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茶叶公共品牌建设的思考
2012-04-02吴满霞
吴满霞
(安徽省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池州247100)
安徽省是我国重点产茶省份之一,是绿茶和世界三大高香茶祁门红茶的主要产地,产茶历史悠久,历史名茶颇多,祁门红茶、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久负盛名。但现在,福建以铁观音盛传,云南以普洱著称,浙江以西湖龙井茶闻名,但消费者提到安徽却不知以什么茶为最,这种情况严重地制约了全省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围绕安徽省茶叶品牌目前所处状况,提出一点意见和建议,供广大茶人参考。
1 品牌及公共品牌的含义
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对品牌进行了权威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随着品牌应用的延伸,公共品牌随之而生。所谓公共品牌,就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某种产业特色为纽带形成的区域品牌形象,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品牌的公共性。像金华火腿、祁门红茶等等。它们也是各区域内著名的地方特产,不仅是区域产品的形象,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市场地位,而且形成了区域产业以及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和当地未来经济发展的模式。
2 安徽省茶叶公共品牌建设面临的难题
2.1 品牌数目繁多,没有形成一个全国知名的品牌
安徽省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牌数目繁多,一般产茶的重点市、县、乡镇都有自己的茶叶品牌。现在一提到福建消费者马上想到铁观音,一提到云南马上想到普洱茶,一提到浙江马上想到西湖龙井茶,但提到安徽省,消费者却不知以什么茶为最。这是由我省茶叶品牌的多而乱、混而杂,企业小而散的局面决定的。现有的少部分的公共品牌也只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再怎么重点推介,由于受地域限制,也很难成为全省茶叶的公共品牌。这严重地制约了全省茶产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
2.2 缺少对全省茶产业综合打造
纵观各省茶产业现状,目前能形成全省资源共享的茶叶品牌的主要原因在于:各省抓大放小、突出重点、挖掘特色,形成共识。如云南省能够以普洱茶为重点,形成自己特色的茶叶品牌,全国皆知,这是值得广大茶人深思和借鉴的地方。安徽省是历史名茶众多的省份,中国十大名茶就有四个在安徽,这无疑证明安徽是适合产茶的地方。但也就是安徽省茶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安徽茶叶品牌目前的局面,它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但政府在引导茶产业发展的同时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既与全省茶产业密切相关,又能超脱茶产业本身,能起到统领作用的方法和途径。
2.3 缺少系统的宣传推介
在茶叶品牌的传播过程中,社会传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个茶叶品牌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首先它要有自己独特的内涵,这决定了它的生存时限。其次,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推介,逐渐被广大的消费者认识和接受。更重要的是一个品牌必须要有一定的市场供应量为支撑,没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就无从谈起品牌。现在茶叶注册商标千奇百怪,但真正能算得上茶叶品牌的少之又少。品牌宣传推介往往是各行其是,缺少系统性。
3 安徽省茶叶公共品牌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3.1 突出特色,形成合力
安徽省是全国绿茶和祁门红茶的重点产茶省。应由省农委牵头,会同文化、旅游、传媒等各大行业,浓缩提炼出安徽省独特的茶叶品牌,也可以以现有的重点品牌(品牌产品的量要大,历史要悠久,覆盖面要广,如祁红等历史名茶)为突破口,重点打造,建立安徽省茶文化体系,提供科学可行的宣传推介方案,整体推介。如云南省以普洱茶为重点,整体推进,形成对外的统一形象,但也不排斥其它的特色品牌。
3.2 加强与旅游业的联合,加速传播
随着旅游业的兴旺,茶文化的传播也更加深广。旅游业好比茶产业的一对翅膀,将茶文化传播到各个角落。政府宜进一步整合茶与旅游的资源,以带动促进茶产业的发展。
3.3 加强与文艺的结合
每年安徽各地都要举办重大的茶事活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如果安徽茶产业能与相关文艺作品及表演相融合,将更有利于茶的传播。
3.4 重视产品质量,长抓不懈
产品质量是茶叶品牌经久不衰的灵魂。对于茶叶品牌的管理,一要抓产品质量,二要加强行业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从源头到饮用全程监管,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5 企业之间相互沟通,形成行业自律,相互促进
安徽省茶叶企业应有团结共发展的大局意识,共同把安徽茶产业打造好。毕竟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