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15例
2012-04-10李战华綦翠霞
李战华,綦翠霞
(平度市人民医院,山东 平度 266700)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院收治的15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16~74岁,平均46.5岁,均有明确的糖尿病史,病程最短2年,最长28年,其中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11例。坚持用胰岛素治疗者9例,其余6例间断注射胰岛素,并不规律服用降糖药物。
1.2 临床表现 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多语或嗜睡,浅昏迷2例,深昏迷1例,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弱3例,呼吸急促(>30次/min)4例。出现心动过速5例,腹泻1例,偶尔早搏2例,呕吐2例。
1.3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5~10)×109/L7例,大于(5~10)×109/L8例,血钾3.6~5.3 mmol/L6例,3.0~3.5 mmol/L5例,小于3.0 mmol/L4例。血糖1.2~2.5 mmol/L,尿糖和尿酮体均阴性。
1.4 治疗 确诊后立即用50%葡萄糖40~60 ml静脉注射,之后用5%~10%葡糖糖500~1000 ml静脉滴注,并每小时1次,监测血糖24 h,然后每两小时1次监测血糖48 h,使血糖控制在10 mmol/L左右。患者清醒后可进软食,每天监测空腹血糖,同时注意并发症的治疗。本组病人经过上述治疗后病情稳定,空腹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痊愈出院。
2 讨论
2.1 病因与发病机理 糖尿病患者产生低血糖症的主要原因为用药过量、用药不当、进食不足或未进食、运动量过大所致,其中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或因其他疾病应用了可降血糖的药物,如扑热息痛、心得安等。本组中有4例由于自己注射胰岛素,其他7例长期服用降糖药物,4例自服广告药品,而未能及时监测血糖,使药物过量而发生低血糖症。一般认为低血糖对机体的影响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为主,中枢神经系统初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视物不清等,可有幻觉、躁动、易怒等精神症状。皮层下受抑制可出现躁动不安,甚至强制性惊厥等,波及延脑时进入昏迷状态,各种反射消失,如血糖进一步降低或低血糖持续未能纠正,常不易逆转甚至死亡。
2.2 临床表现 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血糖低的程度、速度、时间长短及患者机体反应有关。出现低血糖昏迷患者血糖多降至2.8 mmol/L以下,神经系统症状轻者躁动不安、多言多语、视幻觉、恐惧症、嗜睡及感觉异常等。重患者出现昏迷、惊厥、抽搐,甚至尿失禁、偏瘫等。
2.3 诊断 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均有发生低血糖症的危险。若已脑缺糖症状为主要表现者,易误诊为精神病、神经疾患或脑血管意外等,其他还应注意与胰岛素瘤、自身免疫性低血糖、肝源性低血糖、肾源性低血糖、反应性低血糖等鉴别。除详细了解病史和典型体征外,鉴别的关键是立即监测血糖、尿糖及尿酮体。血糖明显降低、低血糖症状、供糖后症状迅速缓解即可确诊。
2.4 治疗 轻者可口服糖水、含糖饮料可迅速缓解。重者迅速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必要时加用氢化可的松或胰高糖素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几点:1)对低血糖的治疗通常见效迅速,如对治疗反应差,其原因或是低血糖持续时间已久,对神经系统已引起严重的不可逆性损害;或是昏迷不单是由低血糖所致,应进一步考虑是否同时由其他原因所致的神经系统症状。2)对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时,要想到低血糖反应有可能反复发作,故治疗应持续观察数天,如格列本脲,其半衰期长,而且其代谢产物亦具有降糖效果。3)大部分磺脲类降糖药从肾脏排除,并发肾功能损害者,其从肾脏排除量减少,延长其半衰期,故对并发肾功能损害者发生低血糖症时,治疗观察时间应相应延长,以防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