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进报》研究

2012-04-02张士伟陈朝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国民革命华侨华人

张士伟 陈朝军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陇南 742500)

《前进报》研究

张士伟 陈朝军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陇南 742500)

《前进报》是在1925年旅居前苏联的中国人所办的苏联境内第一份中文报纸,是在五卅运动的激励下,旅苏华侨要求参加国民革命运动的言论工具。《前进报》抨击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侵略行径,坚决支持国民党的三大政策,反对国民党右派,提倡以世界革命来推翻帝国主义,向华侨介绍了苏联及其革命经验,报道了大量的中国革命消息。《前进报》在启迪华侨的革命思想、宣传中苏动态、动员华侨参加革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前进报》;旅苏华侨;五卅运动

诚如莫斯科报界所说,《前进报》是苏联境内第一次发行的中国报纸,是在苏联唯一代表中国发表意见的场所[1]1。同时也是目前幸存的唯一报道当时在苏华侨的报纸。近年来,华侨史成为史学界研究热点之一,但大多数史学工作者以南洋与欧美华侨为研究着重点,极少涉及俄侨,首先因为这将近20万华侨在苏联大多干粗活,是所有华侨之中最穷的。这些僻居寒冷北国的华人,几乎是一群没有声音的人[2]1。其次,因为《前进报》距今久远,存量稀少。仅存的《前进报》对民国期间俄侨的报道,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俄侨珍贵的一手资料。

一、创办背景

首先,《前进报》是应旅苏华侨爱国的迫切需要而创办的。到1925年,旅俄华人全数有十六万多人,大部分是在苏俄革命前就来俄做工或营商的,他们离国已久,对于中国情形隔膜,既不能得到中国报纸看,又不能看俄文报,他们对于自己居留的城市的生活情形,都很少知道。至于苏联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及其立国精神,更为茫然了,因此他们需要刊物来开阔视野。

其次,《前进报》就是旅俄华人要求参加国民革命运动的一种言论工具。其《发刊词》指出,自鸦片战争以后,可怕的欧美帝国主义者用武力迫使中国开放门户,列强把他们廉价的洋货如水流一般的运到中国销售。他们又用卖货的盈余收买中国的原料,帝国主义者很快把中国的经济紧握在铁腕中。铁道、银行,领海、航运无不在他的掌控中。除此之外,帝国主义者开始把持中国政局。由此看来,国民革命是解除中国人民目前痛苦的唯一途径,是每个中国劳动群众必须参加,且不可避免的工作。《前进报》就是旅俄华人要求参加国民革命运动的一种言论工具[3]1。

第三,《前进报》是旅苏华侨受“五卅运动”激励的产物。《前进报》缘起于五卅运动。五卅事变发生后,全俄大小各报连篇累牍,详述了国际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的残暴行径。旅苏华侨在各大小城市组织了很多的盛大集合和示威运动,抗议国际帝国主义者所犯的罪行,苏联民众都表同情和援助中国的革命行动。受革命空气的激刺,散居苏联各地而不相联络的旅俄华人,受五卅事变的刺激,自助的要求团结起来,参加中国革命运动。在6月初有莫斯科的华人大会及示威游行,成立了“旅俄华人反帝国主义同盟”的组织。随后又有募捐援助上海罢工工人的组织,“五卅事变发生后,蒙我同胞乐捐国内罢工工人救济费。共收得俄币一千三百零二卢布五十奇比。已由本委员会寄往上海职工联合会[4]4。除莫斯科外,其它的地方,如列宁格勒及华人居住多的城市都有捐款,由全俄“不许侵犯中国协会”转汇上海。6月30日后在莫斯科召开五卅惨案周月纪念会。但是这些组织都是临时的,且不能满足旅俄华人的需要,于是又成立了“旅俄华人后援会”,一面组织和教育旅俄华人,一面是作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后援。在这个组织之下,设有书记、组织、宣传、经济各部,设总会于莫斯科,设分会于各地,“旅俄华人后援会”起草通过了章程,向苏俄有关系的机关接洽,请其认可并要求在经济给予帮助和指定房屋做办事机关。旅苏华侨需要刊物,原来打算在“旅俄华人后援会”正式成立后,再组织一刊物,因各方面的催促及全苏联“不许侵犯中国协会”的援助,需提前组成刊物,遂由“旅俄华人后援会”创立了《前进报》。

