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

2012-04-09史春和韩福谦

河北中医 2012年7期
关键词:辛夷变应性鼻炎

史春和 韩福谦

(河北省唐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河北 唐县 072350)

综 述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

史春和 韩福谦1

(河北省唐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河北 唐县 072350)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中医疗法;综述

变应性鼻炎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涕及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病症,是鼻炎中最常见的类型。近年来,变应性鼻炎发病率明显增加,约为10% ~25%[1]。西医治疗以脱敏疗法和抗组胺药治疗为主,可缓解症状,但容易复发,难以根治[2]。中医学通过整体观念,结合患者体质,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变应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鼽嚏范畴。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莫衷一是,寒、热、虚、实均有论述,但却以虚、寒者为多。如《素问·宣明五气》谓“五气所病……肾为欠,为涕”;《诸病源候论》载“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备急千金要方》谓其“脑冷肾寒”所致。田道法[3]认为,肺主气,脾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肺之阴津需脾气运化水谷精微以填充,肺气充沛有赖后天水谷精微不断充养,而气之根又在肾,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源,卫气易于耗散,风邪乘虚而入。故变应性鼻炎系因脏腑功能虚损在先(禀赋不足),继因感受风寒而引发,是正虚与邪侵共同作用的结果。正虚集中表现为肺、脾、肾三脏气阳虚衰。虚寒之体感受外邪,则邪易从寒化,留滞鼻窍而为病。随着病情的发展,长时不愈,肺气失宣日久,则导致气机受阻,血、津运行不畅,以致气滞津凝而血瘀。肾虚型变应性鼻炎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在症状表现上可以阴虚与阳虚证并见。这是由于肺肾金水相生,肾气虚导致肺气不足而卫外不固,则畏风寒、流清涕;肾阴虚致心肾不交,心火上冲鼻窍,则鼻痒、喷嚏(诸痛疮痒,皆属于心)[4]。水饮内停是变应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基础[5]。外感风寒、湿、邪,内伤饮食,劳欲伤肾导致痰饮,同时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津液流溢,不能正常输布,外渗于鼻腔。饮邪的性质属寒,所以少量的生冷饮食即可诱发本病。饮邪内伏,阻碍气机,气滞复生新饮,饮邪又耗损阳气,如此反复发作形成恶性循环,尽管是很轻浅的病变,终成为正虚邪恋的迁延难治性疾病。

2 临床研究

2.1 辨证论治 金慧鸣[6]将8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肺气虚寒型(36例)、脾气虚弱型(30例)、肾阳不足型(12例)及肺经伏热(8例)4型。肺气虚寒型,治宜温补肺脏,祛风散寒,方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药物组成:黄芪 30 g,白术 15 g,防风 10 g,辛夷 15 g,苍耳子 10 g,白芷 10 g,细辛3 g,诃子 10 g,石菖蒲 12 g,鱼耳石15 g,甘草 6 g,荆芥 10 g。脾气虚弱型,治宜健脾补气,化湿通窍,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15 g,白术12 g,陈皮 6 g,辛夷 15 g,党参15 g,柴胡 6 g,桂枝 10 g,细辛 3 g,炙甘草6 g,五味子10 g,诃子6 g,白芍药10 g。肾阳不足型,治宜温肾壮阳,补肺止涕,方用金匮肾气丸合玉屏风散加减,药物组成:熟地黄20 g,熟附子10 g,山药15 g,桂枝10 g,泽泻10 g,山茱萸 12 g,茯苓 15 g,黄芪 15 g,白术10 g,防风 10 g,辛夷 15 g,炙甘草 6 g。肺经伏热型,治宜清宣肺气,方用辛夷清肺饮加减,药物组成:黄芩12 g,栀子 12 g,生石膏30 g,知母10 g,桑白皮10 g,辛夷15 g,枇杷叶12 g,升麻10 g,百合10 g,麦门冬10 g。结果:4型总有 效 率 分 别 为 94.4%、93.3%、83.3%、87.5%。杨明杰[7]将 65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辨证为4型治疗。肺虚感寒型,治宜调和营卫,温肺祛寒,药物组成:黄芪、牡蛎各30 g,党参、麦门冬、桂枝各15 g,补骨脂、附子、淫羊藿各12 g,大枣6枚。脾气虚弱型,治宜调补脾胃,升阳益气,药物组成:黄芪30 g,党参、白术各15 g,当归 12 g,苍术、藿香、佩兰、升麻各9 g,地肤子3 g,生姜4片。肾阳亏虚型,治宜温补肾阳,药物组成:熟附子9 g,肉桂3 g,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补骨脂各12 g,诃子、五味子、干姜各9 g。瘀血阻络型,治宜活血化瘀,通络利窍,药物组成:当归、白芍药、赤药药、川芎、桃仁、地龙、党参各12 g,熟附子9 g,九节菖蒲6 g,生姜3片,葱白3根。上药均每日1剂,早、晚各煎1次,煎后趁热熏蒸鼻腔15~20 min后口服。结果:总有效率93.85%。石钟坤等[8]将 100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3型治疗。风寒型(45例),方用九味羌活汤为主,药物组成:羌活 10 g,防风15 g,细辛3 g,苍术15 g,白芷 10 g,川芎、酒黄芩、生地黄各15 g,甘草 10 g,生姜 3片,葱白 3根。风热型(21例),方用芎芷石膏汤为主,药物组成:川芎15 g,白芷10 g,生石膏30~50 g(必要时据情可用100 g),菊花15 g,羌活10 g,藁本15 g。寒热交错型(34例),寒邪偏盛者以九味羌活汤为主,酌加清火之药;邪热偏盛者以芎芷石膏汤为主,酌加祛寒之品;寒热相等者两方合用或交替用;若兼有其他杂症者,可随症加减。结果:总有效率92%。

