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空间理论下隐喻和转喻的认知分析
2012-04-08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商务外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顾 征(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商务外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合成空间理论下隐喻和转喻的认知分析
顾 征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商务外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论文通过合成空间理论,分析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映射和整合,比较隐喻和转喻在突显性上的不同,从而阐释隐喻和转喻的不同认知方式,帮助提高对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运用。
隐喻;转喻;合成空间;突显性
对于隐喻和转喻,过去只是把其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和修辞手段来研究。莱考夫(Lakoff)与约翰逊(Johnson)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也是一种人们普遍使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1]。转喻作为一种概念现象,也是一个认知过程。因此隐喻和转喻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人类的 思维认知方式。本文将隐喻和转喻纳入合成空间理论这一共同的理论框架下研究,分析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据,并对隐喻和转喻的突显性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人们对隐喻和转喻的认识运用。
一 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据
隐喻是通过喻体描述本体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们通过借助熟悉的事物的特征来理解新的事物的手段。人们可以借助隐喻理解描述抽象概念和抽象推理思维。
隐喻的形成通常是两个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通过在认知领域产生的相似联想而形成[2]P202-251。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是绝对的,而相似性是相对的,某一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是其存在的理据。因此隐喻的形成是基于两个绝对差异的事物通过认知加工形成的相似性基础上的。
例如: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这里源域是一盒巧克力,目标域是生活,生活和一盒各种口味的巧克力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域,两者好像是没有什么联系的。但是通过人的文化常识和认知加工发现,生活是丰富多样的,充满变化的,而且是不可预知的,只有体验了,你才知道你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这正如一盒巧克力,里边有好多种口味,你永远不知道你要吃的巧克力是什么味道的,除非你拨开皮去品尝。这种相似的特点的凸显,是通过人的感知和体验加工形成的。
转喻和隐喻不同,它强调的是某一物体的最突出的属性关系,借用本体事物的显著部分特征代替本体事物的整体特征。比如一个小孩,有很多特征,但最吸引我们的是她的卷卷的头发,因此我们常常提及她时就会想到她最突出的特征,即“卷头发”。
转喻反映的是一种替代关系,其思维产生的基础是两个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是用某一事物的突显性或典型特征来描述被替代的事物[3]。转喻借助人或事物某方面的显著特征的特点,正是符合认知语言学的突显原则。因为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先被事物的典型特征所吸引。
例如:The Wall Street definitely has more say in their policy making.
美国的各大银行、证券公司等都坐落在华尔街,故而华尔街成了美国金融中心的代名词,是银行证券公司的一个突显特征,因此人们很容易推断这里“华尔街”指的是华尔街的银行证券公司的人。
二 合成空间理论对隐喻和转喻的阐释
(一) 合成空间理论
合成空间理论的基础是心理空间理论。心理空间理论由是由著名认知语言学家Fauconnier在其著作《心理空间》中提出,“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小概念包”[4]。该理论考察了人类认知语言结构,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90年代,随着心理空间理论的发展,Fauconnier通过分析人的认知活动,创建了概念合成理论,包括建立相互映现的心理空间网络,并以各种方式整合成新的空间。
合成空间理论由四个心理空间构成: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一个合成空间(blended space)。两个输入空间指源域空间和目标域空间,两个空间存在相应的映射关系。类属空间指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抽象核心内容的映射。合成空间是输入空间的部分映射,但是并不是仅仅简单的来自输入空间,而是通过认知主体一系列复杂的认知加工的心理过程,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化结构即层创空间,通过组合、完善、扩展等过程,形成完整的合成空间。
例如:Skin Food is the fresh fruit.
Skin Food 是某一化妆品的名字。合成空间源域的输入空间的投射成分是新鲜水果,目标域的投射成分是化妆品。通过分析两个输入空间,发现两个输入空间的共同属性:新鲜、安全、营养、健康。将两个输入空间的共同属性通过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形成合成空间,即该化妆品像新鲜水果一样,安全可靠,对皮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合成空间的建构过程是通过组合、完善、扩展三个部分构成的。组合指两个输入空间通过相互映射、融合,形成新的空间内容。在化妆品是水果的例子中,通过组合形成了一种虚拟的场景,即用水果当皮肤的护肤品。
完善是通过输入空间投射,形成层创结构,激活大脑中的常识和记忆。通过组合形成的拿水果当护肤品的场景,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这种护肤品的成分是可靠安全的,可以给肌肤水果般的滋润。扩展是我们根据现有知识结构对事件进行的模拟认知推理。通过扩展,我们可以在心理空间里想象各种新鲜美味的水果,想象把水果炸成汁涂抹皮肤的场景,形成隐喻式的表达含义。
(二)合成空间理论对隐喻的阐释
合成空间理论可以通过两个输入空间的跨空间映射来阐释隐喻的认知过程,分析隐喻过程的意义构建。合成空间理论利用其核心结构即层创结构,用虚拟的层创逻辑分析隐喻的逻辑概念和推理机制,极具现实意义。我们下边通过一则例子说明:
Wife: Before our marriage, you always send me roses.Why not now some?
