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专业改造与教师教育发展实验设计
2012-04-02田建荣郝文武
田建荣,郝文武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教育学专业改造与教师教育发展实验设计
田建荣,郝文武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师范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发展,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教育专业化关键是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教师的专业化。教育学专业作为教育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托阵地,为了应对面临的各种严重挑战,必须通过教育学专业改造,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合理定位专业目标,加大教育类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和促进教师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以实现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转型。
教育学专业;教师教育;教育实验
教育学专业与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以往教育学专业主要依托高等师范院校而发展,高等师范院校的特色也主要体现在教育系科以及教育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之中。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学专业主要是为中等师范学校培养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和管理人员。如今,随着我国教师教育结构的调整,三级师范已经实现向两级师范过渡,中等师范消失。为了适应这种发展和变化,近年来,一些高师教育系科做出明确判断,停招了教育学专业。但多数仍在按原来的专业和培养模式继续招生,结果造成了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择业、竞岗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发展与兄弟院校的教育学专业发展一样需要尽快改革,改革需要试验和实验,取得成功经验,然后积极推广。
一、实验缘起
我国的教育科学是上世纪初伴随着西学东渐和师范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盛宣怀奏请在上海设立南洋公学,内设有上院、中院、外院和师范院,这是我国有师范教育的开始。1902年,京师大学堂新设了一个师范馆,从而开启了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而后,师范馆脱离京师大学堂,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师范教育为新型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然,师范教育出现后,并不是马上就设置了教育系科和专业,而是基于培训教师的需要,先开设了一些教育学方面的课程,编撰了一部分教育学的教科书。大约到20世纪20年代,才在一些师范院校或综合大学开始设立教育系科。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有些教育学系还逐渐扩充成为教育学院或者师范学院。而且此间私立大学也有不少设有教育学系科,并且在数量上还较公立大学为多。至40年代,国立大学师范学院设教育系的有4所,独立师范学院及教育学院设教育系的有14所,而在综合大学文学院中设有教育系的院校有24所。[1]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几乎所有的师范院校、省级教育学院还有部分综合性高等院校以及理工科大学也都设立了教育系或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学科及专业的教学和研究迅速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新景象。但在这繁荣的背后却隐含着许多问题,起初盲目崇拜,不为人们所真正理解;而今又是不屑一顾,在人才市场上,教育系科毕业生就业困难,这一切都严重地影响到教育系科的生存与发展。
为了解决教育学专业存在的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就曾率先酝酿实施教育学专业的改造。从1977年开始主持恢复教育系的张安民教授直至他1995年退休,一直担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系主任长达15年之久。他不仅重视教育理论研究,尤其关注教育系科的发展,经过多次深入基层学校和管理部门进行调查研究。1987年,张安民教授在总结和反思教育专业创办十年得失之后,撰写了《教育专业改革刍议》一文,认为“教育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在于改革,而改革的关键在于招生对象及办法的改变”,他的观点受到全国同行的高度评价。国家教育委员会曾于1988年召集专门会议讨论教育专业的改革问题,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何东昌、邹时炎等领导先后对张安民教授的意见给予了专门的批示和肯定,认为教育专业必须改变招生对象及办法,并曾以国家教育委员会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国。1989年,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新设的“中等教育专业”本科班和“初等教育专业”专科班开始招生,初等教育专业从中等师范学校学生中选拔,中等教育专业从中学在职教师中选拔,均实行单独考试。在张安民教授的直接领导下,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的改革在当时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编.教育之树长青——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科建设30年巡礼[Z].内部资料,2008:69.)。
进入21世纪以来,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演变而来的教育学院新的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教育学专业改造,把教育学专业改造作为学院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多次组织教师、邀请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反复进行专题研究教育学专业改造问题。2011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上首次招收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创新实验班是教育学专业改造实验真正开始实施的标志。为了保证教育学专业改造达到预期目的,教育学院还进一步强化了学科专业建设、团队建设和教材建设,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强化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资助出版教材和出国出境研修,优化考评制度等措施。
2008年和2009年陕西师范大学启动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三期项目和“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以教育学院师生为主的教学科研团队承担了“面向当代教师教育的教育科学与认知科学研究”子项目和“教师教育理论创新与研究中心建设”子项目,这几年开展了包括教师教育制度创新与政策研究、教师教育基本理论创新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实验等一系列研究。其中由这两个项目的负责人郝文武教授亲自设计主持的主体间教育实验,包括基础教育教学实验、基础教育新学校建设实验和教育学专业改造实验等。
教育学专业改造实验既是“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和“国家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科深化教育学专业改造的重要任务,也是郝文武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教育学的专业改造与学科建设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实验目标和意义
本实验研究的总体目标是: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类人才提出的需求为指针,遵循高等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发展的规律,针对西部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以及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明确专业方向,提高专业水平,优化专业设置和资源配置,强化专业特色和优势,建构教育学专业和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学院各专业和各学科课程教学论专业紧密联系、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健康发展的专业设置模式,实现教育学学科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转型。