2.2 成方治疗 展照双[9]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物组成:麻黄5 g,附子10 g,细辛3 g)治疗变应性鼻炎30例。结果:总有效率 90.0%。贺诗峰[10]临床以玉屏风散为主方,灵机应变,随证治疗变应性鼻炎。肺气虚弱,风寒外袭,以玉屏风散为主方加荆芥、白芷、桔梗、苍耳子、五味子等;肺脾气虚,水湿泛鼻,以玉屏风散加桂枝、细辛、辛夷、白术、人参、五味子等;肾气亏虚,肺失湿润,以玉屏风散加熟地黄、山药、牡丹皮、肉桂、附子、蛤蚧等;肺经郁热,风热侵袭,以玉屏风散加桑白皮、辛夷、石膏、牡丹皮、知母等;气滞血瘀,以玉屏风散加川芎、丹参、桃仁、牛膝等;小儿变应性鼻炎考虑先天禀赋不足,多脾胃虚弱,玉屏风散加健脾益气之品,如党参、山药、桑白皮、薏苡仁等。

2.3 自拟方治疗 徐京烨等[11]采用益气固表通窍汤治疗变应性鼻炎60例。药物组成:黄芪30 g,辛夷、蝉蜕、白术各15 g,桂枝、防风、白芷、乌梅、川芎各10 g,炙甘草6 g,细辛3 g。结果:总有效率 96.7%。刘正隆等[12]应用气化州都法治疗变应性鼻炎168例。药物组成:茯苓30 g,泽泻20 g,黄芪20 g,猪苓20 g,木通10 g,白芷10 g,防风 10 g,石菖蒲 10 g,白术 12 g,辛夷8 g,麻黄 6 g,桂枝 5 g。结果:总有效率95.83%。焦河玲[13]应用辛芳通窍汤治疗变应性鼻炎106例。药物组成:麻黄 6 g,桂枝 6 g,辛夷 9 g,白芷9 g,防风 9 g,川芎 9 g,细辛 3 g,半夏9 g,五味子 9 g,甘草 6 g。结果:总有效率96.23%。田道法[3]采用益气止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药物组成:黄芪30 g,柴胡5 g,黄芩 10 g,牡丹皮 12 g,辛夷 12 g,细辛10 g,乌梅10 g,锁阳 10 g,炙甘草5 g。

2.4 中成药治疗 尤显列[14]采用辛芩颗粒(四川志远广和制药公司,国药准字Z5102001)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60例。结果:总有效率96.67%。

2.5 滴鼻剂治疗 张岳等[15]采用滴通鼻炎水喷剂(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44023759,主要成分为蒲公英、细辛、黄芩、麻黄、苍耳子、石菖蒲、白芷、辛夷等)治疗变应性鼻炎78例。结果:总有效率94.88%。

