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调适
2012-04-01林宝荣
林宝荣
压力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调适
林宝荣
编者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由变革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在此背景下,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公务员作为社会特殊群体,更是承受着异于常人的心理压力。资料显示,由于社会压力所导致的“官心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疏解压力、调试心理成为广大干部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基于此目的,本刊特推出《心理健康纵横谈》栏目,旨在为党政干部和公务员健康心理服务。我们希望广大学者、研究人员以及党政干部积极为本栏目撰稿,使该栏目成为官员、学者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
在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变革环境之中,公务员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特殊群体,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许多人眼中,公务员群体因为待遇高、福利好而且工作稳定,负担和压力似乎与他们无缘。但近年来,公务员自杀的新闻屡见报端,有媒体甚至为一系列官员自杀事件创造了一个专门的新名词:“官心病”。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9月,采用自杀的极端手段结束生命的官员就至少有4人[1]。
所谓压力(Stress),是一个各变量的动态联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对个人资源和潜在压力情境进行比较,来评估该情境对自己的影响;当个体认为情境会对自己造成压力时,其心理、生理和行为会发生变化,随之采取某种策略来应对这一压力情境;应对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失败的,成功应对或失败应对的结果都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压力应对的结果还可能会成为影响下次评估情境、选择应对策略的依据[2]。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公务员群体的压力水平远比想象中的高。例如,首部《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对广东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的心理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发现50.3%的青年公务员经常感到压力,31.2%的人感觉太累,1.6%的人有时甚至会想到自杀[3]。再如,焦璨等对澳门公务员的研究表明,工作压力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各指标呈显著正相关[4]。从门诊实践来看,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应当引起更多的关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曾透露,在该院就诊的心理疾病患者中,公务员约占10%,比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患者都要多[5]。
一、压力应对能力影响公务员心理健康
(一)压力应对能力强弱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试图理解的是人们如何评价其生活状况,它主要由认知(例如工作满意),人们体验的愉快情绪(例如高兴)的频率和不愉快情绪(例如抑郁)的频率3个方面构成[6]。感受到的压力较小、心理调适能力较好的公务员,在个人主观层面体会到的幸福感,很显然要强于感受到的压力较大、心理调适能力较差的个体。这也得到了相关研究的证实。研究者项聪认为:公务员的正性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正性情绪体验呈十分显著的正相关,与负性情绪体验呈十分显著的负相关;反之亦然[7]。主观幸福感较高的公务员,体会到的愉悦程度和时长都会更好,带来的例如同事关系融洽、服务态度好等正面效应更大,内心更加和谐,心理健康水平更高。
(二)压力应对能力弱对职业倦怠感的影响
对于职业倦怠(job burnout)的定义,最具影响力的是Maslach的阐述,他将职业倦怠定义为一种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其代表性特征分别是缺乏活力、对待服务对象冷漠、消极评价自我[8]。由于职业倦怠会产生一系列连锁的包括认知、情绪、意志、行为在内的心理症状和生理症状,不仅对公务员的工作开展危害很大,而且对公务员的生活、个人成长都会造成负面影响。董敏敏认为:当前公务员处在倦怠发展过程的后期,是一个倦怠的后果集中表现的时期[9]。职业倦怠的首要典型特征是缺乏活力,使得公务员失去工作的热情,对待工作得过且过,不再追求个人成就,并时常伴有负面情绪,容易急躁或发怒,甚至可能不愿意参与人际交往活动,对一切事物都抱着消极情绪,本文开头提到的自杀行为就可能发生在职业倦怠者的身上。职业倦怠者更倾向于对事件做出负面的解释,比如对于人际矛盾、工作压力,往往会迁怒于服务对象、同事、领导,甚至是自己亲密的家人。职业倦怠既通过降低服务质量影响了组织功能的良性运转,也容易因为员工离职造成组织的员工流动性增加。
(三)压力应对能力弱对心理亚健康的影响
心理亚健康状态是由于生活事件及个体心理素质、身体不良状况等因素引起的一种应激状态,实质上是心理活动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内稳态失调的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是普遍存在的[10]。心理亚健康和生理亚健康一样,都会对人产生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可能会有明显的情绪或者行为表现。研究者郭玉琴在咨询中发现,我国公务员队伍中的本我与超我、自卑与虚荣相冲突的表现比其他群体更为突出,如公众面前的精神抖擞,本我时的极度疲倦;春风得意时的自我炫耀,目标受挫后的极度困顿[11]。公务员的队伍构成和面对的公共环境在近些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共事务繁杂等显性压力和工作满意度下降等隐性压力都在给公务员个体持续加压,导致公务员群体中的心理亚健康人群不断扩大,如若对心理症状草率了事,一味靠压抑代替疏解,则可能会演变成心理疾病。
二、如何提升公务员心理调适的能力
(一)在公务员体检中加入心理问题筛查
每一位公务员的心理特点都不尽相同,对于挫折与压力的耐受力也不同,这一方面是由先天特质决定,另一方面也受到后天环境与经历乃至个人认知的影响。但无论如何,其外在表现都是相似的,自我主观感受也有着一致性,尤其可以以外显行为作为表征入手,通过评估的方式了解公务员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早发现、早治疗”的常识同样适用于心理问题,对于压力环境下的公务员群体,在每年的例行体检中,更应当加入合适的心理量表,既能够及早发现心理症状从而尽早得到专业帮助,也能够为心理咨询与辅导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在心理问题筛查中,一定要选择经过实践证明可信度、效度较好,具有可参照的常模群体的量表,例如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S)、抑郁自评量表(SDS)。尤其要重视对自杀行为高发的抑郁症状进行评估,并进行及时的心理援助,在发展成抑郁症之前及时进行调整与治疗,这也是政府组织对公务员应尽的责任。同时,心理筛查工作的开展,实际上也是对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良好普及,能够唤起更多公务员对于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从而能够有意识地了解心理调适知识和方法并应用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之中。公务员对于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具有任何外部手段和教育所无法比拟的效果。
