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落实“两会”精神,促进湖北跨越发展
2012-04-01杨泽柱
杨泽柱
认真落实“两会”精神,促进湖北跨越发展
杨泽柱
全国“两会”已经胜利闭幕一个多月。学习讨论“两会”精神,最关键的、最重要的是狠抓落实。围绕主题,我们研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领会精神抓落实;二是如何围绕重点抓落实;三是如何联系实际抓落实;四是如何强化动力抓落实。领会精神抓落实是坚持科学发展;围绕重点抓落实是着力改善民生;联系实际抓落实是推进民主法制;强化动力抓落实是继续深化改革。
一、领会精神抓落实,坚持科学发展
(一)科学发展势在必行
今年的“两会”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发展观这根红线贯穿“两会”的全过程。在“两会”上,大家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共识,这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稳中求进。
科学发展、稳中求进,着重体现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共18600字,126分钟,有28次掌声,这些掌声是代表、委员对政府工作的一种充分肯定和殷切期盼。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讲到了今年的国家宏观经济预期指标。总理讲: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人口900万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这里最受关注、最引人注目的是7.5%。它意味着,我们国家告别了连续8年时间的“保8”、保增长的时代。全国经济增长速度降了0.5个百分点,非同小可。这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出的一个强烈的、鲜明的、重大的信号,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经济增速降一档,民生改善进一步,发展转型快一拍。而且这个转型是主动的,是我们国家主动的选择。
湖北省也是一样。“十二五”期间,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湖北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由科教大省向科教强省跨越。湖北现在要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跨越式地发展。
湖北现在有优势、有机遇。湖北有“九省通衢”的大交通优势,有“工业摇篮”的大工业优势,有“鱼米之乡”的大农业优势,有“惟楚有才”的大科教优势。省委、省政府为构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亮出一套“组合拳”,形成“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现在风生水起,如火如荼。“两圈一带”双轮驱动,“一主两副”展翅飞翔,“一红一绿”补齐短板。除了这些以外,还有荆州市的“壮腰工程”,鄂州市的城乡统筹综合体制改革试点,荆门市的“中国农谷”,黄石市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咸宁市的低碳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等,各地争先恐后,纷纷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二)科学发展内涵丰富
现在的科学发展与过去的经济增长是两个概念,有本质区别。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是经济和社会的同步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有四大本质区别:一是传统发展观重物轻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二是传统发展观重生产、轻生活,科学发展观认为生产是为了人,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三是传统发展观只重视GDP,GDP至上,科学发展观也重视GDP,但绝不惟GDP是从,总量固然重要,结构更重要,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四是传统发展观不重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视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走的是低碳、绿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在上述四大本质区别中,最大的区别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既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中国注解”,也是马斯洛需求曲线的“中国攀升”,更是小平同志“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论断的时代见证。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其丰富,道理十分简单:只有人民群众富裕了,日子过好了,中国发展的步伐才会迈得更稳、迈的步子才会更大。
改善民生莫过于居者有其屋,莫过于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两会”之前很多代表、委员对房价在高位运行有意见,有的甚至对政府有抱怨,对房价调控缺乏信心,认为房价“不是总理说了算,是总经理说了算”。房价在高位运行,人民无法提高生活质量,对政府就会有意见。这些年群众对房价走高很抱怨,网络名词层出不穷,“蜗居”、“蚁族”、“房奴”、“裸婚”,这折射的都是对政府的一种抱怨。人民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他强调指出,今年国家要继续加强对物价的调控、对房价的调控,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代表、委员听了有信心,同时代表、委员讨论时又提出一个问题,什么叫“合理回归”?总理答记者问,给出了两条标准:一是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二是房价的成本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这里面有一个房价收入比的问题。国际上的惯例标准,一个家庭两个劳动力,六年时间的收入可以买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这就视为房价收入比是合理的。按照这个房价收入比来计算,一些城市的房价要回归到这样的水平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我们毕竟看到了一种希望,看到了中央的一种决心,看到了对保障民生、调控房价的一种信心。
(三)科学发展任重道远
