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藤灌肠液灌肠联合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2012-04-10施文杰
施文杰
(泰州市中医院·225300)
溃疡性结肠炎是直肠和结肠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为主,且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本病属中医“肠澼”,“脏毒”,“痢疾”的范畴。笔者采用院内制剂红藤灌肠液灌肠联合SASP,与单独的SASP治疗相比,收到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资料为我院2004年01月—2011年12月期间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住院病例4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31~67例,平均年龄45岁,对照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3~64岁,平均年龄42岁。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2001年《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凡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带有粘液或脓血,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连续3次大便常规及细菌培养,排除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性痢疾、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结肠炎、结肠癌等疾病,经结肠镜及x线钡剂灌肠检查证实为结肠慢性炎症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SASP1.0g qid,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治疗组:SASP1.0g qid,加用院内制剂红藤灌肠液100ml灌肠,每日一次,3周为一疗程,观察疗效。
1.4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常规、便常规检查正常,血沉正常,电子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黏膜溃疡面消失;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电子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好转,溃疡面缩小;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电子肠镜检查无变化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采用x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12例(60.0%),好转7例(35.0%),无效1例(5.0%),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9例(45.0%),好转7例(35.0%),无效4例(5.0%)总有效率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感染、精神、过敏及遗传因素均有关,近年来对免疫异常的炎性递质学说较为重视,传统治疗中我们采用水杨酸制剂治疗本病,水杨酸类药物发挥主要作用的是5-氨基水杨酸,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抑制细胞毒性产物,以减少吞噬细胞的激活,同时清除氧自由基,从而达到控制炎症的目的。
但水杨酸类药物复发率高,且胃肠道反应较明显,而我们联合院内制剂红藤灌肠液观察,疗效满意。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且易反复。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肠澼”、“脏毒”、“痢疾”、“泄泻”范畴,《金匮要略》称为“下利”,对其病机多责之“以有热故也”。《丹溪心法·痢病》认为“皆湿热为本”,又进而指出“湿热瘀积”之为病。《景岳全书·杂证谟·痢疾》指出“凡里急后重者,病在于肠最下之处,而其病本则不在于肠而在脾肾”,“脾肾虚弱之辈,但犯生冷极易作痢”[1,2]。故本病病机多由于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损伤脾胃或情志伤肝,横逆犯脾,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调,水湿内生,郁而化热,湿热毒邪蕴结大肠而成。方中蒲公英、黄柏、鱼腥草、千里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红藤、蛇舌草解毒祛瘀,凉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邪正兼顾,使气血调畅,血脉冲和,邪去正安,可谓药专效宏,疗效确切。
中药保留灌肠,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充分发挥作用,并经孔窍,深入腠理脏腑,通经贯络而作用于全身,虽属外治疗法,却与内服殊途同归。而且由于直肠给药,不经口服,避免了胃酸和酶对药物产生的破坏和影自及响,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以局部高浓度吸收而达到。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殷风理.西医内科学基础[M].上海: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76.
[2] 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等.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