(二)培养公务员的情操,注重劳逸结合
长期处于工作环境中,或者缺少个人兴趣爱好,公务员的注意力就将会一直停留在工作上,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压力源会不断积聚,心理疲惫和不适感也会逐渐增加,工作效率和活力会进一步下降,步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甚至个人可能毫不觉察,已经麻木于这样的怪圈。而有情操的活动通常都伴随着深刻的内心体验,而且一般也都是美好的体验,是心灵的回归和放松。
情操可以通过政府机构主动的引导得以增进与培养,比如可以定期组织出外踏青,让平日疲于工作的公务员在大自然的环抱中疏解压力。在这个过程中,要用有意识的引导代替简单的走走看看,比如鼓励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拿起相机,举办摄影比赛,投入于追寻美的过程中,从而转移注意力,卸下平日里紧绷的神经,使身心都得到放松,培养优良的情操。这种方式比起坐在咨询室中一对一地面谈有着无法替代的好处,特别是对身心体验的全面调动,更能对心理问题起到预防的作用。其他诸如运动会、歌唱比赛等方式也是可行的方案,但要关注的是,对于在活动中不能融入群体,或是逃避参加活动的个体,要及时推荐到有关机构进行心理辅导,以重建心理健康,使其更加适应公务员的工作。
(三)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筑牢内心防线
初看党风廉政建设似乎与公务员心理调适并无太大关系。然而,面对权力与利益,心理容易失衡,其实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千军万马争夺公务员岗位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工资水平和待遇好,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调查也都表明公务员薪酬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因此,公务员的贪污腐化,很大程度上不在于缺乏金钱,而是心理上、价值观上出了问题,何况有的官员贪污的数额高达数千万乃至上亿元,这就更是扭曲内心的外在表现。
日本健康心理学专家本明宽甚至认为,公务员的贪污犯罪就是“输给了自己内在另外一个人格”[12]。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人格的分裂,“睁眼说瞎话”却毫不自知,以为所言都是事实,普通人都知道的谎言当事人却深信不疑,这已经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了。不仅心态扭曲的部分公务员需要加强心理调适,处在相同群体的公务员由于面对同样的环境,也会受到类似的诱惑,甚至感到强大的群体趋同压力,也需要学习如何应对诱惑,坚定立场,调整心态,避免自己跌入犯罪的深渊。
(四)建立公务员减压计划,提高压力管理能力
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个体无法避免地要接触到许多种压力源。心理承受力强弱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压力源做出的应激反应和持续的时间也不相同。对于近些年新入职的“80后”公务员,他们在成长环境中受到的物质和精神关爱都比较充足,更需要加强应对压力方面的知识教育,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请求专业的心理援助。此外,在个人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经历不同的心理变化,比如步入中年的公务员在心理特点与心态上都与年轻人不同,对于健康的担忧、子女教育的压力、晋升的期望值等都会增加,心理学知识的指导同样能够帮助他们应对新的发展问题。
应对压力的读本、专家的讲座、心理学的节目或者视频,这些传统的方式对于传播应对压力和危机的心理学知识还是很有效的。在实际操作中,在说明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传授给公务员一些实用的方法。比如面对思想负担可以采用的理性情绪疗法,转变认知达到理性情绪的步骤不仅需要理论讲述,更需要领悟和实践,现场演示、案例学习的效果要远胜过简单的书本文字。但需要防止“走过场”的现象。拿应对压力的读本为例,公务员的工作一忙,可能就会忽略或是遗忘了读本的存在,“压箱底”的读本,如果配合上专家的讲座、心得体会的交流,就能更好地保证学习效果。无论如何,压力是一种必然的存在,帮助公务员减轻压力,特别是加强面对逆境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其内心的焦虑与抑郁等不良情绪,公务员也就不会将情绪带入工作中,从而提高了组织的整体绩效。
[1][5]方可成、运安琦、张璐:《“官心病”,知多少》,《南方周末》2011年10月6日。
[2]时勘:《灾难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8页。
[3]广东省青少年工作领导小组编:《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4页。
[4]焦璨、张敏强、黄泽娟、吴利、梁淑仪:《澳门公务人员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人类工效学》2010年第3期。
[6]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29页。
[7]项聪:《重庆市公务员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研究》,重庆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8]CMaslach,WB Schaufeli,MP Leiter.Job burnout.In S T Fiske,D L Schacter&C Zahn-Waxler (Eds.),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Vol.52,pp. 397-422.
[9]董敏敏:《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以公务员为例》,浙江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1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版,第291-292页。
[11]郭玉琴:《当前我国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刍论》,《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12][日]本明宽:《如何巧妙运用“另一个你”?——多重人格的心理分析》,林郁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151-152页。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
(责任编辑 崔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