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物流标准,提升CAFTA物流水平
2012-04-02吴砚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 吴砚峰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近7000种商品货物商流与物流享受零关税,实现商品货物贸易自由化。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之前的9.8%降至0.1%,东盟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文莱等6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低到0.6%,与此相适应,海运物流、公路物流、铁路物流、航空物流四种物流方式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011年上半年东盟超过了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之后一年比正式建立之前一年贸易物流额增长了37.5%,该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令人振奋,但自由贸易区的物流发展受制于物流标准化的滞后,使物流成本过高,对物流速度和流通质量都造成了影响。要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标准化势在必行。
一、CAFTA物流标准化现状
(一)物流标准化的内容
物流标准化是指在采购、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保管、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管理等环节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各类标准,达到协调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经济效益。物流标准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从物流系统角度出发,制定各个子系统的设施、设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以及业务工作或业务操作的标准。其二,研究各子系统技术标准和业务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的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标准。其三,研究物流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配合性,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二)中国物流标准化现状
中国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从美欧和日本引进物流概念,2001年4月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起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首次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45-2001),于同年8月正式实施,该物流标准术语规定了物流活动中基本概念术语、物流作业术语、物流技术装备与设施术语以及物流管理术语,是中国物流领域的第一个基础性标准,对规范中国物流业的基本概念、促进物流业迅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物流业发展很快,中国几年后又对物流标准术语进行了修订,并于2006年12月发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从2007年5月1日正式实施。
由于中国缺少物流标准化的国家强制性法律法规,物流业存在多头管理和中国大多数物流企业发展水平比较低,所以,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物流标准化工作产生的实际作用十分有限,更多的作用在于为以后物流标准化的正式推行做准备。表现在:
1.推行物流标准化的国家强制性法律法规缺失。可以说,缺少有强制力的法律法规是物流标准化过程中最大的软肋。目前,只有卫生标准、安全标准与环保标准被纳入国家强制性标准范畴。现有的物流标准只是在推荐性标准中设定强制性条款。例如,物流业的基础标准《物流术语》国家标准,虽然很多企业都认同并执行,但并不是强制性标准。以交通运输中的安全管理标准为例,目前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在组织制定。其中会规定物流运输过程中必须按照什么要求装车、必须怎么运输、必须使用什么材料捆绑等等操作规范。以前在这些环节,没有任何法律法规或者标准可以参照执行。
2.目前已有的物流标准大多数针对传统物流,起点较低。如与仓储相关的物流环节中,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7年第8号),由中国仓储协会组织起草制定的《通用仓库等级》(GB/T 21072-2007)、《仓储服务质量要求》(GB/T 21071-2007)、《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质》(GB/T 21070-2007) 等三项仓储国家标准,2007年9月15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自2008年3月1日实施。
3.有的物流标准出台过于仓促,没有经过充分的认证,不能被彻底执行。如针对2010年底多次曝光的“快件暴力分拣事件”,为了防止再次发生此类恶性事件,针对快递行业存在的快件丢失、野蛮分拣等顽疾,国家邮政总局急忙颁布了《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对快递业务全程作业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质量控制点作出基本要求,规定快递企业在接单2小时内取件;取件后在3小时内将快件送交快递营业场所。快件分拣脱手时,离摆放快件的接触面之间距离不应超过30厘米等等要求。
(三)东盟10国的物流标准化现状
