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皖省藏书楼开办大略章程十二条》看皖省藏书楼进步性

2012-04-02杨晓阳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藏书楼章程藏书

杨晓阳

(安徽大学,合肥 230039)

藏书楼在我国自古有之,它是中国古代图书馆的一种主要形式。始自汉代,历代相沿不绝,其主要功能为收藏图书。1901年中国最早的公共藏书楼——皖省藏书楼建成开放,在其颁布的《皖省藏书楼开办大略章程十二条》中提到“凡有志学问之士,无论何省籍贯,均许来楼抄阅”,表现出该藏书楼鲜明的近代图书馆“公有”特征。在对近代图书馆的研究中,多数支持中国近代图书馆起源于近代藏书楼的学者均认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是以近代藏书楼的兴办为发端的,图书馆只是藏书楼名称的科学化,两者并没有本质区别,而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兴起是以1904年浙江绍兴的古越藏书楼建成开放为标志的。[1]而以隋元芬、张展舒为代表的少数学者论述到中国近代最早的公共藏书楼其实是1901年设立于安徽省城安庆的皖省藏书楼。[2]姑且不论皖省、古越谁为中国近代公共藏书楼之第一,其进步性是毋庸置疑的,在其成立之初所颁布的《皖省藏书楼开办大略章程十二条》即为最有力的证据,本文将以此为纲,浅议皖省藏书楼的进步性。

1 章程体现的时代性

我国是有史记载最早创立藏书机构的国家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就有相当于今天国家图书馆的机构——盟府。此后历代均对图书的整理与保存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封闭性极强,无论官藏、私藏都是重收藏而轻使用。西方的近代图书馆萌芽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19世纪中期陆续兴起,以美国、英国为先,之后传至全世界。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直至19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文教事业所知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直至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才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图书公有,更好地传播先进技术和理念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甲午战后,维新派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改良的主张。1892年,郑观应第一次提出系统的新式图书馆思想,指出:“海内藏书家,指不胜屈,然子孙未必能读,戚友无由观,或鼠啮蠹蚀,厄于水火,则私而不公也”。[3]1895年康有为“公车上书”之时,呼吁向西方学习,建立供大众“以广见闻”的藏书楼。1898年《时务报》首次将“图书馆”一词引进中国,并逐渐被广泛采用,梁启超在1898年发表的《论图书馆与开进文化一大机关》一文中列举了新式图书馆八点功用:“一、图书馆使现在学校教育之青年学子,得补助其知识之利也;二、图书馆使凡青年志士,有不受学校教育者,得知识之利也;三、图书馆储藏宏富,学者欲查故事,得备参考也;四、图书馆有使阅览者随意研究事物之利也;五、图书馆有使阅览者于顷刻间得查数事物之利也;六、图书馆有使人皆得用贵重图书之利也;七、图书馆有使阅览图书者得速知地球各国近况之利也;八、图书馆有不知不觉使养成人才之利也。”[4]维新派在揭露中国古代藏书楼弊端的同时大力宣扬和传播西方图书馆的先进理念,在19世纪末期掀起“藏书公开”的思潮。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还共同创立学会书藏,拉开了兴建新式藏书楼的序幕。据统计,截至1898年,全国建立的学会共有87个,大都设有藏书楼[5]。这些学会藏书楼相对于我国上千年来“好书不出户庭”的私家秘藏传统而言,无疑是思想观念上的一大进步。但是这样的民间组织在国门大开的时代洪流中仍显力量不足,开明士绅要求借鉴西方图书馆体制,在大都市设立官办公共藏书楼乃至图书馆的呼声日益高涨。皖省藏书楼就是在此浪潮中建成并开放的,皖籍开明官绅何熙年1901年撰写《皖省藏书楼同人广告本省宦绅公启》,叙述了创办皖省藏书楼的宗旨和构想,其后在今安庆市借赁姚家口民房十八间作为藏书楼所在,经捐款官绅集议,于同年4月10日发布《皖省藏书楼开办大略章程十二条》,皖省藏书楼正式建成并开放。

