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莞人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基于2011年的东莞实地调查

2012-04-02黎婉勤曾熙李富祥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东莞子女家庭

黎婉勤 曾熙 李富祥

(1.东莞理工学院 师范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2.东莞理工学院 人事处,广东东莞 523808;3.东莞市高埗镇东联小学,广东东莞 52328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口的“家庭化”现象日益普遍,即在流动人口中,越来越多的人从过去“单身外出”的方式变为“举家迁徙”的形式流动。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已经从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2亿跃升到2.61亿人,随父母进城的流动人口子女更是远远超过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2000万人。东莞市流动人口 (下称新莞人)中“家庭化”现象尤为突出,仅在东莞市接受义务教育的新莞人随迁子女就接近50万之多。新莞人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受到东莞市政府的关心和重视。近几年,东莞市逐渐降低新莞人随迁子女入读东莞市公办学校的门槛,为新莞人随迁子女接受优质的义务教育提供了条件。然而,在新莞人随迁子女的学校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同时,他们的家庭教育却未被引起足够的关注。

笔者曾长期居住在东莞市东城区新莞人聚居地的附近,经常目睹新莞人们因为忙于生计而无暇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些新莞人随迁子女中相当一部分疏于管教,或游荡街头或聚集打闹或小偷小摸。他们还常常给人以缺乏教养、不讲卫生、不守公共秩序等不良印象。据笔者前期的调查研究表明,在东莞生活和长大的新莞人随迁子女由于从小习惯了东莞的生活,他们长大后有相当一部分很有可能会选择继续留在东莞。如果缺乏良好的教育,他们将难以融入东莞,难以为东莞未来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他们当中一部分儿童因家庭教育不当而变成不良青少年再走向东莞社会的时候,必然会对东莞的和谐与稳定造成威胁。在新莞人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一个整体,它们应该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家庭是新莞人随迁子女城市化的初始环境,提供了子女进入城市后的社会化基础条件,而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既是最早的也是最深刻最长久的。在上述背景和前提下,笔者于2006年开始关注并研究新莞人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2007年开展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并获得一定的成果,2011年开展了更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并与2007年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性研究。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自编新莞人随迁子女家庭教育调查问卷,问卷问题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十道题主要调查新莞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如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口结构、家庭为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等。第二部分十道题调查了解新莞人亲子关系与家庭心理环境。第三部分十二道题比较全面地了解新莞人家庭教育观念及行为,第四部分重点在了解我市新莞人家校合作情况和当地政府、社会对新莞人家庭教育的支持情况。另外,笔者还对部分镇区的小学教师、管理人员和家长进行了新莞人家校合作情况的访谈。

(二)研究对象

本问卷对东莞不同镇区的四所学校一至六年级的新莞人学生家长进行抽样调查,于2011年4~5月共发放480份问卷,收回问卷453份,其中有效问卷434份。

访谈对象则包括中堂、麻涌、企石、高埗、望牛墩、大岭山等镇区的个别小学教师、民教办或学校领导、家长。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新莞人家庭基本情况分析

1.家长职业及文化水平分析。2007年笔者的类似调查发现家庭化流动的新莞人在我市从事的工作绝大多数为低下层职业,如市场小贩、产业工人、菜农等。而201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职业更趋多样化,二是职业分布的层次更广,不少从事企业管理技术工人、贸易等工作。本次家长文化程度的调查结果是小学文化占12.3%,初中文化51%,高中或中专中职29%,大学及以上7.5%,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受访者中仍然有0.2%的绝对文盲,即从未受过任何学校教育。由此可见,新莞人家长文化程度悬殊较大,并以中等文化程度为主。