Husband: Nobody will send bait when he has caught the fish.
在这则隐喻中,两个输入空间的内容的分别是:渔夫、鱼饵、用鱼饵钓鱼;另一空间是丈夫、玫瑰花、和送玫瑰花给妻子。两个输入空间内容进行比较,分类,将相似内容整合形成了一个类属空间:即送鱼饵可以引诱鱼和送花可以讨好女性。将两个输入空间的内容重新组合,则形成了两个输入空间之前所没有映射的抽象内容,鱼和鱼饵的关系;女人和花的关系;鱼饵和花的关系;女人和鱼的关系。然后通过借助人们的文化背景知识,将组合的内容进行完善,形成完善的合成空间结构,即某人用某种东西引诱某人或某物,一旦成功,就不再使用诱饵。通过两个输入空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渔夫使用鱼饵的目的和丈夫使用花的目的作比较,通过两者的相互产生作用,形成了合成空间。也就是说追求女人就像钓鱼一样,需要用鲜花来讨好她。但一旦被追上,鲜花已经没有意义了。幽默讽刺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因此合成空间理论为深入细致的分析隐喻的认知过程提供了依据。
(三)合成空间理论和转喻
转喻作为人类认知方式,也是通过心理空间来感知主观客观世界的。下边我们通过一则例子分析整合理论下的转喻:
England rose may ever grow in our heart.
这是戴安娜王妃逝世时的一句话。这里玫瑰是英格兰的国花,因为戴安娜王妃本来是个美女,而且气质高贵优雅代表皇室做了很多公益事业,更是联合国亲善大使,代表了英国人心中的完美形象,所以称作英格兰玫瑰。用国花替代王妃,再恰当不过了。根据概念整合理论, 玫瑰被融合进整个空间,从具体的一种花到戴安娜王妃的心理空间,有两个输入空间:玫瑰和戴安娜。尽管玫瑰和戴安娜王妃分属不同的类别,但借助玫瑰花的突显特性我们可以推断出句子含义。输入空间:玫瑰花、生长,通过心理通道,到第二个输入空间,戴安娜王妃、活着。通过两个输入空间的相互映射,形成新的概念空间,即戴安娜王妃像国花一样受人尊敬,她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通过转喻映射,把一些不相干的概念的显著突出特征整合在一起,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转喻的理解过程是复杂的可见,转喻是通过一个突显的心理空间结构去投射感知另一个心理空间概念。转喻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人的思维逻辑以及经验的相互关联去分析和认知。
四 隐喻和转喻的突显性分析对比
突显性在隐喻和转喻中都起到相应的作用。首先,在隐喻中,源域和目标域的映射是因为二者具有某些共同特征,通过认知主体的感知理解,建立相似性,形成突显。认知主体进行主观选择,用言语表达出来就是主观突显;信息组织者按照事物本身的突显性进行描述的话,在言语上就是客观突显。
例如:The book is the nourishment in the whole world.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里书籍和营养品本来相差甚远,对人类来说多读书增长见识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滋养,书籍对人类而言是精神上的营养,而营养品对人类来说是身体上的补充。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相似性的联系,通过认知主体的感悟联想,形成对共有特征的认知突显,这种通过主体认知加工形成的突显是一种主观上的突显。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隐喻中的突显是两域之间的突显,是一种潜在的相似性突显。这种突显是人们主观判断的结果,因此是一种主观突显。而转喻则是域内的突显,即通过一个突显的概念去理解另一概念。
例如: Only the knife can save him.
手术刀和手术是息息相关的,手术刀是手术当中的重要工具,是突显的部分,因此可以通过突显的转体理解转喻目标。这种突显性是种对突显实体的客观描述,进而激活对相邻近事物的认识。因此转喻的突显更多的是种客观突显。
因此,突显性是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中必要的因素。两者的区别在于,隐喻是主观的突显,是基于对不同心理空间的不同概念域之间的相似性突显;转喻是客观性突显,是通过突显的概念实体对描述的概念体进行阐释。
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的认知现象,是对人类认知领域的扩展和延伸。通过合成空间理论下对隐喻和转喻的认知基础和突显性的对比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隐喻和转喻的认知基础,以便更好的从认知视角认识分析隐喻和转喻。
[1]Lakoff,G & Johnson.M 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Lakoff, G.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A].In:Metaphor and Thought[C].Edited by Ortony, A.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3]李勇忠.转喻的概念本质及其语用学意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8).
[4]Fauconnier, G. Mental Spaces[M].Massachusetts: The MITPress,1985.
H313
A
1673-2219(2012)06-0155-03
2011―12―10
顾征(1979―),女,山东济宁人,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责任编辑: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