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迈出经济转型的坚实步伐,实现湖北省的跨越式发展。湖北省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是经济转型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未来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调整需求结构,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我们国家城市化率增长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1000万人进城。一个农民进城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拉动是10万元钱,消费拉动经济。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在加强第二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五一”小长假,我省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实现双增长。5月1日当天,有28000人畅游欢乐谷,10万人热捧户部巷,武当山客流破纪录。游客和收入的双增长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是调整要素结构,推进自主创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我们这个时代是创新的时代,我们的劳动是创新的劳动,我们的使命是创新的使命。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国家最有创新标志意义的,一是高铁,二是航空航天。现在我国铁路总里程86000公里,居世界第一;高速铁路全长6800公里,时速350公里,最高时速416公里,均居世界第一。我国的航空航天起步晚于发达国家整整40年,但是神五“一人一天”、神六“两人多天”、神七宇航员离开舱门在太空行走,仅仅只用了5年时间。
四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别。从总体上看,这些年我国社会工资水平增长缓慢,但有一种人的工资增长很快——保姆。这个事实彰显了中国社会变革对农民工的深刻含义,也是城乡二元结构改变、城乡差别缩小的具体体现,更是我们国家朝着公平社会前进的一个典型标志。在一些大中城市,保姆月薪2000—3000元,月嫂月薪4000—6000元,工资增长最快。
五是正确处理经济关系,“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时并举。过去注重“引进来”是正确的,但今后经济转型,我们要争取“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时并举。要敢于走出去,支持走出去,鼓励走出去。要勇于同世界强手打交道,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提高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二、围绕重点抓落实,着力改善民生
(一)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两会”上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很多,既有上学难、就医难、保障难等难点问题,也有房价调控、物价调控、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焦点问题,更有诸如空气质量、校车安全等热点问题。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给予了一一回应,字字情真意切、句句铿锵有力,一枝一叶总关情,代表、委员深受鼓舞。
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以来,党和政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新时期,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人民利益高于一切。1960年,前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来中国考察一周,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他说:“其实毛泽东的哲学很简单,就是人民起作用”。延安革命政权是陕甘宁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区人民用独轮车推出来的。540多万老区人民本着“毁家支前”的决心,“最后一粒米,拿去交军粮;最后一床被,送到战场上;最后一个好儿郎,送到部队上”,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观。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湖北省的“三万”活动既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形式,更是贯彻“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理念的得力举措。这些年,群众对党政干部脱离基层有一个描述:“五六十年代同吃住,基本上能摸得到脚;七八十年代上广播,基本上能听得到声;九十年代坐小车,还看得到烟;现在只能在电视上瞧到影了”。这种脱离群众、脱离基层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各级党委和政府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在心。
(二)首要任务是改善民生
温总理说,今年是本届政府任职的最后一年,本届政府首要的任务是改善民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在最后一年,我将像一匹负轭的老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套”。今年本届政府还要再做五件困难的事情,一定要做,努力做好,而不留给后人。这五件困难的事情,都是和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的。第一件事是要制定并出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第二件事是要制定并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第三件事是要实行全国城乡养老保险的全覆盖;第四件事是要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对贫困地区进行集中连片的扶贫开发;第五件事是要使教育经费占到GDP的4%,这个目标一定要努力实现,而且要确保经费合理使用。这五件事情掷地有声,看得见摸得着,与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保障民生莫过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关心扶持“三农”。2011年国家粮食总产达到57121万吨,连续8年增产丰收,但是“8连增”以后国家依然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今年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扶持是12287亿元,比去年增加1868亿元,“8连增”以后国家扶持的力度不仅没有减,反而还增加了1868个亿。