至于“前进报”三字的寓意,是“国内民众自五卅事变以来,已经奋不顾身,迎着帝国主义者的大炮和利刃冲锋前进了!我们要踏着这条血路往前进!旅俄全体中国侨胞,前进到国民革命的旗帜底下来!”[3]1

1925年12月18日,《前进报》由“旅俄华侨协会筹备委员会”创办于莫斯科,周报,每周五出版,每期四页。发行负责人是樊士登,编辑人是玉伦。全部版面用手写石印。《前进报》在苏联创办,有充分的言论自由,“因为我们的宪法并没有本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无论什么劳动者,均与我们的人民一样,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5]1而且报纸的写作素材特别丰富,在苏联俯拾即是。苏联的许多新闻媒体、公共机关和大学院校都表示对《前进报》进行大力支持。[6]2

二、创办宗旨和责任

《前进报》的宗旨是为旅苏爱国华侨及旅欧华侨服务。“本报是代表旅俄华人,扛着一杆中国国民革命的大旗,赞成而且努力于国民革命的报。”[7]2它负有以下责任:1.华侨离国已久,对于中国实际情形多不了解,因为华侨在苏联既无中国报纸可看,又不能直接看俄文书报,所以《前进报》第一个责任,即传播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真实消息,并解说当前中国及世界政治情形。2.苏联为世界革命的中心,尤其是被压迫民族的好友,它已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其一切组织和行动都值得中国注意和学习。因此,前进报又负有解释苏联到底是怎样一个国家,以及传播苏联革命理论和经验的责任。3.由于旅苏华侨的知识和觉悟很有限,因此《前进报》的第三个责任是提倡文化,给华侨以政治基本常识,端正其国民革命的趋向,促进中国国民革命早日成功。《前进报》有鲜明的立场,即赞成国民革命,支持国民党与苏联的合作政策,提倡世界革命,以便推翻帝国主义。在《前进报》的发刊词中指出,《前进报》就是旅俄华人要求参加国民革命运动的一种言论工具,向华侨报道中国民族解放运动,解说政治情形;介绍苏联及其革命的理论与经验;报道被帝国主义国家蒙蔽的真实消息。华侨有了前进报,就耳聪目明了。

三、栏目设置

《前进报》的内容可分为下列几部分:

(一)专题及论文。如俄罗斯1905年革命20周年纪念专号、列宁专号、纪念苏联红军八周年专号、“二七”三周年纪念号、孙中山逝世周年纪念专号、纪念三八妇女国际日特号等,间而刊有莫斯科孙中山大学与共产主义东方劳动者大学课堂的五篇演讲或报告。论文大多涉及中苏及世界革命问题,如《中东路问题》、《最近世界经济情形及革命运动》、《共产国际与被压迫民族》、《华侨与革命》、《苏俄十月革命八周年纪念的感想》、《对于国民党左右派分化的讨论》等等。

(二)新闻。包括中国新闻(如反奉战争消息、国民党的消息、工农运动的消息、列强在华消息等)、苏联新闻﹙主要报道苏联经济建设成果、共产国际、红色就机会等活动﹚、世界新闻﹙介绍世界工人运动动态、被压迫民族的斗争状况等﹚。外电消息主要译自苏联的各类报纸,一般是由当地留学生负责。

(三)通信栏(包括与中、苏和欧洲国家有关人员及单位的书信往来,如答德国留学同志书等)或启事。

(四)政治漫画。每期《前进报》几乎都有政治漫画,以漫画作社会启蒙与政治宣传的工具,可说是作者对中国大量社会问题进行观察、分析与概括之后所形成的智慧结晶。作者用夸张和喜剧手法把戏谑嘲讽的矛头指向了列强、军阀和国民党右派分子,起到宣传、动员、批判和鼓舞的作用。例如“中国军阀的内幕”,作者把中国军阀画成嘴咬铁耙、凶神恶煞般的猪八戒,在帝国主义操纵下残酷镇压工人和农民的革命,手上抓着鲜血淋漓的人头[8]1。“国民党左右派的分别”则把国民党刻画为一个两面人,对苏联、对帝国主义、对工人农民截然不同的态度。[9]1这些漫画非常简约、夸张,看似随意,却生动、深刻而凝练,充满着无论是辛辣的艺术趣味。