2.家庭经济收入及教育投入分析。本次受访家庭中年收入2万及以下家庭占25.8%,2万以上5万以下46.3%,5万以上10万以下20.5%,10万以上30万以下6.5%,30万以上0.9%。新莞人家庭收入相比2007年有了整体提高,但相对于本地人而言,新莞人依然属于低收入阶层。与他们的经济收入相对应,他们的教育年投资也处于较低水平。除学费外,每年孩子教育类总经费(买学习用品、书籍费用等)1000元及以下的占50.2%,1000元以上 2000元以下的 32.7%,2000元以上4000元以下的12%,而4000元以上的仅有5.1%。受家庭经济条件制约,18.9%的新莞人子女在莞没有独立的房间、学习桌椅、电脑等学习用品,42.4%有少部分,25.6%有大部分,只有12.9%能全部拥有这些条件。在家庭藏书方面,也是不尽如人意的。孩子拥有课外书数量50本以上的仅为3.7%,10本以上50本以下的42.4%,10本以内的48.5%,连一本课外书都没有的孩子竟然也有5.5%。除经济原因外,家长的教育意识、家庭阅读习惯等等也是导致孩子缺少课外书的原因之一。

(二)亲子关系与家庭心理环境情况分析

只有51.2%的新莞人家庭中父母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工作,33.6%主要由母亲教育,14.3%主要由父亲单独教育,9%由其他人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教育。其实,父与母在家庭教育中地位平等,父母共同教育孩子的合力最大,效果最好。而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新莞人家庭教育中父教的缺失是明显的。

参与调查的家长中,67.7%与孩子一起时经常感到愉快,14.1%感到无奈,8.5%会感到生气,9.7%觉得没什么特别感觉。调查中发现,除假期和睡觉时间外,新莞人与子女每天与孩子共处的时间超过两小时的达62.9%,当孩子给家长讲学校、老师、小朋友的事情时,家长能耐心倾听的占84.3%,偶尔听听的13.4%,表示不耐烦或不理睬的2.3%。在问题“您经常和您的孩子谈心吗?”中,回答经常的 31.1%,有时的54.4%,而较少或从来没有的只有12%和2.5%,在表扬孩子方面,经常的43.1%,有时的占47.9%,较少的8.1%,从来不表扬的0.9%。60.6%的家长认为很了解和比较了解自己的孩子,36.6%不太了解,根本不了解的2.8%。这些数据表明现在的大部分新莞人家长与孩子的共处时间比2007年有所延长,而且越来越注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并倾向于以表扬鼓励的正面方式教育孩子,亲子关系亦得到改善。71.4%的家长认为自己与孩子关系融洽,关系一般的25.6%,关系较淡的1.8%,关系紧张的1.2%。

51.4%的家长表示在孩子面前,能经常自觉地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有时做到的41.5%,做不到的只有7.2%。这一点从具体的问题中也有所体现,家里成人之间能保持关系融洽的78.1%,关系一般的19.8%,关系较淡的1.4%,关系紧张的只有0.4%;78.8%的家长较少或从来没有在孩子面前与爱人吵架,有时的20%,经常的1.2%;较少或从来不在孩子面前抽烟或赌博的68.9%,有时的26.5%,经常的4.6%。

(三)家长教育观念及行为情况分析

与2007年调查结果[1]中家长基本上最关注孩子的学习不同的是,目前的家长在品德、健康的关注度提高。最关注孩子健康占33.2%,学习30%,品德24%,性格12%,其他0.9%。在孩子成长因素的归因方面,在回答问题“现在一些孩子年纪轻轻就变坏,您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中,46.1%把矛头指向社会,37.1%认为是父母教育的原因,12.9%认为是孩子自己的原因,2.8%认为是学校教育的原因,但也有1.2%认为是先天遗传的原因。不良的社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失当的确是孩子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新莞人家长的这一观点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现在的新莞人家长大部分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并对孩子抱有较高期望。在假设“突然得到一大笔钱”的前提下,71.4%的家长表示最想把这笔钱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15.4%会投资或置业,只有1.8%会考虑用来享受更好的生活。可怜天下父母心,这道题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新莞人家长对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迫切愿望。只有5.1%的家长会考虑“回老家创业”,这个答案从一个侧面反映新莞人不会轻易离开东莞。调查之前,笔者的设想是,外地人来莞工作,主要的目的是挣钱,有了钱就会回老家,因此如果他们突然得到一大笔钱的话很可能最多人选择“回老家创业”。5.1%“回老家创业”这个数据也许可以证明,新莞人已经慢慢开始融入东莞,对东莞有了越来越多的归属感。

