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我国中药现代化的战略思考

2012-04-01周民良

创新 2012年4期
关键词:现代化中药

周民良

推动我国中药现代化的战略思考

周民良

推动中药现代化,是国家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国家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应厘清中药现代化发展所要明确的关系,并根据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从提高政策关注度、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加强市场管理、实施人才战略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提升我国中药现代化水平,推动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

中药现代化;科学发展;改革;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中药现代化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2002年,国家出台《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提出中药现代化的重大命题:“明确提出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保障,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构筑国家中药创新体系,通过创新和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逐步实现中药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2007年,国家颁布《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一步强调创新在中药发展中的作用,“作为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中医药系统性和复杂性等关键问题的突破,将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将会促进多学科的融合和新学科的产生,使人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使具有现代人文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模式和价值观念得到传播,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贡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进一步强调,“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认真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又要勇于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一、推动中药现代化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现实需求

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建设,我国中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0年,中药产业产值达到3000多亿元,中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大,中药的作用与效果得到进一步认可。中药产业增长速度加快,在经济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传统优势企业在中药产业中的影响加大;中药多样化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中药生产加工技术创新得到重视。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的中药现代化水平仍不够高,缺乏优质高效的中药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大量中药没有申请专利。其中,很多中药因缺乏足够的证明其疗效的临床试验数据,申请专利的难度较大;数量众多的中药虽然疗效显著,但其机理缺乏科学解释因此只能作为偏方存在。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中国的中药配方大量流失。不仅如此,我国的《专利法》只保护中药的配方和配方的剂量,对配方的用途、增减未能有效保护,造成了侵权认定困难,企业之间不规范竞争等问题。除此而外,正如《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所指出的,中药农业刚刚起步,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及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中药工业生产工艺和工程化技术落后,生产效率和综合利用能力相对低下,缺乏标准化的专用制药工业装备;中药商业流通方式亟待改造,这些都是中药现代化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药现代化相对滞后,与中国作为制造大国的地位不相适应,与国民对健康的新需求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对现代中药的要求不相适应。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现代产业科学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推动中药现代化需要明确的几个关系

中药现代化的概念提出以来,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讨论。笔者认为,中药现代化的提法有其合理性。现代化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传统的物质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经过现代化的改良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中药是一代代中国医学先贤经过长久探索形成的产业,承继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长期以来,中药的发展是基于经验的积累,缺乏临床数据支撑,只有经过现代科学和检验和验证,才能去粗取精,使中药的合理内涵与科学成分得以保存下来。因此,中药的现代化应包括两个方面:经典化和科学化。经典化就是继承、总结、精炼出中药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利用和延续中药形成的合理内涵,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解中药,使中药这一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发扬。科学化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分析中药和制备中药。科学化是方式,经典化是结果,科学化会创造出新药品、新流程、新市场,经典化会剔除一些不符现代治疗需求的老习惯、老处方、老药品。中药现代化至少包括:(1)中药作用现代化:体现现代中药的功能性、有效性、安全性甚至适口性;(2)中药研发现代化:体现现代中药研发的综合性、集约性、网络性、多样性;(3)中药生产现代化:包括现代中药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清洁化、资源化;(4)中药市场现代化:包括现代中药市场的信息化、大众化、全球化;(5)中药管理现代化:包括现代中药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传统中药只有随时代、需求、技术的改变不断调整和发展,在去芜存菁中显示其生命力和竞争力,才能实现中药的现代化。

(二)中医与中药的关系

中医中药相辅相成。孙思邈在《千金方》的自序中指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一方”指用药,“济之”指诊病。中药是中国传统中医的特殊用药,因此,中药的现代化离不开中医的现代化。特别是由于现代成像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的进步,使以机器为手段对疾病准确定性甚至定量诊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现代诊断术即可用于西医,也可用于中医。中医研究病人病情和治病机理时,既要“因人而异,辨证施治”,也要总结一般用药规律,提炼出针对疾病施药的通用规律和发掘临床病症大概率事件的治疗路径,通过对中药临床的科学探索,提炼出治疗病症的有效药物,指导和引导中药的研发和生产,为中药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供医学基础支撑。

