育课“教考离合”考核模式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7(8):37-38.
[2]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5-73.
[3]杨小微.现代教学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238.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9.
[5]张志勇.体育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74.
[6]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87.
(责任编辑 陈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