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DA新著录标准之利弊探析

2012-06-28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编目字段书目

朱 虹

(国家图书馆,北京 110081)

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数字资源不断增加,图书馆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为了满足数字环境下资源著录和检索的新要求,RDA作为新的书目著录和检索标准于2009年正式出台,反映了国际编目界的最新进展。美国国会图书馆于2010年12月31日结束了RDA的测试,正式进入使用阶段。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内图书馆界的领军者,已经开始尝试使用RDA的编目规则对外文电子资源进行编目。笔者作为一名编目人员,在实际使用RDA标准的过程中,归纳出一些想法,与图书馆界同仁共同探讨。

1 RDA新著录标准之利弊探析

RDA(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中文翻译为资源描述与检索。它是以《英美编目条例》(AACR2)为基础,以国际编目原则(ICP)为原则,并基于书目记录功能需求(FRBR)和规范数据功能需求(FRAD)模型而重新修订的标准,其目的是为各种不同文献类型的资源提供著录和检索的统一使用指南和方法[1]。RDA的使用是基于网络的,适于Web环境下的应用和操作。

2 RDA的有利之处

2.1 信息量大

RDA的规范记录增加了更多的信息,使书目记录反映的资料内容更加全面,为用户更加准确快捷地检索提供了便利。在著录过程中,其增加的内容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责任者的增加及对责任者限定的增加。AACR2对超过三个责任者的著录进行限制,一般只选取第一责任者,对于其他责任者予以省略或在附注项加以说明。RDA则对这一规则进行了修改,规定除某些信息可选择性省略外,一般均需照实著录。这一信息的增加,即扩大了责任者的检索范围,同时也是对这些作者劳动的肯定。如下例:

例1:(AACR2)

另外,RDA在个人名称标目后增加了限定的信息,例如职业、职称、研究领域等,对于解决同名同姓的问题很有帮助,特别是中文名称中有很多同音字,限定词的增加极大地提高了检索的准确度。

二是缩略词的扩展。RDA对著录细节进行了修改,一些缩写被要求以全称代替。以AACR2与RDA的对比为例:版本项的2nd ed.改成 Second edition.;出版项的 Pub.改成 Publishing Inc.;出版地出版者不确定的 [S.l.][s.n.]改成 [Place of publication not identified]、[publisher not identified];载体形态项的33 p.改成33 pages;ill.改成illustrations等。这些拉丁缩写词的取消,使更多的非编目人员也能看懂书目记录表达的含义,有利于用户对资源的检索。

三是新字段的增加。RDA很重要的一处修改就是将一般资料标识(GMD)从题名项中独立出来,增加新字段336、337、338来加以描述。RDA建立的初衷就是针对数字资源的著录,这个目的通过新增加的这三个字段得到很好的体现。336、337、338字段分别表示著录文献的内容类型(content type),媒体类型(media type)和载体类型(carrier type)。这三个字段的运用,有助于电子资源、网络数字资源的准确著录。

2.2 兼容性强

RDA的兼容性表现在对资料类型的兼容、对原有数据的兼容以及对国际现有著录标准和规范的兼容。首先,RDA可以描述印刷文字资料、地图、图像、音像资料以及网络数字资源等各种信息资源;其次,RDA与目前联机图书馆现存的记录保持兼容[2],其书目数据可以转录,编目人员不必重新编目旧的数据;第三,RDA与国际现有标准保持兼容,不论是ISBD MARC21还是DC都可以适用,同时也能用于其他领域的信息系统,如出版商使用的在线信息交换标准(ONIX)等[3]。RDA的目标就是使自身成为各类资源描述的唯一内容标准,成为可兼容更多的元数据框架的标准[4]。RDA的兼容性使这一目标有可能得以实现。

2.3 应用领域广

RDA与其它国际标准的协调性和兼容性。使其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延伸拓展到了全球范围。它致力于摆脱英语世界的局限,并将影响扩展至图书馆界以外,使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出版社以及其他专业信息机构都能适用[5],为跨行业的合作与共享创作条件。

