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步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58例疗效观察
2012-04-09高立群
高立群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骨科,河北 青龙 066500)
5步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58例疗效观察
高立群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骨科,河北 青龙 066500)
按摩;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内发生的疼痛,即在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等部位产生的疼痛综合征。2010-12—2012-03,笔者采用5步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58例,并与微波治疗5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确诊[1]。中医辨证参照《神经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2]。寒凝经脉:腰腿局部疼痛,痛势剧烈,或有拘急之感。疼痛以夜间尤甚,患肢屈曲,不敢活动,咳嗽或用力时往往加剧。环跳、委中、承山、昆仑穴压痛明显。舌苔白,脉弦紧。湿热浸络:腰腿痛呈烧灼样剧烈胀痛,口渴,心烦,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瘀血阻络:腰腿痛持续剧烈,咳嗽、排便、行走均使疼痛加剧,坐卧屈膝则痛稍减,疼痛如刺,痛处拒按,下肢麻木,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痰浊流注:腰腿疼痛、冷感,痛处如有物覆盖,或呈麻木、凛寒、压痛感,日久不愈,兼见头眩且胀,咯白痰,胸闷泛恶,口多痰涎,心悸不安,纳谷不香,苔白腻,脉沉滑。气血两虚:下肢腰胯持续性放射样疼痛,劳累或夜间疼痛加剧,下肢麻木,筋脉拘急,屈伸受限,面黄少华,短气自汗,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无力。肝肾不足:腰腿痛缠绵不愈,遇劳更甚,卧则减轻,腿膝乏力,舌淡红,脉弦细。
1.2 一般资料 114例均为我院骨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31~56岁;病程4~16个月;寒凝经脉12例,湿热浸络9例,瘀血阻络11例,痰浊流注7例,气血两虚11例,肝肾不足8例。对照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30~55岁;病程4~17个月;寒凝经脉11例,湿热浸络10例,瘀血阻络9例,痰浊流注8例,气血两虚9例,肝肾不足9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5步手法治疗。①推抚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两手以全掌着力,在患侧下肢后侧和外侧自上而下作离心性推抚,反复15~20次。②掌揉法。以右手的掌根部用力环形揉按患肢后侧和外侧,反复操作15~20次。③拐压法。以肘关节用力沿患侧坐骨神经分布区自上而下压迫,在环跳、承扶、委中、足三里、悬钟穴位稍加停留并用力按压。④叩打法。以掌叩和切击为主,用力叩打腰骶部、臀部、小腿后外侧。⑤弹拨法。分别以拇指弹拨和肘弹拨,在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足三里、悬钟、昆仑穴位弹拨。以上操作每日2次。
1.3.2 对照组 予微波治疗。采用微波多功能治疗仪(KWBZ-1B型,徐州市科健高新技术有限公司)选择功率30 W,每次30 min在患部照射治疗。
1.3.3 疗程 2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活动自如,可遗有轻微神经体征。好转:疼痛减轻,体征改善。未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1]。以治愈、好转统计总有效率。
2 结果
治疗组58例,治愈21例,好转28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84.48%;对照组56例,治愈16例,好转23例,未愈17例,总有效率69.6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坐骨神经痛好发于青壮年,多单侧,疼痛位于部及腰骶部,并向膝关节、小腿外侧至外踝部放射,呈牵扯痛或灼痛,行走、活动及牵拉坐骨神经可使疼痛加剧,往往伴有血管舒缩与营养障碍,有时伴皮肤干燥和出汗障碍。目前认为病因主要是由于坐骨神经通路中遭受邻近组织病变影响。病理变化主要为炎症性或炎症变性反应,大多为压迫性损害,如髓鞘脱失、不同程度轴索减少、神经外膜水肿、感染或变态反应引起的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节段性脱髓鞘等。临床治疗以镇静剂、局部理疗或神经阻滞术、牵引等为主。微波治疗是利用微波能量在局部加热治疗疾病,以频率约为2450 MHz的电磁波作用于皮肤脂肪、肌肉组织而产生热量,达到活血、消炎、止痛作用。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学腰股痛、腰胯痛、腰腿痛、腰痛、筋痹等范畴,与体质强弱、生活环境、气候条件等密切相关,病因以肝肾不足、气血两虚为内在因素,以风寒湿邪入侵为外在因素,造成下肢腰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病机错综复杂,分为风湿寒邪侵袭机体、湿热蕴结阻滞经脉、瘀血内停闭塞经脉、痰浊日盛流注经脉、气血两虚不荣筋脉、肝肾亏损筋脉失养6种,初起以邪实为主,病位多在经络,久病则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既可伤及气血,又可损及肝肾。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或按摩推拿疗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施以不同手法技巧,或配合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特色疗法。从中医学角度来看,推拿人体某些特定部位或腧穴,可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理筋整复,调整营卫、气血,协调阴阳平衡;从西医学角度来看,推拿人体某些特定部位,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局部皮肤肌肉的营养供应,加快新陈代谢,而且可以反射性地影响内脏器官,以及缓解痉挛,松解粘连,纠正错位等。手法选择主要更具施治部位和病情需要而定。推抚法为用手掌、手指或肘部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并用力作单方向直线移动,常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适用于治疗各种痛症;掌揉法为用手指指腹或手掌掌面轻按于治疗部位,带动皮下组织作轻柔、徐缓的回转运动,常用于治疗经络不通引起的胸闷胁痛、脘腹胀满、腹泻、便秘以及外伤引起的肿胀、疼痛等;拐压法为按压体表一定部位的方法,常用于治疗周身穴位或痛处,具有接触面积小,刺激量易调节的特性,临床应用范围极广,由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范围较广、部位较深、肌肉较丰满,所以使用肘部来增大接触面积,加大深透力度;叩打法为用手的某个部位或器具叩击体表的方法,具有缓解疼痛的功效;弹拨法为用手指指腹或肘部迅速弹出而击打治疗部位的方法,适用于全身部位[3]。以上5步推拿手法联合作用,达到解痉镇痛、伸展肌肉、滑利关节的作用。而且推拿手法施治安全,易被接受,无副作用出现,并且免去针、药的毒性作用及手术的痛苦。
综上所述,5步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1]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98.
[2] 黄培新,刘茂才.神经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2版.2005:71-73.
[3] 周幸来.常见疑难病中医特色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3-139.
R745.420.5
A
1002-2619(2012)07-1040-02
高立群(1973—),男,主治医师。从事骨科临床工作。
201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