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路椎间自体骨植骨加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

2012-04-09

哈尔滨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椎间隙椎间植骨

陈 鹏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

脊柱滑脱症的治疗原则是确保融合,尽可能恢复解剖序列,解除产生疼痛症状的原因。脊柱后外侧融合是治疗脊柱滑脱症的常用术式。但是后外侧融合术融合率有限,故现在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脊柱滑脱是一种普遍接受的方法。自2001年6月至2010年1月我院采用后路全椎板解压,椎弓根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38例,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40~65岁,平均50.5岁。病史6个月~12年。所有病人均经X线片和CT/MRI证实腰椎滑脱。按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类法[1]:Ⅰ度24例,Ⅱ度11例,Ⅲ度3例。滑脱平面:L36例,L421例,L511例。滑脱性质:峡部崩裂性滑脱25例,退变性滑脱13例。全部病例均有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症状,CT或MRI检查证实硬脊膜或神经根有压迫,并排除肿瘤、结核、感染等疾患,经3~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而决定进行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所有病人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腰后正中切开,暴露滑脱椎体与下一椎体的椎板、关节突、横突根部。在C形臂X光机透视引导下打入椎弓根螺钉,将病椎作全椎板切除解压,切除增生的疤痕组织及骨赘,松解粘连神经根组织,牵开硬膜囊,切除需融合的椎间盘及终板软骨,撑开椎间隙,其中5例患者使用椎间融合器(Sulzer公司的BAK)[2],充填自体碎骨后植入椎间隙,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消除后缘“台阶”畸形,拧紧所有螺钉。另有33例患者未使用椎间融合器,先将滑脱椎体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全椎板切除减压后,保护好硬膜及神经根,将病椎与下一椎体间的椎间盘环形切除,并用6-10号圆形股骨髓腔绞刀将软骨终板清除后,在圆柱形隧道内植入碎骨块,打击紧密后,用一块切除的椎板上取下的圆形骨块覆盖后方,防止碎骨块后移进入椎管。并将椎弓根螺钉纵杆合拢加压,以进一步稳定骨块。

2 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48个月。X线证实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2.5~6.5个月,平均3.4个月。未出现假关节,内固定断裂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滑脱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3例Ⅲ度滑脱患者,术后仍有I度滑脱;Ⅱ度滑脱病例纠正较好,但仍有2例术后有I度滑脱,而Ⅰ度滑脱患者术后复位均较满意。疗效评价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3]评定标准:优34例,良3例,可1例。

3 讨论

脊柱滑脱症的治疗原则是确保融合,尽可能恢复解剖序列,解除产生疼痛症状的原因,由于椎间植骨的高融合率,因而成为治疗脊柱滑脱症的首选方法。脊柱滑脱症早期一般没有临床症状,出现的临床症状主要为疼痛,包括腰部疼痛和部分患者的下肢疼痛。疼痛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椎间盘退变,峡部断裂产生的疼痛和马尾神经牵拉造成。椎间融合术可以切除椎间盘,起到松解的作用,同时可以撑开椎间隙,恢复椎间高度,并有一定的复位作用。因而椎间融合术在脊柱滑脱症的治疗中可以起到三方面的作用。

要使椎体滑脱复位能保持持久稳定,坚强的骨性融合是最重要的。以往采用椎板或横突间植骨融合,因植骨床条件,植骨距离及稳定性等诸多因素而影响植骨融合成功率,近年来,椎间融合器(TFC,BAK等)的使用较多,尽管具有组织相容性好,抗压强度,疲劳耐受性、生物力学性能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但是价格昂贵,且近年来报道其对椎体间有切割效应等,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在随访的33例单纯椎体间植骨的患者中,均达到了骨性融合,长期观察椎间高度未有丢失。所以采用经后路减压椎间单纯植骨融合有以下优点:①操作简便,可靠性好;②无融合器体内植入所引起的并发症;③节省医疗费用;④融合率高。

对于有明显的神经根症状及椎管狭窄症状表现者,必须进行彻底解压。解压是否彻底是决定手术后症状改善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提高植骨融合率,我们的体会是①清除椎间盘必须彻底,可用绞刀将上下终板软骨磨除,创造良好的植骨床条件。②将椎板解压咬下的碎骨块在椎间隙尽量填充紧密,并取一圆形骨块在后方覆盖,支撑,防止下沉。③因植骨量比使用融合器更大,临床发现融合率非常高,本组未发现不融合及感染病例,长期随访也未发生椎间隙下沉现象。

腰椎滑脱是否需要复位争论较多,一些学者通过原位融合,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Steffee等观察发现在没有行复位的病例,虽然已获得良好的骨融合,患者仍感有腰痛等症状,认为要解决这些症状,在于脊柱力线的恢复。我们认为只要患者椎体的骨质情况允许,复位是必要的,从生物力学观点分析,个体重力80%负荷通过椎间盘,椎间融合更合乎生物力学要求。当然滑脱复位可能会引起神经根的牵拉症状,一般只要神经解压彻底,症状短期内可以恢复。

[1]Wenger M,Sapio N,Markwalder TM.Long-term outcome in 132 consecutive patients after posterior internal fixation and fusion for GradeⅠ and Ⅱ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J].JNeurosurg Spine,2005,2:289 -297.

[2]Chen L,Yang H,Tang T.Cagemigration in spondylolisthesis treated with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using BAK cages[J].Spine,2005,30:2171 -2175.

[3]杨克勤.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653-654.

猜你喜欢

椎间隙椎间植骨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改良CT测量法在评估腰椎椎间隙高度中的应用分析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