3 RDA的弊端所在

RDA作为新的著录标准自有其优势所在,但同时在编目过程中也暴露出它的许多不足之处。

3.1 范例不充分

RDA的工具包没有充足的书目记录做范例,特别是英文以外的语种,如中文、日文、韩文等,使编目时没有足够的例子可参照。因此,其它标准的资源对于创建RDA记录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LC、OhioLINK、OCLC等都提供了大量的范例。

3.2 没有基本格式和标准的参照表

RDA没有对格式限定的说明,在给一些特殊的资源类型编目时就比较困难。除了新增字段和子字段外,还有很多增加编码的字段,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给规范记录中的可选择字段编码,即加大了编目的难度,也对编目人员的要求有所提高。另外,RDA没有一个标准的参照表,在描述资源信息时,一些词汇的选择和运用就没有了明确的参照,容易出现一种事物多种描述的情况。

3.3 信息重复

RDA的书目记录在著录过程中,所选取的信息在不同字段中存在重复著录的现象,特别是音频、视频等资料的著录。这种现象增加了记录的长度,耗费了编目时间。例如文本类型资料标识的描述:

例1:

3.4 信息量过杂

RDA将更多的信息增加到书目记录和规范记录中,例如其补充的责任者信息,就同时使用了370,371,372,373,374,375,376,400,670 等多个字段加以描述和说明,大量的信息使记录篇幅太长过于复杂。而有些信息还会使用户产生困惑,例如对于版权年的描述:260##$c[date of publication not identified],c2011.,就容易使人产生到底有没有明确日期的困惑。

3.5 选择性过多

RDA的操作有很多选择性。不同的编目人员、各个图书馆以及其他编目机构如果选择了不同的著录方式,或者是OPAC的显示方式有不同选择,都会影响资源共享和联合编目的一致性。例如:OPAC上是否显示RDA新增加的元素,如336、337、338字段的资源描述。如果选择显示,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标注。这些问题都需要图书馆和编目机构做出抉择。另外,对于图书馆馆藏信息与RDA的交互联系,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

4 作为编目人员的愿望

RDA追求简单且易于操作,但事实上整个编目过程仍让人感觉过于繁杂,并没有给编目人员的工作带来简化。作为一名编目员,笔者希望RDA能进一步改进,简化编目过程,提高编目效率。例如在编目中使用更加灵活的标注,减少标点符号的规定,精简不必要的信息,有效选择必要字段等。

其实编目原则的制定应以能否符合用户方便使用为前提。对于图书编目工作来说,我们优先考虑的应该是书目的使用者,也就是读者的需求。本着为读者着想的原则,编目记录无需过多信息。据调查,读者在检索书目时,习惯首先用题名、著者和主题检索;其次是资料的内容和摘要,以帮助区分和选择图书。因此,检索时少数最常用的项目就可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总之,RDA作为一部全新的资源描述与检索的国际标准,致力于为所有类型的信息资源的描述和检索提供全面的指南和使用说明,其定位是明确的,目标是远大的。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作为一个新事物,这个过程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名编目工作者,我们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才能适应新事物新领域的需要。

[1]高 红.RDA标准及理念对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1):65 -69.

[2]徐 涌.资源描述与检索(RDA)的发展概况和应用前景[J].现代情报,2007(12):16-22.

[3]吴晓静.RDA-资源描述与检索的新标准[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1(1).

[4]Tillett,Barbara.AACR3: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OL].2007 - 07 - 25.http://www.ala.org/ala/alcts/alctsconted/presentations/tillettch12.pdf.

[5]杨莉萍.资源描述与检索内容的新标准:RDA[J].图书馆学研究,2011(3):47-50.

猜你喜欢

编目字段书目
图书馆中文图书编目外包数据质量控制分析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
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在藏文图书编目中的比较研究——以ILASII和GDLIS为例
CNMARC304字段和314字段责任附注方式解析
无正题名文献著录方法评述
关于CNMARC的3--字段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本刊邮购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