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习:目的、内容及方式

2012-04-01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性知识

闵 钟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学习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学习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现象,这里的学习指的是学生的学习)。现代学习是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在继承传统学习合理内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现代社会需要提倡和应用的学习观念。关于现代学习,不少学者都做过相关探讨,有关现代学习的特征、方式等也已渐渐明朗,但是,如果仅从局部去考察,难以把握现代学习的全貌。从整体上说,现代学习是一个包含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观念系统。鉴于此,笔者试从这三个相互关联的角度对现代学习的基本概貌做一梳理。

一、现代学习的目的:基于人的可持续发展

今天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回答这个问题是把握现代学习目的的基础。渐趋一致的观点认为,今天的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知识的大量涌现和不断更新是这一社会的基本特征,与此相伴而行的是,社会也日益民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建立在丰富个性基础上的民主和平等关系。信息社会的这种特征反映在学校教育上,那就是学校教育已不可能提供给学生够用一生的知识和技能,对学校教育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社会的日益民主也使人们对受教育权利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而且要促进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各方面的提高,要求学校教育能够适应不同学生个性的差异,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在这样一些新的要求面前,基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目的便凸显出来。

可持续发展理念最早源于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发展及其保护的认识。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长篇调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在人的发展上,即指人的协调发展,既能满足当时的需要,又能保证其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力而不受损害的发展。

旨在发展。旨在发展表明了现代学习的方向。传统学习注重知识技能的获得,以知识技能的掌握为学习目的。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大量涌现和不断更新的社会,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再把学习看成是一劳永逸的事,必须终生学习。因此,现代学习不再是仅仅为了知识技能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具有合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获得知识背后的智慧,掌握学习的方法,具有终生学习的进取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素质全面和谐。素质全面和谐是人们对受教育权利要求不断提高的表现,也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的全面的素质包括人的身体、心理、道德、智力、文化艺术修养、人生价值观念等。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指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发展。它既不是各方面发展的简单相加,也不只是各方面知识技能的获得,而是把每一方面的发展有机地统一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形成学生统一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大量的实践表明,没有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人任何一方面才能的发展都不是某一方面作用的结果,它是各方面运动的合力。就拿创造性来说,它决不仅仅只是一个智力活动,人的任何一种创造才能都是人的知识、智力、能力、道德、审美、意志和身体等各方面运动的合力。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个性鲜明,富于创造。个性鲜明、富于创造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动力。个性即个体丰富多彩的积极的独特性。现代社会是一个强调个性的社会,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日益民主也为个体的个性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可能。从学生个体来看,每个学生在发展上都存在多倾向性,都有着千差万别的生理智力、文化背景、才能倾向、兴趣爱好等,因此,人的个性的发展也是人发展的内在要求。每个学生可以而且应当保持自己的兴趣特长,发展自己的个性,这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动力,也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个性的最高表现即为人的创造性。在传统学习观念中,创造性被认为是少数天才才具有的。心理学研究认为,创造性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事实上,在今天的信息社会,谁也无法再用那种狭隘的创造观念来衡量每一个人。1996年,国际21世纪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

二、现代学习的内容:全面的学习内容

学习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总是凭借一定的学习内容,通过一定的学习内容去实现其发展的,因此,要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全面的学习内容。

学生的学习是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的学习。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现代学习目的的基本内容。学生全面的素质主要包括身体、心理、道德、智力、文化艺术修养、人生价值观念等,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应该涉及这些方面。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一个基本的倾向就是培养知识型人才。在这种倾向下,智育内容成了学生学习的核心甚至全部,其他几个方面要么没有,要么仅仅只是一个点缀。然而大量的实践已“使人们很清楚地认识到,试图把教育局限在智力的训练上是一种糊涂的想法,如果教师这样做的话,他是注定行不通的,假如儿童情感冷冰冰,饿着肚子,或者决心跟老师捣乱的话,那么他在学业上的智力表现是决不会使教师如意的”[1](P242)。现代学习认为,构成学生全面素质的基本成分各有其特点、规律和功能,它们相对独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但同时,这些基本成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共同在学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就应该是全面的学习。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学习的全面性并不排斥学生个性的发展,一方面,学生的基本素质是使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获得良好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又能成为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动力。因此,现代学习观下学生学习内容的全面性是有个性的全面。

学生的学习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统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是学生学习内容中存在的一对基本关系。传统学习历来存在着重间接经验,轻直接经验的倾向,这是由传统学习注重知识技能和学习间接经验可以高效获得知识的特点所决定的。然而到了今天,社会对人的要求已不仅仅是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更需要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尤其是要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单纯的以传递文化知识为主要目的的间接经验的学习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以变革。现代学习认为,人的个性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个基础应该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结合。间接经验是前人直接经验的总结和提炼,直接经验则是学习者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间接经验只有根植于个体的直接经验才能在个体的心灵中生根开花结果。陶行知认为,间接经验好比新嫁接上去的枝条,直接经验好比树干,间接经验只有根植于直接经验这个树干,才能存活并具有生命力。[2]现代学习之所以强调直接经验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是因为直接经验可以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创造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能力、方法,而且是一种意识、态度和观念。有创造的意识,才会有创造的实践。创新意识的形成,是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经验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也就是说,学生仅仅懂得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学生要亲身参与创造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创造行为的个人的观念体系。直接经验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说学生的学习就要以直接经验为主。事实上,就认识结果而言,学生的学习仍然必须以间接经验为主,这是由学生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不容否认和改变的。教育活动之所以能成为一种专门活动而独立存在,就在于它已经构成人类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培养出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人,这样的人不是靠生活本身能够造就的。现代学习重视直接经验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其所要反对的是传统学习对间接经验的极端推崇,对直接经验的极端漠视。