本实验研究的具体目标是:根据陕西师范大学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和“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实现这个目标,对解决教育学专业面临的多重严重问题,推进教育学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对解决教育学专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有重要意义。目前教育学专业存在的具体问题是:第一,专业划分模糊,专业设置调整和专业建设滞后时代要求;第二,教育学传统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教师发展面临严重困境;第三,学科课程教学论专业教师队伍力量分散,处于边缘化地位;第四,教育学教育内容和方式学术化倾向与肤浅化倾向严重并存;第五,教育学教学的应试化倾向严重。通过教育学专业改造,对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有重要意义。
(二)对密切与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关系,真正担当起服务、引领和适应中小学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任有积极意义。教育学科包含丰富的内容,有十个二级学科。这十个二级学科本来既要研究教育发展的宏观问题,为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人才,也要研究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特别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问题,为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培养人才。但由于历史发展的客观原因和认识滞后的主观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学专业主要培养研究宏观教育问题的人才和教教育学的人才,没有真正为中小学基础教育培养教师。为中小学基础教育培养教师基本是其他学科的任务,并非教育学专业的任务,教育学专业与中小学基础教育没有十分明显的紧密关系。通过教育学专业改造,使得教育学专业不仅要培养研究宏观教育问题的人才和教教育学的人才,还要为中小学基础教育培养教师,这对密切教育学专业与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关系,使教育学专业真正担当起服务、引领和适应中小学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任有积极意义。
(三)对明确专业方向,提高专业水平,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强化教研科研特色和优势有积极意义。由于教育学领域涉及面宽广,为了很好研究和指导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从事教育事业的一般教育理论者虽然也应该了解学科知识,但要使他们每个人都精通每门学科知识是不可能的。而从事学科教学论者既要有学科知识又要有教育学知识,但目前有许多人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所学专业并非教育学专业,既缺乏教育学知识和中小学教育实践,也缺乏教育学专业意识、专业方向和专业精神。没有专业知识、意识、方向和精神就不可能有专业特色和优势,教育学专业改造的一个重要目的和意义,就是增加专业意识,明确专业方向,培育专业精神,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强化教研科研特色和优势。
(四)对变革发展和教学方式有重要意义。教育学专业改造的一个重要目的和意义就是变革发展和教学方式,变外延式适应发展为内涵式引领发展。教育学专业不仅应该通过培养更多人才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而且要通过提高水平引领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为此,必须变灌输式、劳务式、书斋型教学为研究性、智力型和实验型、实践型教学,变重视培养教育学生为重视培养教育学生与培养教育教师并重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五)对教育学学科和专业面向世界和与国际接轨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教育学学科和专业与教师教育专业以及其他学科、专业关系的特点,从组织看,是由师范学校发展到教师学院,然后发展到综合大学教育院系;从目标看,各国教师教育都趋向大学和研究生层次,中等师范教育早已经消亡;从教师和课程教学的组织安排看,教育学学科专业的教学与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分离,教育对象是获得综合大学其他学科专业学位和志愿从事教师职业者。基于此,我国的教育系科也必须明确教育学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2]
三、实验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学专业改造理论研究
1.学科和专业分类及其关系研究。考察新中国的历次学科和专业分类和世界主要国家的近现代学科和专业分类的相关文献,比较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学科和专业分类的特点,发现我国教育学学科和专业分类的问题,提出修改我国有关教育学学科和专业分类的合理建议。
2.我国教育学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历程和挑战研究。考察我国教育学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历程、我国教育学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的状况,各层面教育学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形式和方式状况,调查我国教育学专业改造、学生和社会认可、教师素质状况、学生的专业选择和就业状况。
3.教育学专业改造和学科建设的国内外经验研究。考察世界主要国家的近现代教育学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的历程和状况、解决教育学学科和专业挑战的对策,考察我国现当代师范大学及其教育学院和综合大学教育学院解决教育学学科和专业挑战的对策。
4.建构教育学各专业相互促进的专业改造和设置模式的设想研究。提出改造教育学专业设置设想,加强教育学科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设想,改革教育学教学内容和形式、方式设想。
(二)教育学专业改造实验研究
1.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目标、专业设置改造与教育学科发展实验。具体措施和目标是,在教育学院设置“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在教育学院和其他学院同时设置硕士和博士学位学科课程与教学专业;停办教育学院原有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师范类教育学本科专业,设置教育学专业本硕、硕博连读“创新实验班”,进一步重视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通过专业改造,解决多年来教育学专业学生学习和就业方向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2.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专业课和公共课课程设置、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实验。具体措施和目标是,在重视培养教育学专业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和学生重视教育实践研究,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实践研究。在深入研究基础上,改革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专业课和公共课课程设置、内容和教学方式,密切教育学专业与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关系,使教育学专业真正担当起服务、引领和适应中小学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任。
3.教育学专业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发展和教育实习实验。在中小学建立实验研究和教育教学实习基地,使教育学专业师生深入中小学基础教育第一线和课堂教学实践,通过观摩、实践,提高教育学专业师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4.加强学科课程教学论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处理好教育学科与教师教育的关系,在教育学院建设专业、学历、学缘和年龄结构合理的中文、数学、外语等各学科课程教学论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师生专业意识,明确师生专业方向,培育师生专业精神,提高师生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强化教研科研特色和优势。
