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和谐”:领导干部应追求的积极心理

2012-04-01李林平

党政干部论坛 2012年6期
关键词:人生哲学做官身心

李林平

“自我和谐”:领导干部应追求的积极心理

李林平

一、“自我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

《辞海》上说:和谐,即协调之意。《老子·四十二章》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和”是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而提出的,有和谐、平衡之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就作出了关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论断。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这个整体是由各个部分“和谐”而集成的。这里的部分可以理解为:个人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社区和谐、城市和谐、社会内部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等。其中,人的自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和谐内容的基础。个人和谐蕴涵人生哲学,人生哲学思想是和谐社会这一重要执政理念的基础。

2006年11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及看望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时的一段对话:“在今年的谈话中,他(季先生)对我说,和谐社会除了讲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应该讲人的自我和谐。我说,先生,您讲得对。人能够做到正确处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荣誉、挫折和困难,这就是自我和谐。后来,我们俩谈话的大意,写进了十六届六中全会文件。”

温总理提到的人的“自我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部分,而“自我和谐”涉及自我对人生的目的、价值、意义以及态度等人生哲学问题的理解。建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在本质上要归根于社会个体以及社会文化能不能树立和培植正确的人生哲学理念。

二、“自我不和谐”是“心理枯竭”的前提和表现

要理解“自我和谐”,就需要把“自我不和谐”讲清楚。自我不和谐的表现,在心理上的反映就是“心理枯竭”。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看来,“心理枯竭”有六大特征:一是生理耗竭——感到疲劳甚至虚弱,身体抵抗力下降,出现一些身心症状,比如肠胃不适、失眠等。二是才智枯竭——感觉到一种被掏空的感觉,知识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不能适应当代的知识更新。三是情绪衰竭——工作热情逐渐消失,随后表现出情绪上的特点,比如容易发脾气、容易迁怒于人、对人冷漠无情,甚至悲观、抑郁。四是价值衰落——工作机械化,效率很低,觉得工作没有意思,然后出错,甚至出现离职或者转行的倾向。五是“去人性化”——习惯否定一切,以冷漠的态度去对待一切,对人不信任、猜忌,同时对别人充满了一种批判性。六是攻击行为,这一行为大致有二类:一类是对别人的攻击行为,比如说人际摩擦,甚至会打骂无辜人,有的在领导那里受了气,回家可能就会对老婆孩子发脾气,甚至去打老婆孩子,找“替罪羊”。另一类是攻击自身,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出现自杀。2011年广为人知的官员自杀事件是湖北公安县纪委干部谢业新离奇的死亡方式:他在办公室用“11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许燕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从心理学上看,用这种极其残忍的方式自杀,有时是用生理的痛去压抑其心理痛。”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自我不和谐是领导干部“心理枯竭”的前奏,而自我不和谐的原因是心理上没有认清人生的目的、价值、意义等人生哲学问题,由此形成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给领导干部的影响,轻则带来生活上的许多困扰,重则罹患心理疾病,甚至寻短见。

三、追求“自我和谐”:为人做官的基本要义

领导干部有决策和执行决策的权力和责任,其决策和执行的方式对社会和群众的生活影响重大而深远,其为人做官的方式和影响具有扩散性,行为具有较大的示范性。决策者和执行者对决策和执行方式的理解无不受其人生哲学的影响,领导干部平时学习、研究人生哲学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以提升科学决策力和科学执行力,而“自我和谐”是领导干部需要学习的最基本的人生哲学,也是其为人做官的基本要义。

(一)内心的平衡和愉悦:“自我和谐”之本

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个体实现“自我和谐”是以人为本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但要真正实现和做到“自我和谐”并不容易,从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入手是关键,但困难也正在于此。