学生的学习是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统一。知识与能力是教育领域一个古老的话题。现代学习强调通过知识的习得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力的发展当然要以知识学习为基础,但知识的习得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学生能力的发展与其学习知识的性质和类别有关。因此,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就必须建立新的知识观,在新的知识观的指导下选择和组织学生的学习内容。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知识可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3]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描述“是什么”或解释“为什么”的问题,它是一系列的言语信息。学生学习中的部分知识,如数学、物理中的基本事实、概念、命题、原理等,都属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则主要用来回答“怎么办”或“如何做”的问题,是关于方法和应用的知识。学生学习中的大部分知识,如“1/3+2/5=?”“将 We go to school yesterday改为合适的时态”等问题都需要应用程序性知识。传统学习给予了陈述性知识充分的重视,这是因为,传统学习认为,陈述性知识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也可以还原为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现代学习认为,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陈述性知识毫无疑问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但程序性知识未必都能还原为陈述性知识。事实上,程序性知识具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态:一种是技术形态的程序性知识,又称为技术的知识;另一种是实践形态的程序性知识,又称为实践的知识。前一种形态的程序性知识往往表现为一套明确阐述的技术规则,如体育中的动作要领等,它是可以言传的,是那种你能在书本中发现或找到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形态的程序性知识可以还原为陈述性知识,而后一种形态的程序性知识则往往不可能作为一套明确的规则阐述出来,它往往是不可言传的,仅能以实践操作的方式加以表演或演示,因而也就不可以还原为陈述性知识。从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程序性知识是技术的知识与实践的知识的混合物,它既含有可以还原为陈述性知识的成分,也含有不可以还原为陈述性知识的成分。这就是为什么传统学习中学生了解了一大堆关于是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而其实践能力却很差的原因所在。现代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所坚持的就必然是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统一,而不是用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来代替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性知识也是程序性知识的一种。它与其他程序性知识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用于对内调控的,它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和个体调控自己认知活动的知识,而其他程序性知识则是用于对外办事的。现代学习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强调创造性的培养,就必然要将策略性知识纳入学习的范畴,重视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达尔文说:“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4]因为它是能力的核心要素,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现代学习的方式: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

任何学习都要以一定的方式进行,都要表现为一定的方式。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学习必然是学生主动的学习,学生的主动学习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能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并对自己的学习负有一份责任。与此同时,学生的发展也是在学生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实现的。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而学生的发展则是多方面的,因此就不能用一种学习方式代替别的学习方式,尤其是今天社会所凸显出来的对学生全面个性的培养,更不是传统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所能胜任的。

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人基本的学习形式,也是传统学习中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种学习。体验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的分析中,通过学习者亲身参与和互动,对情感、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省体察,以掌握某些技能、策略,形成能力和某些行为习惯,并建立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现代学习内在地包含有体验学习,这是因为,现代学习认为,人的发展不仅是人的智力的发展,也包括人的情感、态度、观念、习惯等内容,而人的情感、态度、观念、习惯甚至包括许多的技能、方法、能力、交往、策略等都属于隐性知识(缄默知识),这种知识不能系统表述,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等方式来进行传递,因此也就无法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来获得,而只能通过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分析在感受中获得,即通过体验学习来获得。为此,体验学习是现代学习的应有之义。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也是人类基本的学习形式。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并不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而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发现学习是我们现在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传统学习最为忽视的一种学习。在传统学习中,人们强调学生必须广泛继承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并希望在其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为此,传统学习注重结论的获得,并不鼓励学生探究发现知识。现代学习认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多样化、丰富性为前提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现代学习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强调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传统学习中最基本甚至唯一的学习方式。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由于接受学习注重对现成的定论性知识的掌握,在强调学生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它往往成为人们批判的靶子,甚至有人认为,应该摒弃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用新的学习方式如发现学习去代替它。事实上,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传统的接受学习的弊端无非有二:一是将接受学习当作了唯一的学习方式,排斥了体验学习和发现学习;二是忽略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使得接受学习变得机械被动。现代学习强调体验学习、发现学习,并不是要以此来否认接受学习,而是要将传统单一的接受学习转变为接受学习、体验学习和发现学习的有机结合,将被动机械的接受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事实上,接受学习仍然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大量的实践证明,接受学习的主要作用在于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技能,那些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并不需要也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去探究体验,运用接受学习会更为有效。体验学习、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三种基本方式。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三种学习方式往往是交错融通组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由于各自比例不同,侧重不同,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学习模式。需要指出的是,三种学习方式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而且,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对学习主动性的强调,抽去了主动性,就抽去了现代学习方式的灵魂。

总之,基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目的、全面的学习内容以及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构成了现代学习的基本概貌。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基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目的,现代学习就失去了基本的方向;没有全面的学习内容和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基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目的就成了一句空话,就落不到实处;而全面的学习内容和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也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倡导现代学习的意义,正是根植于现代学习的三个基本观念之中。

[1]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2]夏正江.论知识的性质与教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0(2).

[3]韩江萍.关于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教育,2004(1).

[4]余文森.意义学习中的意义[J].中国民族教育,2011(1).

猜你喜欢

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性知识
成功创业就业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权衡比较
复杂陈述性知识结构的程序化设计
中国本土性知识必须“再全球化”
新课改背景下学习活动的经验本质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哲学解读
数学教学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论生物教学中的“直接经验”形成教学的策略
科技馆展厅内探究式教育活动初探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例谈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