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字花科蔬菜栽培中常发生的病害及防治技术(二)

2012-04-01郑世发

长江蔬菜 2012年23期
关键词:十字花科分生孢子侵染

郑世发

4 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

本病由真菌核盘菌侵染引起,主要发生在甘蓝生长后期和其他十字花科蔬菜采种株上。成株受害多发生在地表的茎、叶柄或叶片上。初生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引起叶球或茎基部腐烂,但不发生恶臭,在病部表面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及黑色鼠粪状菌核。采种株(大白菜、小白菜、萝卜)多发生在终花后期,为害叶、茎及种荚,以茎部受害最重。一般先从衰老叶片边缘或叶柄开始发病,并从叶柄向茎部蔓延,病斑初呈水渍状,稍凹陷,浅褐色至白色,斑面生白色棉絮状菌丝(高温状态),最后茎秆腐朽,呈纤维状,茎内生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病株残体内、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和越夏。菌核遇降雨或灌水开始萌发,产生菌丝或子囊盘和子囊孢子,直接传播或随风雨传播。菌丝接触健株后,进行再侵染和扩大蔓延。在潮湿条件下,菌核萌发和子囊盘形成的最适温度15℃,子囊孢子侵入寄主及菌丝生长以20℃为最适宜。连绵阴雨,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有利病菌的生长和传播。在长江流域春季,梅雨期间低温多雨,晚秋季冷空气频繁,多雨的年份,发病重。偏施氮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均有利发病。

防治技术:①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设无病留种地或无病采种株,防止种子混杂菌核,若发现种子混杂菌核,可用10%盐水漂洗,清除杂物后用清水洗种,晾干播种。②清洁田园。收获后清除病残株,带出田外深埋,或深耕土层,加速病残株的腐烂分解。③对发病严重地块进行深耕,使菌核深埋土中,子囊盘不能出土,减少病菌初侵染源。④加强栽培管理。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进行2~3年轮作或水旱轮作最好,深沟高畦栽培,做到排灌方便,施足腐熟有机肥作基肥,适当控制氮肥使用量,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⑤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共2~3次。

5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

本病由真菌芸薹根肿菌侵染引起,病菌只侵染十字花科蔬菜,为害地下根部。发病初期,植株生长迟缓,晴天中午,叶片多萎蔫状。外部叶片变黄,整株枯死。根部被害部分肿大呈瘤状,多发生在主根或侧根上,一般呈纺锤形、手指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初期表面光滑,后期龟裂、粗糙,若被腐败性细菌侵入,发生恶臭和腐烂。病菌主要以休眠孢子囊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病残体、未腐熟的厩肥等中越冬和越夏。孢子囊借雨水、灌溉水、地下害虫和农事操作传播,同时从根部表皮侵入,成为田间发病初侵染源,经10天左右根部长出肿瘤。病菌适宜发病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为70%~90%,土壤偏酸性,容易发病。长江中下游地区白菜根肿病主要发生在9~11月。

防治技术:①加强检疫,严禁从病区调进种子和种苗。②轮作。重病地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4年以上轮作。③清洁菜园。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深埋,并在病穴周边撒上生石灰,防止病菌蔓延;对换茬病田清除根肿病残体,翻耕土壤,加速病残体分解,减少田间菌源。④改良土壤。发病严重地,结合整地,根据土壤酸碱度,适当增施石灰,调整土壤呈微碱性(pH值7.2以上),一般酸性土壤每667 m2可施用生石灰100~150 kg。⑤加强栽培管理。深沟高畦栽培,基肥要施用腐熟有机厩肥,注意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力;合理灌水,及时排除积水,降低田间湿度。⑥化学防治。可用15%噁霉灵水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灌根处理。每株浇药液25 mL,每隔7天1次,连喷3~4次,收获前10天停止用药。