(三)中药与西药的关系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文化是经验型的,而西方文化是分析型的,这在中药与西药的对比中能够反映出来。中药多是配比而成的自然药物,配比后的药物通常保有各自然药物的某些原始特性,而西药多是合成药物,合成后的结构和特性可能与原料的结构与特性完全不同。正如中医和西医并非排斥和对立一样,中药与西药也不是排斥和对立的。西药强调针对性地靶向治疗,中药强调全方位整体调节。西药单一靶向的治疗虽然指向清晰,主要立足于杀死坏细胞和清除疾病的解决思路;而中药治疗带有肌体调节的作用,主要着眼于提升、改善和激活好细胞而增强人体的自康复能力和免疫力。从强身健体和治病救人角度看,中药与西药殊途同归。中药与西药不仅不能形成替代关系,反而应形成互补关系。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滥用抗生素会使人类重返“无抗生素可用”时代,或许在这一领域,中药可以发挥其独特作用。西药成功的模式,如循环医证,也应用于中药研发过程。

(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中药讲究四气五味、升降沉浮、配伍禁忌、虚实阴阳等,有其独特的配制和治病规律,要继承和保持其特色和优势,就要深入了解中药治病的作用机理和配制规律,努力挖掘中药配方、偏方、秘方、单方、验方信息,形成专业化的中药研究队伍,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产品,使中药生产机械化、信息化、专业化,逐步改变传统中药生产和应用中有效成分说不清、作用机理不明确、量化指标难确定、产品质量难控制的状态。同时应积极采用计算机集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指纹图谱技术、超微粉碎技术、中药提取、浓缩、纯化过程的工业集成制造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工业膜分离技术、静电干燥技术等,加强中药药性、药理研究与新药开发,研究中药的标准和毒理性,并开展基于有效成分群的中药组方定量设计研究、中药复方研究,包括组分中药的研究,推动中药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化,提升创新水平。

(五)治已病与治未病的关系

为观察组的患者提供血糖调控护理,在上文涉及到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对患者血糖情况的监控和调整,在此过程中要采用小型的采血工具,在不影响患者身体和病情的情况下,为患者进行采血,测出患者血糖,并记录数据,若患者血糖出现问题要进行调控,使其恢复到安全阈值范围内,相隔一段时间后再次采血测血糖,注意这个时间要足够患者恢复。

《黄帝内经》记载:“上工治未病。”《千金要方》指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中国历代名医都注重中药从治病到保健的多重作用,将治病救人、预防疾病和强体健身统一起来,秉承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盛防危、新愈防复的理念,中医中的这一理念为现代中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目前,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超过1.2亿人,列世界第一位;结核病患者人数约450万,列世界第二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此外,肿瘤、心脑血管病等各类重大疾病发病率也处于上升态势且趋于年轻化。面对社会对健康的强烈需求和国人疾病发展的新趋势,中药产业必须有所作为,将治已病与治未病结合起来,把握市场为中药产业提供的良好机遇,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向市场提供更好的中药产品,在不断增强的竞争能力中提升中药的使用价值。

(六)保护与开放的关系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传统中药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中药领域存在大量不当占有、侵犯和掠夺使用的情况。另一方面,中药研发长期以来被作为谋生工具,流于口口相传,由于一些发明者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先生”,致使许多秘方、偏方失传,保护不力,大量治病效能明显的秘方、单方存于民间,只在小范围内流传和应用。这种格局,与中药现代化的建设目标相距甚远。正因为如此,对于传统中药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符合国际技术创新和法律规范的趋势。只有更好地对中药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才能维护发明人的权益,留存于民间的中药发明才能获得市场支持,才能真正鼓励中药的创新行为。因此,必须加快中药立法进程,对中药发明人的权益进行保护。

(七)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一代代中国人发明、集成、创造的产物,但中药能够自成体系并非完全闭门造车,而是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吸收其他国家药材和药用植物的基础上形成的,郁金、阿魏、安息香、龙脑香、诃黎勒、胡椒、薄荷、檀香、乳香、沉香、苏合香等中药材最早都来自域外。作为重要的治病途径和产业化形式,中药的发展应该兼顾本土化和国际化。但由于西方对医药市场的管理体系已经形成标准化和规范化,中药要通过西方严格的检测体系比较困难,且成本高昂。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中药可以继续吸收国外的动植物原料和矿物原料,创新药品。另一方面,可以借由以医带药的形式把中药输送给国外消费者。此外,还可以将跨国旅游与养生结合起来,为国外游客提供中药保健、药膳、治疗等服务,把中药曲线式推广至全球。