湖北是农业大省。省里的代表、委员就“三农”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认为,当前的“三农”还存在四大隐忧。一是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们总结经验还是人努力、政策好、天帮忙,传统农业靠天吃饭这个局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眼前我们省里有一部分地方又有旱情了,旱灾将会影响今年的农业收成。二是“三农”问题出现了新的“三化”。农村空心化,村组缺乏积累,某些村债台高筑,不堪重负;没有实体经济,就没有经济实力。农业副业化,把农业当副业来做,种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农民老龄化,农村里的青壮年多数迁移在外,家中只有老年人、妇女和儿童,当年欣欣向荣的村庄现在变得冷冷清清,丧失了后劲与活力。三是“大农业、小种子”。全国有8700多家种子企业,湖北省有300多家,但它们都处于散、小、乱的无序竞争状态,90%以上的种子企业没有研发能力,拿不出过硬的良种,只能成为跨国公司的加工车间。四是“招商热”、“圈地风”。抓农业不如抓工业,抓工业不如开发房地产。在传统政绩观引领下,重中之重的农业在一些地方只剩下口号,地方上成天忙于招商、圈地,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中央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总理在报告里面对上述问题一一作出了回应。
(三)根本目的是和谐稳定
现在我国的治国方略是:人为本,和为贵。以人为本,和谐稳定。胡锦涛主席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上再次重申,中国对外求合作、求和平,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并一再表明中国政府的立场。近些年,我国已经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社会转变:一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二是由高度封闭向全面改革开放转变;三是由无法可依向依法治国转变。中国社会已经成功实现了三大转变,成绩斐然。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是第四大转变,即由以堵为主的静态稳定,向以疏为主的动态稳定转变。这个转变难度更大、境界更高,也是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种考验和升华。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但有些领导,特别是一些基层干部被维护稳定的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防不胜防。花钱买稳定,代价也高。现在我们要加快由以堵为主的静态稳定向以疏为主的动态稳定转变,要靠体制、靠机制、靠人文关怀、靠心理疏导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三、联系实际抓落实,推进民主法制
(一)充分发扬民主
2012年的全国“两会”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的“两会”。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议案489份,政协委员向大会提交提案6069份,民情民意在这里汇集,智慧力量在这里迸发。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共商国是,敢讲话、讲真话、真讲话,民主空气十分浓厚。
(二)坚持人大特色
坚持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结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建设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始终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八一”枪声到秋收长缨,从井冈号角到长征战歌,从遵义曙光到延安油灯,从西柏坡“两个务必”到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多少次力挽狂澜,多少次中流击水,中国共产党谱写了一曲曲光辉的革命史诗。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怀疑和动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保障人权立法
2012年全国“两会”讨论审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里有三大亮点。一是开门立法。2011年8月,全国人大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公开征求修改意见。一周时间收到意见和建议共80953份,令诸多代表、委员感到震惊,这说明了开门立法的重要。人民群众是立法的主体,同时,这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加快的具体表现。二是保障人权。1979年刑事诉讼法从无到有;1996年第一次修改,“无罪推定”入法;2012年第二次修改,“保障人权”入法,并且写入了总则。“小宪法、大修改”,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文明进程在逐步加快。三是证据为王。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把“证据为王”这个原则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强化:(1)所有的刑罚过程必须要有完备的证据证明;(2)所有证据的取得必须通过合法的手段和程序;(3)公诉案件中被告人的指证责任必须由人民检察机关承担。这就把“证据为王”这个原则细化、强化、固化了,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步伐的加快。
(四)城乡同比选举
今年的全国“两会”讨论通过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分配和选举问题的决议。其中有五条值得关注。一是首次实行城乡同比选举人大代表,过去是1:4(一个城市人口比四个农村人口),现在是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1:1,这是最大的亮点。二是全国按城乡约每67万人分配1名人大代表。三是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应占代表总名额的12%,人口特别少的民族也必须有1名人大代表。四是基层代表特别是一线的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要有所提高,其中农民工代表的人数要大幅度提高。五是党政领导干部代表的比例比上一届要有所降低。这五条规定内涵十分丰富,城乡同比,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比太阳更有光辉。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步伐在加快,民主与法治建设日趋成熟。所以,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坚定不移,充满信心。