6 十字花科蔬菜白斑病

本病由真菌白斑小尾孢侵染所致,主要为害白菜类叶片。病斑有圆形、近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一般为6~18 mm,中央部分由褐色逐渐变为灰白色,并有1~2个不规则轮纹。叶背病斑与正面相同,但周围微带浓绿色。病斑连结成片,引起落叶和叶片枯死,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色稀疏的霉状物(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后期病斑呈白色、半透明,易破裂穿孔,似火烤状。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种株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条件适宜时,通过雨水飞溅传播,从寄主气孔侵入,引起初侵染。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重复传播。此病侵染对温度要求不太严格,5~28℃均可发病,适温11~23℃,田间湿度大,温差大,有利于发病,长江流域春秋两季均可发生。连作年限长,缺少氮肥或基肥不足,植株长势弱的田块发病重。同时,该病常与霜霉病并发,为害重。

防治技术:①选用适宜本地种植的抗病品种。②种子消毒。用50℃温水浸种20 min后,捞出立即浸入冷水中,并不断搅拌,而后晾干播种;也可用相当于种子质量0.3%的多·福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按1∶1拌匀)拌种。③加强栽培管理。重病区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平整土地,适期播种,培育壮苗,防止田间积水,施足基肥及磷、钾肥,收获后清理田间遗留残株落叶,翻耕埋入土中,可减少病原菌基数。④化学防治。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洒,隔10天喷1次,共2~3次。

7 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

本病主要由真菌芸薹链格孢(白菜)及甘蓝链格孢(甘蓝)侵染引起,为害叶片、叶柄、花梗和种荚。叶片发病,病斑圆形,灰褐色至褐色,有或无同心轮纹,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大小,直径2~6 mm(白菜)和5~30 mm(甘蓝)。茎和叶柄发病,病斑条形或棱形,暗褐色,凹陷。花梗和种荚发病,病斑椭圆形或近圆形,褐色,中心灰色。潮湿时斑面上均易长出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土壤中、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田间的初侵染源。病菌在田间借风、雨传播,由寄主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发病均需要低温高湿条件,适宜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75%~85%,降雨促进发病,下雨时气温下降,湿度增大,适宜该病发生。长江流域春季雨水多、田间湿度大、秋季露水重、肥水管理粗放则发病重。

防治技术:①选用适宜本地种植的抗病品种。②种子处理。用75%百菌清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药量相当于种子质量的0.4%,也可用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拌种,药量为种子质量的0.2%~0.3%。③轮作。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2年,同时安排茬口时,尽量远离十字花科蔬菜田。④加强田间管理。深翻晒垡,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菜地通风透光,清洁菜园,发病初期及采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销毁。⑤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时选用75%百菌清600倍液、58%甲霜·锰锌5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64%噁霜·锰锌500倍液或50%异菌脲1 500倍液喷洒,注意交替使用,每7~10天喷1次,共2~3次。

8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

本病由细菌黄单胞属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菌侵染所致,属维管束病害类型。主要为害甘蓝、花柳菜、芥蓝、小白菜、大白菜、紫菜薹、芥菜和萝卜等。幼苗被害,子叶呈水浸状,逐渐枯死。成株发病,多从叶缘和伤口处侵入,发生“V”字形黄褐色病斑,病部叶脉坏死变黑,周缘有明显黄色晕环。病菌沿叶脉、叶柄维管束组织蔓延到茎和根部,植株叶片枯死。萝卜肉质根被害后,外部症状不明显,切开后,可见维管束变黑,严重时,内部组织干腐,变为空心。病菌主要在种子内和病残体中越冬,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5~30℃,最低5℃,最高39℃。植株生长期间,病菌主要借雨水、带菌肥料及昆虫传播。从气孔、水孔、伤口侵入,迅速进入维管束,扩大蔓延。遇到高温多雨天气,昼夜温差大,连作地及偏施氮肥、管理粗放、虫害严重时,均有利于发病。