三、关于推动中药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根据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结合国家中药现代化的推进思路,笔者提出以下提升中药现代化水平的建议:

第一,把推动中药现代化作为发展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对现代中药产业的政策关注度。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角度,进一步增强对社会各方对中药发展的认识。从历史延伸看,中药是传统产业,但是从市场需求看,中药又是朝阳产业和潜力型产业。因此,应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角度,进一步增强社会各方对中药发展的认识。作为一个具有优质中医中药研发资源的大国,要把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置于提升产业结构、发挥特色优势和促进民生改善的战略高度,放在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位置。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应把建设中国创新型现代中药研发基地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深入开展中药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应对中药现代化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做进一步研究,突出中药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把中药现代化与满足国民的主要健康需求结合起来,突出研究中药现代化的内涵、性质、特点和地位;对中药现代化进行规划研究,提出中药现代化的问题、方向、突破途径和保障措施;扩大中药现代化的共识,增强医务界、产业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对中药现代化的认识;普及中药现代化知识,增强全社会对中药现代化的关注度。

第三,强化中药的创新性研究。一是构筑研发创新体系。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制药企业等多方面力量,通过整体布局、资源重组、机制创新,构筑技术装备先进、人才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规范的现代中药创新体系。推动中药重点实验室、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中药临床试验中心的建设,逐步构筑起多领域、多层次的中药技术研发平台,最终建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较强创新能力的现代中药创新体系。二是围绕重大疾病开展中药研发。加强对疾病成因和发病规律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常见病、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品种的研发,重点关注肿瘤、心脑血管病、老年疾病诊疗的新药研发。三是加大具有重大市场价值的中药新产品开发。应以市场为导向,着眼于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的大中药品种深度开发,研发出有充分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产品。四是加强中药标准和规范的研究。积极研究建立中药材种质、品种、质量、种植、采集、加工、饮片炮制、提取等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建立珍稀药物和禁用动物药的替代标准,加快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有毒”中药的减毒技术、加工和使用标准等,加强中药毒理性和有害残留物的研究与检测,建立中药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标准、中成药生产工艺与装备标准、质量控制标准等。五是鼓励多学科开展中药研究。中药研究要摆脱中药教育科研领域自我繁衍、自我封闭研究和自我经验积累的约束和限制,鼓励化学、物理、信息等领域的杰出人才进入中药研究领域,从不同角度深化对中药治病机理和作用的研究,拓展研究的学科根基。六是深化现代中药制造工艺的研究。加强中药产业界与工程技术界的沟通,推动开发新型中药生产工艺和工程化技术。

第四,深入开展中医理论研究。推动中药现代化,需要进一步推动中医现代化。中医理论和中药基础研究的薄弱严重制约着中药产品的开发和中药市场的开拓,必须加强中医理论和中药基础研究,推进中医与中药协调发展,加强多学科交叉配合,深入开展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方剂配伍规律及组方理论、药性理论、证候理论等研究,探索其现代科学内涵,才能为中药现代化提供发展源泉。

第五,完善中药研发成果产业化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积极运用中药现代化发展专项计划,更好地调动来自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中药现代化研究力量。二是简化中药新药的审批环节与程序,促使新型高效的中药快速进入市场。三是为中药新药的产业化开发进行税收政策扶持。可以通过减免税、税收抵扣等形式,鼓励新药的市场开发和应用。四是完善产权激励机制,保障科技创新者权益。五是通过扶持市场而扶植创新企业。将符合条件、药效确切的中药品种和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六是鼓励跨区域的合作研究。在规范知识产权管理与合同制定中加强国内外合作研究、不同省市之间的合作研究与交流,促进中药研发水平的提高。

第六,加强推动现代中药各类要素的互补式合作。积极整合中央和地方的各类政策资源和创新要素,通过资源优化整合和体制机制创新,形成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和政府协同创新的局面。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对研究开发的经费投入,同时向下游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根据卫生部关于扩大药店中医坐堂医试点的精神,可积极推动大型医药企业设立中医医院试点,批准医药企业开办中医医院分院和门诊部,对有条件的医药连锁店,在加强监管和制订规范的基础上放开设立中医诊所、医馆、保健养生馆。行业协会要体现其独特价值,在规范市场行为、信息交流与技术经济合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保护知识产权及相关权益上发挥积极作用。