2.6 针灸治疗 陈仲新[16]运用前后配穴法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45例。取穴:印堂、迎香、上迎香、合谷,配大椎、风池、肺俞。操作:患者先坐位或俯卧位,取0.30 mm ×40 mm 毫针,针刺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20~25 mm,得气后行捻转补泻法5 s,使针感传向鼻根;针大椎向上斜刺20~25 mm,得气后行捻转补泻法5 s;针肺俞用0.30 mm×25mm 毫 针 直 刺 8~10 mm,得气后行捻转补泻法5 s,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以上穴位均不留针。然后令患者坐位或仰卧位,用0.30 mm×40 mm毫针,针刺印堂向鼻根方向平刺13~20 mm,得气后先行提插补泻法5 s,然后行捻转补泻法5 s,使针感扩散至鼻尖部;迎香、上迎香斜向鼻根部平刺13~20 mm,得气后行捻转补泻法5 s,使针感达到鼻腔,产生较强的痠胀感;合谷直刺20~25 mm,得气后先行提插补泻法5 s,然后行捻转补泻法5 s,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以上穴位行针时要求强刺激,每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结果:总有效率91.1%。张成涛等[17]运用耳针加推拿治疗变应性鼻炎38例。方法:先用碘伏消毒,用28号寸毫针针刺耳穴内鼻、颈、腰、神门、肺,留针20 min。再扌衮摩、拿颈肩并按压点穴,选大椎、肺俞、风池、率谷、太阳,开天门推坎宫,扫散法,拿五经,拿肩井。结果:痊愈13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 86.83%。李鸿霞等[18]运用芪梅散神阙穴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48例。芪梅散药物组成:黄芪、乌梅、麻黄、细辛、五味子、肉桂,将药物碾成粉后,临用前以 4∶2∶1∶1∶1∶1比例取6 g,用姜汁适量调成稠面状。调好后做成直径2.5 cm,厚度约0.5 cm药饼,用针在药饼上穿数孔后,将药饼放置在神阙穴上,点燃精制纯艾条15 cm,插入单孔艾灸盒中,放在神阙穴药饼上方,灸30 min。其间患者感到灼热时可以将艾灸盒拿离片刻。并与依巴斯汀片治疗49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近期、远期疗效分别为91.7% 、89.6%,对照组分别为89.8% 、75.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近期、远期症状及体征积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

2.7 其他疗法 葛仪方等[19]运用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60例。方法:将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黄芩研末,按 2∶2∶1∶1∶1比例以姜汁调成糊状,取一分硬币大小置于专用敷贴中央,于三伏天贴在膏肓、大椎、风门、肺俞、百劳、脾俞、肾俞。一般贴敷2~6 h,但最长不超过 8 h,10 d贴 1次。并与鼻敏康汤剂口服治疗60例对照观察。药物组成:辛夷10 g,黄芪25 g,党参10 g,防风10 g,白术10 g,柴胡 10 g,五味子 10 g,诃子 10 g,细辛3 g,炙甘草 10 g,豨莶草 10 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黄宗瀚等[20]根据“夏病冬治及冬病冬治”理论,首创辨证施贴且10次为1个疗程的三九贴敷疗程,以相同膏贴配合不同的穴位治疗变应性鼻炎62例。并与传统3次贴敷治疗40例、10次主穴贴敷治疗51例对照观察。方法:主穴:大椎、天突、膻中。药物组成:麻黄、芥子、细辛、桂枝、丁香等。传统3次贴敷仅一九、二九及三九3 d贴敷;10次主穴贴敷为2 d 1次,连续贴敷10次;治疗组在连续贴敷10次基础上进行个体辨证施贴,气虚选肺俞、脾俞、肾俞,阴虚选三阴交,阳虚选命门等。每次贴敷4~6 h。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8%)优于其他2 组(75.00%、88.24%,P <0.01)。吴成杰等[21]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变应性鼻炎64例。方法:取黄芪30 g,白术20 g,黄芩15 g,薄荷15 g,辛夷20 g,细辛5 g,地龙 15 g,蝉蜕 15 g,牡丹皮10 g,甘草5 g,用研钵捣碎成细粉,装入自制药袋(药袋采用透气性好的薄棉质布料,缝制成椭圆形小口袋,两侧用扁宽形橡皮带固定于腰部),每袋装入30 g,佩戴固定于神阙,20 d换药1次,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89.1%。

3 实验研究

王维赋等[22]采用卵清蛋白建立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分别予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灌胃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的豚鼠模型行为学体征积分、血液组胺和鼻黏膜切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行为学体征积分和血液组胺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且麻黄附子细辛汤组血液组胺含量低于小青龙汤组(P<0.01),对鼻黏膜炎症变化的修复略优于小青龙汤组。陈文等[23]以甘草提取物甘草甜素和辛夷花提取液为主药制备成甘辛喷雾剂,以2,4-二异氰酸甲苯酯(TDI)介导建立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观察甘辛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结果显示,甘辛喷雾剂能使变应性鼻炎豚鼠鼻黏膜上皮下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减少,腺体增生和分泌亢进得到有效的抑制。说明甘辛喷雾剂可有效抑制超敏反应过程,保护鼻黏膜组织结构。聂垣东等[24]以辛夷、白芷、薄荷、麻黄、苍耳子、金银花、鱼腥草、黄芩等制成辛芷气雾剂,以2,4-TDI诱导建立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观察辛芷气雾剂对变应性鼻炎豚鼠症状、体征及鼻黏膜组胺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变应性鼻炎豚鼠鼻腔分泌物量、喷嚏次数、抓鼻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且鼻黏膜组胺含量显著降低(P<0.01)。说明辛芷气雾剂可有效抑制豚鼠鼻黏膜组胺释放,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有效减轻变态反应性症状;通过鼻黏膜局部给药,可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作用,减少全身副作用,使药物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张兵[25]采用卵白蛋白全身致敏及局部攻击方法制作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以鼻炎宁颗粒(由桂枝、白芍药、炙甘草、大枣、黄芪、白术、防风、山药、茯苓、辛夷、苍耳子组成)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4(IL-4)、IL-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鼻炎宁颗粒治疗组大鼠血浆IL-4、IL-5和TNF-α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说明鼻炎宁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IL-4、IL-5和TNF-α的含量,从而减轻鼻黏膜变应性炎症,减轻变应性鼻炎的症状或减缓变应性鼻炎的发作。