防治技术:①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50℃温水浸种30 min,注意不断搅拌,或用45%代森胺水剂200倍液浸种15 min后,取出冲洗4~5次,晾干待播,也可用相当于种子质量0.5%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②轮作。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2~3年。③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合理浇灌,避免过旱、过涝,及时防治病虫害,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定植前,地块要深翻,加快病株残体腐烂和病菌死亡;合理施肥,幼苗定植后,要施提苗肥,生长期间,追肥2~4次,防止早衰,增强植株抗病性;收获后清洁菜园,以减少病原菌基数。④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新植霉素4 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代森胺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9 十字花科蔬菜炭疽病

本病由真菌希金斯刺盘孢侵染所致,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花梗和种荚。叶片染病初期出现白色或褪绿水渍状斑点,扩大后为褐色小圆斑,略下陷,边缘褐色,后期病斑灰白色,病部组织薄,半透明,易穿孔。发病严重时,在一片叶上,病斑密布,可达数百个。在叶片背面,叶脉生褐色条斑。叶柄病斑长椭圆形或纺锤形,淡褐色,凹陷明显。种荚上病斑与叶片上近似。在潮湿环境下,病斑面上常溢出粉红色的黏质物质(分生孢子块)。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和雨水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6~30℃,最高38℃,最低13℃,高温高湿时田间易发病。特别是时晴时雨天气,种植密度大、地势低洼、透风透光性差的地块发病更重。

防治技术:①选用无病种子播种或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其方法为将种子在50℃温水浸10 min,或用相当于种子质量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②发病严重地实行与非十字花科蔬菜作物1~2年轮作。③地势低洼地块深沟高畦栽培。④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和施肥,株行间通风透光,注意增施磷、钾肥,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残体,深翻土地,以加速病残体的腐烂。⑤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时选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1次,连续喷2~3次。

10 十字花科蔬菜白锈病

本病由真菌白锈菌侵染所致,为害叶、茎、花梗、花和荚果。初期在叶片正面发生淡绿色小斑点,后变黄,在其叶背面长出隆起白色小疱斑,疱斑破裂后散出白粉(孢子囊)。茎和花梗上白色疱斑多呈椭圆形或短条状,常引起幼茎和花梗发生肿胀弯曲,形成“龙头”状。花器受害后,花瓣畸形、肥大、变绿,呈叶片状,久不凋落,不结实,并长出白色疱斑。荚果受害后,亦生长白色疱斑。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株残体内越冬和越夏。在0~25℃均可发病,适温10℃。此病多发生在海拔高的低温区,春、秋季节发病多,为害严重。

防治技术:①选用无病种子播种或播种前用10%盐水选种,剔除病瘪粒和混杂在种子内的卵孢子。②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③收获后,及时清洁菜园,清除病株残体,集中深埋和烧毁。④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1次,连续喷2~3次。

11 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黑斑病

本病由细菌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假胞单菌侵染引起,植株的叶、茎、花梗、荚等部分均可染病。在叶面上初生不规则形水浸状或油渍状斑点。后变为具有光泽的淡褐色或黑褐色不正形或多角形病斑,薄纸状,开始时在外叶发生多,后延及内叶。茎及花梗染病,初呈油渍状小斑点,后变紫黑色不规则斑块。荚部被害,发生黑褐色近圆形病斑。病菌主要在土中、病残体及种子内越冬。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5~27℃,最高 32℃,最低 8℃,48~49℃经 10 min致死,最适宜pH值为7。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随时均可侵染,雨后易发病。

防治技术:①发病严重地块,与非十字花科蔬菜2年以上轮作。②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种子用50℃温水浸20 min,注意不断搅拌,或用种子质量0.4%的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拌种。③适时播种,秋播不宜过早。④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物,集中深埋或烧毁。⑤发现少量病株及时拔除,于发病初期喷洒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8~10天喷1次,共喷2~3次。

猜你喜欢

十字花科分生孢子侵染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油松枯梢病菌孢子萌发率测定方法探索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揭示十字花科植物PTI免疫反应的进化机制
油菜补钙 紫甘蓝抗衰 老西兰花有营养 十字花科蔬菜有多神奇?
十字花科蔬菜有益心血管健康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香梨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获取方法及萌发条件的研究
大豆自然侵染条件下Phomopsis longicolla的β分生孢子产生