东盟10国的物流标准化根据发展程度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高层次为新加坡、文莱等发达国家,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其物流业发展水平比较高,物流标准化程度也高,且多数物流和国际物流标准靠拢,物流标准化程度优于中国。中等层次为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下,物流业发展水平处在同一水平,其物流标准化程度与中国不相上下,有的略好于中国,都属于发展之中。低层次为老挝、缅甸、柬埔寨等欠发达国家,人均GDP少于1千美元,物流发展水平比较低,物流标准化程度也比中国低。东盟10国至今没有对物流标准进行统一,仍然是各自为政的状态。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也没有制定和实施物流标准化,使物流费用居高不下。
二、规范物流标准,CAFTA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运输标准化问题
运输标准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尤其反应在中国向东盟国家出口的货物运输管理过程中。例如中国有大量的机电产品出口到东盟越南等国家,而中国向越南出口运输电冰箱等电器,按规定如果包装箱没有损坏而电器有损坏时由生产制造厂家负责任,如果包装箱有损坏而且电器也有损坏,责任在运输物流企业。运输中通常物流公司都是用绳子在商品两头一系就可以了,运输过程中绳子容易损坏包装用的纸箱。这时候,电器本身出现问题难以追究责任,生产制造厂家与运输物流企业容易互相扯皮。其实,运输物流过程中的标准,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货物运输的安全。比如运输车在刹车、转弯甚至翻车时,按照标准规范执行的货物应该跟随车体一起晃动,而不会由于惯性脱离车体,造成危险或损失。
事实上,这类涉及到安全的标准相当重要并且急需,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之间至今没有统一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要求,只是作为推荐性标准,而非市场准入标准,所以物流企业并不重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互相推诿。原因在于使用普通草绳或者塑料绳包装捆绑要比使用规定的特别材料包装捆绑便宜很多,企业不会自动给自己增加成本。
(二)仓储标准化问题
相比其它的物流环节而言,仓储标准化问题是比较少的,主要因为仓储是传统的物流之一,发展时间比较早,而且标准化程度也比较高。中国在2007年已经发布了通用仓库等级(GB/T 21072-2007)、仓储服务质量要求(GB/T 21071-2007)、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质(GB/T 21070-2007)。但在仓储环节仍有一些标准需要确定,如托盘的标准化问题,这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仓储标准化的主要问题反应在托盘标准化上,受到业界广泛关注的中国托盘规格标准,究竟是采用日本的1100×1100标准还是欧洲的10000×1200标准成为主要分歧点。实际上,托盘的标准化之争在某种程度上是贸易之争、利益之争。抛开经济上的因素,单纯从保障安全的技术角度分析,一些物流装备行业专家认为,10000×1200的托盘更稳定一些,因为在此规格托盘上堆放的货箱为矩形,码放第二层货箱时可以调换长宽方向,从而错开上下层货箱与旁边的货箱形成同一个缝隙,而1100×1100的托盘上货箱为正方形,则无法错开。
中国目前流通中的托盘规格有30多种。2002年中国进行了第一次托盘普查,2005年6月北京会议上明确亚洲一贯运输用托盘建议采用 1100×1100mm,1200×1000mm两种规格,亚洲托盘标准化机构名称初步定为“亚洲托盘系统联盟(APSF)”。并初步讨论了设立“亚洲托盘系统联盟”的提案。2006年6月亚洲托盘系统联盟在东京正式成立,以后几年又分别在曼谷、河内、吉隆坡和雅加达举行了年度联盟大会,继续为推进亚洲托盘标准化和托盘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在亚洲各国扩大了影响。2005年中国成立了托盘国家标准修订小组,经过3年努力,在2008年3月公布了《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GB/T 2934-2008)新的国家标准。新标准确定了1200mm×1000mm和1100mm×1100mm两种托盘规格为国家标准规格,且特别注明1200 mm×1000mm为优先推荐规格。
(三)包装和集装单元标准化问题
以集装单元为基础而组织的包装、装卸、搬运、储存和运输等物流活动一体化运作的方式称为集装单元化。由包装为货物单元、集装器具、物料搬运技术装备设备和输送设备等有机和谐组成的高效、快速进行物流功能运作的系统称为集装单元化系统。集装单元化有效地将各项分散的物流活动联结成一个整体,是物流系统合理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方式。在包装标准方面,中国已制定了包装术语、包装尺寸、包装标志、包装技术、包装材料、包装容器、产品包装、运输、贮存与标志等方面的标准,但还没有与东盟国家对接。
中国与东盟物流标准集装单元化在集装箱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对机械设备产品和农产品、水产品方面做得比较差,机械设备产品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标准集装单元化有难度,而农产品、水产品等完全可以运用标准集装单元化。目前中国与东盟物流在这方面问题很突出,例如中国出口到东盟的温带水果、蔬菜以及东盟各国出口到中国的热带水果和水产品,很多都在边境重新进行分拣和包装,这种情况在中国-东盟陆路物流主渠道的广西东兴、凭祥、友谊关、水口、龙邦、平孟以及云南河口、勐腊、畹町、瑞丽等口岸随处可见。包装和集装单元的不标准和重复劳动增加了许多费用,加大了物流成本。在东盟国家中,菲律宾对农产品香蕉的包装标准化做得比较好,笔者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对菲律宾出口中国的香蕉包装标准化进行过调查研究,该国对香蕉包装标准化做得比较好,保鲜技术也先进,值得中国学习。
(四)物流信息标准化问题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条形码管理技术(BC)、射频技术(RF)、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管理信息系统(MIS)、运输管理系统(TMS)、仓储管理系统(WM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物联网(IOT)等在物流中的推广和运用。
物流信息标准化在物流发展中至关重要,随着物流服务标准化持续推进,形成了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核心,包括采购、运输、装卸、搬运、仓储、中转、流通加工、展示、电子报关、通关、清关、报检、配送等各个环节密切相连的现代物流标准化服务体系。中国与东盟各国物流在这方面还有很多问题。例如目前从中国广西陆路口岸物流到新加坡的商品物资需要4次装卸和8次报关通关,物流信息化不标准不统一会带来很多麻烦,增加很多费用。