四、强化动力抓落实,继续深化改革
(一)改革的呼声很高
“两会”期间,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有73处提到改革,所以“改革”成了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论述改革的篇幅达两页半纸。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威望日益上升。30多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6%,同一时期日本为3.1%、欧盟2.95%、美国3.17%,世界平均经济增长3.13%,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
尽管如此,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仍存在四大失衡,即权力失衡,收入分配失衡,社会心态失衡,生态环境失衡。而解决这四大失衡的办法和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一是以深化改革制约权力失衡。权钱交易,老百姓深恶痛绝。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成为我们党先进性的“第一大杀手”。宋代大思想家司马光有一句话,“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做官做人不讲德就等于没有灵魂。无德之才,不仅不是社会需要之才,甚至会成为社会发展之害。所以党提出要以德为先,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我们研究腐败,就要研究权力;研究怎样反腐败,就要研究怎样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就是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
二是以深化改革制约收入分配失衡。社会两极分化,贫富差距很大,人民群众有意见。有些歌星舞星唱一首歌50万、60万。一些老工人说,我们干一辈子也拿不到这么多钱。衡量贫富差距的一个指标是基尼系数,我国1978年的基尼系数是0.317,2011年达到0.491,而国际上的警戒线是0.40。有一份资料说美国5%的家庭掌握了美国社会总体个人财富的56%,在中国1%的家庭掌握了社会总体个人财富的44%。收入分配严重失衡,改革行动势在必行。
三是以深化改革制约社会心态失衡。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但人民群众总觉得幸福指数上不来,问题在于社会心态的失衡。食品不安全、药品不安全,有少数地方甚至人身也不安全,人们内心强烈感到缺乏安全保障。最近“问题胶囊”、“工业明胶”成为舆论热点。仅“修正药业”就有十大明星代言“毒胶囊”广告,孙红雷、张丰毅等少的拿走40万、50万,多的拿走300万。病人吃问题药,明星捞银子,企业赚大钱,这是极不合理、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有人甚至提出现在“吃亏最安全”。“吃植物怕毒素,吃动物怕激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中无数”。种种现象的原因都指向体制、机制。打假、监管,没有形成合力。食品安全有工商、质监、商务、药品食品监督、公安5个部门监管,即使这样,食品安全问题仍层出不穷。有同志嘲笑说:“多管不齐下,拿枪不见鸟,守株来待兔,忙坏3.15”。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四是以深化改革制约生态环境失衡。空气污染、食品污染、水污染等现象比较普遍,可能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受害者。这次PM2.5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大得人心。PM2.5这个陌生的专用名词,走进人们的视野,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这是信息公开、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公布的数据和人民群众的感受仍存在差距。
总而言之,要解决这四大失衡,就要不断深化改革。所以说改革的呼声很高。
(二)改革的路径清晰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了今年改革的六条任务:一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二是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改革;三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四是深化价格改革;五是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六是加快推进政府自身改革。温总理将改革的路径说得很清楚,今年我们就是要按照总理提出的改革路径和目标,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这次改革路径最清晰、呼声最高的是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动力有两条:一是金融行业的巨额利润和实体经济微薄利润的巨大反差;二是吴英案件的审理和判决。这两条推动了我们国家的金融体制改革。我国目前存在一个问题:实体经济不实,虚拟经济太虚。去年国家实体经济的利润率是7.1%,资本的利润率是22.5%,房地产开发的利润率是28%,工业当中的制造业的利润率是6.4%,其中纺织业的利润率只有4.3%。金融行业的人均利润是工业企业的12倍,这就是垄断。有这样一个规律,垄断产生暴利,暴利导致腐败。中国对腐败问题的根治不在于纪检监察的查处,而在于制度的顶层设计。要重视和加强实体经济,必须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
实体经济利润太薄,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虚拟经济的利润来得太容易。2011年几大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额是1041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6.3%,每天产生的利润是28.5亿元。利润多当属好事,关键是看利润的来源途径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部门是以侵占实体经济的利润而暴富的。金融部门的利润80%来源于存贷利率差。现在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是3.5%,一年期的贷款利率是6.56%,存贷利率差是3.06%;也即是这个银行只要有存款、能放贷,就能够赢利。国际惯例是金融部门的存贷利率差在1个百分点上下浮动,我们是3.06个百分点。这就是说与国际接轨比较,我们的金融部门多拿了2个百分点,也就是1万亿元。如果说金融部门放弃这2个百分点,那么工商企业、实体经济就会增加1万亿元的利润,或者说是降低1万亿元的成本。