76.5%的家长在家会经常督促孩子学习,20%回答有时,只有2.8%表示较少,0.7%从来没有。35.9%的家长经常和家人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50.9%有时会,较少交流的只有12.2%,从来不交流的0.9%。高达76.7%的家长希望孩子能上大学,而愿意让孩子读职业技术学校的仅有2.8%。在孩子的职业期望方面,虽然答案五花八门,能看出绝大部分家长希望孩子从事相对稳定的职业,排在前面的如公务员占21%,管理或技术人员17.5%,教师17.1%,医生16.4%,希望孩子今后做农民或工人的只有0.7%和0.5%。

(四)家校合作和社会支持情况分析

高达86.4%的家长会经常或有时主动了解孩子在外面结交朋友的情况,这表明现在的家长对不良的社会环境是比较警惕的。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对预防孩子因为交友不慎而失足有较大的作用。而在家校合作方面,58.9%的家长表示会经常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或要求家长参加的其他活动,表示较少参加和从来没有参加的只有9.7%和5.5%,另外25.6%会有时参加。这表明大部分家长比较重视家校的沟通与合作。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60.4%的家长经常与孩子谈论学校的生活,41.7%的家长会通过电话等方式主动与教师联系,15.7%的家长会翻看孩子书包了解孩子学习情况,12.2%的家长向孩子的同学去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学校则会通过开家长会、亲子活动、家校通等各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家访这一传统家校联系方式依然受到重视,问卷调查表明,被调查的新莞人家庭中,老师家访率达到25.3%,笔者在下乡访谈中了解到中堂、麻涌、望牛墩等镇区的老师家访率更高。

一方面,新莞人家长的在教育意识日益加强,而另一方面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却遇到了不少困难。高达64.1%的家长认为自己教育孩子缺乏有效方法,56.7%的家长认为自己知识水平不够,44.2%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孩子,18%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钱,4.6%存在夫妻教育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新莞人家长的上述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他们能积极应对,寻求提高教育水平的方法和途径。例如,在新莞人家庭教育知识来源的调查中,66.1%的家长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和总结教育经验,48.6%的家长会从孩子在读的学校获取教育知识,37.3%的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从电视和网络中获取,33.9%的家长还能通过主动阅读书报获取教育知识,19.1%的家长会从社会或政府相关的宣传教育中获益,10.6%的家长会咨询自己的亲戚朋友。

那么,新莞人所在的乡镇政府或生活社区对他们的家庭教育给予了哪些帮助呢?42.6%的家长认为从未给予任何帮助,而57.4%在给予过帮助的方式上,25.8%为孩子提供了公共的学习环境,20%曾开展家庭教育讲座,15%曾发放教育知识资料,11.1%曾提供免费辅导孩子学习的服务,10.4%为新莞人子女提供可借阅的教育书籍,6.5%提供了家庭教育咨询,还有0.6%给予过其他方式的帮助。

在“您所生活的社区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哪些条件?”这一问题中,24.7%的家长认为,该社区没有提供任何条件。而在认同提供了一定条件的答案中,除56.9%回答有运动场所 (如球场、操场、运动器材等)外,其他条件则很少,如学习场所 (图书室、学习室等)仅有14.1%,有文化艺术氛围 (如画展、影展、公益文艺表演等)的4.6%,有提供义工、义教的仅3.7%。还有引起我们关注的问题是,只有27%的新莞人家长认为自己所生活的社区存在“平等融洽的人际交往氛围”,换言之,可能大部分新莞人在心理上并没有很好地融入所在社区,这对他们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也许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大部分新莞人生活的周边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认为没有明显不利因素的受访者只有31.3%,而认为周边环境人员复杂,使孩子容易学坏的有33.2%,认为治安差、不安全的有31.8%,认为周围环境杂乱吵闹,影响孩子学习的有25.8%,还有22.4%认为环境比较封闭,孩子缺少玩伴,17.3%则认为他们所生活的社区存在歧视新莞人的现象,致使自己的孩子难以融入当地社会,其他不利因素则占9.4%。