2 章程体现的公有性

《皖省藏书楼开办大略章程十二条》被视为我国最早的图书馆章程,开启了公共藏书楼制度化管理的先河,也从办馆宗旨、管理理念、藏书建设、藏书管理、资源共享、人员、经费管理等不同的角度体现出皖省藏书楼与近现代图书馆相一致的公有性。

2.1 章程体现了公益为主、藏以致用的办馆宗旨

西方近代图书馆和中国传统藏书楼最大的区别就体现在:“公”与“私”、“用”与“藏”。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的古代藏书只能称为档案保存,杜定友曾云,“盖古之藏书者,皆以保存珍储为专责,故虽琳琅满架,不免藏石之讥。有消极的保全,而无积极的运用。与乎今之图书馆之意义,大相径庭。”[6]虽仍名为“藏书楼”,但皖省藏书楼已经在章程中充分体现出“公用”的特征了。章程第四条称“本楼虽设皖城,而同人创办之意,本以公益为主,但使有志学问之士,无论何省籍贯,均许来楼阅抄,以化畛域。”[7]将读者设定为有志学问之士,且不局限地域于省内,无论何省人士,均可以使用资源。章程中同时也提出“本楼藏书概求实用”、“藏以致用”。自古以来中国的藏书楼都是私家藏书之所,为了怕损坏藏书,很少真正使用,并不能体现藏书价值。皖省藏书楼第一次在章程中提出“藏”是为了“用”,建立此藏书楼主要目的不再是私家保存图书,而是能让更多的读者使用藏书,这在图书馆事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图书馆大家刘国钧在其《美国公共图书馆概况》一书中曾详述了近代美国图书馆与中国传统藏书楼的差异,其第一条就是“昔之图书馆于阅览者资格上限制,而今则公开的,一也。”从为公众服务并不限阅读者资格的建楼宗旨看来,皖省藏书楼与美国近代图书馆已相仿,具有鲜明的近代图书馆特征。

2.2 章程体现了藏书建设的公共性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我国的藏书楼大都只收藏四库全书等经史类书籍,而忽视科技实用书籍,厚古薄今,且因为中国古代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达,在藏书时重版本而轻内容,几乎完全不考虑图书的实用价值。在与美国近代图书馆的比较中,刘国钧提到:“昔以搜罗秘本,珍藏什藏,为图书馆第一要务者,今则举凡日用所需之知识,若烹饪、园艺、游戏、卫生,乃至科学、哲学之书籍、报章、杂志、公文、小册之流,苟为人类思想之产品,而于他人之思想或知识能生影响者,皆在收罗之列,此其不同者二也。”由此可见,区别新旧式图书馆的另一重要依据就是藏书内容。新式图书馆藏书种类丰富,藏书建设重实用,重科学,从而更好地实现藏书公共性。

2.2.1 藏书建设目的为供众览

主导思想“藏以致用”。章程中第一条即明确指出“本楼购置书籍,凡属有益经世之学,无论古今中外,均须随时增购,以供众览,庶个讲求实学转移风气之用[7]。”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皖省藏书楼当时藏书的目的是供众人阅览,以求经世致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符合新式图书馆藏书目标要求。

2.2.2 藏书建设范围及类型广泛

现代图书馆藏书主要分为“书”和“刊”两大类,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连续出版,而在皖省藏书楼的章程中第一次对两类藏书分别做了阐述,对收集范围、方式都有所涉及。书的方面“以儒家经典为主,兼收有关词章的文学书籍和西人图谱。”[7]在刊物订购方面,打破了传统藏书楼厚古薄今的传统,大量订购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内容更新快的期刊。章程中第二条提到“本楼图籍之外,旁及各报,无论旬报、日报,但非浅鄙狂妄之说,均当全年定阅,免蹈知古昧今之癖”。[7]皖省藏书楼对不利于开启民智的图书管理亦是十分严格,章程第三条规定:“本楼藏书概求实用……其余琐碎之考据,猥鄙之词曲,古董之书画,概不羼入。偶有捐赠,亦当璧谢,以昭划一,而免分歧。”[7]由此可见,皖省藏书楼的藏书涉及书籍、字画、报刊杂志等多个方面,并在建立之初就开始强调藏书的多样性、实用性及连续性,确实具有前瞻眼光。皖省藏书楼藏书内容突破了老式藏书楼的固定范围,且严格控制藏书内容,对此后近代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具有先导作用。