(五)物流设备标准化问题
物流设备标准化主要包括车载和船载标准化、货架标准化、托盘标准化、叉车堆垛机标准化等内容。中国与东盟物流设备标准化最突出的是车载和船载标准化问题,中国和东盟各国车辆多种多样、船只差别很大,以中国和越南为例,越南多用日本、美国和韩国生产的大卡车,吨位重、容积大,中国的载重汽车包括山东“黄河牌”、吉林“解放牌”、湖北“东风牌”、广西柳州的“乘龙牌”、陕西的“霸龙牌”、北京的“欧曼牌”等,与越南使用的大卡车相比普遍吨位轻、容积小。若以冷链物流车辆来比则差距更大。铁路物流方面,中国使用的是标轨,间距为1435mm,越南使用的是窄轨,间距为1000mm,铁路物流运输功能受很大限制。
中国昆明到泰国曼谷公路(昆曼公路)全程1807公里,2008年3月21日通车,共设有中国磨憨、老挝那堆和会晒、泰国清孔4个口岸,一辆满载货物的大卡车从昆明出发,必须办理4次出入境手续,中、老、泰三国在通关环节中的标准五花八门,比如车辆限载标准,中国将3轴车核定为30吨,4轴车核定为40吨,老挝则将3轴车核定为21吨,4轴车核定为25.2吨,如果是60吨卡车有可能会在某一个环节被打回头。可见物流设备标准化不一致问题的严重性。
三、实施物流标准化对提升CAFTA物流水平的重要作用
(一)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标准化,可大大降低双边的物流成本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物流标准化,可以加快物流过程中运输、装卸的速度,减少中间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可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物流效益,货物运输装卸能力将会大大加强,减少物流环节,缩短装卸设施如站台、货场占用时间,物流机械化作业程度提高以后,可避免搬运工人直接搬运货物的做法,减少人工野蛮装卸,节约社会经济资源,将会大大降低双边的物流成本。
以统一托盘和集装箱规格为例,中国-东盟各国之间可以实现无缝连接,同时统一的运输设备将会随之出现,运输效率也会提高。托盘规格的相对统一,货架的规格也将会相对一致,仓储效率也会相应提高,这对需要冷藏的商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此外,托盘标准的相对一致,托盘共用系统有效建立的效果还会延伸到环保方面。例如可循环利用的塑料托盘使用比例将会大大提高,一次性木质托盘将会减少,既能避免木材垃圾问题、节约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又能降低各个国家的物流运行成本。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标准化,将大大提高物流的速度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海运物流、公路物流、铁路物流和航空物流对接的标准化,以及物流要素运输、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报关、报检、配送等的标准化,推广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化,使物流术语标准化、托盘及集装单元标准化、商品编码标准化等,促进电子商务国际物流标准化。必能减少物流的许多不必要环节,大大提高双边物流的速度。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标准化,能大大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物流服务的标准化,对加快物流速度、提高效率至关重要。如铁路与公路在使用集装箱统一标准之前,运输转换时要“倒箱”,为此每吨货物要增加费用,各国“倒箱”数量庞大,损失巨大。物流服务标准化,要求在运输工具、包装、集装单元、装卸、仓储、信息,甚至资金结算等方面采用统一标准,达到物流效率的最大化,物流服务质量的优质化。
物流企业的基本功能就是为客户服务,满足客户要求是物流企业的服务目标。而货物本身的性状和设备工具的参数等则构成对物流服务过程质量的约束条件,在特定约束条件下去寻求目标函数即满足客户要求的最优方法,即为客户提供高效经济的物流解决方案,不仅是物流企业的根本任务,也是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物流企业的服务产出具有无形性、不可储存性、过程互动性和结果差异性的特点。对服务水平,就如同对制造的产品一样,也是要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的。在物流服务的过程中,服务的结果是由物流企业和客户在事先约定并预期的,对服务质量的控制却不可能采取事后检验的办法。因此,必须实施对服务过程的监测和控制——对物流服务质量实施预防性或前置性管理。因而物流服务标准化可以大大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四、规范CAFTA物流标准的主要对策
(一)十一个国家密切合作共同重视和推进物流标准化发展
从贸易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国家的利益集团都希望其他国家采用本国的物流标准,以便本国有货物能够充分利用它国的物流设备与设施,以较低的物流成本顺利进入它国的市场,而不愿意为其它国家改变本国的物流标准,进而为改变产业标准分担代价。因此,物流标准历来成为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贸易谈判斗争的焦点之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11个国家都应该求同存异,和睦相处,11个国家密切合作共同重视和推进物流标准化发展,从大局出发采用统一的物流标准,才能较好地减少物流成本,提高自由贸易区的活力与竞争力,从而带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发展。
建议在每一年召开的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和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列出物流标准化专题进行讨论、沟通、交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必要时加强中国―东盟各国物流行业协会之间或中国―东盟各国标准化组织机构之间的接触、沟通和交流,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共同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标准化的发展。