三、结论

(一)新莞人家庭经济条件和家长教育素质不断提高

(1)我们在2007年的同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新莞人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只有20.51%,在本次调查中则上升至36%,而且10万以上的占15.5%。这说明新莞人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相应地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也有所增加 (学杂费除外)。

(2)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化流动的新莞人文化程度和就业层次也有所提升。2007年受访者中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占26.9%,本次只有8.7%。本次调查显示有越来越多的新莞人走上了技术与管理岗位。这可能与这几年东莞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人才政策的改变有关。

(3)家长教育意识增强,亲子关系融洽。从调查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新莞人家长在家里基本上能耐心倾听孩子的话,主动过问孩子的在校情况,经常与家人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教育方式以言传身教、表扬鼓励为主。大部分家长重视家校合作,积极与学校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教育意识的家长们亦能有意识地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他们能与其他家庭成员保持融洽的关系,经常与孩子谈心并较少打骂孩子。

(二)新莞人子女在莞的成长环境存在隐忧

(1)家庭学习环境不理想。据我们调查组的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新莞人居住在当地农民建的出租屋里,人均居住面积小,通风透光的条件较差。新莞人子女普遍缺少安静独立的家庭学习环境,其中18.9%的孩子在家里没有专门的书桌。新莞人孩子在家拥有的课外书数量整体偏少则可以说明新莞人家庭的读书氛围并不浓厚。在课外时间的安排上,24%的孩子主要在玩电脑、看电视,只有15%的孩子会用于学习。

(2)生活的周边环境不容乐观。新莞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聚居的地方也往往鱼龙混杂,68.7%的家长认为其生活的周边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存在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包括:治安差,不安全;人员复杂,孩子容易学坏;杂乱吵闹,影响孩子学习等等。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居住的环境比较封闭,影响了孩子的人际交往,更有17.3%的家长认为存在歧视新莞人现象使孩子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三)家长的教育期望不当,教育行为有待改进

(1)教育期望过高,与现实不相符。与所有中国家长一样,新莞人家长也对自己的子女充满了积极美好的期望,大部分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上大学,并从事公务员、管理人员、教师、医生等收入高、职业声望好的工作。但显然这种期望与社会现实是不相符的。例如,在高中阶段教育方面,国家目前倡导普高与职高比例大概为1∶1,但新莞人家长希望孩子读职高的仅2.8%。其实,入读职中,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同样是孩子的成才之路。

(2)家长的教育行为落后于教育观念。问卷统计结果反映大部分新莞人家长的教育观念普遍在提高,日益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但调查中发现家长们存在教育观念与行为不一致的地方。例如,92.9%的家长认为自己基本上能做到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但有时或经常会在孩子面前吸烟喝酒或赌博的家长占31.1%,有时或经常与爱人在孩子面前吵架或打架的有21.2%,从来没打过孩子的只有5.5%。

(3)父教缺失的情况相对严重。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但新莞人亲子共处的时间不足。除假期和睡觉时间外,每天与孩子共处时间达到4小时的仅有25.8%,而不足两小时的高达37.1%。在家庭中共同承担孩子教育工作的家长只占51.2%,母亲单独承担的33.6%,父亲单独承担的14.3%。换言之,新莞人中只有65.5%的父亲会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父教缺失的情况相对严重。

[1]黎婉勤.东莞市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调查与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15(2):13-15.

猜你喜欢

东莞子女家庭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家庭“煮”夫
东莞可园琴事
恋练有词
东莞长联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