4 问题及展望

近年来,变应性鼻炎因其不断增长的发病率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重视,已被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给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带来了机遇,且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总有效率高,疗程短,复发率低,已被广泛证实。但在相关研究方面也存在着以下不足:国内对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诊断标准不明确,辨证分型标准各异;疗效标准不统一,不同研究报道的疗效多为个人经验,缺乏可比性;实验研究开展少,尤其对中药有效成分及治疗作用机制研究较少,使选方用药缺乏客观依据;同时由于变应性鼻炎为临床难治病,治疗时间较长,而中药治疗以汤剂口服为主,不易于患者服用,对相关便于患者服用、携带的剂型研究较少。因此,在以后的临床研究中我们要结合现代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进行随机、盲法、对照、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统一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积极深入开展中医药作用机制的基础实验研究,筛选及研制高效、速效、方便的专方专药及剂型。在治疗方法上,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中医治病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治病求本”,因此对于变应性鼻炎应提倡以预防为主,根据患者体质,在药物、饮食、精神心理及生活习惯等方面调理机体阴阳偏颇[22],增强自身免疫力。

[1] Casale TB,Dykewicz MS.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allergic rhinitis-asthma link[J].Am J Med Sci,2004,327(3):127-138.

[2] 郭杨志,杜娟.从饮证论治变应性鼻炎[J].河北中医,2009,31(10):1494-1495.

[3] 田道法.益气温阳活血法治疗变应性鼻炎[J].江苏中医药,2007,39(2):3-4.

[4] 李淑良.从肾虚论治变应性鼻炎[J].江苏中医药,2007,39(2):4.

[5] 王树鹏,刘书字.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理论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5):575 -576.

[6] 金慧鸣.辨证治疗变应性鼻炎86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0):615-616.

[7] 杨明杰.辨证分型治疗过敏性鼻炎65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8,40(4):39-40.

[8] 石钟坤,曹海,张宏,等.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5):568.

[9] 展照双.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 30例[J].河南中医,2011,31(4):332-333.

[10] 贺诗峰.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101.

[11] 徐京烨,郭浩生.益气固表通窍汤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0,42(5):14 -15.

[12] 刘正隆,刘济川,喻康野,等.气化州都法治疗过敏性鼻炎168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7):1309-1311.

[13] 焦河玲.辛芳通窍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106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4):39,封 3.

[14] 尤显列.辛芩颗粒合开瑞坦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J].河南中医,2005,25(2):69.

[15] 张岳,彭顺林,李莹,等.滴通鼻炎水治疗过敏性鼻炎78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5(10):94-95.

[16] 陈仲新.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8):578-580.

[17] 张成涛,邓少颜.耳针加推拿治疗过敏性鼻炎[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J].2008,6(3):74 -75.

[18] 李鸿霞,许军,谢琼,等.芪梅散神阙穴温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0,2(12):95 -97.

[19] 葛仪方,谯凤英.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J].中医杂志,2008,49(2):152.

[20] 黄宗瀚,索承美,廖咏缇.三九贴双向调节及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2):119 -121.

[21] 吴成杰,王川茹,路军.中药外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09,20(32):2534 -2535.

[22] 王维赋,谭晓梅,梁少瑜,等.麻黄附子细辛汤和小青龙汤对过敏性鼻炎豚鼠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7):176 -178.

[23] 陈文,刘清华,冯书晓,等.抗过敏性鼻炎甘辛喷雾剂的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6,23(2):94-96.

[24] 聂垣东,柴天川,张春旭.辛芷气雾剂对过敏性鼻炎豚鼠模型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7):1649-1650.

[25] 张兵.鼻炎宁颗粒对过敏性鼻炎大鼠IL-4 IL-5和TNF-α含量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1):193-194.

[26] 姜峰.过敏性鼻炎与中医体质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2):140-142.

R765.213;R276.105.31;R-5

A

1002-2619(2012)07-1094-04

1 河北省唐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北 唐县072350

史春和(1970—),男,副主任中医师,学士。从事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临床工作。

2011-12-02)

猜你喜欢

辛夷变应性鼻炎
支气管镜下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你好,我叫乌鸫
鼻塞不通食辛夷花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鼻炎防治良药——辛夷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葱汁治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