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探析
2012-04-07程国财
程国财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 图书馆,合肥 230601)
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以及教育创新的不断深入,作为公立高校的有益补充,我国民办高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安徽省现有各类高校100余所,其中,民办高校18所,超过全省高校总数的15%。民办高校的发展加快了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进程,对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民办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管理的部门,肩负着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职责,是民办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民办高校图书馆必须审时度势,更新管理以及服务理念,逐渐摸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
一、民办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1.民办高校的一般共性
第一,学校建校时间较公立学校短,一般在一、二年到十几年不等;第二,专业设置比较灵活,一般设置市场需求较多的热门专业;第三,基本定位于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第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公办高校有较大差别。
2.民办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1)经费投入不足,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状况 和公办高校图书馆相比,民办高校图书馆在馆舍建造、设备采购、文献购置经费投入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1]。公办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投入是按照全校教育事业的比例进行划拨的,而民办高校图书馆的经费则是经过董事会进行审定,当经费投入不足时,和高薪聘请知名教授,修建教室、食堂、宿舍相比,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就显得不是当务之急,成为首要削减的对象。在民办高校大力扩张教育规模的趋势下,如何确保图书馆相关经费同比例增长是至关重要的,董事会要像重视关心教学科研工作一样对待图书馆的工作,保证经费的足额投入。
(2)图书馆专业人员匮乏,人员配备不足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需要一支知识面广,对本校重点学科及专业设置有全面了解的专业队伍。而民办高校的办学特点是机构精、人员少,对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人员的配备一般会让位于搞科研和教学的老师。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文献资源的建设也是如此,只有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将各种有用的资源转化为读者易于接受的信息资料,起到信息引导员的桥梁作用。
(3)图书馆设备欠缺,自动化程度不高 少数民办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尚未起步,有的没有供师生上机查阅的电子阅览室,连图书分编和流通环节都没有用上计算机,仍然停留在手工打卡的阶段,不利于图书馆藏书结构的掌握以及流通量的统计,给图书的流通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变[2]。
二、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
(1)一贯性原则 指根据高校办学的重点,将图书采购的方针、计划、标准以特定的形式固定下来,结合时代的发展适当变更,保持一贯性,减少不必要的乱采购情况的出现。采购方针是形成、维持以及发展图书馆藏书体系所需要的基础,方针确定可以使图书馆在较长时间段内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采购计划要依据专业和重点学科的调整,根据文献资源的实际需求来确定,使馆藏资源的形成适应动态变化的藏书体系,成为调节藏书体系结构的杠杆;采购标准是根据各学科的重要程度进行划分,在经费不足时重点保证重点学科、专业教学和科研的用书要求,保证公共课、基础课的用书。
(2)经济性原则 指由于经费投入存在短缺状况,应按图书馆的实际确定采购方针,然后实施采购计划,做到合理配备复本数及品种,慎购价格昂贵的、不漏购价值高的图书,本着节约的原则选购使用价值高的书。在强调经济型原则的同时,要确保采购来的文献信息资源要有实用性,诸如文学、计算机、英语大类的书都是借阅率高、流通量大的文献,在保证学科建设的前提下要重点采购。
(3)发展性原则 指根据学校发展状况,结合不同种类文献的更新周期与时效性不断采购文献资源及时补充库存,使文献内容保持一定的新颖性,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会议资料、统计资料、年鉴等要及时补充新版本,在采购科技图书和时事性读物时应注意其时效时间。
(4)系统性原则 指藏书要注重体系结构和内容上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协调各种类型出版物的采购比例,形成有最佳结构和功能的藏书体系[3]。尤其是对于工具书和多卷书的采购,不能够随意中断,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应相互补充,构建多种类、多载体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尽可能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将图书馆真正建成学校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民办高校图书馆应该定位于主要服务于教学的应用性图书馆,藏书建设应该围绕教学和实验进行,坚持以“用”为主导的方针,反对大而全的藏书倾向。
三、加强和完善文献资源建设的方法和对策
民办高校图书馆起步比较晚,其发展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不能急于在短期内为了达到某一指标而采用野蛮式建设模式,馆藏资源要追求稳定的增长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通过长期积累建立起系统的、有特色的馆藏体系。
(1)印刷型文献馆藏建设 印刷型文献是传统图书馆不可或缺的文献类型,在图书馆的馆藏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图书的具体采购过程中,应采取网上采购和现场采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期组织各专业的骨干教师参加现场采购以更好地适应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下订单前要进行查重,复本数要结合需求量进行合理控制,装帧形式特殊、不适宜图书馆保存的文献尽量不要采购,要尽量使馆藏文献向系统化、低复本、层次性、系统性的方向发展。
期刊和报纸是印刷型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刊是信息含量较高的文献,是文献信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期刊选择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科研的进程。在挑选期刊时,应该听取专家的建议,广泛征求读者意见。报刊是推动科技发展不可缺少的信息源,开拓视野,能够扩大师生的知识面,是重要的课外阅读资料。
(2)数字化文献馆藏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资源出现。当代图书馆是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的结合体,并且虚拟馆藏比例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数字化文献具有资源丰富、品种齐全、检索和使用方便、购置费用相对便宜等优势,其特点是只占用存储空间,可以节省大量的物理空间,节约大量经费,小型图书馆能够使用少量资金拥有和大型图书馆同样多的信息资源,目前已成为各高校馆藏资源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4]。数字化资源的使用超越了传统文献资源空间以及时间使用上的限制,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质量。在数字资源的使用上,民办高校图书馆缩小了与传统公立图书馆的差距。根据馆藏建设方向,加大信息化资源的采访力度,不断增加其采购经费比例,采访重点侧重网络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会议论文集和博硕士论文集等。
同时,建立以图书馆为中心的面向学科方向的文献信息服务平台,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建设专业特色数据库,建成有特点的数字化文献馆藏资源体系[5]。数字化信息资源需要借助网站才能呈献给读者,图书馆网站建设不必追求设计的精美,但一定要把丰富的馆藏资源直观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进入到图书馆主页后,要让读者在主页面的导航下能够方便地找到检索工具,列举出所有的馆藏资源。
(3)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图书馆除了要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外,还要重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完善引进专业人才机制,营造馆员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氛围。利用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对馆员进行有目的的业务素质培养,组织馆员到高水平图书馆参观学习,选派馆员参加学习班和学术交流会议,使馆员能够及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6]。高素质的图书馆人才必须要具备网络、计算机、数据库建设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使用各种类型的检索工具,除了具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对相关交叉学科有所了解,以及时有效地解决读者遇到的各种难题。如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图书馆近三年内,就采取多种途径加强馆员队伍建设,实现全部馆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并接收1名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生,鼓励职工在职攻读硕士学位,3人已取得“专升本”的本科学历。
(4)要走资源共享的道路 民办图书馆在规划之初就要把眼光放远,有大局意识。知识是全人类的财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保障事业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信息本身就有资源共享的特性,同样,文献信息资源也是可以共享的。有的民办高校深处大学城中,与公办高校或省、市图书馆毗邻,可以考虑提供一些资金来使用它们的图书资源,比如:馆舍共用、馆际互借、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等等,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有限的空间和资源,而要放眼未来,从全局考虑民办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1]李孟奇.浅论图书馆学科资料中心的建设[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1),30-34.
[2]张春萍.民办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6),61-62.
[3]牛红亮.试论我国民办高校图书馆建设[J].图书馆学刊,2006,(6),42-43.
[4]李万春.我国民办高校图书馆特点论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8,(1),43-45.
[5]卢滨玲.民办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整合探幽[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6),75-76.
[6]成 重.民办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