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2012-04-09王海川
王海川
(海南省中医院二门诊,海南 海口 570203)
26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王海川
(海南省中医院二门诊,海南 海口 57020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及术前、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26例患者,住院20~32 d,平均22 d。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伤口感染、关节脱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随访3年无假体脱位、断裂发生。结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效果与围术期护理质量密不可分,加强围手术护理可减少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围手术期;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及髋部疾患,重建关节功能的方法。但由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可出现无菌性松动、骨溶解,其次为感染、假体断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1],导致须再次手术进行新的关节置换,其中髋关节翻修术临床应用最多。回顾分析我科2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再次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经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共26例,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58~80岁,平均67.3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7.2~15.5年,平均10.2年。翻修前手术类型:人工股骨头置换8例,全髋关节置换18例。翻修原因:髋臼假体松动5例,股骨柄假体松动12例,假体周围骨折7例,习惯性髋关节假体脱位2例。所有患者均因患髋疼痛、患肢活动功能受限就诊而收住院。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采取侧卧位,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根据患者年龄、骨质情况及骨缺损情况采用骨水泥及非骨水泥假体,其中骨水泥型假体14例,非骨水泥型假体12例。假体植入完毕,复位髋关节,测试髋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满意后,放置引流管,闭合切口。
2 结果
本组26例患者住院20~32 d,平均22 d。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伤口感染、关节脱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随访3年无假体脱位、断裂发生。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平均(85.3±3.1)分(68~95分)。
3 围手术期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本组患者为老年人,均有手术经历,病程较长。长期的疾患使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加上初次的手术经历使患者对再次手术产生恐惧感,所以心理干预对减轻和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起重要作用[2]。翻修术与首次行髋关节置换术相比,难度相对较大较复杂,翻修术患者的焦虑恐惧程度加大,内心有“敌意”,对再次手术效果持否定排斥态度,不配合治疗护理。针对患者的这些心理特点,在日常护理中我们积极地多次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程序,手术的必要性与安全性和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
3.1.2 术前准备 (1)指导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以提高手术的耐受力,减少卧床导致的便秘、腹胀的发生;(2)训练患者床上排便,以防术后不习惯床上排便引起便秘和尿潴留;(3)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训练,以防术后坠积性肺炎;(4)教会患者患肢功能锻炼,利于术后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卧床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5)教会患者移动肢体的方法和CPM机的使用方法,预防假体脱位的方法等[3]。
3.2 术后护理
3.2.1 病情观察 人工髋关节翻修时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失血量多,时间较长,另外该手术者多为老年患者,大多数合并较多的内科疾患,所以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患者意识状态、体温和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注意患者有无呕血和腹部隐痛、黑便等应激性溃疡症状。如出现病情的改变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3.2.2 体位和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患肢穿丁字鞋固定于外展中立位,约30°,以防止患肢内旋外旋,同时患侧膝关节下置一软枕,保持膝关节呈屈膝状。术后定期变换体位,翻身动作轻柔一致,防止身体过度扭曲或关节脱位及疼痛。术后保持负压引流球通畅,密切观察引流球内引流液颜色、性质、量等,并及时记录,一般术后2~3 d引流量少于50 ml后拔除引流管。要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凝血块堵塞,有无引流管受压、曲折、漏气等现象并及时处理。
3.2.3 并发症的预防 ①预防伤口及假体感染: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局部感染是造成髋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为3%~5%,甚至高达10%[4]。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渗血及周围皮肤颜色、肿胀情况,定期伤口换药,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若伤口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体温升高,及时报告医生加强抗炎治疗。②预防假体脱位:人工髋关节脱位是关节置换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为0.2%~6.2%,绝大多数发生于术后1个月[5]。翻修术为二次手术,手术损失较大,髋部周围组织修复能力降低,所以正确的保持良好的体位是预防脱位的关键。术后应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确保患肢髋关节的稳定。③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术后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疼痛和血液循环等情况。术后第2天指导患肢定时做患肢屈伸运动,行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促进静脉回流,以减轻伤口肿胀、疼痛,促进炎症吸收。术后使用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口服,或者使用中药活血化瘀药物治疗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2.4 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具有消除肿胀、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肌肉萎缩、恢复患肢功能等作用[6]。术后第1天可指导患者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的背伸运动,以保持股四头肌的肌力。术后3 d在进行股四头肌肌力锻炼的同时给予CPM机进行髋关节伸曲锻炼以训练髋关节活动度,但训练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主。术后伤口拆线后可指导患者用双手支撑床边活动,或者扶拐行走,但必须有陪人在身边预防其跌倒,3个月后弃拐行走。避免较重体力劳动及剧烈的体育活动。禁止坐矮凳、下蹲、交叉双腿、跷二郎腿、盘腿等姿势。
4 小 结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是髋关节置换术的二次手术,手术复杂,损伤较大,易出现并发症,所以临床上要求更好的护理来为之服务。由于翻修术患者年龄较大,有手术经历史,再次手术使其更加焦虑、恐惧,所以对其术前宣教及术前、术后护理,术后指导功能锻炼,是巩固手术疗效及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手段。本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伤口感染,关节脱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随访3年无假体脱位、断裂发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 Ornstein E,Atroshi I,Franzén H,et al.Early complications after one hundred and forty-four consecutive hip revisions with impacted morselized allograft bone and cement[J].J Bone Joint Surg Am, 2002,84-A(8):1323-1328..
[2]潘 霞.术前干预对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3,18(8):13-15.
[3]杨文红,蒋银芬,顾美珍,等.健康教育路径在全髋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3C): 56-57.
[4]李玉军,张春雨,周一新,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关节再置换的假体选择[J].中国骨科杂志,2009,29(5):467-470.
[5]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1865-1871.
[6]杨卉青,张长杰,陈晓文.综合康复措施治疗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J].中国康复,2000,15(1):31.
R473.6
B
1003—6350(2012)19—148—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2.19.065
王海川(1976—),女,海南省文昌市人,主管护师,学士。
2012-02-18)
·论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