(二)深刻认识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性
现代物流已经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以现代科技管理和物流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性产业,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发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现代物流的“三驾马车”,现代物流的必然发展趋势是实施物流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物流的信息化管理,推动自由贸易区中物流企业的发展。只有通过物流标准化无障碍的物流信息通道,才可以使信息流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为基础的物流平台,突破原有的发展平台限制,规划业务流程,有效实现跨区域物流业务管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畅通,节省物流运营成本,提高物流业服务能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11个国家都要深刻认识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性。
(三)抓住重点推动物流标准化建设
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物流标准的多样化、不统一、不规范已成为制约该自由贸易区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首先要在运输、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报关、报检等重点物流环节标准化,逐步统一标准,尤其在物流条形码、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工作方面多下功夫。物流标准化的形式包括流程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要抓住重点推动物流标准化建设。其次,要加快自由贸易区内一些急需的物流标准化工作,如国与国之间海关电子通关的EDI标准、接口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用户协议等。最后,加强自由贸易区内物流标准化的宣传和推广,扩大影响和实施。
(四)立足现实建设好物流标准化的公共信息平台
标准化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通过对物流相关的信息采集,为生产、销售及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物流信息服务,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物流公用信息的需要,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通过构建标准化的物流信息平台,使物流企业可以实现数据标准流转,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劳动,节约社会资源。企业可以通过标准化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发布、查询,缩短物流信息流转环节,降低运营费用,拓展业务范围。同时,行业或政府可以通过平台及时获取企业信息、需求总量、供给能力和运输方式等运营情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业调控和指导。
(五)求真务实共同迈向物流标准一体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标准化的实施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该自由贸易区11个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投资合作发展都离不开物流,物流的标准化是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需要密切配合,求真务实共同迈向物流标准一体化。建设该区域物流标准化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一是抓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港口、码头、机场、铁路、道路、保税区、仓库、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站场、停车场、信息网络设施等规范化建设。二是做好物流设备类标准化配置,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各种运输工具、装卸搬运机械、自动化作业设备、流通加工设备、信息处理设备及其他各种设备的优化组合。三是逐步统一物流标准,包括物流术语标准、运输标准、包装标准、仓库标准、托盘标准、卡车标准、集装设备标准、货架标准、商品编码标准、商品质量标准、表格与单证标准、信息交换标准和作业标准等。▲
[1]冯怀宇,周志权.推进广西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思考 [J].学术论坛,2010(4):129-132.
[2]孟国强,孙轲.关于我国托盘应用现状与发展的建议[N].中国包装报,2010年3月19日.
[3]晏绍庆,王晓燕,凌湖吉.标准化建设推进我国物流产业发展[J].学术,2009(12):25-28.
[4]张学引.标准化是物流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J].河北企业,2010(1):12-13.
[5]刘国信.冷链食品物流标准踏上“破冰”之旅[J].湖南包装,2010(3):12-13.
[6]安华.物流标准化成港口物流获利增长点[N].中国包装报,2010年12月10日.
[7]高宏伟.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促进物流产业发展 [J].论坛,2011(4):103-104.
[8]胡玉莹.中日韩国际物流系统无缝连接探析 [J].对外经贸实务,2010(6):90-92.
[9]米志强,邓子云.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10]肖绍萍,李万青.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联盟的构建与策略研究[J].特区经济,2011(6):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