另外,《前进报》的页眉和页脚也与其它报刊不同,一般都有醒目的标语口号,如“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三省的行动!”;“广东革命军及北方国民军胜利万岁!”;“肃清国民党内一切动摇不定的分子!”等等。

四、资金来源

《前进报》的资金来源较多,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报纸的销售收入。《前进报》在苏联和国外发行,境内是售价是每份零售10哥比,订阅全年是4卢布50哥比。国外发行每份15哥比,订阅全年7卢布。该报第一期发行1500份,以后发行量呈递增趋势,自第十六期之后则高达6000份。从此报的启示“无论本埠外埠,国内国外投稿本报者,一律赠阅本报一份,赠阅的期数由本报决定,不另给酬。”[10]4来看,《前进报》不但发行于苏联国境之外,有海外的读者,也有海外的一些作者。由于《前进报》刊发的文章或报道则多没有署名,所以其中海外的作者数量无从考证。

(二)苏联各界的捐助。本报连日接得苏联公共机关同情或援助。[11]4

(三)中国籍学生和工人的捐款。在《前进报》常看到“本报收到孙中山大学全体中国学生捐助本报捐款213元。”[12]4“本报收到达木学校中国学生捐助一笔。本报收到东方大学中国学生捐款。”[13]4等字样的启示,说明报社常零星地收到一些学生和工人数额不大的捐款。

《前进报》报社从这些渠道所得到的资金是否够用,从其多期出现的启示来看,比如“如蒙公共机构及个人捐款相助,不胜感激。俟捐款收到后,即将捐款机关的名目或捐款人的姓名及相关的数目登载本报致谢。”[14]4“本报因财力薄弱,采用石印,每版写出后,即交俄国同事付印,编辑部与印刷部相距太远,又没有人力去经理,这也是受财力薄弱的影响。”[15]4该报的经费严重不足,其停刊也可能与经费困难有关,出版二十期后便永久停刊了。

五、《前进报》与国民革命

《前进报》发表了大量论文,对中国国民革命的历史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指出“‘二七’是‘五卅’的前一幕,‘五卅’是扩大‘二七’的再演,这不是事变的巧合,而是历史的必然。‘二七’到‘五卅’,这是中国工人阶级由孤军作战,直接与军阀争斗,间接与帝国主义争斗,进到国民革命的领导地位,直接与帝国主义者作猛烈的决战。[16]1认为华侨对国民革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旅俄华侨“与欧美日本的华侨在五卅事变后的表现和努力相比,更足证明无论旅居东西的华人,受了五卅事变的重大激刺,都一齐起来与国内同胞一致的行动,反对残暴无比的国际帝国主义者,要求得到中国民族的解放,并奋勇走上解放的道路了。”[17]2指出,中国人唯一的解放之路就是团结全中国的革命分子,用革命的手段先打倒国际帝国主义。帝国主义者在中国并不只以温和的手段来把持中国,并且直接采用武装镇压的政策屠杀民众,此次事变不但逼迫所有的城市工人阶级与革命的知识阶级全部参加反帝国主义的战争,并且警醒了长期沉睡于封建势力之下的农民和游移不定的城市小资产阶级也开始走向革命的道路。农民是中国人民的最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势力之一。如果农民不参加革命,胜利是很难得到的,此次五卅事变虽然普遍惊动了农民,但他们组织的力量薄弱,又未曾与工人阶级的行动打成一片,这是此次事变不能持久的原因,由此感觉到了工农联合是目前急切的任务,不然中国革命很难迅速的得到胜利。[18]5

《前进报》认为,在五卅事变中,广大的群众都积极的参加了战斗。从此以后,国民革命已成为群众运动,已走上国民革命的新阶段,而国民党所代表的是广大的群众的利益,而这种利益恰恰是国民党右派分子所反对的,因为右派就是军阀、官僚、资本家、政客、地主、买办的化身,或者与军阀、官僚、政客、资本家、地主、买办阶级的利益有密切的关系。[19]

