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2012-04-09王晔洁
王晔洁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2)
探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王晔洁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2)
随着社会步人老年化,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由于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常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常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故其病情变化快,预后不良,这样就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新问题。2009年6月至2011年10月,我科成功地对8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PCI)术,通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并发症明显减少,复发率和病死率也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9年6月至2011年10月,对临床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85例老年患者实施了PCI,其中男49例,女36例,年龄60~82岁。合并高血压57例,合并糖尿病32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教育及心理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是一门新兴发展起来的技术,尽管创伤小,但风险大,且人们认知不足,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情绪,担心手术效果及预后。因此,术前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力、理解力减退,思维缓慢,所以我们采用声像教育,利用放幻灯展示心脏解剖图谱和手术方案示意图等方法,以加深患者的感官认识,易于理解,并用老年人能够接受的语言、语速交流,耐心、细致地讲解,鼓励患者说出所有的想法,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消除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的心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迎接手术。
2.1.2 术前准备:完善各种常规检查。术前1天对手术区(双侧腹股沟区)进行备皮,做碘过敏试验,保证足够的睡眠,必要时给予镇定剂。术前1天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每日1次,噻氯匹啶片250mg,每日2次,手术当日口服1次,禁早餐。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监测生命指征:严重心律紊乱是导致患者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持续心电监护对预防和早期发现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因此术后24~48 h内,必须在CCU监护系统下进行心电图监测和记录。本组病人中有19例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有31例术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通过及时与医生联系,得到了及时纠正。术后由于冠状动脉内残余阻塞或无血流现象、后腹膜出血、疾病本身引起的血容量不足、术中扩血管药物的应用、以及术中造影剂的使用和迷走神经反射等,均可引起血压变化[1],故需严密监测血压。
2.2.2 重视抗凝治疗期间的护理:为预防术后血栓形成进而导致血管栓塞,继发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术后常规予以肝素抗凝治疗。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相对较差,加上药物的使用,要特别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情况。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和血肿形成,或穿刺部位淤斑、牙龈出血等低凝状态的表现,观察尿液、大便颜色、血压等有无改变。尽早发现可能出血并发症,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2.2.3 预防拔除动脉鞘管的并发症:拔管综合征与病人潜在血容量不足,过分心理紧张和拔管疼痛导致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引起心动过缓有关[2]。由于老年人进食、进水少,术中失血,术后应用血管扩张剂,易造成体液不足,加之紧张、疼痛等因素。本组病人中有4例出现拔管后血压显著降低、心率减慢、恶心等拔管综合征现象。因此拔管前需补充血容量、给予镇痛药物,拔管时主动与病人交谈,以分散注意力,使病人身心放松,以预防拔管综合征发生。为防止出血与血肿,拔除鞘管动作轻柔,鞘管拔除后,正确按压穿刺点15~30 min,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12 h,拔管后不宜过早下床活动,8 h内肢体完全制动,24 h后撤除绷带。
2.2.4 注重生活护理: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加之卧床,易发生感染,需要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另外卧床以及老年病人机能减退等常可引起便秘,向病人说明过度用力排便的危害性,保持大便通畅,有排便困难时应用轻泻剂。同时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一般6~8 h内约饮水1000~2000 mL,以便促进造影剂排泄。
3 康复指导
做好出院宣教,指导患者出院后预防感冒,避免情绪激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进食清淡食物,少吃多餐,劳逸结合,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原发病。坚持按医嘱服药,按时复诊,若有不适及时就诊。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差,还应向其家属交待清楚服药及复查的注意事项,让家属协助病人服药,确保用药安全、及时、有效,并及时复诊,有利于疾病的转归,防止复发。
[1]黄懿琳,龚美芳.老年冠心病人介入治疗后的护理[J].中国护理,2004,1(4):200-201.
[2]郑耀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预防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56.
R473.54
B学科分类代码32071
1001-8131(2012)04-0329-01
201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