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德育创新行动研究”的实践与探索

2012-04-02李希成牟继春张兴国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社团德育班级

● 李希成 牟继春 张兴国

“学校德育创新行动研究”的实践与探索

● 李希成 牟继春 张兴国

寒亭区教育局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把德育融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中小学各学段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

创新;德育;模式;实现;突破

潍坊市寒亭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宗旨,创新学校德育模式,促进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一、让德育目标回归基础

我们开展德育目标的实效性研究,尤其是在中小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责任行为等方面进行探索,将德育目标转变为关注德育对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在小学阶段着重习惯养成教育,中学阶段侧重于责任教育,并且将习惯养成目标生活化,责任教育目标行为化。

(一)习惯养成目标生活化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体分为 “举止文明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守时惜时的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遵守秩序的习惯、勤于动手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等十个项目,并针对性地做了45项相应的目标细化要求,目标明确、便于理解、可操作性强。如:举止文明习惯有8项: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行礼。2.与人相处,语言文明,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公共场所不喧哗,爱护公用设施,节约公用资源,遵守公共秩序。5.乘车购物,不拥不挤,座位让给有困难的人,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向别人致谢。6.行车走路,遵守交通规则。7.与人交往热情、友好、大方。8.保护环境,垃圾废物不乱扔,绿地草坪不践踏。课题组还编写了《小学生一日常规四字歌》,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识记:

(二)责任教育目标行为化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意识到自己每时每刻所担负的责任,就必须从实践体验每一个细节做起,从自己身边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着手。所以责任目标就必须与这些具体行为结合,如:上课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是对学习负责;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对同学的学习负责;讲究卫生、积极值日,是对同学健康负责;平时勤俭节约,不乱花钱,是对家庭负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养成饮食卫生习惯是对自己健康的身体负责;伸手把哗哗流水的水龙头关上,白天随手关掉走廊亮着的电灯,主动修好损坏的公共设施,是对学校负责;遵守交通规则,排队不加塞,尊老爱幼是对社会公德负责等等。学生有了对责任的正确认知,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让德育途径回归生活

我们通过德育途径的多元化,让学生亲近自然、参与社会,在活动中获得道德情感体验,在体验中形成意志品质。

(一)构建全员育人德育体系

寒亭区各学校德育工作普遍实行 “五条主线”的精细化管理,使德育工作实现“人人教育人,处处教育人,事事教育人”的育人格局。第一条是德育管理工作主线:校委会——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第二条是实施德育的课堂主渠道主线:校委会——教导处——教研组——科任教师;第三条是学生自我教育工作主线:党支部——共青团 (少先队)——班委会——学生;第四条是辅助教师主线:校行政——总务处——后勤工作人员;第五条是齐抓共管主线:学校——社会——家庭。真正形成了学校为主渠道,家庭、社会多方参与,层层衔接的校内外齐抓共管的德育体系。

(二)班级角色体验

我们运用班级角色体验把责任感的培养与班级建设结合起来,给每一名学生一个培养责任感的机会,让他们参与班级各个岗位角色体验。根据班级管理和学生年龄特点及成长发展的需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角色设置,由全班学生讨论出各类角色并制定出各自角色职责,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富有个性的岗位标志牌,实行挂牌上岗。这既能让其他同学明确上岗同学的角色,又能提醒上岗学生自己的责任,挂牌上岗的过程中能自觉地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如“我是小小老师”角色,让学生上一堂课,批改作业,体验老师工作的艰辛。每个角色体验后都设有“角色体验日记”,记录角色感悟,在记录每名任职学生成长的同时,为下一名任职该角色的同学提供可参考的经验教训。开展“体验之星”评选,交流“体验过程”,总结“体验成果”等活动,使他们在角色体验的实践中获得真实感受,在体验角色中增强责任意识,巩固责任行为。角色体验还延伸到学校、家庭、社区,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的艰辛,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三)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班会以学生为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主题班会的文化渗透、情绪感染、自我反思等功能,选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时代性强的德育主题内容进行自我教育,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在道德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主题班会“做一个感恩的人”,引导学生每人写出自己感恩的3个人及3件事;观看视频《天堂的午餐》;准备好与感恩有关的3分钟的精心发言交流。每个环节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增强了活动的感染力,比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四)主题月活动

每月一主题都精心计划和设置具有本校特色、符合学生特点的专题教育活动,通过生动活泼,新颖、多样的德育活动,让学生把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内化融合,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如:三月份确立“绿色环保月”。围绕绿色环保进行以下活动,一是“植树造林,爱我家园”活动;二是“保护环境,抵制污染”活动。三是“学雷锋做好事”。七八月份确立“弘扬文明风尚月”,进行以下活动:一是社区文明志愿者;二是文明上网,健康休闲;三是“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读一本科技读物;四是走进自然、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企业的“四进”社会实践活动。另外,落实德育活动“四个一”要求,每学年至少组织学生“看一场爱国主义电影、观摩一场高雅艺术演出、参观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场馆、参加一次社会公益劳动”。