第七,加强现代中药产业化的区域资源整合。要充分加强区域性创新资源、产业化资源、资本资源的一体化整合。要积极推动中药地域生产专门化进程,构筑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战略性生产基地;建设产、学、研的一体化平台,促进中药研发、临床试验、产业化生产的模块化;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筑起分工合理、联系紧密的中药产业集群价值链,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与合理的配置,逐步实现从低成本的产业集群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变;加强信息资源与分布平台建设,促进中药研发与供求信息的市场化。

第八,积极培育和支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中药企业。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支持核心企业带动中药产业发展。同仁堂等企业多年来坚持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的制药原则获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好评,类似同仁堂这样的现代化中药企业应得到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支持。在鼓励大型国企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同时,要着眼于增强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在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中,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品种,推动企业壮大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第九,加强政府对中药市场的管理。建立规范的市场管理制度,强化对假冒伪劣药品的市场清理,促进中药使用规范化。出台中药材的栽培、干燥和储备管理制度,净化中药材原料市场;打击原料市场上的投机倒把行为,避免市场价格的非正常性波动,保护下游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鼓励中药企业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原料基地,提升中药的专业化生产水平;加强中药生产质量监管,保证中药生产质量安全;在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中设定优质优价层次,合理划分质量层次进行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在国家制定的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幅度内,根据招标情况,确定同一质量层次基本药物的统一采购价格。应保障中药产品从成药、提取物、饮片到药材可溯源,严格中药提取物在药品和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及其他相关产品中应用的界限范围,严格相关产品,尤其是中药提取物的出口监管;流通进入产品分类清楚,证照齐全,无假、劣产品,无不良诱导。另外,还可借鉴农产品国家储备的经验,探索建立大品种、基础性重要中药材的国家中药材储备制度。

第十,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必须正视世界范围存在争夺中药知识产权和主导权的事实,维护我国中药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权益。必须采取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思路,加强对我国丰富的中药传统知识资源的保护力度。应客观认识和评价中药传统知识资源,在国际交往与合作中解决好对中药传统知识的价值承认、合理使用和获益分享问题,依法对中药知识产权客体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进行针对性保护,保障中药传统知识的权益继承和发展,促进国际社会对中药传统知识智力成果的认同,保障中药传统知识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益的公平共享。重点骨干中药企业要加强内部专利管理,设立专利管理部门,制定企业专利战略和严格的专利管理制度,并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保密制度,同时建立纠纷与诉讼的应对和解决机制。

第十一,进一步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中药资源是中药产品创新和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优势之一。随着中药产业的迅速发展,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将日趋严重,成为未来中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要充分借鉴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成果,加强对中药种植、养殖及濒危野生替代品的研究,建立中药资源的预警系统,重视资源的保护、修复和再生,确保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不仅要争取市场,更要积极创造市场、开拓市场。积极推进中药国际化战略,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国内市场打基础,向国际市场要利润,是当代医药强势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积极开展标准研究,建立既能反映中医药特色又能为国际接受的中药标准体系,促进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高中医药的认可接受程度。同时,积极改善中药产品的国际市场环境,规范出口环境,加强规范管理,避免无序竞争,促进中药国际市场的开拓。

第十三,积极实行人才战略。应积极利用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中药前沿研究的专家学者,在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及拥有中药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在现代中药研究与产业化领域创业就业。有计划地培养一批中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高级生产管理和经营人才、国际贸易人才、法律人才、实用技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鼓励学习化学、物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进入中药研究领域。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2-04-05].http://www.g ov.cn/zwgk/2009-05/07/content_1307145.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2,4(6).

Strategic Thinking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OU Min-lia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and the basic requirement to promote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herefore,the relationship for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ould be explicitly cleared up,and multiple measures,such as increasing policy attention,more theoretical research,enhancing market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ing the human resource strategy,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its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cientific development;reform;suggestion

F063.6(2)

A

1673-8616(2012)04-0043-05

2012-04-23

周民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36)。

[责任编辑:杨 彧]

猜你喜欢

现代化中药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的“人事档案”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论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中药也伤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