所以一些工商企业的老总说:“我们辛辛苦苦干一年,实际上是给银行打工。”部分企业的融资成本远远不是6.56%,而是10%、15%,今年三月份有几家企业的融资成本超过了20%。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宏观调控收紧银根,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另一方面民间资本充裕的资金找不到出路。据2011年的一个统计,我们国家90%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其中63.5%的小微企业的融资是来源于民间借贷。温州民间资金十分活跃,官方统计有6000亿元、民间统计有8000亿元找不到出路。一方面是融资难,一方面有充裕的民间资本进不来,所以存在实体经济不实、虚拟经济太虚的严重问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出呼吁,要力推金融体制改革,要“开前门、堵后门、杀邪门”。开前门,就是大力发展民间小型金融机构,让民间资本从地下走到地上,堂而皇之地登大雅之堂。堵后门,就是截断非法集资。杀邪门,就是打击高利贷、洗钱、利用黑社会讨债等引起社会不稳定的违法行为。金融部门的巨额利润和实体企业的微薄利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也形成了金融行业体制改革的一个动力。
(三)改革的势头强劲
最近改革的动作很大,势头很强劲。如温州试点12项任务推动金融体制改革;通过提高国有企业上缴红利水平推动国企改革;银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在加快;全国党政机关“三公”经费全面公开,并且细化“三公”经费公开的内容;国库集中收付要覆盖到全国所有的预算单位。
以国企改革为例。现在我们提出要克服“改革的疲劳症”,“要打攻坚战,要趟深水区,要啃硬骨头”。1997年全国国企的利润总和是213.7亿,2011年一个月国有企业的利润就是1230个亿,如此差距依靠的就是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尽管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从总体上看改革是成功的。这是在中国并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走出的一条改革创新的路子。
现在国企深化改革,正围绕三个问题在讨论:是不是“国进民退”?是不是垄断经营?上缴的红利是不是太少?这些问题要通过改革来进行推动,来形成共识,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做强做大国有经济,为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做贡献。
是不是“国进民退”?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用政治的概念、而要用所有制的概念来判断“谁进谁退”。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大的趋势应该是“大进小退、优进劣退”。资产本身的天性是流动的,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来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经济的集中度。
是不是垄断经营?2011年中央企业的销售收入达20.2万亿元,上缴的税收是1.7万亿元,实现的利润是9173亿元。这些年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效益好转,不是靠垄断经营得来的,而是靠体制机制改革,靠制度创新,靠管理水平的提高,靠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得来的。实事求是地讲,从目前国有企业的行业分布看,已经有90%的行业是处于高度竞争的行业,即使是天然气、成品油、电力等具有自然垄断或国家行政垄断性质的行业,其供应价格也是国家定价,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严格的监督,不存在通过垄断的地位和手段来获取超额利润的行为。
上缴红利是不是太少?我们认为,目前国有企业上缴的红利还是少了,不能体现“国有资产是国家的、本质上是人民的”。在保持连续性的前提下,应该逐步提高国有企业上缴的红利水平,20%、25%,甚至更高一点。提高国企上缴红利的比例,有利于全面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切合民意诉求,而且也符合国际惯例。发达国家的红利已达到50%—60%。俄罗斯在2011年的国家税收中,国有企业占的比重是73%。
今天是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的日子。12年前普京说过:“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今天普京又说:“前进吧,俄罗斯”。普京新当选总统后的施政纲领有四条:一是推进民主政治改革,向地方政府放权。他同意恢复曾经在2004年亲自废除的地方行政长官的直接选举,在政治上推进民主改革。二是在军事上,建设军事强国。普京雄心勃勃,高调宣布未来十年俄罗斯要在全国范围内部署400枚洲际导弹。普京的强硬令西方国家头痛,但在国内的支持率却是飙升的。3月5号当选率是63.6%。三是在社会政策方面,推进社会公平和改善民生。这符合俄罗斯人民群众的愿望,目前俄罗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严重,现在该是向寡头们索回属于俄罗斯人民的东西的时候了。普京支持政府打击官员腐败,推行官员收入的透明化。在民生问题上,普京号召俄罗斯人民积极应对“少子化”现象,尽早出台应对“少子化”的政策。同时承诺在不提高退休年龄的基础上提高养老金。四是在经济政策方面,采取三大举措:扶强国有经济,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三条符合俄罗斯的国情。普京认为,国有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国家要控制并且要扶强国有经济。当年普京吸取叶利钦的教训,在2006年8月6日亲自签署了总统令,对全国1063家石油、天然气、电力的企业禁止私有化,打击了83个寡头。在普京担任总统、总理的12年,他带领俄罗斯摆脱了“休克”乱局,走出了苏联解体的阴影。普京这次当选总统以后雄心勃勃,他的施政纲领中的一些积极因素,对我们国家、对我们省当前的改革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所以,当前我们要抓住机遇,深入推进改革,解决体制机制问题,解决内生动力问题。发展到了现阶段,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丰富发展内涵,更加注重优化发展环境,更加注重强化发展动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发展才会走上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此文系杨泽柱同志2012年5月7日在湖北省委党校中青班上所作的报告,刊发时有删节)
(作者系湖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 张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