5.教育学专业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行政、教育服务、班级管理、职业道德和思想教育、心理健康咨询能力发展实验等。[3]
(三)中小学基础教育教育教学实验研究
教育学专业改造的重要目的是增强适应、引领和为中小学基础教育服务的能力,促进中小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多样化发展。改造教育学专业必须深入中小学教育第一线和课堂教学实践,了解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启迪智慧、形成思想、提高能力。
四、实验思路和进展
(一)研究基本思路
1.调查研究。系统调查我国10所左右重点师范大学和综合院校,选择调查国内10所左右一般师范院校教育学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专业改造、学生就业和社会认可、教师素质和结构、课程教学状况;选择考察国外和境外6所著名大学教育学专业改造和学科建设经验。
2.制定方案。评估我国教育学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寻找我国教育学学科和专业建设面临挑战的根源,研究我国学科和专业分类、教育学学科和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借鉴兄弟院校和国内外教育学专业设置经验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本院专业改造的思路和初步方案。
3.调整专业设置。(1)强化小学师资培养特色,设立小学教育专业。(2)开办教育学专业创新实验班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方向创新实验班,招收有志于从事教育研究和教育学教学的文理高中毕业生,为培养教育学高层次人才奠定基础。(3)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扩大招生规模。在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情况下,将小学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都纳入免费师范生教育系统。(4)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做出贡献。
4.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式。站在建设国内外一流师范大学的高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师范类人才为目标,整合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在学生培养中实行学分制管理,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注重个性发展,强调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为基础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服务。
5.突出特色和形成优势。通过争取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和重大奖励和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明确教师专业方向,强化和突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特色与优势;通过博士点和硕士点建设,优化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设置,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产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特别是国际合作教学研究,强化和突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特色和优势。
(二)研究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总方法,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需要,采用文献分析、历史反思、实地调查、叙事、访谈、数据统计和国际比较法等研究方法。
(三)研究阶段和进展
第一阶段是调查研究阶段。主要是确立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明晰理论研究、实际调研具体内容和人员分工,通过收集、归纳相关资料,形成正确研究思路。
第二阶段是方案形成阶段。考察国内外教育学专业改造和学科建设状况,对教育系学生跟踪调查和访谈,在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结合贯彻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总结我校创办小学教育专业和教育学创新实验班的实践经验,完成专业改造,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第三阶段是理论深化阶段。主要是通过座谈、访谈和召开小型研讨会,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和来自外校的意见,积极开展有关该课题的学术交流,形成实验研究学术和实践成果。
第四阶段是实验推广阶段。首先在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进行实验,在形成科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争取在省内和全国产生积极的影响。
[1]郑金洲.我国教育系科发展史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4):39-55.
[2]郝文武.从教师教育的变革看教育学的专业改造[J].教师教育研究,2011(1):12-16.
[3]郝文武.主体间教育实验的理论基础和方案设计[J].当代教师教育,2011(3):52-61.
On Transforming the Course of Educational Studies and Developing Teacher Education:Research Design
TIAN Jian-rong,HAO Wen-wu
(College of Educ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710062,China)
The reform of normal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call for the specializ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the key to which is the specialization of those who engage in teacher education.The major of educational studies,as the main platform for carrying out research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educational science,is facing a number of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current systemic reforms of teacher education.Therefore,to achieve the successful transition of the talent fostering pattern at the educational school of a normal university,the curricular reforms of educational studies ought to be better positioned and enhanced and the 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ff for teacher education must be strengthened,all via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urse of educational studies.
The course of educational studies;Teacher education;Research design
G451
A
1674-2087(2012)01-0030-05
2012-01-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BAA100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880093)
田建荣,男,陕西彬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考试理论和教育历史研究;郝文武,男,陕西清涧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当代教师教育》主编,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哲学、现代教育战略和教师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向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