领导干部平时努力地工作和学习,往往没有去探究工作、学习的目的所在。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在追求什么?人活在世界的价值是什么?我们都在追求健康的身体、美满的家庭、钱、权、名誉、地位等等,但是,这些追求的内容都会不断地发生变化,直至消失。从本质而言,我们自身追求唯一不变的、不会消亡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是内心的平衡感和愉悦感,这正是人生真正幸福的奥秘。从某一角度而言,追求内心的平衡和愉悦是人生哲学之根本,也是“自我和谐”之本,是为人做官的要义。

(二)“自我和谐”:为人做官的一种哲学境界

学习和研究哲学具有不同的境界:求智、求知是一种境界,而能够把哲学转化为人生方式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哲学追问万事万物的本质,追寻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被理解为智慧之说。在古希腊,哲学是“知识”的综合,后来逐渐发展成一门“科学”;黑格尔哲学跨越康德的纯粹的“理论理性”,其理论体系与生活实际更加紧密。哲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存在方式、生存方式,直至是生活方式。

我国的儒家哲学始终强调为人做官要立足于己,要“自我和谐”。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史书记载,晋平公就南阳县令的人选问题征求祁黄羊的意见,祁黄羊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解狐。晋平公感到很奇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做官?”祁黄羊答道:“您只问我谁适合当县令,并没有问我的仇人是谁,在这方面他的确很优秀。”于是,解狐便做了南阳的县令。内心的愉悦和平衡是一种身心的和谐,是一种境界。如果祁黄羊面对仇人,内心充满仇恨,甚至失去心理平衡,他是不可能这样客观公正的。

人生的价值在于构建一种和谐,这里的和谐包括个人和谐、社会和谐,以及这二者之间的和谐。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个人“自我和谐”是为人、执政的基础,是为人做官的一种哲学境界。

(三)在实现个人价值中实现“自我和谐”

实现“自我和谐”首先要实现个人价值,实现个人价值就是要实现个人身心和谐,身心和谐了,内心的愉悦和平衡也就得到了。什么是身心的和谐呢?一个身心和谐的人一定是一个身体健康少疾病,心理健康而不轻易失控,是举止协调、神态安详的人,这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是个人事业的基本保障。

2009年11月24日,《中国公职人员健康白皮书》在京披露:公职人员级别越高则健康状况越差,大城市公职人员病发率比小城市高。该报告调查涉及31个省直辖市、589个城市,总共收集92320份调查问卷和公职人员体检时在北京、广州、上海、南京、武汉等地抽样报告数据。

所以,学习、研究人生哲学,就会明白身体健康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工作有张有弛,再忙,也要抽时间锻炼身体;酒量再大,也不要喝醉伤身。身心是相互作用的,身体健康,性情高雅,心理才健康,才能在实现个人价值中实现“自我和谐”。

(四)在实现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和谐”

实现“自我和谐”还要讲究实现社会价值。能够帮助别人实现个人价值,帮助他人实现“自我和谐”,为所在单位、地区、社会的进步做贡献,促进社会和谐,就是在实现社会价值;实现了社会价值,内心就会愉悦和平衡,自我就更和谐了。

现在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环境污染了,群众住着高楼,闻着被污染的空气,吃着有毒的大米;领导的政绩好了,税收也高,个别经营者赚足了钱,而吃了有毒食品的群众生病,健康受到影响,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实现社会价值的和谐就是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而这里的进步是以不破坏自然资源为前提,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是以不妨碍别人实现自我价值而言的,是不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不能以牺牲社会和谐为代价的。个人价值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创造社会价值是提升个人价值的良好途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相辅相成,只有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看作一个整体,才能缓解甚至消解社会的两极分化,做到“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和谐”。

(作者系武汉市黄陂区委常委、区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 崔光胜)

猜你喜欢

人生哲学做官身心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做官”的目的是什么?
做人做事做官“十不如”
用洒脱之笔诠释简静生命哲学——读王蒙随笔《不烦恼:我的人生哲学》
立心守正——做官不可“厚黑”
浮石绘话
——《青瓷》作者的人生哲学
贺麟人生哲学的精神向度
给身心降个温
小人物生活折射出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