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颅底病变切除术后缺血性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012-04-08孟蕾蕾
孟蕾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耳鼻咽喉-颅底外科,北京100053)
内镜颅底外科是近20余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目前,拓展的内镜经鼻入路涉及范围可从额窦到寰椎,从颅底中线到颈静脉孔。但随着内镜外科技术的拓展,使其微侵袭特性变得具有侵袭性,主要表现在对视神经、颈内动脉、下丘脑和脑干以及脑血管的侵袭[1],不仅会出现出血性并发症,还会出现缺血性并发症,如未及时发现并给予妥当的处理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我科2007年2月~2011年9月经鼻内镜行颅底病变切除465例,术后出现缺血性并发症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缺血性并发症患者9例。2例血管闭塞及脑梗塞患者均为巨大垂体腺瘤,CT示术区无明显出血征象,脑血管造影(DSA):1例大脑前动脉(ACA)A1段不显影,另1例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1例鞍区霍奇金琳巴瘤患者,术后健侧眼视力急剧下降无光感、查眼底示缺血性病变。6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静脉复合麻醉,术中控制性降压。结合影像学检查选择肿瘤主要部位的一侧进入;根据肿瘤所累及的范围,开放筛窦、蝶窦及上颌窦等,显露肿瘤边界,确认安全手术范围,注意保护病变周围重要的结构及组织,分次完整切除肿瘤;对于术中硬脑膜破裂或受病变侵犯而切除者,取大腿肌肉和阔筋膜肌肉浆封闭硬脑膜缺损,外面用阔筋膜覆盖至正常硬脑膜处,或采用Dura-guard硬脑膜生物补片封闭硬脑膜缺损,周围用EC耳脑胶固定,然后用明胶海绵覆盖并用碘仿纱条填塞[2]。
2 护理
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患者回病房后,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师了解手术过程及术中情况,如术中出血量、止血情况、血压控制情况、鼻腔填塞情况、有无硬脑膜破损、是否有脑脊液漏等,有的放矢做好病情观察。如意识状态、瞳孔和肌力,1次/30min。特别注意患者是否按时清醒,麻醉延迟清醒的患者常提示有颅内合并症,如脑内血肿、急性脑梗塞等。本组2例出现血管闭塞的患者,均首先表现为麻醉清醒延迟和一侧肢体偏瘫,及时通知医生,迅速给予处理:ACA-A1段闭塞患者,经扩容、抗血管痉挛治疗,意识状态加重,肢体功能无恢复,CT示额叶大面积梗塞,脑水肿,行去骨瓣减压术,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患者神志逐渐恢复正常,24d出院,但遗留右侧肢体偏瘫。右MCA闭塞患者,给予扩容、控制性升高血压及抗血管痉挛、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及营养神经治疗,意识逐渐恢复正常,左侧肢体肌力稍改善,7d后病情稳定,给予康复训练,3周后左上肢肌力恢复至Ⅱ级,下肢恢复至Ⅲ级,出院继续康复治疗。本组中1例鞍区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肿瘤破坏视神经管骨质,术中切除肿瘤,暴露视神经,术后健侧眼视力急剧下降无光感,急抽取鼻腔填塞物,但视力无恢复,查眼底示缺血性改变,立即给予扩容、抗血管痉挛、营养神经、大剂量激素治疗,72h恢复光感,2周视力恢复至术前。
2.2 观察病人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及颈项强直症状,并注意头痛的性质及程度 本组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术后均表现为剧烈的头痛,颈抵抗(+),与经鼻内镜手术后因鼻腔填塞所致头痛,在性质与程度上都有所不同,SAH所致血管痉挛(CVS)引起的头痛比较剧烈,常为锐痛,一般止痛药无效,需给予扩张血管,应用抗血管痉挛药物。本组6例病人术后体温37.8~38.2℃,腰穿脑脊液(CSF)为血性,首次腰穿初压均在200mmH2O以上,2例初压冒管,蛋白质及细胞总数高、糖及氯化物低,CSF培养阴性,结合术中情况,考虑为SAH。给予20%的甘露醇脱水及激素治疗,并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扩容,稀释血液,微量泵持续泵入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同,5~7ml/h开始泵入,根据患者情况逐步减至2~3ml/h,微泵停止后改为尼莫同口服10mg 3次/d,每日腰穿放液至脑脊液清亮,甘露醇逐步减量。本组6例患者经及时有效的处理,均未发生延迟性神经功能障碍,16~21d康复出院。
2.3 做好扩容补液和血压管理,观察治疗效果 术后保持正常血压及脑灌注压,血压不低于10.0/7.0kPa。血管痉挛要求应用血液稀释扩容和高血压疗法以改善脑灌注,而脑水肿的治疗要求提高血渗透压,限制体入量。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鉴别脑血管痉挛和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有重要价值,分清血管痉挛和脑水肿的并存或因果关系,兼顾脑血管痉挛和脑水肿治疗,随时调整治疗的侧重点,是成功治疗颅内肿瘤术后血管痉挛的关键所在[3]。本组6例患者,根据术中情况结合腰穿脑脊液情况可明确为SAH,遵守SAH治疗原则,效果明显,故未行TCD检查和疗效监测。血管痉挛症状无特异性,因此在用药过程中,护士要注意观察临床症状是否减轻及有无新发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如偏瘫、失语、意识状态等,倾听患者主诉,并做好用药护理,加强巡视,防止药物外渗。
3 讨论
颅底肿瘤特别是比较大的肿瘤往往包绕某些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可能出现误伤供血动脉或引流静脉,最终导致脑缺血的发生[4];鞍区的肿瘤距离颈内动脉及其大的分支较近,手术操作可引起该区的血管痉挛,致术后视交叉缺血或术中直接损伤视交叉而引起视力视野障碍[5];靠近颅底大血管的肿瘤,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中出血多,难免牵拉骚扰颅底动脉,术后易发生CVS[6]。做好颅底外科患者护理,需要应用多学科护理知识,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各种并发症,特别是严重并发症,以保证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1]张秋航.内镜技术在颅底外科领域的拓展[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15(9):385-400.
[2]孔锋,张秋航,严波.内镜经鼻前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6,11(10):443-445.
[3]丁育基,华杨,段安安,等.颅内肿瘤切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监测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9):522-526.
[4]张文凯,刘恩重.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神经缺血综合征[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5,4(2):189-190.
[5]刘海生,吴耀晨,尹卫,等.经蝶窦鞍内手术严重和罕见并发症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37(2):124-126.
[6]董志强,潘亚文.颅底肿瘤术后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35(1):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