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方临证验案4则

2012-04-10

河北中医 2012年11期
关键词:肠粘连干姜黄连

吴 虹

(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 惠州 516002)

经方临证验案4则

吴 虹

(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 惠州 516002)

盆腔瘀血综合征;手术后并发症;呕吐;咽炎;经方;中药疗法

1 当归芍药散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

例1 陈某,女,35岁。2009-03-05初诊。反复下腹痛2年余。患者下腹痛2年余,伴有腰痛,白带多,质清稀,月经量少,色黑,有血块,经行时腹部冷痛,性生活后下腹痛加重。曾在他院反复行盆腔彩超、电子结肠镜、腹部及盆腔CT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曾诊断为盆腔淤血综合征,对症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患者异常痛苦。刻诊:患者体瘦,面色萎黄,纳差,大便稀,舌质红,苔黄白腻,脉细弦。西医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中医诊断:腹痛。证属肝郁脾虚。治宜疏肝健脾。方用当归芍药散。处方:当归12 g,川芎10 g,赤芍药15 g,茯苓15 g,炒白术12 g,泽泻15 g。5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5剂后二诊,诸症减轻,仍有较轻腹痛,再进上方5剂而愈。

按:盆腔淤血综合征是由于慢性盆腔静脉淤血所引起的一种独特疾病,是引起妇科盆腔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气滞血瘀,水湿瘀阻,瘀血阻滞冲任胞脉是其重要病机。本例患者由于家庭因素导致肝气郁结,肝气犯胃,加之平素脾虚,故气血生化不足而致血虚湿困,气机阻滞而引起下腹疼痛。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用于治疗妇人妊娠、腹中绞痛及妇人腹中诸疼痛,具有养血调肝、健脾利湿的功效,在临证中属于肝脾两经病变、水湿下注及气血失调有关的病证都可灵活运用。方中茯苓、炒白术、泽泻为气分药,具有健脾运湿的功效;当归、赤芍药、川芎为血分药,有活血疏肝养血的作用。故本例患者用此方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2 桂枝茯苓丸治疗肠粘连

例2 李某,男,45岁。2010-05-20初诊。腹痛6个月。患者1年前因急性阑尾炎曾行腹部外科手术,6个月前出现腹痛,以脐周为主,腹胀,纳差,时有呕吐,大便不畅,消瘦,痛苦异常,在他院诊断为肠粘连,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刻诊:患者痛苦面容,腹痛,腹胀,行走活动时疼痛加剧,舌质淡黯,边有瘀斑,苔薄白腻,脉细涩。体格检查:腹部稍硬,未触及癥块。西医诊断:肠粘连。中医诊断:腹痛。证属气滞血瘀。治宜行气活血。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味。处方:桂枝10 g,茯苓15 g,牡丹皮15 g,赤芍药 15 g,桃仁 10 g,厚朴 15 g,甘草 5 g。4 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4 d后二诊,腹痛、腹胀明显减轻,胃纳好转,大便通畅。后以上方随症加减继服20余剂后症状消失。

按:肠粘连是腹部外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并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属中医学腹痛范畴。《灵枢·百病始生》曰“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肠粘连后腹痛系因手术损伤络脉,造成气机不利,气滞血瘀,六腑失和,不通则痛。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多种妇科血瘀型疾病,异病同治,也成为内、妇、男科活血化瘀之良方。方中桂枝温通血脉;茯苓渗利下行,益心脾;甘草益气;赤芍药、桃仁、牡丹皮化瘀血,清瘀热;再加厚朴以加强行气消胀作用,故用之能收良效。

3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神经性呕吐

例3 陶某,男,28岁。2009-10-12初诊。反复进食后呕吐反复发作1年余。患者1年前因夫妻不和出现进食后呕吐,在他院经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为神经性呕吐,经中、西药(具体用药不详)治疗6个月后无明显改善。刻诊:患者体瘦,面色萎黄,神情抑郁,进食后呕吐,口干,喜热饮,平素怕冷,易腹泻,舌质红,苔白,脉细弦。西医诊断:神经性呕吐。中医诊断:呕吐。证属上热下寒。治宜泻热温脾止呕。方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处方:干姜10 g,黄芩10 g,黄连5 g,党参15 g。3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3 d后二诊,诉服药后症状减轻,上方加陈皮5 g、法半夏10 g、竹茹10 g,5 剂后而愈。

按: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原方主治因误下客热内陷,导致寒邪格热于上,胃热充斥,热势上趋,而致“食入即吐”。神经性呕吐属中医学呕吐范畴,多由精神因素所致。本例患者因夫妻不和导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热,肝热犯胃而出现呕吐,加之平素怕冷,喜热饮,易腹泻等脾胃虚弱体质,于是出现胃热脾寒,寒热夹杂,上热下寒之证,故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方中以干姜温中补虚;黄芩、黄连清泻胃热;党参补中气不足。全方辛开苦降,调和脾胃,对治疗脾气虚弱的胃热呕吐每有良效。

4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慢性咽炎

例4 简某,女,54岁。2010-03-17初诊。咽痛、咽干2年。患者2年来咽痛、咽干不适反复发作,在我院五官科就诊,诊断为慢性咽炎,予抗生素及雾化疗法、激光治疗等,症状见好转。刻诊:咽痛、咽干,咽中有少许白痰,口苦心烦,饮水不多,畏冷,寐、纳差,大便稀,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西医诊断:慢性咽炎。中医诊断:喉痹。证属胆热脾寒,寒热错杂。治宜泻热温脾。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处方:柴胡10 g,桂枝10 g,干姜5 g,天花粉15 g,黄芩10 g,牡蛎 15 g,甘草 5 g。5剂,每日 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药尽而病愈。

按:慢性咽喉炎属中医学慢性喉痹范畴,《素问·阴阳别论》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本例患者平素脾胃虚弱,易聚浊为痰,上壅咽喉,加之忧虑多思,肝气郁结而致肝胆火盛,胆木壅遏,相火上炎而出现咽痛、咽干,证属胆热而脾寒。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主治“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该方为小柴胡汤变方,即由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桂枝、天花粉、牡蛎而成。张仲景原意是用来治疗伤寒发汗误治后,邪气入于少阳兼痰饮内结之证。方中柴胡、黄芩、甘草疏通胆木而清泻相火;干姜、桂枝温化太阴虚寒;牡蛎、天花粉清热生津,软坚散结。全方寒热并用,刚柔相济。该方临床辨证总以郁、痰为要,遇胆热脾寒、口苦便溏、寒热错杂、阴虚夹饮及虚实兼夹之证即可投之。

R711.33;R766.14;R256.31;R289.5

A

1002-2619(2012)11-1652-02

吴虹(1968—),女,副主任中医师,学士。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2012-03-08)

猜你喜欢

肠粘连干姜黄连
从《神农本草经》论述干姜在经方中的应用
黄连、黄连-生地配伍中5种生物碱在正常、抑郁大鼠中体内药动学的比较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黄连解毒汤对SAM-P/8小鼠行为学作用及机制初探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肠粘连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浅谈干姜在热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