(五)学生社团活动

中学生有主动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完善自身的强烈的愿望,并能为达到该目的而严格要求自己,产生持续性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养成。我们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积极为学生社团创设环境和条件,引领学生自主成立社团组织,自主开展活动,对学生社团的自主管理表现情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定期与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我们通过建立 《社团发展档案》(包括社团成员名单、社团发展规划、学期工作计划、社团干部登记表、社团成员通讯录、社团日常活动策划方案、社团日常活动记录、社团选举活动记录、社团工作会议记录、社团活动名册、社团重要活动图片、社团活动总结等内容),培育社团文化(社团名称、社训、社团宗旨、社徽)规范社团建设;通过评比“五有(有特长、有活力、有自信、有责任、有能力)”社团,增强团队意识,提升社团水平。到目前为止,我区中小学生已达到每百人就拥有一个社团。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特长的舞台,增长了社团成员的自信心、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化修养。随着学生社团的发展,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成就的重要途径。

(六)社会调查与研究活动

我区各校普遍开展了走进自然、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企业的“四走进”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认识社会,在过程体验中获得道德发展。特别是我们引导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研究活动,通过社会调查发现社区存在的公共利益问题,开展研究活动,获得科学数据,提出问题解决的措施,向政府部门反映问题,为主管部门和社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等,开辟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如:学生为解决“社区绿地问题、社区噪音污染问题、社区健身器材短缺问题”所开展的调查研究活动,调研的结果和提出的建议均引起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解决,区政府为优秀小组颁发了“文明使者”锦旗。

(七)社区服务活动

我区有丰富的社区服务资源:生态湿地、生态科技园、潍县萝卜基地、杨家埠大观园、于家大院、区敬老院、各社区主要街道。我充分利用这些泽远给每个学生提供至少一个社区服务岗位,通过服务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进集体主义精神;通过集体克服困难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增益耐挫能力。社区服务活动架起了学校和社区沟通联系的桥梁,为学生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奠定了基础。

(八)学科德育

为解决学校普遍存在的德智分离弊端,我们专设学科德育攻关组,针对学科特点专门研究学科教学落实课程“三维”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通过研究知识技能目标和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点,找到了学科渗透德育有效途径。主要表现在:①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②与作业布置与批改紧密结合,即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层次性、合作性、实践性、润德性。③与课堂评价紧密结合:与学习兴趣结合、与态度结合、与行为习惯结合、与价值观结合、与社会热点结合。为使学科德育的成果得以发扬光大,我们通过研究课、示范课、研讨会、经验交流会、专家引领和名师工作室、教师沙龙等进行推广提升,通过各种评比奖励和督导加以保障。

三、让德育回归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我们构建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德育模式,该模式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自治管理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使之成为活动的主体。

(一)自定小目标评价

按照儿童的发展的规律,不同的儿童在同一阶段上应该有不同的发展目标,而每一个儿童在某个阶段上适宜的发展目标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学生的自定小目标评价就是基于这一理论而设计和实施的,其基本模式是:①确定小目标:由于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还不高,所以小目标的确定需要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即每个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老师的指导,然后确定自己今后发展的小目标。所谓小目标就是近期能实现的具体目标,如按时认真完成课外作业成为作业标兵,坚持每天做好“两操”(体操和眼保健操),成为体育锻炼标兵,上课积极主动动脑思考和提出问题成为课堂标兵等。②制定实现小目标的行动措施,要求措施制定得明确、具体、可行,如针对“作业标兵”这一目标,建立每天作业反思制度和阶段反思制度。③实施小目标,落实行动措施。④定期汇报交流小目标的实现情况。⑤经个人自我总结后,通过集体验收,验收合格授予荣誉称号并进行奖励。验收不合格须进行二次达标。

(二)小组自治、班级自治

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学生在班级事务处理中自己做主,做到了小组自治、班级自治。具体到干部的选拔、班规的制定到日常事务处理(班干部的选拔、培养及使用;教室布置、学生座位编排;班名、班训、班歌的确定;班级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学生批评和表扬的运用;班级目标的制定和发展;值日生职责;小组合作学习等),学生都自主决策,学生自主监督和评价。班级管理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班主任和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事务的管理和各项班级活动中,努力使学生全员参与,让每一位学生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班级的主人,发展学生自主性,培养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才。我们推行的班级角色体验制就是小组自治、班级自治中习惯养成和责任培养的重要内容。