2.2.3 藏书建设体现资源共享特点

除了上文提到的“购置图籍”、“全年订阅”[6]之外,章程中特别提到“本楼全持捐助而成”。[7]这里所说的捐助,不仅指财物上的捐助,更重要的是提到皖省藏书楼一个很先进也很大胆的引进藏书、丰富馆藏的途径——“家藏书籍寄存”。[7]皖省藏书楼在距今110年之久的章程中就体现出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最大特征之一“馆际互借、资源共享”。[8]章程第七条规定“本楼除购置各书外,如有同志家藏书籍,情愿寄存,公诸阅览者,当由本楼给与清单收条,无论何时来取,即时检送,如有残损,照价赔偿,庶几一转移间两得其便”。[7]“情愿寄存”体现了自愿原则,“如有残损,照价赔偿”体现了平等原则、“庶几一转移间两得其便”体现了互惠原则,符合21世纪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三大原则“自愿、平等、互惠”。这样的措施充分调动了读者交换藏书的积极性,在节约经费的前提下大大丰富了馆藏,这一有效的丰富藏书之举沿用至今。“家藏书籍寄存”也体现出皖省藏书楼极为先进的服务理念,可视为我国馆际互借服务的先行。

2.2.4 藏书建设管理制度先进

皖省藏书楼在章程中将藏书的管理分成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制定严格专门的财产制度,建立专门的典书处,定期对图书进行清点。第十条规定:“其周岁收支,每于年终,由本楼帐房开具四柱清册,由总理诸人查核无误,再行刊布,凡有捐者,均送一份。如有不善,准由捐诸人公调而公查之!”[7]对外在读者使用图书方面,将全部图书公开的同时也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章程第六条规定“唯有两例,万不可破,一不许携出,一残损必赔,庶以免残失而保久远”。[7]另规定西文图书“阅者须有人保荐”[7]。这样的制度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书籍在流通时的遗失及破损,对长期完整地保存图书,发挥其最大使用价值起了很好的效果,并为1908年颁布的全国性图书馆规章《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所效仿。

2.3 章程体现了藏书楼经费及人员管理的公开公平性

皖省藏书楼的经费全部来自乡绅的捐赠,在经费管理方面,章程规定要公开账目,以供查阅。人员管理方面学习西方,总理及理事各绅由捐书多寡决定资格,再由公众推举。其他工作人员则由聘请和兼任的方式推举。为了节省行政开支,大部分员工并不支薪。章程中提到“本楼全恃捐助而成,除所请帐房、典书给津贴以资办公外,其余总理、协理、书记各员盖不支薪,以节经费而昭大公”。[7]由此,皖省藏书楼的公共性、公益性得以充分体现。

3 结语

《皖省藏书楼开办大略章程十二条》是我国第一次系统地将建设公共藏书楼制度化、规范化,体现出我国近现代图书馆的特质,是我国近代图书馆建立的标杆,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作为我国第一座公共藏书楼的皖省藏书楼建成开放,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藏书楼向近现代图书馆转型,走向公有化、公开化、制度化的探索过程。

[1]隋元芬.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兴起[J].浙江社会科学,2000,(5).

[2]张展舒.皖省藏书楼——我国第一座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的藏书楼[J].图书馆工作,2002,(3).

[3]郑观应.盛世危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0).

[4]梁启超.论图书馆为开进文化一大机关[N].清议报,1899-06-10(17).北京:中华书局,2006:1073-1078.

[5]王酉梅.中国图书馆发展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12.

[6]杜定友.图书馆通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38.

[7]李希泌.《皖省藏书楼开办大略章程十二条》,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M].北京:中华书局,1982.108 -109.

[8]庄华峰,刘和文.何熙年与皖省藏书楼[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3).

猜你喜欢

藏书楼章程藏书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珍惜每一本藏书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从章程出发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藏书楼开出一朵花
浅谈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依据
城南袁氏及其藏书楼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