那么,什么是国民党的左右派呢?《前进报》指出,我们要明白国民党中的左右派是什么,这不但是国民党的重要问题,并且是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的重要问题。我们若是把国民党看作整个的,无左右派的分别,便无法判定国民党是革命的不是革命的了。在国民党第一次大会前后,可以说信仰三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与军阀政治的是左派,不信仰三民主义、不反对帝国主义与军阀政治的是右派,现在的左右派即不是这样的分别了。以前不反对帝国主义与军阀、不信仰三民主义的右派已公然反革命,而实际上脱离国民党了。在策略上,左派懂得要实现反对帝国主义与军阀的国民革命,国外有联合苏联、国内有联合工农阶级及共产党的必要,右派则反对苏俄,反对共产党,反对工农阶级之阶级利益的斗争。他们虽然挂着革命的招牌,可是不曾为革命流一滴血,不曾为革命坐一次监,并且不曾为反对帝国主义与军阀举行过一次示威运动,散发一次传单[20]26。西山会议派就是国民党右派的典型,其中一部分是不同意国民党的三大政策,根本于国民党所取的路线相反的分子;一部分是被国民党开除的分子,要全国破坏国民党的本身。他们违反党律,自行另集西山会议,另自组织国民党以对抗中央执行委员会,这种行动显然是伤害国民革命的中心势力,为帝国主义者及军阀助长声势,我们要求解放的革命民众应该认清此点。[19]1

综上所述,《前进报》是苏联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纸,也是目前幸存的唯一报道当时欧俄华侨的报纸。它是了解和研究旅苏的16万多华侨的第一手宝贵史料,在启迪华侨的革命思想、宣传中苏动态、动员华侨参加革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前进报》的宣传鼓动下,大批俄侨参加了国民革命。《前进报》在中国近代报刊史、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本报与莫斯科各报联欢会的结论[N].前进报,1926(5).

[2]出版缀语[N].前进报,1925(1).

[3]发刊词[N].前进报,1925(1).

[4]旅莫华人救济国内罢工委员会启[N].前进报,1925(1).

[5]全苏联“不许侵犯中国协会”寄本报的一封信[N].前进报,1925(1).

[6]全苏联国外文化联络协会转给本报的一封信[N].前进报,1926(5).

[7]本报欢迎孙中山大学的中国学生[N].前进报,1925(1).

[8]中国军阀的内幕[N].前进报,1926(5).

[9]国民党左右派的分别[N].前进报,1926(7).

[10]本报编辑处启事[N].前进报,1925(1).

[11]本报启示[N].前进报,1926(5).

[12]本报启示[N].前进报,1926(7).

[13]本报发行部启示[N].前进报,1926(10).

[14]本报募捐启事[N].前进报,1925(2).

[15]本报编辑部启示[N].前进报,1926(5)

[16]“二七”三周年纪念号[N].前进报,1926(8).

[17]五卅事变与旅俄华人[N].前进报,1925(1).

[18]俄罗斯一九〇五年革命与中国五卅事变[N].前进报,1925(2).

[19]我们应当注意国民党左右派分化的原因[N].前进报,1926(7).

[20]国民党左右派[N].前进报,1926(7).

A Research onAdvancingMagazine

ZHANG Shiwei CHEN Chaojun
(Longnan Normal College, Longnan, Gansu742500)

AdvancingMagazinewas run by Overseas Chinese in the Soviet Union In 1925. It was the first Chinese newspaper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a media tool of Overseas Chinese to participate in national revolutionary movement under the encouragement of the May 30th Movement.Advancing Magazineattacked the crimes the Imperialist Powers committed in China, firmly supported KMT’ Three Policies, and opposed KMT’ Right Sent, called to overthrow Imperialist by world revolution, introduced revolutionary experience of USSR and Chinese to overseas Chinese, and reported a lot of news about Chinese revolution. 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nlightening the revolutionary thought of overseas Chinese, popularizing USSR and China, and motivated overseas Chinese to participate in Chinese revolution, and is thus very important status in Chinese modern newspaper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thought.

Advance Magazine; overseas Chinese in the Soviet Union; May 30th Movement

G21

A

1009-8135(2012)04-0075-05

2012-06-01

张士伟(1967-),男,河北省威县人,陇南师专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

陈朝军(1969-),女,河北省威县人,陇南师专教师,从事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

(责任编辑:郑宗荣)

猜你喜欢

国民革命华侨华人
何为“华人”?
我的华侨老师
国民革命时期的冯玉祥与外蒙古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浅析大革命失败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启示计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中共在四大前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探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