(三)学生自主竞标、竞聘

组织和实施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及学生干部自主竞标、竞聘是学生成长发展和德育实施的又一途径。为使学生真正进入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由成长的角色之中去,学校普遍建立了学生竞标竞聘制度。初中和高中学校和班级的重大活动都通过学生以社团为单位的竞标活动有学生自组织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需求给以适当的帮助指导;还有学生会干部、社团干部、班干部一律采取自主竞聘制。由学校制定竞聘方案,提出具体要求以及学生干部职位、职责。经过宣传发动等一系列准备工作,自愿报名,分别参加竞岗演说,现场打分。参加演讲的同学,有的不仅谈了自己的管理思想,而且还拟定出了竞岗后的“施政”纲领。

四、让教育者回归为“全员”

我们要求所有中小学都建立和全面实施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情会商制”、“家校沟通制”等十二项制度。其中,“全员育人导师制”要求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负有做导师的责任,把促进和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的责任落实到教师身上,使育人为本的要求体现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烦恼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学生成长导师要经常与所负责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启发引导;对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要坚持做到每天掌握思想动态,及时教育疏导,要对“八类特殊群体学生”制定更加具体有效的个性化育人措施。具体做法是学校向学生提供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生活教师名单并向学生公布任课教师的信息资料,让学生了解各教师的情况,学生根据自己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选择可能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教师。学校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初步列出导师名单,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班级情况,选择受导学生,学校根据师生双方的选择,在充分尊重导师和学生的前提下对师生的互选做适当调整,最后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以保证每位导师辅导计划的完成,导师和受导学生签订协议,规定师生双方承担的义务与职责,并合影记入档案。学校对导师进行聘任并发放聘书,明确导师职责,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任务分解到“导师”,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德育管理的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

家校沟通制度要求学校构建多维互动的德育体系,包括建立以班级家长委员会为基础的各级家长委员会、心理咨询团、办学委员会(有社区家长代表)、落实家长课程等,通过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对学生形成良好全时段、全空间、无缝隙的德育培养,由此对学生德育的发展发挥更有效的指导、帮助、促进作用。

五、让德育评价回归实践

“德”存在于人的思维意识之中,但同时“德”又具体体现于人的行为中,在人的日常言谈举止反映出来中,因此让德育评价回归实践、回归生活、回归人本是有效德育评价的必由之路。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实现了评价的情境性、即时性。让评价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在一年学习时间的剩余部分中强制 ‘外加’的内容”。根据这一评价思想,我们力求做到把德育评价置于真实的情境中,结合多样化的实践方式进行评价。如学校普遍实施的“一袋三卡”评价,不但特别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而且有效地解决了终结性评价的滞后。所谓的“一袋”是指学生道德成长档案袋,里面装着学生道德成长过程的各种过程材料,记录学生成长的轨迹。“三卡”分别是与学生日常行为紧密结合的“星光卡”、“月光卡”、“阳光卡”,是评价主体按照评价标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及时评价。“一袋三卡”评价通过“三卡”的积累,将学生的道德行为和创新人格进行储存,它的最大优势是针对学生全部的成长、发展过程给予不断的评价,对学生的每个行为表现,都看作是一份评价资料,及时开展评价,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发展轨迹和行为表现的状况,以便教育、帮助学生,促进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绝不是到学期结束,或评先进时再来算总帐的那种甄别、选拔性考核评定。评价的情境性和及时性必然带来评价的过程性和具体性。学生发展的更多的信息是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如学生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探究精神、创新能力、思维品质、推理过程、思维方式方法、假设的形式、知识和经验的综合、收集、整合、利用信息的能力等。鉴于此,我们在重视结论评价的同时,更加重视对有利于评价对象的发展过程因素的评价。如结合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态度、表现和成果进行成长记录和标志性成果评价已成为我区学校的普遍做法。再如我们在全区推行的展示评价。展示自我是人内心深处的重要精神需求,把展示作为评价的方式和手段,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展示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在展示评价过程中,学生们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勇敢地展现自己的风采。寒亭六中的学生社团走上街头卖报筹集社团经费,走进工厂工地体验各种工作的辛苦,走进敬老院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在家长会上把各社团活动的阶段性成果用课件展示给家长们看,她们一边放幻灯片一边讲解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家长每次都会被深深地感动,每当看到图片中出现自己孩子的身影时,家长们的眼中总会闪动晶莹的泪光,打消了社团会影响孩子学习的疑虑,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和怨言争取到了家长对社团的支持。

注释:

①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 (下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69.

[1]张志勇.主体体验:创新教育的德育原理[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朱小蔓.当代德育新理论丛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林崇德.品德发展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4]吕型伟.只怕人心变冷——关于德育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前教育,2009,(2).

李希成 牟继春 张兴国/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陈培瑞)

猜你喜欢

社团德育班级
缤纷社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